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上常有「某山某向」之說,不知者往往如墜雲霧。這實際上,這是風水學名詞,記錄的是陰陽宅的朝向。
通常,人們會把方向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細一點的還會加上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分為八個方向。但中國古代的風水師會在一個平面上,細分出24個方向,合稱二十四山,或二十四向。
方向是人為假設的概念,更多的是約定俗成。在平面上,最常見的方向是前後左右,或者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又稱之為四正。
習慣上,我們用子午卯酉表示四正,比如地球的經線又稱之為「子午線」。子就是北,午就是南,卯就是東,酉就是西。
四正之外,還有四隅。隅就是角,分別是東南角、西南角、西北角、東北角。
四隅一般用後天八卦中的乾坤艮巽表示。後天八卦是坐西向東的,以此為軸,兩邊分別是乾坤、坎離、艮巽。乾居西北,坤居西南,艮居東北,巽居東南。這樣四個角上要找到對應的名相了。
接下來,填天幹。
我們知道,子午卯酉,分別對應水火木金。而十天幹,也分別對應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居中央,所以不計入方向,其他八個,分別按照五行屬性,分列在子午卯酉兩側。甲乙木,分列在卯木兩側;丙丁火,分列在午火兩側;庚辛金,分列在酉金兩側;壬癸水,分列在子水兩側。
至此,二十四山還剩餘八個位置,子午卯酉屬於十二地支,12-4=8,正好將剩餘的地支填滿。
至此,二十四山就填完了。其中,除了乾坤艮巽,其他如天幹、地支,都是按照順時針方向填入的,十二地支正好一個隔著一個,十天幹除去戊己土,其他按照五行屬性,分列在子午卯酉兩側。
之前,我們展示的是二十四個點,但二十四山(向)是一個區域,我們重新畫圖,找出其對應關係是這樣的——
舉例說,當我們看到「壬山丙向」的時候,就是說「座壬朝丙」,也就是背對北偏西北,面向南偏東南。古人通過代號,將現代人需要通過兩到四個字才能說明的方向,用一個字就說明了,其中體現的正是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