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發黴」的國王——查理十世
作者:轅固小生
查理十世,名查理•菲利普,法蘭西波旁王朝實際上的末代國王和倒數第二位國王,波旁王朝復闢後的第二位國王。而作為皇親國戚,他一生的大多數時間內都被稱為阿圖瓦伯爵(法語:comte d'Artois)。
1757年10月9日,查理-菲利普出生於凡爾賽宮,是法蘭西王太子路易和薩克森的瑪麗•約瑟芬所生倒數第二個兒子,也是路易十五的孫兒,出生後,路易十五授予孫兒阿圖瓦伯爵的封號,此封號也是查理-菲利普大半生最為人用的稱呼。因為他唯一的弟弟夭折,查理-菲利普便成為家中幼子。
查理-菲利普早年便失去雙親,因此他幼年被祖父路易十五教養。祖父死後,他的哥哥路易十六繼承王位。
1773年11月,16歲的查理-菲利普同17歲的薩克森的瑪麗•特麗莎公主結婚。儘管查理-菲利普的妻子被認為相貌醜陋,但婚後生活很順利,婚後兩年便生下了兒子路易-安託萬。
由於查理-菲利普當時兩個還在人世的哥哥都沒有孩子,而且查理-菲利普酷似祖父,使得查理-菲利普及其後裔有繼承王位的可能,而被時人視為是法國王室的最引人注目的人物。直到路易十六和瑪麗•安託瓦內特的長子路易-約瑟夫出生,公眾才減弱了對查理-菲利普的關注。
查理-菲利普是個極端守舊保守主義者,法國大革命期間,查理-菲利普被迫逃亡國外。1793年,路易十六被斬首,查理-菲利普便成了無冕之王路易十七的叔叔。路易十七於1793年夭折,查理-菲利普的哥哥普羅旺斯伯爵成為王位繼承人。查理-菲利普在1795年至1814年間住在英國。
普羅旺斯伯爵日後復闢王朝,成為路易十八,查理-菲利普成為路易十八的主要顧問和出謀劃策者,在他周圍集中了一批最保守的舊貴族。由於路易十八膝下無子,查理-菲利普便成為哥哥的繼承人。
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查理-菲利普繼承王位,是為查理十世,當時他已經67歲。
查理十世即位後,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時所受的折磨難以釋懷,因而對自由主義極度怨恨,對新秩序加以抗拒。查理的次子貝利公爵查理-斐迪南被激進份子所殺,使他對自由主義更恨之入骨。查理相信君權神授論,認為君主應擁有絕對權力。曾言寧伐木為生,亦不屑成為英式立憲君主,反映其對君主專政的一承不變。一般學者認為,固執、傲慢的性格正是其失敗之根源。查理領導著一個極端保守的、主張恢復革命前階級特權的政治集團,他的這種傾向在其繼承王位後表現得更加明顯。他在即位後推行一系列反民主政策,這使他十分不得人心。由於他對天主教的強烈熱情和貴族政治的厭惡,引起人民的強烈不滿。
1830年8月9日,法國發生七月革命,查理十世的統治被推翻,查理被迫遜位,再度流亡英國。法國王位最終由他的堂弟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繼承。
晚年,查理由英國返回歐陸,1836年11月6日逝世,享壽79歲。
查理死後,他的兒子路易-安託萬和孫子亨利先後聲稱自己為法蘭西王位的繼承人。亨利死後,沒有留下任何後代,宣告著路易十五的男系後人斷絕。
針對查理十世倒行逆施,大開歷史倒車的做法,法國政治學家託克維爾對他做了如下評價——
我們在歷史中見過不少領導人,他的知識結構、文化水平、政治判斷力和價值選擇,會停留在青少年時期的某一階段。然後不管他活多久,也不管世上發生多少變化,他都表現為某一時刻的殭屍。
如果有某個機緣,讓他登上大位,他一定會從他智力、知識發展過程中停止的那個時刻去尋找資源,構造他的政治理念、價值選擇和治國方略。
這種人的性格一般都執拗、偏執,並且愚蠢地自信,愚而自用,以為他捍衛了某種價值,能開闢國家發展的新方向。
其實,他們往往穿著古代的戲裝,卻在現代舞臺上表演,像墳墓中的幽靈突然出現在光天化日之下,人人都知道他是幽靈,他卻以為自己是真神。
但是,他選擇的理念,推行的政策,無一不是發黴的舊貨。
查理十世死守著祖宗基業不放,抗拒民主潮流,企圖頑抗到底,最終遭受了現實的鞭打,被趕下了臺。其發黴的頭腦中殘留的陳腐思想,足夠受到後世無盡的唾棄,並且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