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克裡斯田五世的兒子繼承王位時,丹麥又有了一位年輕的國王一併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但當英國、法國、西班牙和德國正經歷著戲劇性的時代時,斯堪地那維亞諸王國還在繼續發展各自的歷史。腓特烈四世於1699年登基時,年紀二十八歲。
當時俄國的彼得大帝二十七歲,波蘭的鐵腕奧古斯都二十九歲。這三個年輕的國王結成了同盟,因為在瑞典的王位上坐著一個不過十七歲的少年,俄國、波蘭和丹麥一挪威聯合王國似乎終於就要找到它們向瑞典進行報復的機會了,瑞典在其「光榮時代」曾使所有鄰邦的命運都受到非常嚴重的創傷。
有一天,當這位年輕的瑞典少年國王在外面獵熊的時候,接到了它們的宣戰照會。他馬上下了決心。這三個同盟者中沒有哪個會知道,瑞典就要再一次把少年國王查理十二世這樣一個具有非凡オ幹的軍事天才,送到歐洲的經過激烈考驗的戰場上去。查理馬上進攻丹麥一一這使腓特烈四世感到震驚。
腓特烈四世己使大部分丹麥軍隊防守在南方霍爾斯坦的邊境上,首先,因為他預計從這個地區會受到攻擊,其次,他正準備進攻德國北部的瑞典各省,在西蘭島正如1658年一樣沒有值得一提的部隊。査理十二世在洪利貝克登陸,腓特烈被迫媾和。但條件並不苛刻。他僅僅答應不再參加戰爭。
查理然後把注意力轉向東方,在納爾瓦,這位十八歲的國王一將軍使彼得大帝遭到慘敗。就在那時,查理十二世的非凡的一生確實是真正地開始了。他向波蘭的奧古斯都進軍,而且又打敗了他。因此,實際上查理已經打敗了所有三個對手,但他並不罷休。他是軍人又是軍事浪漫主義者。
戰爭是他的生命又是他的愛好。他的軍官和士兵都把他作為偶像崇拜。他象玩魔術那樣召喚出一隊又ー隊的瑞典農民少年軍,並帶領他們圍繞著整個東歐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在大約十年的時期中,查理十二世幾乎連續不斷地進行徵伐,作出適應於他自己目的的政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