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手語翻譯:怕影響拍攝不敢多喝水 新詞要提前琢磨

2020-12-15 東方網

  據《勞動報》報導,上午7時剛過,張麗君已經坐在了演播室內,一邊任由著化妝師在臉上塗抹,一邊雙手忍不住「操練」了起來。

    因為今年的一項新規定,使得張麗君成為上海歷屆「兩會」以來首位手語翻譯。雖然她有著豐富的經驗,但事先沒有材料、必須現場同傳、時間長達近2個小時……這些從未面對的新狀況,讓張麗君壓力倍增。

  就連報告裡一個個新詞,也得事先做好準備,甚至要先預演給聾人朋友,通過了他們的驗證,才有底氣在電視上展示。

  直播長達2小時

  在上演播臺的最後一刻,張麗君拿出包裡的巧克力,掰了一塊放進嘴裡。手指觸到了旁邊的牛奶,她明顯猶豫了一下,隨後又放了下來。

  這些都是張麗君特別為直播準備的「營養品」。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長期擔任上海電視臺《時事傳真》手語翻譯,也做過特奧會手語翻譯,但過去還從沒面對過長達近2小時的直播時間。

  「一般也就15-30分鐘,還能換人休息一下。」張麗君坦稱,「這麼長時間,擔心體力頂不住。手語翻譯不僅是打手勢,還要面部表情到位,甚至還需要唇語補充。」

  考慮到長時間不能挪位,張麗君連水都不敢多喝一口。雖然兩瓶水已經開封,插了吸管近在咫尺,她也只能「望梅止渴」。

  沒材料考驗現場同傳

  讓記者沒想到的是,張麗君上周才接到的通知,而是被要求實行現場同傳,直至直播開始前,她都沒有拿到會議文字材料。

  為此,她在現場不斷練習,聽著電視裡傳來的聲音,下意識地打著手勢,「得把節奏先調整好。」

  在她的臺前,還有好幾位專業人士在不斷觀察著張麗君,時不時出言提醒一兩句。這是市殘聯特意組成的「智囊團」,包括了聾人、手語專家等。市殘聯相關負責人周新建表示,小小的翻譯手勢大有講究,張麗君這次打的是中國手語而不是地方手語,通用性更高。

  譯「熱詞」提前做準備

  在報告中,例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等熱詞,一度讓張麗君犯了愁。

  「手語中,『驅動』、『轉型』這種詞是很難翻譯的。」張麗君告訴記者,為此她特意和「智囊團」一起琢磨,尋求最恰當的表達方式,然後先在殘疾人面前演繹,得到認可後才正式確定。

相關焦點

  • 手語有新版本了!3000多新詞進入手語課堂(視頻)
    安全帶不再只有一種手語表示,妻子和丈夫簡化為一個手勢,隨著11月1日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漢語手指字母方案》正式實施,它將和去年7月實施的《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共同服務聾人語言生活和聾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 「任性」不起來的兩會翻譯
    「任性」不起來的兩會翻譯 只是苦了在場的翻譯,不得不停下詢問相關詞語的意思。每年兩會,翻譯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只是在風光背後,他們更要承受種種超乎常人想像的辛苦。 在兩會當翻譯有多難?   其實除了基本功紮實,必須隨時應付類似「任性」、「鐵帽子王」之類的突發狀況也是兩會翻譯必備的素質之一。
  • 「畫中畫」連續8年,手語翻譯成上海兩會電視直播 「標配」
    昨天,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一支特殊的翻譯隊伍鬆了一口氣:「連續一周都是清晨5時30分起床的節奏結束了!」這支已成為上海兩會電視直播「標配」的翻譯小隊,就是由6名上海市電視新聞手語主持人和上海市殘聯宣文處工作人員一起組成的手語翻譯團隊。
  • 上海靠譜手語翻譯僅有30餘人 代表:應加快手語翻譯隊伍建設
    原標題:本市靠譜手語翻譯僅有30餘人,工作日更是一翻難求,手語翻譯都去哪兒了?對聽力障礙者來說,手語翻譯往往會伴隨他們的一生,是他們與他人交往的重要紐帶。「在上海,大約有23萬聽力障礙人士,其中約一半靠手語與人溝通。
  • 手語主播1.4萬個手勢翻譯政府報告 曾擔心體力不支
    因為,接到要為兩會進行手語同步直播的任務後,她就把去年的報告全文仔仔細細地從頭看到尾,一些不常使用,或者拿不準的詞彙,她都圈出來,記在本子上,再去查《中國手語》。這些天裡,她每晚躺在床上的時候,腦海裡總會浮現出去年報告中出現過的生僻詞彙,她因此失眠,總是半夜爬起來,查閱那本《中國手語》。「這書我有兩套,學校一套,家裡一套,每天不停地翻,都翻得很舊了。」
  • 兩會女神翻譯又賣萌!揭秘兩會高翻怎樣煉成
    我要上兩會當翻譯該怎麼報名?在談到歷年兩會美女翻譯出現機率比男翻譯大時,曾擔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的過家鼎曾解釋:「是男是女不重要,性別沒有要求,誰翻得好誰就上。再說,女翻譯多不奇怪,翻譯室的女同志本來就多。」他表示全國兩會翻譯都是從外交部挑的,因為外交部翻譯司的翻譯是全中國最好的。所以你要上兩會當翻譯,還是先進外交部再說吧。兩會高翻是怎樣煉成的?
  • 手語翻譯:替委員聽 代委員說
    在社會福利與保障小組的會議室裡,當聾啞殘疾委員於兵用手語「發言」的時候,全場鴉雀無聲,其他委員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手語翻譯鹹樹立身上,時而點頭贊同,時而拿起筆記錄……在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當中,只有三位聾啞殘疾委員,他們分別是社會福利與保障組的於兵和高曉笛以及文藝組的「千手觀音」邰麗華,而他們與其他委員的溝通,全靠手語翻譯搭起一座「橋梁」。
  • ...手語 翻譯 手勢 打樣 葛玉蘭 特教 意思 人名 操練-2013上海...
    東方網1月27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的政協會議首次用了「手語」同步直播,方便聽障人士了解「兩會」動態。記者目睹了手語翻譯張麗君整整兩個小時的工作全程,看著都覺得累。  算上準備工作,她在主播臺前一坐就是兩個多小時。長達120分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絕對是體力和腦力的雙重考驗。
  • 央視手語主播亮相兩會委員通道 現場教記者手語「謝謝你」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十九大手語翻譯 周曄:  我們面對不同殘障類別的孩子,我們在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可能都有它的特殊性,比如說我們在教聾聲的時候,可能要藉助手語進行教學,與其溝通。
  • 同步手語翻譯服務覆蓋千萬人 全國人大代表石慧芬建議提高手語視頻...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兩會報導細節源於真情,手語傳遞關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月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首次配備了同步手語翻譯服務。此舉一度引起海內外聾人朋友的關注,他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誇獎黨和政府為聾人朋友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戰疫鬥爭如此緊張的時刻,仍不忘保障聾人的權利,讓殘疾人再次感受到了大愛的溫度。
  • 上海唯一全職手語翻譯 80後女生做聾人聯結世界的橋梁
    原標題:80後女生放棄高薪與聾啞人朋友作伴,全上海只有她一位全職手語翻譯  唐文妍的父母至今無法理解,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女兒,為什麼要放棄可能的高薪工作,一門心思去當手語翻譯,每月拿著微薄的工資。唐文妍說,這是因為她放不下和聾啞人朋友的羈絆,「他們需要我。」
  • 兩會美女翻譯:美貌與智慧並重 揭秘養成記(圖)
    能力和運氣特別好的,考公務員進外交部,「但並不是進了外交部就能像張蕾那樣成為領導人的貼身翻譯,公務員已經夠難考了,而要進外交部的翻譯室,還需經過魔鬼式的『觀察培訓』,只有不到4%被最終錄用。」魔鬼訓練提前一個月才知為誰翻譯除非跟隨領導出訪,翻譯室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就是打開電視或收音機,什麼BBC、VOA、CNN這些外媒,大家要一邊聽新聞,一邊把裡面的信息完整準確地複述或者翻譯出來。另外就是三個人一組,搭伴做交傳練習,一個人念一段材料,另一個負責速記,最後一個負責翻譯,然后角色互換。每天上午、下午就是不停地練習。
  • 專訪Kinect手語翻譯系統團隊:網狀手語圖模型是實現實時翻譯的關鍵
    微軟的周明老師在項目例會上不斷地給大家鼓勁;聯合大學的學生也是不辭辛苦,每次都要坐1個多小時的地鐵來進行測試;計算所負責算法設計和系統集成的研究人員更是辛苦地加班,將系統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終於使得新的系統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精度、速度。基於Kinect的手語翻譯系統項目技術實現過程CSDN:能不能簡單介紹下整個手語翻譯系統的工作原理和過程?
  • 一趟車開80分鐘,公交司機不敢猛喝水,自創喝水「小秘籍」
    徐勝兵說,由於每天被汗水浸泡,皮膚上都長了痱子,衣服每天都是溼淋淋的,一天一洗,但也沒有辦法,擦點藥還是要堅持工作。一趟下來不敢多喝水炎熱的夏日裡,「咕咚咕咚」喝幾瓶清涼的白開水是多麼愜意的事。但是這對於公交駕駛員來說,多喝幾口水也是奢望。
  • 透視手語翻譯行業三大問題
    據了解,目前手語翻譯員的一個主要來源是聾人學校教師,還有一部分來自各級殘聯組織,這些手語翻譯人員約有兩千多名,而能夠達到「對外翻譯、得到聾人認同、手語運用熟練」這些最高標準的只有二十人左右,只佔到所有翻譯人員的十分之一,因此高水平手語翻譯的市場缺口很大。高水平手語翻譯短缺的現象在全國都很普遍。
  • 摩登新職手語翻譯員張麗君 打開無聲交流之窗
    原標題:摩登新職 | 手語翻譯員張麗君:打開無聲交流之窗  編者按:她把自己的職業定義為聾人和世界交流的「窗戶」,手指翻飛間,給上海23萬聽障人士帶去了外界的信息;她說自己的工作是「帶著鐐銬跳舞」,給車穿上色彩的外衣,同時要兼顧安全和實用;她出生在「石頭」世家,長輩都曾在地質隊工作,她自己則是1569名國家註冊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中的一員
  • 首場「委員通道」:女委員現場手語翻譯「謝謝你」
    ,在兩會的首場「委員通道」上,一位女委員帶著記者做起了手語。她就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十九大手語翻譯周曄。在去年10月的十九大開幕會上,手語翻譯周曄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作為電視直播屏幕下角的手語翻譯,她用不停變換動作的雙手,將三個半小時的大會內容即時傳遞給聽障人士,創下了國內媒體直播手語翻譯時間的最長紀錄。
  • 80後女生放棄高薪與聾啞人朋友作伴,全上海只有她一位全職手語翻譯
    唐文妍的父母至今無法理解,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女兒,為什麼要放棄可能的高薪工作,一門心思去當手語翻譯,每月拿著微薄的工資。唐文妍說,這是因為她放不下和聾啞人朋友的羈絆,「他們需要我。」 從2015年3月1日起,上海電視臺《午間新聞》欄目正式推出手語直播。
  • 為十九大做手語翻譯創紀錄!
    2017年10月17日下午5:00  周曄接到了十九大手語翻譯的任務,更重要的是直播期間只能是她一人完成,中途不可以換人。在大家的預判中,本場翻譯大約需要2到3個小時。  2017年10月18日上午6:35  周曄趕到中央電視臺,「就吃了一個雞蛋和一塊麵包,不敢吃其他的食物,怕突然壞肚子,也不敢多喝水」。
  • 兩會"女神"翻譯:如果多給我一秒 都能翻譯得更好
    雖被稱讚為合格的大國翻譯,但張璐並非翻譯科班出身。1996年,她考到外交學院學習國際法,畢業後進入外交部。隨後又赴英國西敏寺大學學習外交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 演講中,她謙遜地與聽眾分享了自己職業道路和經驗。她還鼓勵臺下的口譯新手,不要怕難為情,要更自信,並開玩笑說:「根本沒人會在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