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居士臨終念佛安然往生

2021-02-28 善導緣

     

善導《往生禮讚》云: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
  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有一位居士叫林永東,是屏東縣內埔鄉人,在民國七十年八月三日早上十點,很自在瀟灑地往生極樂世界。

他是一個學佛很久的人嗎?不是,他向來沒有學佛,甚至也沒有皈依,也沒有吃素,他往生那一年只不過四十五歲而已。原來他是得到末期的癌症,一到高雄看診就住院。他有一位朋友叫鍾福全,是一個學佛的人,這位朋友得到他住院的消息,就在八月二日當的早上,趕到高雄去看他,曉得他的病已到癌症末期不能開刀,也無藥可吃,也準備在當天下午辦出院回家,而醫生也已經判定他的生命頂多再活兩三個月而已。

鍾居士早上到了醫院,就跟他開示說:「人生實在很苦,苦不堪言,這個身體早晚都要壞去。而人生老少不定,不一定老人才會死,病人才會死,年紀輕輕也會死,如果我鍾福全比你先死的話,我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日落的方向,那個地方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往生到那裡,就不會受苦了。」

大概這個林永東宿善成熟了,他當下就問:「那怎麼去?」

鍾居士就說:「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命,也就是依靠的意思,依靠阿彌陀佛,只要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

永東問:「那要怎麼念呢?」

鍾居士便開口念南無阿彌陀佛,三四聲之後,永東坐在床上也跟著念。

於是病房當中,包括鍾居士、林永東總共四個人,就虔誠地一同大聲念佛。大概到了二、三十分鐘的時候,鍾居士就跟林永東說:「你就這樣一直念下去,發願往生,到時候阿彌陀佛就會很慈悲地來迎接你去極樂世界。」講了這一些話之後,鍾居士就回去了。

林永東大概也想,既然都無藥可治,只有阿彌陀佛可靠,那就儘快辦出院,本來是下午要辦出院,結果當天早上,就立刻辦出院回屏東的老家。經過了一個晚上,隔天,也就是八月三日的早上,大概八點左右,他就交代他的太太把他那套最好的西裝襯衫拿出來,之後他就去洗澡,洗完澡就自己穿上這套西裝,也結好了領帶,宛如健康的人要參加喜宴那般,坐在床鋪上,一手握著太太的手,另一手握著兒子的手,然後交代太太要好好照顧兒子,栽培他讀大學。這些話講完之後,氣息就變得虛弱,他恭敬地雙手合掌,懇切地念著:「阿彌陀佛帶我去、阿彌陀佛帶我去………」念著念著,不知不覺當下就安然自在地往生極樂世界了。

他的太太叫百合,看她先生往生這麼神奇、這麼自在,很感動,從此她早晚也各念佛一個小時,一直到現在已經二十八年了。

這件事跡有幾件顯示:

一、預知時至。一般學佛修行或者念佛之人,都有一個期盼,期盼自己臨終的時候,能夠預知時至,能夠身無病苦,能夠心不貪念,意不顛倒,安穩自在地往生。我想這不只是學佛修行人所盼,也是所有人的期盼。如果活到一百歲,一百二十歲,兩百歲,但是包著尿布,吃喝還要人家喂,平常都是躺在床鋪上的時間比較多,臨終的時候病苦,拖拖拉拉,這樣的長壽又有什麼意義呢!

二、身無病苦。因為癌症病人,尤其是肝癌到了末期的人都會很痛苦,很掙扎的,但是他沒有,好像健康無病之人。

三、心不驚慌。他一切言行的表現可說是,完全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不驚怕、不慌亂,安然穩定的往生。

四、不麻煩人。自己預先打扮好,不麻煩人家,就好像要參加喜宴一般,不像一般人要辦喪事那一種很陰慘、悲痛神情。

五、不需助念。

六、安穩、自在、瀟灑。

七、放炮慶祝。這一種往生是最殊勝,最稀有難得的。林永東居士可以說他是放鞭炮慶祝往生的。

林永東這麼瀟灑自在的往生,是他的德行好嗎?還是他的修行功夫好呢?都不是,而是全靠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而且從他遇到念佛直到往生,沒有超過二十四小時,所以他能這麼安穩,這麼自在瀟灑,完全是靠這一句名號的功德,他如果沒有念佛,那麼肯定最後會很苦,為什麼?因為已沒有藥可治了,那時的情況可能會是人家說什麼偏方,就跟著去試試看,到最後難免會很痛苦、很掙扎的斷氣。總之,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來助念開示,那麼就會痛苦的結束這輩子,又進入無窮盡痛苦的下輩子。

本來他的生命跡象沒有這麼快,也就是說他的這個業報,他的這個苦,沒有這麼簡單,這麼快就結束了,可是最後可以說當天就結束了,可見他很有智慧。他曉得他的病已經好不起來,與其拖著病體自己痛苦,也拖累家人,不如早一點蒙受彌陀的救度;何況一旦到了極樂世界,就「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豈不是好事一樁?所以他應該當天就有所領悟,而出自內心真正懇切希望早一點往生,因此就在一念竭誠盡敬念佛當中,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使得阿彌陀佛啟發他預知往生的時間,所以才能夠先為自己洗好澡、換好莊嚴的衣服,然後當下自在瀟灑的往生。


這一段歷程可以說徹始徹終都是阿彌陀佛的悲心願力,也就是這句名號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大願、大力、大慈悲、大智慧顯現在這一句六字名號中,也使得這一句六字名號,也有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大神通。而且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願心、功德、能力,那是一般人乃至大菩薩沒辦法想像的,只有佛跟佛才能測知,所以釋迦牟尼佛讚嘆這一句名號說「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這一句六字名號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在裡面,同樣,念佛人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然的話,這個林永東沒有皈依,沒有吃素,沒有學佛,沒有修行,可是他的往生為什麼就像一個有修行的高僧大德一樣?可見關鍵在於他本身的虔誠念佛,也在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加持。

相關焦點

  • 【念佛感應錄】黃秀娣居士念佛感應
    黃秀娣居士念佛感應 點擊標題〡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念佛感應錄】七旬老太北京騎車歷險記《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助念問答《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助念的因果《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林老居士臨終業障顯前,眾蓮友助念開示安祥往生《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張啟瑩:初現生天相,助念得往生《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孫蔣氏:病危請人助念,高聲念佛往生《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佛智師父:往生紀實《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江任銓:家人助念 返陽之後再往生《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施靜巖:臨終懺悔念佛 彌陀來迎往生
  • 東坡居士一生念佛,為什麼他未能往生?
    1 我初學佛的時候,還沒出家,李老師就警告我:古人別學蘇東坡,今人別學梁啓超,這兩位居士是佛學家,他們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2 這兩個人在佛教界裡頭,都很有名氣,但都沒有成就。    6 蘇東坡雖然一生念佛,實際上他並沒有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他那個文人的習氣太重,障礙了他,所以他沒能往生。    7 他喜歡作詩、喜歡填詞、喜歡寫文章,名氣很大沒有用,這些事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最後把自己往生西方的事耽誤掉了。    8 蘇東坡在臨終的時候,別人勸他念佛,他說功夫用不上力。
  • 你會念佛嗎?看看廣欽老和尚的念佛語錄
    老和尚在客堂對比丘們說:「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註:看經書是教導我們方法,念佛是行。正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有些老阿公、老阿婆什麼經也沒看過,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臨終自在往生西方,瑞相殊勝。)「念佛要具信、願、行三力,要能引聲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種聲音入耳,即轉成念佛音,而無分別,不被轉去,方名一心不亂。」
  • 太虛大師重要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是深信切願,臨終定生極樂
    太虛大師重要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是深信切願,臨終定生極樂。在家念佛人的福音:聽太虛大師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的好處。主儒佛二教,謂道非教;已涉西學,並致書楊文會居士,研求日文、英文、梵文佛典。其集中附有修改之「玉峰一法治四病說」,亦名「念佛四大要訣」。謂念佛有貪靜境、參是誰、離妄想、求一心四病,治以一法曰出聲記數。每日定數,開口散念,終身不改,即是信深願切。
  • 睡時念佛方法,夢中保持正念
    (《復寧德晉居士書六》)  睡倒雖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褲,不可赤體。宜默念,不宜出聲。(《復張德田居士書一》)  從日至夜,睡著則任他去,醒來即接著念。以念佛為自己本命元辰,便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可望病癒身安。
  • 淨空老法師親自講述《臨終的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收藏流通功德無量!
    一個人往生,卻破壞別人念佛,這樣不好。所以幫助往生的人,要有個專門助念的小組,由小組來負責臨終關懷、助念,這樣才正確。(摘錄自 21-366-01)居士問:有些修行人往生後,即被子女放入冰櫃,這樣會影響他往生嗎?
  • 黃念祖老師夏蓮居居士論念佛
    深妙禪偈:有大福德始念佛,發菩提心修十善,佛說無上深妙禪,淺人當作淺法看。四儀莊嚴三淨業,堅守重戒勿少犯,打破人我是非關,放下生平閒知見。談玄說妙不相干,三字真傳老實念,只此即是長夜燈,苦海慈航斬魔劍。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漢,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覓方便。
  • 老年臨終關懷:來自佛教安養院的啟示
    有鑑於在佛教安養院發生的臨終關懷具有身心兼顧的雙重功能,而且有著避免過度醫療的特殊意義,本文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佛教臨終關懷模式是對醫院臨終關懷的延伸和拓展,具體表現為佛教的安養概念以欲望至簡、自助互助、修行念佛、往生極樂等實踐對生命與死亡關係的處理。
  • 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認清這2點,別因盲目錯念,失去無上利益
    何可自暴自棄,念佛之人緊要認清這2點,別再錯念了,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第一、念佛時心多散亂居士問:念佛時心多散亂,念佛自知不得力,或說是年齡關係,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於年齡,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 念佛感應記:新娘念佛,翻車無事
    回憶十二年前,筆者與呂正涼大姊,到總爺糖廠的大乘精舍,教人念佛的時候,此女孩才五歲。十年前王居士轉任臺東廠,王夫人顏嘉亨女士是一位口才流利萬分賢能的太太,一到臺東就與陳玉芳居士等人,共同建設一間蓮社,亦曾邀我去玩。但七年前又轉勤到龍巖糖廠,王氏伉儷又在當地組成一個念佛會,又再度約我去隨喜,共結法緣,做父母的如此發大心,在鬱清小小心靈中因聞正法,便種下善根。
  • 【歷史】李炳南居士與印光大師的因緣
    李炳南先取《學佛淺說》讀之,感到對念佛有了正確的理解,回顧過去讀《無量壽經》時,都是妄作聰明,望文生義,真是閉著眼睛亂碰壁,於是把全本書看完。接著讀《佛法導論》、《普門品講義》等,這些書大多介紹淨土法門。李居士過去只信唯識,而對淨土念佛法門則十分反對,以為是老太婆之事。如今由書中的善巧開導,同時害怕其他法門難修,因此開始學習念佛。不過怕人知道了譏笑,因此暗中念佛。
  • 幾個故事,只要一心念佛,念佛可以治病!
    另有一篇文章,也是念佛病癒的故事,是臺灣星雲大師寫的。文章記述了一則大師親自見聞念佛病癒的感人故事。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位曾姓軍人,因風溼病而全身癱瘓,醫藥無效,只能在床等死。一次打佛七,曾居士由於不能行走,就在大殿中放一坐墊,坐在坐墊上念佛。
  • 新娘念佛 翻車無事
    回憶十二年前,筆者與呂正涼大姊,到總爺糖廠的大乘精舍,教人念佛的時候,此女孩才五歲。十年前王居士轉任臺東廠,王夫人顏嘉亨女士是一位口才流利萬分賢能的太太,一到臺東就與陳玉芳居士等人,共同建設一間蓮社,亦曾邀我去玩。但七年前又轉勤到龍巖糖廠,王氏伉儷又在當地組成一個念佛會,又再度約我去隨喜,共結法緣,做父母的如此發大心,在鬱清小小心靈中因聞正法,便種下善根。
  • 新娘念佛,翻車無事
    回憶十二年前,筆者與呂正涼大姊,到總爺糖廠的大乘精舍,教人念佛的時候,此女孩才五歲。十年前王居士轉任臺東廠,王夫人顏嘉亨女士是一位口才流利、萬分賢能的太太,一到臺東就與陳玉芳居士等人,共同建設一間蓮社,亦曾邀我去玩。但七年前又轉勤到龍巖糖廠,王氏伉儷又在當地組成一個念佛會,又再度約我去隨喜,共結法緣,做父母的如此發大心,在鬱清小小心靈中,因聞正法,便種下善根。
  • 【感應】新娘念佛翻車無事
    回憶十二年前,筆者與呂正涼大姊,到總爺糖廠的大乘精舍,教人念佛的時候,此女孩才五歲。十年前王居士轉任臺東廠,王夫人顏嘉亨女士是一位口才流利萬分賢能的太太,一到臺東就與陳玉芳居士等人,共同建設一間蓮社,亦曾邀我去玩。
  • 印光大師說:下至普通百姓上至智慧超群之人皆應念佛求生淨土
    淨土法門真是難信易行法門,「難信」二字常常讓我們束手無策,善根具足者,三言兩語就信佛念佛了,機緣不到者就是親爹親娘,親兒親女也難以讓他們相信佛法。我太太的姐姐2012年第一次去深圳弘法寺,路過辦皈依手續的辦公室,幾乎不加思索就成了居士,現在每天念佛一萬聲以上,這不是偶然的,沒有累積多生的佛緣是不會如此的,反觀我自己直到學佛第七年才成為居士,才開始念佛。我們每個淨土行人都會發現身邊有很多親朋好友千說萬說就是不肯念佛,有的人覺得自己是一個愚人念不了佛,有的人慢心很重,看不起念佛法門。
  • 新娘念佛翻車無事 若要獲得現實人生的美滿和來生能離苦得樂,必須學佛念佛
    回憶十二年前,筆者與呂正涼大姊,到總爺糖廠的大乘精舍,教人念佛的時候,此女孩才五歲。十年前王居士轉任臺東廠,王夫人顏嘉亨女士是一位口才流利萬分賢能的太太,一到臺東就與陳玉芳居士等人,共同建設一間蓮社,亦曾邀我去玩。但七年前又轉勤到龍巖糖廠,王氏伉儷又在當地組成一個念佛會,又再度約我去隨喜,共結法緣,做父母的如此發大心,在鬱清小小心靈中因聞正法,便種下善根。
  • 念佛人有十大利益好處
    乙聽到念佛會放光,又連念幾聲佛。這一來,甲的聲音距他更遠,說:「你念佛時, 胸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沒法靠攏你身邊。請你回去告訴我妻,叫她到墳前來,我會向她 解釋清楚。 」 乙便照辦。通過這件事,使乙深感佛力不可思議,便棄商出家,潛心修行。後 來成為一位高僧。又 1948年,成都楊昌平居士,一天路經成都東門大橋時,腳下踩著石頭幾 乎跌倒,不覺口中念一聲「阿彌陀佛」 !
  • 馬六甲佛教居士林舉辦新春團圓素 林長王書優籲包容
    佛教在線海外訊 近日,馬六甲佛教居士林在中華樓酒家舉行新春團圓素宴及居士林子女與內孫獎勵金頒獎禮。馬六甲佛教居士林林長王書優在典禮上致辭時表示,在多元種族及宗教信仰社會裡,人民應以包容心來接受各個宗教的普世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