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布會沒有手語翻譯或字幕,我們很難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國家動態!」北京聾人協會主席成海近日接連收到聽障朋友的微信求助,同是聽力障礙者,成海對此深有體會。北京聾協希望通過北京日報客戶端發出倡議:如果情況允許,希望疫情新聞發布會能有手語翻譯或字幕。
收看疫情直播是重要途徑
根據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中殘聯發布聯合調查數據,中國患有聽力殘疾的人數是2.06億人,佔總人口15.84%。已對生活產生影響的中度以上聽力殘疾人有6720萬,60歲以上的老年聽力患者人數為1.13億。
「我們聽到的聲音不夠完整,甚至是扭曲的,你能想像嗎?我們周圍的聲音世界像是被打上了『馬賽克』。」聽障人士於女士向記者「傾訴」,他們的圈子很小,對於國家大事的了解也是隻言片語,但針對疫情,他們很想了解最前沿的信息。
「現在網絡時代,大家確實看電視少了,在網上獲取信息多了。但必須承認,網絡也是謠言、不規範信息的溫床,很容易誤導因為聽力不好、獲取信息和甄別信息能力較差的聽力殘疾人群體。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已經出現不少網絡謠言,難辯真偽。這種情況下權威媒體滾動直播疫情發布,是我們獲取信息最直接也是最權威的通道。」同是聽力障礙者徐先生對記者「說」。
聾協拍手語視頻宣傳
「一些直播只播出了大標題或關鍵詞字幕,聽障人士無法立即了解發布會內容。」一些聽障人士向記者表示,他們往往會記下直播屏幕上的標題和關鍵字再上網去查找,不過歲數大一些的人不會上網,獲知消息往往要延誤半天。
為了讓聽障人士也能了解疫情進展,做好自身防護,北京聾協近日對一些主流媒體證實的信息進行二次整理,組織聽障人士自拍加字幕的視頻在公眾號發布。
「北京手語研究會就組織拍攝了四個手語視頻,包括五種防範措施、九個關於新冠病毒的說法,以及平安返程、杜絕謠言等資訊。除此之外,上海、四川等聾協也發布相關的新聞資訊,在圈內傳播。」成海對記者表示。
「各地聾協都推出了防控疫情的手語視頻,一是聽障人士接收信息渠道少;二是緊急新聞發布沒有手語翻譯。雖然各地聾協做得盡心盡力,但沒有統一的『打法』,聽障者接收信息還是不全面,甚至很有限。」成海進一步「解釋」道。
專家:智能直播字幕技術或可用於發布會
「我國重大新聞事件很多都有手語翻譯,但是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特殊性和緊迫性,可能使得各機構工作狀態受到影響,無法及時配備手語人員並添加字幕。但這不失為一種提醒:要關照殘疾人士的知情權。」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朱濤說。
朱濤指出,如此龐大的聽障人群,在信息化社會高度發達,視音頻信息廣泛傳播的今天,他們無法完整準確地接收信息,使他們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在當前抗擊疫情多方資源保障跟得上的前提下,建議考慮殘障人群的需求,並建立長效機制。
「收看新聞類節目是保障殘疾人知情權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法律法規的基本要求。」朱濤說。記者查詢發現,《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三章專門對無障礙信息權益進行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布重要政府信息和與殘疾人相關的信息,應當創造條件為殘疾人提供語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務。
《北京市實施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四條也有「政府及有關部門公開政務信息應當採取信息無障礙措施,方便殘疾人獲取信息」等相應內容。其中還提到「政府應推動適合殘疾人使用的信息交流無障礙技術和產品研發」
事實上,智能直播字幕技術已經投入應用。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智能字幕便應用在了開幕式環節。現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暢談,雙方的英文對話被實時轉寫,並翻譯成中文上屏。
《2020知識春晚》,深圳衛視和科大訊飛合作,首次嘗試在直播加配字幕成功。「智能直播字幕技術或可用於發布會。建議可以考慮一下這個途徑,早日論證、突破,讓聽障人士也可以聽到黨和國家的聲音。」朱濤說。
圖片由聾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