為了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新一屆教育局領導高瞻遠矚,把教研當作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新年假期一過,1月5日上午就在實驗小學舉行了河曲縣教育系統「百十工程」青年教師示範課及教學研討會,參會的有教育局張局長、樊局長、李局長等相關局領導以及各小學校校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和骨幹教師共計一百多人,這次教研活動使我們不僅領略到了一節真正數學課的寬度與厚度,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還看到了一名優秀的青年教師對教學的執著與對教學敢於創新的勁兒。春娟老師善學、善思,對課堂有效教學的深度思考、對學生適時的評價,以及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讓我們看到了數學原來也可以這麼有趣、簡單的數學課也可以上的如此生動,耐人尋味,留給與會老師更多的思考。
整節課春娟老師巧妙利用前置作業,把教學的重難點進行了分解,課前精心設計與布置的前置作業及時了解到孩子們的現在發展區(孩子們會怎麼轉化?他們會想到些什麼辦法?),便於老師在課上有的放矢進行引導,整節課上由易到難的前置作業展示,全部由學生來講解共享,教師適時點評,由近似的平行四邊形近似的長方形-三角形----梯形,但精彩遠遠沒有結束,這時一名學生說也可以利用圓中的一等份來推出圓的面積,多好的想法呀,這時老師說,她也發現了推導圓面積的一個生活實例(剪草墊),讓所有在場的老師和學生都驚呆了,最後的練習環節也很有層次、很生活。
通過這次教學研討會,讓我們對前置作業有了新的認識,它既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種思想引領,對教師而言必將迫使教師對整節課、整個單元(整個大單元)要有超前的認識,對知識以及知識間的聯繫有個整體的把握,比如今天春娟老師的這節課雖然講的是《圓的面積》,但「轉化思想」、「極限思想」、「化曲為直」等思想必將給孩子們在心底留下很深的印痕,當他再次碰到陌生的圖形時無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都會想到是不是可以怎麼怎麼樣呢?對於學生而言,有利於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探究,比如今天這節課上,當學生展示了三角形、梯形之後,有個學生說他還可以利用圓中的一等份來推出圓的面積。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創新意識的培養應該從義務教育階段做起,貫穿數學教育的始終。而前置性作業的設計目的就旨在引領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後全方位的進行深度教學研究,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引領學生進行積極思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先主動動起來,通過課堂生生、師生的思維碰撞,加深對知識的再認識,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要給與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在交流、碰撞中不斷成長。摒棄那些過時的我「認為」、我「覺得」,才能為孩子們的創新能力提供保障。願我們在構建生態課堂這條教學改革的道路上,學生學的有深度,思維有廣度,教學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