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聞發布會手語翻譯主持人張麗君擔任了這個展覽的講解員……

2020-12-13 上觀

在嚴格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展兩周以來,迎來越來越多的觀眾。展廳裡,每一幅作品記錄著一個個感人的瞬間,而作品前的觀展者們,也給展廳帶來了更多動人的畫面。

一場特別的宣誓儀式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昨天(22日),《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的巨幅畫作《召喚》前,一場特別的入黨宣誓儀式在此舉行。在中國福利會託兒所黨支部書記曾雲皓的帶領下,該支部的預備黨員王瑜清面對黨旗宣誓,正式成為一名中共黨員。王瑜清說:「看了展覽,非常感動,也更堅定了我入黨的決心和信心。展出作品中,那些口罩背後的無名英雄,雖然我看不清他們的臉,但每一個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王瑜清面對黨旗宣誓                                                                   趙錦娟攝

和他一起宣誓的,還有該支部的十餘名黨員。曾雲皓說:「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在這個展覽中面對黨旗宣誓,對我們這個支部來說,是對這場抗疫戰役的最好紀念。我相信大家會永遠記住今天的這場宣誓儀式。」

體育老師劉一霖是這個支部的一員。疫情期間,他去了口罩廠、洗手液加工廠、社區、收費站等不同的崗位擔任志願者。展覽展出作品中也有不少呈現志願者的內容,他看了後尤其有感觸。「作為一名黨員,關鍵時刻必須衝在前面。」

像劉一霖這樣的志願者,在這個支部還有不少人。中國福利會託兒所團支部書記程丹表示:「這個展覽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疫情中,我們有很多青年團員踴躍報名上海各個崗位的志願者。在疫情的緊要關頭,貢獻我們的一點點力量。」

一群特別的參觀者

新冠病毒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手稿。

昨天,剛剛解除隔離的百餘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員前來觀展,這也是他們返滬後首次外出集體活動。「逆行天使」們的到來,也讓展廳的人氣「飆升」,觀眾激動不已,紛紛向醫務工作者表達感謝和敬意。

這些醫療隊員中,有大年三十來不及吃上一口年夜飯,就毅然出徵去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縱隊;有年初四在嚴寒中出發,奮戰在武漢三院的二縱隊;有臨危受命、一夜成「軍」,開設武昌方艙醫院,開創了救援歷史、創造了中國經驗的三縱隊;還有規模空前,接管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ICU,「收最重的病人,打最硬的仗」,守住「降低死亡率」最後防線的四縱隊;此外,還有奮戰在公衛臨床中心,築就上海「提高治癒率」白色長城的一線醫務工作者。

華山醫院麻醉科的醫生魏禮群和他的同事,援助的是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ICU。繁重的救治工作,沒有難倒這位醫生,但在寫有上海所有援鄂醫生名字的展覽作品《上海支援湖北醫務人員英雄榜》前,似乎頗費了點時間。他笑著說:「因為是繁體字,不過還是找到自己的名字了。」

「觸景生情。」這是華山醫院後勤保障部副處長王兵的觀展感受。她直言:「仿佛又回到了武漢,回到了當時惡劣的環境下大家攜手一起努力的日子。」作為後勤保障,王兵在武漢時除了要關心隊員們的醫療物資和防控物資、生活物資等是否充足外,還要關心大家的身心保障。而當大家平安返回上海後,她的工作還遠沒有結束。「回來之後,安靜下來,很多心理問題可能才會反映出來。所以我要繼續做好知心大姐,加強和大家的溝通。」

記者陳瑞手稿,「感恩同路人」。

一群特別的講解者

中國紅十字會赴伊朗志願衛生專家團隊,2020年2月至3月間參與新冠病毒國際防疫工作。

開展以來,上海醫療衛生系統,上海抗疫一線的醫護、生產、運輸、公安等部門,各類社會基層組織、志願者以及外籍人士都預約前來觀展。為了能讓觀眾更好解讀作品本身所表達的感人故事以及作品背後所蘊含的創作理念,展覽主辦方特別組織了講解員隊伍,使觀者沉浸於展覽,讓每一個人對全社會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

當天,展覽還迎來了另一批特殊觀眾,他們是殘障人士文藝愛好者群體。由於聽覺障礙人士特殊的觀展需求,普通講解員的導賞解讀,並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為此,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專門組織了針對這次展覽的手語翻譯志願者徵集活動。包括東方衛視《午間新聞》和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手語翻譯主持人張麗君在內,6位手語翻譯者給聽覺障礙人士提供現場手語翻譯服務,為大家導賞作品。「全社會都在參與抗疫,文藝界也是。所以才會有這麼多這麼鮮活的有現場感的照片和藝術作品,我們做些力所能及的手語翻譯導賞,也為抗疫盡了一份力。」張麗君說。

中華藝術宮展廳很大,此次展覽的展品很多,細細看下來至少需要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但幾位手語老師依然耐心翻譯,耐心解讀。在華山醫院出徵武漢的一組攝影作品前,他們正巧碰上了其中一張照片的主人公、華山醫院工會常務副主席蘇家春。張麗君用手語講解道:「我們很幸運地遇到了照片上的主人公,現在請他來講解照片背後的故事,我將為大家翻譯出來。」於是,展廳中特別溫暖的一幕出現:兩個講解員,一個用聲音,一個用手語,共同為一群特殊的觀眾帶來畫面中的故事。

張麗君(左)和蘇家春(右)

據悉,中華藝術宮還將特別邀請這幾位手語老師擔任中華藝術宮特殊的手語藝術導賞志願者,今後每逢重大展覽都將會安排特殊人群觀展活動,傳遞更多美好的藝術。

相關焦點

  • 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今起新增手語翻譯,6名志願者輪換
    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今起新增手語翻譯,6名志願者輪換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2020-02-22 16:10 來源:澎湃新聞
  • 中華藝術宮首批特聘6位手語藝術導賞,讓聾啞人「聽懂」、欣賞藝術...
    「這幅圖片反映的是醫務工作者奮戰在一線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場面……」今天下午,由中華藝術宮首批特聘的6位手語翻譯蒞臨中華藝術宮,為市聾人協會30多位文藝愛好者講解,由市文化和旅遊局、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等聯合承辦的《「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
  • 摩登新職手語翻譯員張麗君 打開無聲交流之窗
    新民晚報融媒體 蔡黃浩 賀信 攝  39歲的張麗君是普陀區殘聯的工作人員,她還有一個身份——手語翻譯員。張麗君曾是聾啞學校的特教老師,獲得過全市手語翻譯大賽的冠軍。後來她擔任了全國首個手語電視新聞節目《時事傳真》的手語翻譯,世博會、特奧會上也有她的身影。2015年,她還擔任了上海兩會政協開幕式的手語翻譯。
  • 本月起上視新聞綜合頻道午間新聞「雙語」直播,5名手語翻譯輪流...
    1990年出生的陳伊佳,畢業於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手語翻譯專業。如今,她每周五都要走進上視大廈,為新聞綜合頻道午間新聞作手語直播。從這個月開始,原來每周錄播一次的15分鐘手語新聞節目《時事傳真》推出「升級版」,改為每天半小時。直播對手語主持人有什麼新要求?他們如何適應新工作?
  • 戴口罩的手語翻譯:上海讓聽障人士更懂新冠
    「90後」教師、手語翻譯陳伊佳最近經常收到聽障學生發來的微信留言。陳伊佳平時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擔任課堂手語翻譯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她成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6名現場手語翻譯之一。統計顯示,2019年底上海有持證的殘障人士57.8萬人,其中聽障人士7.6萬人。
  • 【提示】增手語翻譯、推手語視頻……上海讓聽障人士更了解防控知識
    陳伊佳平時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擔任課堂手語翻譯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她成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6名現場手語翻譯之一。統計顯示,2019年底上海有持證的殘障人士57.8萬人,其中聽障人士7.6萬人。上海正通過配備手語翻譯、推送防疫知識手語視頻等方法,幫助聽障人士更加了解和懂得新冠的相關防控方法。
  • 「畫中畫」連續8年,手語翻譯成上海兩會電視直播 「標配」
    昨天,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一支特殊的翻譯隊伍鬆了一口氣:「連續一周都是清晨5時30分起床的節奏結束了!」這支已成為上海兩會電視直播「標配」的翻譯小隊,就是由6名上海市電視新聞手語主持人和上海市殘聯宣文處工作人員一起組成的手語翻譯團隊。
  • 川普新聞發布會不配手語翻譯,被美國聾人組織起訴
    我們都知道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邀請美國著名黑人笑星基根-麥可基擔任他的"憤怒翻譯官"。 當歐巴馬嚴肅地說出一些正式"官話"時,麥可基就會直截了當地把這些話語中的的憤怒情緒"翻譯出來"。他們的這場合作十分詼諧幽默,贏得全場爆笑。
  • ...手語 翻譯 手勢 打樣 葛玉蘭 特教 意思 人名 操練-2013上海...
    東方網1月27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的政協會議首次用了「手語」同步直播,方便聽障人士了解「兩會」動態。記者目睹了手語翻譯張麗君整整兩個小時的工作全程,看著都覺得累。  算上準備工作,她在主播臺前一坐就是兩個多小時。長達120分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絕對是體力和腦力的雙重考驗。
  • 本月起上視新聞綜合頻道午間新聞「雙語」直播
    如今,她每周五都要走進上視大廈,為新聞綜合頻道午間新聞作手語直播。從這個月開始,原來每周錄播一次的15分鐘手語新聞節目《時事傳真》推出「升級版」,改為每天半小時。直播對手語主持人有什麼新要求?他們如何適應新工作?  直播難度比錄播大很多  直播類電視新聞節目有別於錄播節目,無法及時打上字幕,這成為困擾聾人看懂電視新聞的最大障礙。
  • 兩會手語翻譯:怕影響拍攝不敢多喝水 新詞要提前琢磨
    據《勞動報》報導,上午7時剛過,張麗君已經坐在了演播室內,一邊任由著化妝師在臉上塗抹,一邊雙手忍不住「操練」了起來。     因為今年的一項新規定,使得張麗君成為上海歷屆「兩會」以來首位手語翻譯。雖然她有著豐富的經驗,但事先沒有材料、必須現場同傳、時間長達近2個小時……這些從未面對的新狀況,讓張麗君壓力倍增。
  • 暖心聞 | 對話新冠肺炎疫情發布會手語翻譯
    為方便聽力障礙人群及時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資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配備手語老師對發布會內容進行翻譯。
  • 開發布會不配手語翻譯,聾人組織起訴川普:我們需要感知語氣
    我們都知道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邀請美國著名黑人笑星基根-麥可•基擔任他的"憤怒翻譯官"。 當歐巴馬嚴肅地說出一些正式"官話"時,麥可•基就會直截了當地把這些話語中的憤怒情緒"翻譯出來"。他們的這場合作十分詼諧幽默,贏得全場爆笑。
  • 戴透明口罩的人:北京疫情發布會上的手語翻譯
    新京報時政新聞部出品疫情期間,每天下午4點,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準時舉行。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一位手語翻譯身著正裝、端坐在發布臺旁,手指上下翻飛,迅速將發布內容用「手勢」表達出來。他們的翻譯呈現在發布會視頻下方的方框中,幫助北京22.7萬名聾人了解疫情防控信息。
  • 戴「透明口罩」的人:北京疫情發布會上的手語翻譯
    六人翻譯團隊中,有幾張觀眾熟悉的面孔——餘航、劉美玉是中央電視臺《共同關注》欄目的手語翻譯,由於經常要快速反應,翻譯主持人朱廣權的「段子」和「打油詩」,她們受到了網友的熱情關注。餘航更是因為豐富活潑的面部表情、富有感染力的手語翻譯圈粉,被網友稱為「手情並茂」。
  • 同步手語翻譯服務覆蓋千萬人 全國人大代表石慧芬建議提高手語視頻...
    今年的疫情期間,人們驚喜的發現,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的直播畫面上出現了同步手語翻譯人員的身影。眾所周知,該新聞發布會是了老百姓獲知疫情動態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在配備同步手語翻譯服務之前,聾人很難通過這個平臺獲取疫情信息,這樣既不利於他們做好自身保護,也不利於整個戰疫鬥爭的順利開展。
  • 南非政府承認選用「冒牌手語翻譯」或為錯誤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一】據法新社12月12日報導,在曼德拉葬禮上的「冒牌手語翻譯」被證實確是假冒後,南非政府當地時間12月12日承認,選用該名男子擔任手語翻譯一直或許是個錯誤。「這可能是個錯誤,其他人可能不明白這個譯員。」南非婦女兒童及殘障人士部副部長Hendrietta Bogopane-Zulu說。
  • 北京聾協:建議疫情發布有手語翻譯或字幕
    「疫情發布會沒有手語翻譯或字幕,我們很難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國家動態!」北京聾人協會主席成海近日接連收到聽障朋友的微信求助,同是聽力障礙者,成海對此深有體會。北京聾協希望通過北京日報客戶端發出倡議:如果情況允許,希望疫情新聞發布會能有手語翻譯或字幕。
  • 打開無聲交流之窗——記澳門聾人協會手語翻譯員
    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近1小時的新聞發布會,楊嘉輝的手語翻譯幾乎沒停過。雖然他的「舞臺」只是電視屏幕右下角的一個小框,但卻給澳門聾人帶來了實時的疫情信息。楊嘉輝是澳門聾人協會的手語翻譯員,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該協會的手語翻譯員一直參加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至今已有100多場。
  • 上海唯一全職手語翻譯 80後女生做聾人聯結世界的橋梁
    從2015年3月1日起,上海電視臺《午間新聞》欄目正式推出手語直播。憑藉過硬的能力,唐文妍脫穎而出,成為5名手語主持人中的一員。屏幕左下角的那一小塊區域,成了很多聾人朋友連接這個世界的窗口。從今年5月起,團隊增加到了6人。  「可惜屏幕太小,有時打快了根本看不清手勢。」唐文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