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二十四山及所配幹支淺解

2020-12-20 建築堪輿風水學

二十四山

在風水堪輿建築學中,常用八卦分二十四山之說,今天我則細講一下。

陽宅常講定坐向,俗稱之為坐山,如坐東向西之宅,坐震卦,稱之為震宅,我在視頻課已經講過。一物一太極,故此坐山卦自然亦形成一太極,也同時具備陰陽,一卦為之四十五度,分陰陽分別配入天幹地支,各成三山,稱之一卦管三山,則每山坐十五度矣!八卦共成二十四山,此即地理家所使用之「二十四山盤」。

二十四山五行,即所稱之「正體五行」:今則按順時針排序如下:

坎卦――壬子癸三山   

艮卦――醜艮寅三山

震卦――甲卯乙三山   

巽卦――辰巽巳三山

離卦――丙午丁三山   

坤卦――未坤申三山

兌卦――庚酉辛三山   

乾卦――戌乾亥三山

陽宅坐山以此二十四山為用(後天八卦為用),先審陰陽之孤虛,再觀五行之變化,詳擇命宅之宜忌,細理天地之生氣。始則提升屋宅宅氣,宅氣吉氣旺則助人於無形矣!凡坐山於地支者,開門須避衝煞,如遇輪值太歲年,宜守為要。逢歲破時(太歲對宮)不可造作動土,須防戊己都天煞,天罡,曜喉惡神臨兇方,可免於傷矣。

二十四山配幹支

將天幹與地支配於二十四山,也有其理論依據,如前所述,天幹之氣氣、清、輕,故配於四正了耳!甲乙屬木東方,故配以震木。丙丁屬火南方,故配離火。戊己屬土中央,故配中宮土。庚辛屬金西方,故配兌金。壬癸屬水北方,故配坎水。四正之後,四維正位無天幹以配,而以乾坤艮巽四維卦配之,視之同天幹之氣。

十二地支配山:

綜觀自古以來各術數家對地支所配二十四山之看法,約有三者:

一者,地支寅為正月,謂一年之始。艮於節氣中屬新舊年交替,艮位之後正是一年之始,故配以寅支,卯為二月,辰為三月,巳為四月,午為五月,未為六月,申為七月,酉為八月,戌為九月,亥為十月,子為十一月,醜為十二月,醜為一年之終,終於艮之前,如此順布十二地支應十二月共一年而周。

二者,以天垣之北極星為中心,正月時直指偏東而定此方為寅,正是艮方之左方,二月時直正東,甲乙之間定為卯,三月時直指東南方,即現今辰位,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等,亦各得其位,因而據此將十二地支配於地盤二十四山。

三者,將十二地支依天,人,地分成三組,則:子,卯,午,酉……(天陽)醜,辰,未,戌……(中土)寅,巳,申,亥……(地陰)天陽為尊,居於四正,子居正北,卯居正東,午居正南,酉居正西。地陰為卑,居於四偶,寅居東北,巳居東南,申居西南,亥居西北。中土無定性,只能居於四偶,醜居東北,辰居東南,未居西南,戌居西北。

相關焦點

  • 風水:沈氏玄空,三元九運與二十四山
    以九星配九運,九星是依據洛書、八卦分工配數而來的紫白九星。以木星公轉周期12年和土星公轉周期30年的最小公倍數60年定為一個甲子,即為一元,三元,即三個甲子,共180年。
  • 二十四山中的天幹地支與八卦,羅盤圓周角關係
    二十四山,實際上是二十四個於支:換一句話說就是用二十四個於支分別代表二十四山,也就是代表周天360度的方位和刻度。這中間共有三種組合,第一種是後天八卦的四個卦。第二種是八天幹。第三種是十二地支。後天八卦是乾、坎、根、震、巽.、離、坤、兌。此八卦在.二十四山的位置分別是乾居西北、北方是坎、東北是根、東方是震、東南方是巽、南方是離、西南方是坤、西方是兌,由於東南西北、四個正方位,.分別以地支中子、午、卵、西代替,所以實際只有西北、東北、東南、西南四個維卦才佔有位置。
  • 二十四山:風水中的二十四山分金立向
    二十四山:指墳場四面的二十四個方位,辨別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天幹〈不必戊、己〉以及八卦中的幹、艮、坤、巽四卦來示意,又名二十四路;風水中的二十四山分金立向以一卦管三山,如幹管戌幹亥,坎管壬子癸,艮管醜艮寅,震管甲卯乙,巽管辰巽巳,離管丙什丁,坤管未坤申,兌管庚酉辛。合之為二十四山也。
  • 自學風水:什麼是二十四山、八卦以及天地人三元龍?
    二十四山的由來:二十四山是玄空風水的空間劃分,若將圓周360度平均24等分,則每一個方位角各佔15度,稱為一山,整個圓周共分為二十四山,每一山的坐方在其15度的範圍之內。二十四山的名稱由八天幹、十二地支和洛書四維卦組成,分別為北方壬子癸、東北醜艮寅、東方甲卯乙、東南辰巽巳、南方丙午丁、西南未坤申、西方庚酉辛、西北戌乾亥。
  • 風水羅盤方位二十四山
    二十四山羅盤發展到今天,形成了二十四山,就是在原有的十二山之中,再細微的分成二十四個方向。 這新加入的十二個方向,有兩個來源,其中八個來源於十天幹。 十天幹: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 其中,戊和己代表五黃中央土,位置位於羅盤中央,其它八個天幹則加入二十四山。
  • 風水基本常識:九宮、二十四山、五行方位
    除了八宮方位之外,還會以二十四個方位去斷吉兇的,每個方位佔十五度水上稱為二十四山。它們是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子、癸;醜、艮、寅。
  • 羅盤二十四山向陰陽的分法
    二十四山向每字陰陽的分法基本分為兩大流派:一是三元派,二是三合派。我在前面的文章寫的淨陰淨陽就是三合理論,在此我們先理一理三合風水的淨陰淨陽,再來說說三元風水的每字陰陽。一、我們先來看三合派的陰陽,如下圖,注意白點為陽,黑點為陰,內圈為後天八卦。上圖的陰陽是如何來的呢?實際上該理論建立在先天為體,後天為用的基礎上。取先天之卦氣,用後天之五行。
  • 二十四山正五行擇日精髓
    二十四山配二十四節氣,每山與一節氣對應,即每山當令一個節氣。冬至陰盡陽生,夏至陽盡陰生。二十四節氣配二十四山,陽盡午中,陰盡子中。
  • 隱藏在陰陽合曆中的核心秘密,幹支紀法
    我們平常所說的農曆,就是那些一個月農曆初幾初幾的內容,其實這部分屬於陰曆的部分。陰曆是來標識月亮運行規律的;陽曆是二十四節氣部分,用來標識太陽一年之中對地球的影響。二十四節氣還可以理解為八卦和三個爻位,再一年的分布,對應地理學上的二十四山,這裡不展開。遠古時期,為了把陰陽曆法串起來,或者在陰陽曆法之前,已經掌握了一種更加根本的日曆紀法,就是幹支紀法。幹支紀日法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發掘出的殷代甲骨片上已發現了完整的幹支表。
  • 風水基礎知識,二十四山是什麼,應當如何運用
    二十四山的基礎是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後來劃分為八方,增加了西南、西北、東北、東南。古人為了讓風水更加精準,在八個方位的基礎上更加細緻化,每個方位中又細分三個方位,也就是一卦管三山。羅盤上的二十四山唐朝卜則巍《雪心賦》中說道:「二十四山,山名太雜。又:山分八卦。
  • 羅盤上的二十四山向
    羅盤上的二十四山向,劃分為八卦管轄,稱為 一卦管三山,即 坎卦壬子癸 對於三合派、三元派、九星派、八卦等派日常所常用的大多是以三合羅盤為主,三元羅盤比較少用。 近些年來,人們為了方便使用,將三合羅盤與三元羅盤二者合一,製造出一種「通用盤」,用起來非常方便,不用再分出元盤、合盤了。
  • 風水基礎知識:羅盤二十四山向的認識
    但其中最常用到的,就是二十四山向,其他很多平時勘測風水的時候都不經常用到。有了東南西北之後,在之間又加進8個方位,一共成為12個方位,此時就是最早區別於指南針的羅盤了。那麼這12個方位分別是什麼呢?對了,就是八字中經常用到的12地支。
  • 三吉六秀的由來及二十四山所對應的天星排列
    天星所代表的運道有大吉、吉、平、兇的分別,天星中的天星四貴、三吉、六秀,都屬於貴星。二十四天星是二十四山的對應。二十四山是由八天幹、四隅卦(乾坤艮巽)加十二地支組成。三吉六秀的理論依據是陰虛孤陽之說與納甲之法結合。
  • 《金丹五百字》淺解
    淺解:此節講築基功夫的第一步。練築基功夫,首先要固閉上下竅,阻塞一切元氣洩漏的地方。玄竅又名玄關,被認為是產種之地,是真氣進出之所。煉內丹從玄竅進入真氣,以育陰陽,補氣血、壯元神,使根基牢固。原文:精須從內守,氣還向外生。精神共氣血,四象會中庭。淺解:此節講人之元精是從內生,真氣是從外入的,內外相合,是人的生命支柱。
  • 從水書連山易,聯想到後天八卦和二十四山圖
    關於華夏文化的源頭,離不開八卦符號體系的研究還有幹支紀法的研究。絕大多數水族人不懂水書,懂水書的人被尊稱為水書先生,水書自古就有傳男不傳女的戒律。2007年前,三都縣尚有500多位水書先生,幾年時間離世的有近200位,目前僅剩下300餘位,且多已年逾古稀。
  • 二十四山圖解——某山某向是怎麼回事?
    但中國古代的風水師會在一個平面上,細分出24個方向,合稱二十四山,或二十四向。方向是人為假設的概念,更多的是約定俗成。在平面上,最常見的方向是前後左右,或者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又稱之為四正。習慣上,我們用子午卯酉表示四正,比如地球的經線又稱之為「子午線」。子就是北,午就是南,卯就是東,酉就是西。
  • 張伯端祖師《金丹四百字》淺解
    小序:《金丹四百字》為宋代張伯端所作。張伯端幼年學科舉業,成年後任過府吏,後又做過軍中機要和四川節度安撫司屬官。76歲時遇異人劉海贍傳金丹之術,於是潛心修道,刻苦鑽研《周易參同契》的內丹要旨,不斷行功探索金丹的奧秘。
  • 二十四山與二十八宿(泗洲果園)
    分配二十四山以五行專為分經之用。三:以中曆法度不準,改用西曆法度。這幾種方法都是由固定而來推演從而稱為一個支流的。一支主要用運和固定合用的,按中針的卦氣分配月令,二十四山對應二十四節氣子癸對應冬至小寒醜(大寒)艮(立春)寅(雨水)甲(驚蟄)卯(春分)乙(清明)辰(穀雨)巽(立夏)巳(小滿)丙(芒種)午(夏至)丁(小暑)未(大暑)坤(立秋)申(處暑)庚(白露)酉(秋分)辛(寒露)戌(霜降)乾(立冬)亥(小雪)壬(大雪)子(小寒)癸(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