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八世等國王企圖徵服那不勒斯王國和米蘭公國,史稱義大利戰爭
義大利的經濟富庶和文藝發展不可避免地引來別國的垂涎,在1494年到1516年間,法國國王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弗蘭西斯一世相繼出兵義大利,企圖徵服那不勒斯王國與米蘭公國。這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史稱義大利戰爭。
那不勒斯王國原本歸法國的安茹家族統治,當時卻被阿拉貢國的一個王子佔據。出身安茹家族的路易十一併不在意這點。可是他的兒子查理八世卻不肯放棄。於是就引發了義大利戰爭。
查理八世死後,路易十二即位(1498-1515)。他的母親原本是米蘭的公爵,但卻被斯福爾扎奪去。因此路易十二不僅要奪回那不勒斯,也要奪回米蘭。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法國必須冒一定的風險。首先,它必須面對阿拉貢的斐迪南。當時阿拉貢已經佔有撒丁和西西里。此外,他必須面對哈布斯堡的馬克西米連大公,也就是米蘭的宗主國。最後,它還必須面對義大利各國的反抗,他們當然不願意見到法國在半島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過年輕的查理八世根本不把這些危險放在心上。他一心只想徵服那不勒斯王國,進而從回教徒的手中奪回君士坦丁堡及耶路撒冷,並且重建東羅馬帝國。為此,他不惜割給斐迪南和馬克西米連大公一些領土。接著他就揮兵穿越阿爾卑斯山。1494年,在未遭遇任何抵抗的情況下,查理八世進入了那不勒斯。
僅僅三個月之後,法軍就被迫撤出了那不勒斯,因為這時候米蘭、威尼斯、阿拉貢、馬克西米連大公和教皇已決定聯合起來對抗法國。他們聚集重兵在亞平寧山脈的隘口,拒絕了法軍的退路,最後靠著查理八世禁軍的奮勇作戰才為法軍殺出一條血路。1498年,查理八世去世。
路易十二普即位便出兵攻佔米蘭,接著他就想要再度佔領那不勒斯。為了安撫阿拉貢的斐迪南,他同意事成之後割讓那不勒斯的一部分給西班牙。不過,法國才剛佔領了那不勒斯便和西班牙發生衝突。稍後法軍就被趕出了那不勒斯。路易十二被迫承認既成事實,即米蘭歸法國、那不勒斯歸阿拉貢。1504年,義大利戰爭似乎已接近尾聲。
不過,在教皇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的鼓勵下,義大利戰爭又再重燃戰火。尤利烏斯二世的個性更像個軍人,他一直希望讓整個義大利都臣服在他的腳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便了聯合瑞士和新近繼位的英王亨利八世,還有威尼斯與阿拉貢的斐迪南共同對抗法國,企圖一舉將法國勢力逐出義大利半島。法軍先勝後敗。1512年法軍在拉文那大敗,被迫撤出米蘭。
而法國的北部和東部也同時受到攻擊。1515年元旦,路易十二不得已籤訂城下之盟,隨即去世。
這時法國王位便傳給路易十二的堂弟,當時只有二十歲的弗蘭西斯一世。他決心收復米蘭,於是便與威尼斯結盟,二米蘭則與瑞士結盟。在完成外交部署之後法軍便越過阿爾卑斯山直趨米蘭。1515年9月,法軍重新佔領米蘭。
弗蘭西斯一世的軍事勝利震懾了他的敵人。1516年,新當選的教皇利奧十世(1513-1520)與法國籤訂合約。同年,瑞士與法國籤訂永久和約,承認法王有權在瑞士各邦挑選勁卒。最後,西班牙過往查理一世(也就是後來的神聖羅馬教皇查理五世)也承認法國佔領米蘭的事實,以保有那不勒斯王國。事實證明,法國和西班牙之間只是暫時妥協。弗蘭西斯一世和查理五世的野心終將造成雙方的衝突。
義大利戰爭的影響涵括政治和軍事兩個層面。就軍事層面而言,它代表著中世紀作戰方式的結束,並為現代戰爭的序幕。
雖然槍釗戟等傳統武器仍然繼續使用,但是火器在戰爭上日趨重要。在多次戰役中炮兵部隊都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此外,步兵的地位和殺傷力也逐漸超過了騎兵。
此外,當時各國都還是習慣僱用傭兵。由於代價不低,因此各國菌多的人數至多也只有三萬到四萬。這些傭兵如果無法按時領到薪餉,那就很可能開小差或打家劫舍,甚至倒戈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