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新時期師德規範的特徵。
(1)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2)繼承與創新相結合。
(3)倡導性要求與禁止性規定相結合。
(4)他律與自律相結合。
口訣:創新為本,倡導自律
考點2:加強師德修養的必要性。
(1)教育活動蘊含的道德屬性要求從事該職業的教師必須加強師德修養。
(2)教師勞動具有的社會性、集體性和長期性特點要求教師加強師德修養。
(3)當代教育的網絡化、全民化和終身化新理念的出現要求教師加強師德修養。
(4)當前師德失範與淪喪現象的大量出現要求加強教師師德修養。
口訣:道德失範+三性+三化
考點3: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
(1)樹立不斷學習的理念。
(2)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3)嚴格自我解剖。
(4)自覺堅持慎獨。
口訣:解毒與學習結合
考點4: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基本內容。
(1)堅定政治方向。
(2)自覺愛國守法。
(3)傳播優秀文化。
(4)潛心教書育人。
(5)關心愛護學生。
(6)加強安全防範。
(7)堅持言行雅正。
(8)秉持公平誠信。
(9)堅守廉潔自律。
(10)規範從教行為。
口訣:2教信雅,全心守律法,政治優秀
考點5:教師職業道德的特徵。
(1)內容的繼承性。
(2)意識的自覺性。
(3)行為的典範性。
(4)境界的高尚性。
(5)影響的深遠性。
口訣:既生範,高自覺
考點6: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範疇。
(1)教師義務。
(2)教師良心。
(3)教師公正。
(4)教師誠信。
口訣:義公誠心
考點7: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特點。
(1)內省性。
(2)自主性。
(3)實踐性。
(4)持恆性。
口訣:自實內持
考點8: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1)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原則。
(2)集體主義原則。
(3)教育人道主義原則。
(4)教書育人原則。
(5)樂教勤業原則。
(6)教育民主原則。
(7)人格示範原則。
(8)依法執教原則。
口訣:人民集體道民主,依法示範勤教書
考點9:教書育人的基本要求。
(1)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
(2)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
(3)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口訣:素材全面不唯一
考點10:教師如何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
(1)主張加強聯繫,謀求共同立場
(2)徵求意見和建議,謀求支持配合
(3)尊重而不遷就,待人公正平等
(4)教育學生尊重家長,提高父母威信
(5)幫助家長轉變觀念,提高教育方法和藝術
口訣:建議聯繫家長不遷就觀念考點1:為什麼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學校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專門培養人的活動。
(2)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和系統性。
(3)學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組織性。
(4)學校教育能對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加以調節、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口訣:組織目的,調節計劃
考點2:遺傳素質在人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1)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過程和階段。
(3)遺傳素質是造成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的原因之一。
(4)遺傳素質本身可以隨著環境和人類實踐活動的改變而改變。
口訣:生理成熟,差異可塑
考點3: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因素。
(1)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2)環境使遺傳提供的可能性變為現實。
(3)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4)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發展的動力。
口訣:學校環境遺傳人
考點4:人的身心發展基本規律。
(1)順序性。
(2)階段性。
(3)不均衡性。
(4)互補性。
(5)個別差異性。
口訣:個別順序斷(段)不可互補
考點5:人口對教育的影響。
(1)人口數量對教育的影響。
①人口數量影響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②人口數量增長速度影響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及其戰略重點的選擇。
(2)人口質量對教育的影響。
(3)人口結構對教育的影響。
口訣:結數質
考點6:教育的經濟功能。
(1)教育實現勞動力的社會再生產。
(2)教育是科學技術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創新和發展新的科學技術的重要基地。
(4)教育優先發展。
口訣:勞動創新技術先發展
考點7:教育的政治功能。
(1)維繫社會政治穩定。
(2)推進社會政治民主化。
(3)促進社會政治變革。
(4)培養社會政治人才。
口訣:人才民主變革,促穩定
考點8: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地、生動活潑地、可持續發展地發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口訣:全體、全面、個性、創新、實踐
考點9:中小學生發展的時代特點。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學習目的多元化、實用化。
(3)價值觀念多元化,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和務實的人生觀。
(4)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5)心理問題增多。
口訣:學生自我觀念增多
考點10:良好師生關係的特點。
(1)民主平等,師生之間的人際關係。
(2)尊師愛生,師生之間的心理關係。
(3)心理相容,師生之間的群體關係。
(4)教學相長,師生之間的工作關係。
口訣:尊民教心
考點11:教師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1)了解和研究學生。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熱愛、尊重學生。
(4)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與學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健全人格。
口訣:樹立了解且尊重,主動交往有提高
考點12:新課程確定的新的教學觀。
(1)教學從&34;轉向&34;。
(2)教學從&34;轉向&34;。
(3)教學從&34;轉向&34;。
(4)教學從&34;轉向&34;。
口訣:關注學生學習,要以過程為中心
考點13:課外作業的布置的要求。
(1)作業內容符合教學大綱與教材內容的要求。
(2)作業分量要適當,難易適中。
(3)布置作業要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並指定完成時間。
口訣:大綱難易提要求
考點14: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揚教學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口訣:教學調動學生思考問題
考點15: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2)發掘教材思想性,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3)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
口訣:科學思想不斷提高
考點16: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
(1)目標明確。
(2)內容正確。
(3)方法得當。
(4)組織嚴密。
(5)積極性高。
口訣:方內組積木(目)
考點17: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規律。
(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覺悟相結合的規律。
(4)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相結合的規律。
口訣:間教師能
考點18:德育過程的一般規律。
(1)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2)德育過程是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學生思想品德長期和反覆提高的過程。
口訣:思想活動長期培養知、情、意、行
考點19:長善救失原則的要求。
(1)要&34;地看待學生。
(2)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3)利用後進生的優點克服其道德上的缺點。
口訣:自我分優點
考點20:因材施教原則的要求。
(1)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有的放矢地施以教育。
(2)依據學生的個人狀況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
(3)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口訣:針對年齡特徵有的放矢
考點21: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口訣:目標核心建秩序,組織活動養班風
考點22:班主任的角色。
(1)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2)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設計師。
(3)班主任是優良班風的培育者。
(4)班主任是協調多方關係的藝術家。
口訣:引領設計師,培育藝術家
考點23:班主任工作的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
(2)因材施教原則。
(3)集體教育原則。
(4)民主公正原則。
(5)嚴慈相濟原則。
(6)以身作則原則。
口訣:原(原則)來極(集)像(相)公主的身材
考點24: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4)進行操行評定。
(5)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6)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口訣:做主(組)進了協議班
考點25:班主任的素質要求。
(1)堅定的教育信念。
(2)高尚的思想品德。
(3)對學生熾熱的愛(心)。
(4)較強的組織能力。
(5)交往與合作能力。
(6)多方面的興趣與才能。
(7)紮實的教育理論素養。
口訣:素素(素質)要求&34;
考點1:情緒的調節與控制。
(1)保持適宜的情緒狀態。
(2)豐富並端正自己的體驗。
(3)改變個體的認知。
(4)掌握情緒調控的方法。
口訣:保正變法
考點2: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2)前運算階段(2-7歲)。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4)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口訣:感前具形
考點3:認知發展理論的教學意義。
(1)認知發展與學習準備。
(2)教學要適應學生認知發展的水平。
(3)教學要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口訣:準備適應促進
考點4:埃裡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論。
(1)信任—不信任(0~1.5歲)。
(2)自主—羞恥、懷疑(2~3歲)。
(3)主動—內疚(4~5歲)。
(4)勤奮—自卑(6~11歲)。
(5)同一性—角色混亂(12~18歲)。
(6)親密—孤獨(20~24歲)。
(7)繁殖—停滯(25~65歲)。
(8)自我整合—失望(65歲以後)。
口訣:信自主勤,同親繁我
考點5:人際交往的原則。
(1)相互原則。
(2)平等原則。
(3)相容原則。
(4)互利原則。
(5)理解原則。
(6)信用原則。
口訣:雙相平理互信
考點6:加涅的學習分類。
(1)學習層次分類。
①信號學習。②刺激—反應學習。③連鎖學習。④言語聯結學習。⑤辨別學習。⑥概念學習。⑦規則或原理學習。⑧解決問題學習。
(2)學習結果分類。
①智慧技能。②認知策略。③言語信息。④動作技能。⑤態度。
口訣:(1)信號刺激聯言語,辨別概念規問題
(2)認智言動態
考點7:建構主義知識觀的主要觀點。
(1)知識是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
(2)知識的運用需要具體情境。
(3)知識需要基於個人建構的理解。
口訣:情境建構解釋
考點8:隨機通達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程序。
(1)呈現情境。
(2)隨機進入學習。
(3)思維發散訓練。
(4)協作學習。
(5)效果評價。
口訣:隨情發學果
考點9: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主要觀點。
(1)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具有社會互動性。
(3)學生的學習具有情境性。
口訣:主動構建社會情境
考點10:建構主義學生觀的主要觀點。
(1)學生已經具備相應的知識經驗。
(2)學生是知識建構的主體。
(3)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
口訣:知識主體合作
考點11: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模式。
(1)以題目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式。
(2)自由學習的教學模式。
(3)開放課堂教學模式。
口訣:開放題目自由學
考點12: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操作階段。
(1)教師介紹學習目的,呈現學習內容。
(2)將不同類型的&34;呈現給學生。
(3)教師引導學生識別問題、分解問題並制訂問題解決計劃。
(4)學生分組,進行問題解決。
(5)教師進行整體評價。
口訣:評分引錨呈現
考點13:教師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方法。
(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
(2)加強詞與形象的配合。
(3)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5)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口訣:選配突參察
考點14:教師加強學生知識概括能力的方法。
(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
(2)正確運用變式。
(3)科學地進行比較。
(4)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
口訣:正反變比,自覺概括
考點15:克服遺忘的方法。
(1)採用複述策略。
(2)採用精加工策略。
(3)採用組織策略。
(4)組塊化編碼。
(5)適當過度學習。
(6)合理進行複習。
口訣:兩個祖(組)父(復),精明過度
考點16: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1)記憶術。
(2)做筆記。
(3)提問。
(4)生成性學習。
(5)利用背景知識,聯繫實際。
口訣:提筆記生背
考點17: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1)自我中心階段(2—5歲)。
單獨玩,很少和同伴一起玩;只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執行遊戲的規則。
(2)權威階段(6—8歲)。
即他律階段。對權威的絕對順從,對規則本身的尊重和順從。
(3)可逆性階段(8—10歲)。
即自律階段。由單方面服從變為以相互尊重為特徵;以是否公平來判斷行為的好壞。
(4)公正階段(11—12歲)。
道德觀念傾向於公正。依據每一個人的具體情況做出恰當的處理,是從關心和同情出發去判斷,具有公道感。
口訣:我權威你(逆)公正
考點18: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科爾伯格把道德發展劃分為三水平六階段,分別為:
(1)前習俗水平。
①他律道德階段:避免懲罰、服從為主。
②樸素的利己主義階段:相互滿足需要。
(2)習俗水平。
①&34;取向階段:人際和諧。
②遵守法律取向階段。服從法律、維護權威。
(3)後習俗水平。
①社會契約取向階段:遵守公平的規則。
②普遍倫理原則取向階段:自己選定的道德原則。
口訣:他利己,好法律,契倫理
考點19:良好的態度和品德的培養。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價值辨析。
(5)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口訣:說服榜樣做約定,價值辨析給獎懲
考點20: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1)發現問題。
(2)理解問題。
(3)提出假設。
(4)檢驗假設。
口訣:理髮體檢
考點21: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1)問題情境與表徵。
(2)已有知識經驗。
(3)思維定勢與功能固著。
(4)原型啟發與醞釀效應。
(5)個體的個性心理特性。
口訣:問題表徵靠經驗,功思醞型靠個性
考點22: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①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②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③重視知識間的聯繫,建立網絡化結構。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①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②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3)提供多種練習、活學活用的機會。
(4)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
①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②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
③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口訣:知方法,練思考
考點23:創造力的培養。
(1)創設有利於創造力發揮的環境。
①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
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餘地。
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力個性的塑造。
①保護好奇心。
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③鼓勵獨立性與創新精神。
④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的策略。
①發散思維訓練。
②推測與假設訓練。
③自我設計訓練。
④頭腦風暴法。
口訣:(1)選擇寬鬆的考試
(2)好奇懼毒(獨)非榜樣
(3)自我推頭髮
考點24:促進遷移的教學。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口訣:教材編程意策
考點25: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口訣:有問題,寫作業,反饋歸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