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男孩,父親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近幾年,我們常常會在電視上看到一些被稱為小鮮肉的男孩子,這些男孩子普遍皮膚白皙,身體嬌弱,而反之,很多同齡的女孩子則變的很爺們,不少女孩子行事大大咧咧,網上流行稱她們為女漢子。不管是女漢子還是小鮮肉的男孩子,根本原因在於孩子的性別意識淡薄,孩子對男女特徵意識模糊。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父親在男孩的養育中所祈禱的作用,以及作為父親可以採取什麼樣的陪伴方式來參與到家庭育兒中。
對於孩子來說,父親在孩子的眼中是偉岸的,高大的形象,所以男孩子會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不斷向父親靠攏,也就是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父親的一舉一動,會模仿父親的姿態。所以父親在男孩子的世界中是一個模板,是孩子對於男性認識的一個根基。
1、 使男孩識別男性的性別特徵
這是父親在家庭育兒中的一個重要作用之一,為什麼現在娘娘的孩子那麼多,就是因為在男孩子的養育過程中,父親在家庭育兒方面所佔的比重過輕,就是父親很少參與到育兒方面。這就使得男孩子對於男性的特徵所認識得過少。
男孩子更多的是接受母親的慈愛關懷式育兒,只是單一的接受母親的育兒方式,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變得十分嬌生慣器。因為母親的養育方式會過於小心,會讓孩子不要靠近危險的地方,或者限制孩子運動等等。
但是父親如果參與到育兒中去,就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感受。孩子會清晰感受到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男孩子應該更活潑一點,更加外向一點,應更具侵略性。
2、 了解男孩的責任與義務
男孩子在父親身上學到的不僅是男女有別這一性別特徵,作為父親更應該教會男孩子責任與擔當。
奇奇媽媽有一次因為工作原因大等原因在家裡哭泣,奇奇看到了問媽媽為什麼哭,奇奇媽媽告訴奇奇說媽媽怕黑,奇奇就告訴媽媽,奇奇會保護媽媽,男孩子要保護女孩子。
就以上面的例子,很明顯奇奇清楚的知道男孩子的責任與擔當,他還很清楚的知道,男孩子是應該能保護女孩子的。這些都是父親在育兒中需要教孩子認知的。
3、 培養男孩男子漢氣概
現在柔弱的男孩子有點太多了,缺少陽剛之氣。作為父親,應該以身作則,幫助孩子從小學習做一個男孩、男生、男人。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筆者曾見過有的小男生一遇到困難就趕緊去找姥姥,找媽媽,根本就不會獨立解決問題。作為父親可以在這方面多多培養孩子的抗壓抗挫折能力。
作為一個男孩子應該是活潑的,快樂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才對。
但是這裡要注意避免一個誤區,那就是所有的男孩子都必須活潑,外向。男子漢的氣概與性格要分離開。要看這個孩子的處事態度與責任意識。
4、 發展男孩子的運動機能
這也是男孩子養育中需要注意的一方面,對於母親來說,孩子太鬧騰,母親的體力與耐力是跟不上孩子的節奏的,所以大多數母親會希望孩子沒有那麼活潑,會想讓孩子安靜一點。所以在母親的方式中,會限制孩子的運動。當孩子跑起來的時候,母親會擔心孩子摔倒。
而父親會覺得孩子摔倒很正常,相較於母親來說,父親的養育方式沒有那麼細膩,這反而更適合男孩子的養育方式。父親多會帶孩子去戶外活動遊戲,母親則會把孩子限制到身邊的區域內。
孩子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全身的運動機能都在作用,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平衡能力還有身體肌肉發展等等,各方面都在發展。而且父親帶孩子活動也會消耗掉孩子身上過多的精力。
對於這個問題,估計很多父親會不太清楚怎麼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去,那麼,可以看看以下幾點,作為參考。
1、 與母親一起參與到育兒中
很多父親會因為有母親育兒,就放心的躲到一邊去打遊戲或者玩手機了。首先,應該放下手機,和媽媽一起參與到家庭育兒中去,可以以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孩子,母親的生活一日流程是怎樣的。同時要和孩子媽媽多交流,平等對待,互相尊重。在一起育兒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對方的決定,雙方一個意見,切切不可,媽媽說不可以喝飲料,爸爸轉身就給孩子開了一瓶飲料。這樣的話,會造成孩子困惑,到底該聽誰的呢?
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弱勢的一方,一方在家裡獨大。夫妻雙方應該有商有量,意見一致,當一方做出決斷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制止。如果對方做錯了,也應該明確提出不對的地方,對方也會會意並改正的。
2、 每天要留出與孩子在一起互動的時間
現在很多父親都是工作較忙,或者工作較累,於是,要不然一下班就在家裡一會直打電話,或者很晚才會回到家,到家一看,老婆孩子都睡了。
有一個父親工作特別忙,這一天工作忙完了,於是就開著車去兒子的小學去接孩子放學,結果等學校裡的人都走完了,孩子也沒出來,問門衛說人都走完了,就打電話罵兒子今天逃學,結果兒子說自己上初中了。
這個故事說的就是一個父親在孩子的生活中缺失的太久了,連孩子升學了都不知道,所以作為父親最好留出與孩子互動的時間,多了解一下孩子的近況。要不然,長期的缺失陪伴,會讓父子間的親情淡薄。
3、 多了解一些育兒知識
不要以為育兒知識是老師或者母親才看的,父親了解一些知識可以讓自己在參與到育兒的時候不至於手足無措。並且多看一些育兒知識,也可以讓父親更加了解孩子現階段的生長發育規律,在跟孩子互動的時候可以有的放矢,能夠與孩子溝通和交流更加流暢。
總結:其實在育兒中最重要的是耐心和恆心,孩子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個體,作為父親,要有的是能夠參與到家庭育兒的意識。如果一個父親沒有意識參與到育兒活動中去,那麼就會找到各種各樣的藉口,避免自己參與進去,這樣的父親就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成長,這時候就需要媽媽來拉父親一把,帶父親一點一滴的慢慢參與到養育孩子的活動中去。而父親首先要做的是端正心態,然後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與孩子媽媽一起養育孩子,互相交流育兒經驗,互相學習,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同時父親也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工作太忙,要注意留出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平衡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在家裡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增加互動,這樣孩子才會與父親建立起親密的父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