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州:村民不同意土地流轉招致毀糧挖田

2021-01-21 華夏經緯網

  來源:央視財經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因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被百姓譽為華北平原的「糧倉」和「棉鄉」,由於距北京只有55公裡,為了打造成為「北京的菜籃子」,當地颳起了一股大棚蔬菜種植熱潮,土地流轉成為了當地村民的熱詞。但是不久前,村民們向記者反映,他們在土地流轉中遇到了大麻煩。今晚經濟半小時帶你去關注一下那裡的情況。]

  今天我們繼續關注土地流轉的話題。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因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被百姓譽為華北平原的「糧倉」和「棉鄉」,由於距北京只有55 公裡,為了打造成為「北京的菜籃子」,當地颳起了一股大棚蔬菜種植熱潮,土地流轉成為了當地村民的熱詞,但與此同時土地流轉也成為當地一部分村民的鬧心事。

  地被挖莊稼被毀 村民不同意土地流轉被迫放棄種地

  涿州市松林店鎮黃屯村村民熊波今年62歲,他和老伴王淑英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全家共有4畝8分地。2011年黃屯村的那次土地流轉,熊波一家卻陷入了有地種不了的處境。說起當初的事,老伴王淑英至今記憶猶新。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黃屯村村民王淑英:我天天看著,一早就搶棒子(玉米),削我棒子(玉米),挖我地。土都堆那了,我一看咕噔一下躺哪兒了。

  王淑英告訴記者,當時正值玉米即將收穫的季節,再過一周地裡的玉米就可以收了。當時那天上午她剛一到地裡就看到,一臺大大的挖掘機正在從綠油油的玉米地上壓過去。那一刻,王淑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發瘋了一樣躺到了挖掘機前,就這樣才迫使挖掘機停了下來。

  王淑英:我說誰讓你挖的地呀?他說老闆讓挖的,你找老闆去。我說我沒有籤字我找老闆幹嘛去呀?

  糧食被毀、地被挖。為了討個說法,王淑英在隨後趕來,村民的幫助下,將肇事的挖掘機扣下,為了防止挖掘機被搶走,王淑英派兒子和鄰居輪流日夜看護著機器,事情就這樣拖了三個多月,而隨後發生的事情是王淑英一家始料未及的。

  2011年12月31日晚上,突然來了一群人,將正在看管挖掘機的王淑英兒子捆綁後,強行拖走了挖掘機。

  王淑英:兒子給人家看著機器呢。人家依走了怕把機器損壞了,這傢伙倒好,挨打、挨綁。還踹我兒子一腳呢,當就給我兒子一腳,把我兒子踹個跟頭。

  這些年每當提起這件事,回想起兒子在嚴寒的冬天,光著身子挨打、挨凍的情形,王淑英還是止不住地落淚。她告訴記者事情已經過去快3年,案子也報了,但至今也沒有給出一個說法,打人的兇手也沒有找到。在她看來發生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家沒有籤字所造成的。

  每當提起這件事 王淑英還是止不住地落淚

  那麼到底籤什麼字?又是因為什麼而招致毀糧挖田呢?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在王淑英老伴熊大爺那裡找到了答案。他向記者介紹說2011年初,村委會將村裡200多戶786畝土地,以每畝1000元一年的價格,租給了河北鴻鵬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由於租地這件事兒,村委會事先沒有徵求全體村民的意見,村民也沒有委託村委會對外進行租賃,在制定租地價格時,也沒有與全體村民進行商量,所以熊大爺對租地的事情始終表示不同意,遲遲不與村委會籤訂租地協議。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黃屯村村民熊波:他給我拿個合同書,說多少就多少,行嗎 所以我不給他。再說他給的價格確實也低,不徵得大夥的同意,就將土地流轉出去了? 不給他就搶你的、挖你的地、不是太過分了嗎?

  熊大爺說,當時全村有20多戶不同意流轉,但村委會還是將土地租給了鴻鵬公司。隨即鴻鵬公司開始用鐵柵欄圈地,破土動工,平溝挖渠、修建蔬菜大棚,這樣一來這20多戶沒有籤字村民的120多畝土地,便被圍在了其中。

  熊波:那邊和這邊都有一塊兒地,原來都有澆地的水溝,現在土地流轉了以後,挨著我的地已經給了他了,一給了他把原來的水溝平了。這就是原來走水的溝,現在全給平上了,到這邊也給平上了。沒有辦法澆了,種麥子種不了。你看那兒,這戶也是。

  沒有了水渠,給地澆水成了熊大爺他們一件難事,經過多次找上級主管部門反映,最後給他們臨時找來了水袋、也就是村民常說的「小白龍」進行灌溉,但由於耕地離水源地太遠,利用「小白龍」真的成了遠水解不了解渴,無奈之下熊大爺他們索性就放棄了種植。

  熊波:小白龍從井那,那麼遠沒法澆呀?根本就澆不了。

  耕地被毀、顆粒無收,由於沒有籤訂合同,這些年一分補償款也沒有拿到。無奈之下60多歲的熊大爺只好到工地打零工,來維持生計。

  記者在現場看到,熊大爺家的糧田,如今已是滿目瘡痍,地面被挖開了一條幾十米長,二、三米深的大坑,挖出的土在地邊堆成了一個巨大的土坡,由於長時間堆放,上面長滿了枯草,面對這樣的場景熊大爺和老伴顯得既心疼又無奈。

  熊大爺家的田地 如今已是滿目瘡痍

  王淑英:我們倆口子怎麼過呀?我一看這點兒地我就寒心哪,就跟大草原似的,我這點兒地。

  熊大爺家好端端的土地就這樣被毀掉了。2畝多地中間被挖了一條深深的溝壑,剩下的地被根本無法澆水灌溉。那麼,黃屯村的土地到底是怎麼進行流轉的?村民們為什麼不同意流轉呢?

  村民不同意流轉 村幹部卻「一刀切」

  土地流轉價格低是熊大爺不籤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他家的地為例,一年種小麥、玉米兩季,平均畝產小麥900斤,玉米1000 斤,根據市場價格售價每畝的收入都在2000多元,除去農藥肥料也能賺個千八百元,而跟村裡籤訂土地流轉合同每年1000元,雖然相差並不多,但是自己種了一輩子地,與其流轉還不如自己種,在黃屯村有著和熊大爺一樣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黃屯村村民熊俊軍:家有餘糧心不慌,我家要有糧食擱著,老百姓終究歲數大的人都是受過苦,挨過餓,我家要是有糧食,我不著急。我把地給了你了,你給我這一千多塊錢,我不夠花。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黃屯村村民熊桂蘭:我們老當家的耳朵聾,現在他出去掙不了錢了,不要他,我就是種點地,我們倆刨點地,有吃的有喝的就得了。我還要什麼好呢,這麼大歲數了。我掰苞子我能掰,我篩麥子我能篩,我要去打工我打不了。

  在黃屯村有著和熊大爺一樣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

  許多村民認為,村裡每家情況不一樣。村委會這種一刀切式的土地流轉方式,讓他們接受不了,不僅如此,村委會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一些做法村民們也表示很不理解。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黃屯村村民蔡合亮:我們家我大哥有一畝多點,沒開出合同,都是他們拿著,說你們家可以租嗎,行,合同沒有,他們直接寫上,「蔡合金,同意租地」,就走了,根本就沒看到合同什麼樣。

  土地是否流轉?價格如何制定?黃屯村村委會是如何代表村民做出的決定呢?記者帶著疑問找到了黃屯村村委會主任韓俊濤,韓俊濤向記者介紹說決定將該村土地進行流轉,並不是他個人的意見,而是村黨支部、村委會、村民代表研究一致決定的。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那你覺得這些村民代表,包括黨員會的決議,能不能代表全部這些村民的意見?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黃屯村村主任韓俊濤:就是各隊都是選的村民代表,他怎麼會代表不了,農村來說就只能是這樣。

  記者:你們籤訂之前,比如這事要做之前,有沒有跟村民進行一個特別有效的溝通,跟他們之間把這些政策,包括利與弊能夠到每戶去把這事再摸清,或者我們有沒有做一個預案工作,有沒有想到出現這個問題之後,像現在的問題,怎麼解決?

  韓俊濤:農村的問題只能是,農村召集會只能是村民代表會,黨員大會開完了,決議完了就算齊了。

  對於韓俊濤所說的村委會土地流轉決定,是由村民代表表決同意的說法,村民並不認可,當初參與表決的村民代表吳秀豐,向記者介紹說他們村有8個村民小組,原定每個村民小組派2個人,共計16人參加會議,但實際只來了13個人。涉及到土地流轉的只有3個小組,加在一起也就是6個人,其餘的不是本小組的人,卻要決定本小組的事兒,所以從一開始老吳就覺著不合適。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黃屯村村民吳秀豐:土地承包證,是每家,每戶的,誰也代表不了誰,只能代表個人,誰也代表不了每家每戶。走形式來說可以代表,實際的都不能代表,誰也代表不了誰。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黃屯村村民熊俊軍:現在的地是三四五六隊的地,其中有村民代表不是,與他沒關係,他們代表,再說這個土地是國家給我的,他能代表我的意願嗎?也沒徵求過我同意,也沒上我們家去過。

  村民並不認可韓俊濤所說的村委會土地流轉決定是由村民代表表決同意的說法

  針對黃屯村村委會,在沒有徵得全體村民同意的情況下,僅以村委會和村民代表同意為依據,便與企業籤訂土地流轉合同這一做法是否合理呢?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解答。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農民流不流轉土地,絕不可以用所謂的少數服從多數,也絕不可以用口頭承諾來替農民做主,61號文件就明確提出,這種一定是要通過農民的書面委託,一定是要做到每一家每一戶對這個事都要認同。我們要求是做到百分之百農民都要有書面的承諾,否則侵犯農民的利益的話,包括引發社會衝突的話,政府應該站在農民的一邊。

  這是村民與村委會籤訂的土地流轉合同,記者發現租賃期為30年,截止日期為2040年12月31日。但是村民們反映,自己手中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承包期限截止日期為2028年12月31日,這樣一來村委會與企業籤訂的土地流轉合同截止日期,遠遠超出了國家與村民籤訂的土地承包期。村委會當時又是依據什麼來與企業籤訂的呢?

  村民手中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承包期限截止日期為2028年12月31日

  韓俊濤:這個我文盲,我也不懂,不懂對這個,反正咱們就說讓按他這個寫著我聽著也好,那會兒韓國民也來了,那會兒的書記,籤訂的那個,說都說挺好,對老百姓有好處,咱們就籤了。

  那麼,對於黃屯村村民與村委會籤訂的超期合同,是否有效呢?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顯然是不合理的,是不合適,因為它已經超越了二輪承包的期限,那麼換句話講這個合同應該講是無效率的或者說是沒有法律依據。你要承租原農戶的承包地,應該在合同期內承租,你按現在開始承包30年,那顯然是於理不通,於法也不依。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明確指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農民家庭,土地是否流轉、價格如何確定、形式如何選擇,應由承包農戶自主決定,流轉收益應歸承包農戶所有。流轉期限應由流轉雙方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協商確定。沒有農戶的書面委託,農村基層組織無權以任何方式決定流轉農戶的承包地,更不能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名義,將整村整組農戶承包地集中對外招商經營。這無疑保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

 

  一大早肥鄉縣瓜精莊村,村支書劉英山和村土地流轉信息員李文革,就來到了村民靳希福家中。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東漳堡鄉瓜精莊村村支書劉英山:土地流轉是國家的好政策,咱可以說(錢)拿到手了,咱可以去外邊打工,還可以去(企業)裡邊打工,包(租)了以後比不包(租)還合算呢。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東漳堡鄉瓜精莊村村民:農民就是指著地呢,沒地怎麼(生)活,賣了地就等於賣了孩子。

  村支書劉英山:承包按照合同說,一包這幾十年,土地(承包)權利,還是你的不變。包(租)了也是你的(承包)權。

  2013年瓜精莊村與當地一家企業進行土地流轉,在流轉過程中也有部分村民存在惜地的心裡,思想上有顧慮。村委會為了打消村民的疑慮,在村子中找到人緣好,有威信的人擔任村土地流轉信息員,和他們一起上門做村民思想工作,今天是他們第三次來靳希福家。

  記者:這次來你認為他的態度是否有了轉變呢?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東漳堡鄉瓜精莊村村民李文革:第三次大有轉變了。

  記者:第一次來是什麼情況?

  李文革 :第一次就直接轟出去了,說不行,這地我根本就不往外租。

  正是通過不厭其煩,耐心的講解和溝通,才使得村民了解土地流轉政策,從而打消了顧慮。2013年,瓜精莊村的土地流轉面積達到了1200畝,佔到了全村耕地面積的60%,近些年肥鄉縣土地流轉的順暢,得益於土地流轉機制的逐步完善與規範。

  土地流轉協議籤訂過程中的期限、價格、全部由每戶村民與企業直接協商,協商一致後,籤訂由「三農服務中心」統一制定的書面流轉合同,合同一式五份,除了村民與企業外,縣、鄉、村各保留一份,並且在流轉期限上明確標註不得超過2028年,而且鄉、村兩級還要作為見證方加蓋公章。

  劉英山:農戶直接籤,比村委會與企業籤訂,可以消除群眾的顧慮。大隊籤了人家(群眾)還不相信這個事兒呢?籤了多少年?到底怎麼回事兒?怕大夥(群眾)不認這個事兒。

  肥鄉縣土地流轉工作中,政府部門職能的定位和思想意識的轉變,成為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最大的突破點。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東漳堡鄉黨委書記張建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感覺,有了企業到我們這兒流轉土地,我們村委一般起到對接、牽線、組織、協調,一旦土地流轉合同籤定之後,一般監督執行這樣一個角色。這樣既符合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也符合企業的利益。

  對於土地流轉過程中,那些有實際困難無法進行土地流轉的村民,政府部門積極幫助村民與企業、合作社進行協調,用土地置換的方式讓雙方找到利益平衡點,將問題與矛盾進行化解。

  肥鄉縣元固鄉東屯莊村,去年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進行規模化種植,村民李振虎家12畝地正好在流轉地塊之內,由於家裡老人對土地流轉政策的不理解,始終不同意流轉,但李振虎卻看好土地流轉政策,願意嘗試,這一下子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通過村委會與合作社協調,用土地置換的方式,按照就近、對等的原則,給他置換了6畝地到路邊。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元固鄉東屯莊村村民李振虎:給我調到那邊路邊,離家還近呢,咱能不願意嗎?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李雪峰:我現在是在肥鄉縣的三農服務中心,那麼全縣的土地流轉情況將在這裡匯總,三農服務中心將預流轉土地的數量,價格以及期限將通過我身後的電子屏幕實時發布。那麼這樣一來就方便了用地企業的選擇。

  記者在肥鄉縣的三農服務中心

  因為建立健全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制,建立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通過服務中心發現問題及時調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縣,做到了關於土地流轉問題的 「零上訪」,有了土地流轉運行制度的保證,肥鄉縣土地流轉工作得以迅速推進。

  記者李雪峰:2008年肥鄉縣的土地流轉面積是2700畝,那麼2014年全縣的土地流轉面積是16.38萬畝,那麼短短的六年間土地流轉增長了近60倍。這其中除了大力培育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以外,龍頭企業成為了土地流轉的重要力量。

  眼前這片耕地高低不平,土壤中含沙量很高滲水嚴重,又不便於灌溉,當地村民管這片地叫「望天收」,就這樣一片「望天收」的地,今年也被楊九科流轉到了自己的公司。

  邯鄲市泓昊昌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九科:我們企業有這個能力,利用我們企業自己生產的有機肥,進行這塊土地的改良,通過我們的努力,還在這塊土地上生產出綠色有機無公害的糧食。

  楊九科今年37歲,土地流轉這個詞對於他來說,再熟悉不過了。2004年,27歲的他承包了本村30畝地開辦養雞場,眼前這張他與村民張清洋籤訂土地租賃協議,是他籤訂的第一份土地流轉協議。村民張大爺把地租出去後,就一直在楊九科的養雞場打工,一晃十年過去了,工資從原先每月幾百元,漲到了現在每月2千多元,張大爺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實。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大西韓鄉寨中堡村村民張清洋:沒有地了,年齡小的去外邊打工,又能掙錢,年齡大的,回到家坐著就能拿錢,多踏實。

  隨著養殖規模的發展,將養殖和種植結合起來,以養殖促種植,用種植推動養殖的發展,打造循環農業,成為了他的一個夢想,想去實現他的宏偉藍圖,就需要進一步擴大土地流轉面積,但由於當時沒有明確的土地流轉政策,非常不踏實,也阻礙了楊九科的發展。

  楊九科:沒有土地流轉政策,心裡是盲目的發展心裡沒有底,不踏實。現在國家出臺這個土地流轉政策,對企業、對農民幫助是非常非常大的。

  隨著中央土地流轉政策的明確,2009年邯鄲市、肥鄉縣農工委相繼出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了試點的範圍和內容、實施步驟和要求,有了這顆定心丸,楊九科加大了土地流轉的速度,從2004年的30畝,到今年的3000畝,10年間土地流轉量增長了100倍,有了地,就有了企業發展的依託和保障,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楊九科的企業飛速發展,近兩年一躍成為了河北省龍頭企業。

  2009年邯鄲市 肥鄉縣農工委相繼出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工作方案》

  當年打造高效綠色循環農業夢想,在逐步變為現實。利用養雞產生的糞便,生產有機肥,再利用有機肥,將流轉的幾千畝耕地進行土壤改良,進行規模化無公害糧食生產。與此同時使全縣近千戶農民在穩定土地收入的同時,他優先為流轉土地的村民提供工作崗位,安排到企業工作,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眼前這座佔地80畝的全自動現代化養雞場即將投入使用,在養殖車間我們見到了土地流轉後,在這裡工作的村民。

  記者:那你們跟我說說,在你們村子裡面,這些企業到你們村子裡佔地進行流轉,來發展,對你們來講是不是好事情?

  村民:好事。確實是好事。

  記者:怎麼是個好事情呢?

  村民:不用種地了,還能幹活。

  村民:地不用種,收入也拿到了,還有工作。

  村民:一下收入還多得多。

  村民:自己種地還有風險呢。

  村民:活還不累,更方便了。

  記者:離家近。

  村民:有孩子,有孫女什麼的,在這兒不耽誤孫子上學。

  記者:我所以說看到這個土地流轉的政策,看到你們切實的感受到了土地流轉給你們帶來的好處,所以跟你們談這個事情的時候大家都面帶微笑。是個好政策?

  村民:是個好政策。

  肥鄉縣土地流轉的迅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培育了一大批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那麼政府為什麼要依靠這些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來發展農業呢?多年從事基層土地流轉工作,邯鄲市肥鄉縣農工委副書記李學峰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解答。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農工委副書記李學峰:因為這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靠互換、轉包是實現不了的,只有通過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種糧大戶,依靠他們的資金、技術、信息及經營理念,這個優勢才能帶動土地流轉,政府在操作中只當裁判員,不當運動員。

  半小時觀察:嚴守農民權益的邊界

  推進土地流轉,必須堅守一條紅線,即尊重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主體地位。土地是否流轉、價格如何確定、形式如何選擇等,決策權都在農戶,流轉收益應歸承包農戶所有;村級組織只能在農戶書面委託的前提下才能組織統一流轉。事實上,國家關於農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制度設計,已給農民留下後路,即不管農戶承包地的經營權如何流轉,到期後承包權仍是農戶的。現在當務之急是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把土地承包關係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真正讓農戶吃上「定心丸」。唯有如此,新一輪農村改革才具有堅實的基礎,農業現代化進程才能穩步推進。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相關焦點

  • 「土地流轉+就地就業」,讓村民掙「雙薪」
    「土地流轉+就地就業」,讓村民掙「雙薪」 2020-10-22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同意流轉就能將565畝麥地強鏟,村民們該怎麼辦?
    從王先生等人口述及其所提供的材料得知,此案件主要涉及的是土地流轉之爭。該村村民意見較為統一,明確表示不同意將被強鏟的麥地租給某鎮政府,故有了麥地被強鏟的這一幕。如果村民不願意將案涉麥地流轉給某鎮政府,那村委會或村幹部有權強迫村民進行土地流轉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全文|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
    禁止閒置、荒蕪耕地,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採礦、取土等。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第十二條 受讓方將流轉取得的土地經營權再流轉以及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的,應當事先取得承包方書面同意,並向發包方備案。
  • 動遷33個村街 流轉4萬畝土地 河北廊坊全力推進北京臨空經濟區建設
    12月16日,在河北廊坊廣陽區的垡上村村委會,村民們排成了長隊,在銀行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陸續領取自己的搬遷房屋補償款。據了解,廣陽區垡上村共有238戶村民,全村動遷的房屋補償款共3.09億元,全部發放到村民手中。
  • 廣豐縣洋口鎮古城村土地流轉「轉」出新天地
    「轉」出效益:農民致富足不出戶  2014年4月30日,記者來到廣豐縣洋口鎮古城村,洋口鎮鎮長林起偉向告訴記者:「古城村一直以來有四大特色:一是土地流轉起點早,快人一步先致富;二是矛盾不出村,鄰裡之間有糾紛,都能內部化解,是全縣少有的無上訪村;三是衛生治理有條不紊,村容村貌良好;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高,改水改廁工程落實到位。」
  • 2021國考申論模擬題: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給定資料A市南部兩個鄉鎮為招商引資,和一家畜牧企業籤訂了投資協議書,並和農民籤訂了上千畝的土地徵用合同,用來創辦生豬養殖基地及配套設施等。然而,這家畜牧企業經營跟不上,無力支付土地租賃租金,表層土壤還遭到破壞。村民張海村說,早知道這樣,就不籤租賃合同,現在租金拿不到,地也種不了。
  • 宣州區朱橋鄉:一田雙收 糧漁雙贏
    2018年,裕豐村引進馬鞍山綠野養殖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村黨委書記陳標江帶頭「試水」,收穫頗豐,陳鋮便也大膽嘗試,承包了97畝田發展稻蝦輪作。雖然對種田養殖不在行,但是綠野養殖和村裡的老莊稼人都十分熱心地指導他種養技術,陳鋮也善問好學。
  • 南陽探索農村土地流轉「三權分置」新模式:盤活農村土地,喚醒...
    張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家祥說,村裡6000畝崗坡地流轉給公司,農戶拿土地入資,在獲得每畝800元地租的基礎上,村委會、公司和農戶按1∶4∶5的比例分紅淨利潤。部分村民留在石榴林當工人,負責日常除草、施肥、澆水、剪枝等,「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有活,一年能幹10個月,加上地租和分紅,年收入近2萬塊錢。」村民王洪才說,收入比以前多了,環境也變美了。
  • 土地流轉補貼多少錢一畝?有哪些主要方式?2020土地流轉政策解讀
    在此次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沈昌健就表示,要規範農村土地流轉,更好地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那麼2020年土地流轉多少錢一畝?土地流轉都有哪些好處?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2020土地流轉補貼多少錢一畝?不同的地區其政策要求不一樣,因此在土地流轉的補貼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 山東乳山市推進土地流轉 建草莓大棚帶領村民致富
    乳山市推進土地流轉 建草莓大棚帶領村民致富  採摘、擺箱、上秤、裝車,日前,記者在育黎鎮龍角山村看到,該村的草莓大棚一片忙碌的景象,種植戶們臉上掛著滿足和喜悅。在育黎鎮政府的扶持和村委的引導下,草莓大棚很快為村民帶來了豐厚回報,該村創出了一條新的致富路。如今,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回村包大棚了。  鎮政府貼息貸款  給村裡建草莓大棚  龍角山村位於育黎鎮西北部,龍角山水庫下遊。村裡210戶村民,土地卻不足500畝,人均只能攤上七八分口糧地。近年來,不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40歲的人在村裡都已經算是「年輕人」了。
  • 陽山松林村:土地整合流轉 破解山村發展困局
    經營主體帶來資金和技術,村民通過分紅、地租和務工,收入比以往大大增加,這在土地整合流轉前,是村民想都想不到的。「村民以土地入股我們這裡,我們最低保底400、500元一畝,田是500元,地是400元保底給他們,我們公司以利潤的10%分給農戶,另外我們要請當地的農戶回來務工,這樣他們平均月工資都能拿到2500元左右
  • 土地有了「身份證」 流轉駛入「快車道」
    靈川縣九屋鎮三合村村民石元福說,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裡,他家土地的宗地圖、界址、田塊數和面積一目了然,以後可以放開手腳在自家地上放心幹活了。據悉,新版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內頁清晰地印著各項詳細信息,包括承包方全稱、身份證號碼、地塊代碼、承包方家庭成員情況等,與舊版證書中土地權屬不清、面積不準確等不足相比,新版證書則增加了坐落(四至)、地塊代碼、地塊示意圖,可以更直觀地反映每一戶每一宗地塊的詳細信息。
  • 「農場經濟」助涿州蔬菜產業變身—新聞—科學網
    2011年,她和村裡的近200戶農民一起,把自家的土地以每年每畝1000元的價格全部流轉給高官莊鎮蔬菜標準園。 記者在高官莊鎮了解到,高官莊千畝蔬菜園區於2011年3月份開始動工籌建,實現流轉土地1200畝,涉及到小張莊、崔莊和智軍莊三個村。
  • 農村土地流轉,有幾種流轉方式,農村的土地是不是越來越有價值?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農村土地流轉,有幾種流轉方式。是不是農村土地越來越有價值,下面我們先來說說土地流轉的幾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承包給同村其它的村民,一般的承包價格大概是每畝每年600—700元。一般承包給村民,價格大概是每年600—700元的樣子。這樣的好處是承包期靈活,大家都是口頭約定,不想承包給他時,可以隨時收回來,雖然承包價格便宜,但是對於農民來講,更加安全。但是有利就有弊,雖然方便了、安全了,同樣價格也就低了。那第二種就是承包給外來種植戶或者村裡統一安排一般價格是每畝每年800—1100元。
  • 土地流轉三大禁止條例,2021年3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
    所謂耕地非農化,則是在土地流轉之後,受讓人必須要將農村土地資源用於農業種植生產,確保農地農用,不得改變承包地所有權性質及農業用途,不得將流轉的耕地用於建房、挖砂、採石、採礦、取土等非農業用途。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違規違法在耕地開展非農業設施建設以及挖砂、採石、採礦、取土等都將會遭到國家嚴厲的處罰!
  • 四川農村土地流轉協議書範文
    (本協議適用於農戶委託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或其他組織代為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時使用)甲方(委託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政策的規定,甲方自願將以下土地承包經營權委託乙方進行流轉,經雙方協商一致
  • 「典權」入法促進我國農村土地流轉
    在各類土地權利中,宅基地使用權在流轉方面幾乎是受法律政策限制最為嚴格的:禁止城市居民購置宅基地,只允許村民在本村範圍內流轉宅基地使用權,嚴格限制超過該範圍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和抵押。在我國的城鎮化進程中,法律對於宅基地的流轉限制已顯露弊端,較為普遍的現象就是「空心村」的出現——大批農民進城,農村出現了宅基地閒置現象,而且距離城市核心區越遠,空心化程度就越高。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等專家在河北、河南、湖北、山西等地的30多個行政村進行了調查,以大範圍村莊調查數據為基礎進行估算表明,我國村莊空置面積超過1億畝,相當於全國耕地總量的1/18。
  • 土地統一收歸國有,老年人可以領取基本生活保證金,你同意嗎?
    咱們暫且不談贊不贊同這一話題,先主要分析這一提議的利與擔心。土地的最終權規於國家,農民只有經營權而已,在集體制結束實行分田到戶以後,每個地方的人均土地算法都不一樣,像我們那裡每個成人基本上可以分得一畝多的土地,但是小孩只能按「半個成人」來算,只能分得5分左右的土地。
  • 嘉會鎮:做活土地流轉 促進增效增收
    本報恭城訊 日前,筆者來到恭城瑤族自治縣嘉會鎮太平村,看見當地群眾正在土地流轉後的甘蔗基地裡忙碌。「以前我們村很多村民外出務工,土地拋荒比較嚴重。通過土地流轉,不但有了租金收入,很多外出的村民也回來發展規模種植了。」種植大戶常三源說。
  • 臨沂一村莊被上千墓地包圍 村民口糧地被破壞(圖)
    每年清明前後,九莊村就消停不下來,今年清明前,村裡的口糧地又被挖了。土地流轉?村民口糧地遭破壞4月4日,清明假期第一天一大早,記者來到了九莊村。此時,已經有不少臨沂城區的人來到這裡上墳了。對九莊村民來說,這鞭炮聲聲聲刺耳。原因就是與墓地一溝之隔的五六畝地,三周前被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