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裡最大最精美的希臘神廟,卻是土耳其統治者的陵墓

2020-12-20 沙漠玫瑰

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文明曾經在科技、數學、醫學、哲學、文學、戲劇、建築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深深影響了後來的世界。

遺憾的是,由於天災(地震、火災)人禍(戰爭、盜掘),古希臘文物遺留下來的大多都散落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我們最熟悉的羅浮宮「鎮館三寶」其中就有兩個都來自於古希臘。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古希臘的展品足足佔據了一樓三分之一面積的展廳!19世紀初,英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第七代埃爾金伯爵託馬斯·布魯斯(Thomas·Bruce)將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上的浮雕運了200箱回英國,已是世人皆知的醜聞!希臘一直在和英國交涉,希望他們能夠歸還文物,但高傲的英國人不想給又不想撕破臉,就一直「禮貌」地拒絕,表示如果歸還,希臘並沒有能力保護。

在大英博物館的官網導覽手冊上是這樣介紹古希臘和古羅馬展廳的:從青銅時代到羅馬帝國的衰落時期(約公元前3200年-公元476年),展品呈現了希臘世界橫跨地中海並向外擴張的過程,展示了日益強大的義大利文明及其發展,以及二者在羅馬帝國的交融。

一句話解讀就是:從遙遠的邁錫尼文明到亞歷山大時期的世界,從呆萌的早期雕塑到裙擺飛揚的女神像,幾乎包羅了世間萬象

大部分遊客都從中庭直奔復原了帕特農神廟的18號展廳,卻忽視了在它前面的17號展廳「奈莉得紀念堂」。展廳裡一座高大的神廟拔地而起,它是大英博物館裡最完整最精美的神廟,學名叫「涅瑞伊得斯紀念碑(The Nereid Monument)」,又因其外形俗稱為「海之女神廟」。

別看外形像是一座神廟,它既不是神廟,也不從希臘來,而是出土於今天土耳其西南部,距離費特希耶不遠的的桑索斯(Xanthos),建於公元前390-前380年,是當時阿契美尼德帝國(Achaemenid Empire)統治者埃爾比納(Erbinna)的陵墓。雖然他不是希臘人,卻為何選擇了葬於希臘神廟的陵墓中呢?

桑索斯的位置

這就要從古老神秘的利西亞文明(Lycia Civilization)說起。利西亞是地處小亞細亞半島西南部的悠久古國,範圍大約就在今天土耳其西起費特希耶,東至安塔利亞的沿海扇形地帶。早在公元前3000年,來自北高加索草原上的古西臺人在小亞細亞半島締造了古安納託利亞文明,此後分成了若干個王國,其中之一就是公元前7世紀的利西亞王國。但好戰的西臺人始終未能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心,直到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徵服小亞細亞,多數利西亞人遠渡愛琴海,融入了希臘社會,利西亞語言、文化和制度卻深受古希臘文明的影響,最終於公元43年併入羅馬版圖,成為其一個行省。古老的利西亞文明沒怎麼留下太多的文字和文物,卻留下了獨特的墓葬形式,就是今天在土耳其費特希耶附近及地中海沿岸看到的結構奇特的懸崖墓穴,多為統治者所用,「房屋」的樣子和石棺體現了利西亞人高超的雕刻和建造工藝。

懸崖墓穴(土耳其費特希耶)

利西亞的位置

1838年,英國人查爾斯·費羅斯(Charles·Fellows)在桑索斯發現了這一遺址並將其運回英國。雖然當時利西亞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但受到雅典衛城愛奧尼亞式神廟的影響,紀念碑是按照帕特農神廟風格建造的。它建在一座高聳的墩座牆上,東西兩面各4根立柱,南北側面各6根立柱,上面裝飾著兩道中楣,四周遍布精美的敘事浮雕,將希臘和波斯兩種風格結合在了一起。

這座紀念碑的名字就來源於遺址附近發現的11尊海神女兒涅瑞伊得斯的雕像。神廟正面有3尊裙擺飛揚的女神塑像,可惜都沒有了頭顱。涅瑞伊得斯是希臘神話中海神的女兒,和波塞冬一起樂於幫助同風暴作鬥爭的古代水手。但許多雕塑的原始位置都無法確定,今天我們看到的復原展出的雕塑位置也一直存在爭議。

頂部山形牆的雕塑展示了統治者夫婦(可能是埃爾比納夫婦)在孩子和隨從的陪伴下坐在中心。

紀念碑外側浮雕帶上奢華的裝飾雕塑,也都展出於17號展廳房間的牆壁上。這段長1.2米的浮雕帶融合了來自希臘和中東的創意,描繪了利西亞統治者登基的場景,裝束類似波斯國王,站立在遮陽傘下,軍隊和朝拜的觀眾身穿希臘風格的服飾。

那麼,這座紀念碑既然是作為墓葬,它本來的樣子是什麼樣的呢?在土耳其西南部的海濱小城費特希耶,就有大量的懸崖墓穴。顧名思義,在懸崖峭壁上直接雕鑿而成,將石棺吊起放置在洞穴中,也有直接將石棺置於山上的顯著位置。但為何要將棺材懸置於絕壁之上,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這一片利西亞石棺(Stone Sarcophagi),大約始建於公元前450年,高聳陡峻的懸崖上被挖鑿出無數密如蜂巢的深邃孔洞,每個洞窟內都存有珍貴精美的石棺,看上去有點像我國南方的懸棺。

這些石棺凝視著山下的城市和遠方的海港,其中最高的一處是建於 350年的阿敏塔斯之墓(Tomb of Amyntas),同樣也是一位統治者的墳墓,完全在峭壁上雕刻而成,正立面採用愛奧尼亞式神廟,和巖壁一體的兩根巨大石柱撐起典雅的裡面,極為壯觀。可惜的是,它歷經兩千餘年的風霜洗禮,看上去遠遠沒有大英博物館裡的神廟精美,卻反而顯現出歲月的滄桑遺痕。

扯得遠了,還是回到大英博物館的希臘展廳吧。穿過18號展廳的側門,小小的19號展廳裡,有一尊孤零零的女神像,就來自於雅典衛城伊瑞克提翁女神廟(Erechtheion)。還記得我曾經寫過的雅典衛城和衛城博物館嗎?伊瑞克提翁女神廟建於公元前421-前405年,是愛奧尼亞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南側的6根大理石柱雕刻的女神像代替突兀的石柱撐起石頂,每一個女像柱的衣著、髮型、神態都不同,站姿與邁步的幅度也不一樣。既為了保證女神柱可以支撐起沉重的石頂,她們的頸部就不能雕刻的太細,太粗又影響美觀,設計師為每位女神都添加了一縷秀髮,頭頂再加上花環,巧妙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雅典衛城伊瑞克提翁女神廟

今天在雅典衛城看到的神廟上的女神像都是複製品,6根真品中的5根在衛城博物館,另外一根就是大英博物館裡的這根。衛城博物館裡的那5根女神柱,夜深人靜時依然會呼喚她們在倫敦孤零零的那個姐妹,缺少的一尊早已留出了位置。不知道何時英國人才能歸還文物,讓女神「回家」。

古代希臘的人物造型更加靈活,姿態多變,不再是所有人都姿勢相似,向一個方向前進,而且打破了古埃及人作畫時遵循的「正面側身律」(我們常見的古埃及繪畫都是側面造型)。希臘雕塑雖然無頭缺臂,但從其飄逸的衣服、身上誇張的肌肉、手持弓箭和盾牌的弧線及戰馬的各種姿勢上,都能感覺出這些雕塑有著鮮活的生命。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延綿了千餘年的「黑暗的中世紀」結束後,文藝復興就從效仿古希臘藝術開始,重現人體肌肉線條,把人從中世紀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焦點

  •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遊覽大英博物館?細數9大鎮館之寶(上)
    羅浮宮和冬宮其建築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紐約大都會更是大氣恢宏,我趕在開門時到大英博物館門口的時候,天空飄著濛濛細雨,等待安檢的隊伍已經排起了長龍,希臘式建築的主樓看上去和我心中的聖殿顯得還是略有差距。
  • 大英博物館藏品800萬件,都是稀世珍寶,鎮館五寶全部來自別國
    作為世界公認的最古老公共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擁有全世界最珍貴文物藏品800餘萬件,而目前對遊客公開展示的藏品只佔全部館藏的1%,其他700多萬件藏品則安靜地沉睡在庫房裡。雖然絕大多數珍貴藏品並沒有展示,但不可否認,大英博物館在人類文化歷史的展示性方面還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帶你探索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中心的大中庭(the Great Court)於2000年12月建成並對外開放,廣場的頂部是用1656塊形狀奇特的玻璃片組成的,廣場中央為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是歐洲目前最大的有頂廣場。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與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同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館內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圖書珍品600多萬件,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自1753年成立至今,不但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 這一次,大英博物館有哪些好東西沒來
    由一個英國收藏家收購,在1821年轉手賣給了大英博物館。同樣耀眼的,是大英博物館的希臘與羅馬古物系列收藏。它們幾乎覆蓋希臘和羅馬藝術的各個方面,古物製造的最早時間可以追溯自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發端的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其中牽引了最多目光的,是美輪美奐的希臘古典雕刻。大英博物館把一整座高約8米的希臘神廟搬來鎮住了一整個展廳,這正是海仙女神廟,又名涅瑞伊得斯紀念碑。
  • 大英博物館:行走於百科全書的多重迷宮中
    他接著講了一個故事:「蘇丹的軍隊曾經攻佔過羅馬帝國疆域內的埃及南部城市,把奧古斯都全身雕塑的頭摘下來,運回麥羅埃城,埋在神廟的臺階下,讓每個沿臺階走入神廟的人都能把羅馬皇帝踩在自己的腳下。」羅馬帝國國境的最南端,既是埃及與蘇丹的分界線,也是古埃及與庫施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將尼羅河流域的人分隔開來,是地中海文明和非洲文化的斷層線。
  • 大英博物館:800萬件展品和每年600萬觀眾
    羅塞塔石碑所在的埃及雕塑館內,還藏有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胸像等精美雕塑,觀之令人震撼。   循線路而行,參觀者隨後步入古希臘和古羅馬展廳,來自希臘帕特農神廟的雕塑被安置在一個巨大的展廳。穿越亞述人留存下來的文化精髓,領略美洲大陸印第安人的別樣之美,就來到了有「國王圖書館」之稱的1號館——「啟蒙運動」館。
  • 順手牽猴: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海上強權崛起的產物
    當初曾在埃及搜尋古物的德農男爵,後來回巴黎主持拿破崙博物館,也就是我們熟悉羅浮宮。如今走進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入口,向右轉頭,就會看到扶梯之上,寫著Pavilion Denon(德農館)的標牌,紀念這位歷史人物的功績。而與其同時,大英博物館則獲得最具價值,同時也最富爭議的一件藏品。比如,這塊石碑是否應該向埃及考古學家哈希·扎瓦斯堅持的那樣,歸還原所在地埃及?
  • 大英博物館裡的「鄉愁」
    矗立在「生與死」展廳的Hoa Hakananai』a雕像一直是博物館裡最受歡迎的展品之一。  初見倫敦,是在一個寒冽的早上。只不過,就像不知道會在人海中遇見誰、會發生怎樣的故事一樣,在大英博物館,參觀者的際遇一樣難以預知。  我們趕上了倫敦幾十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雨雪交加。出發去大英博物館的那天,一樣的冷,下著雨,雨滴噼裡啪啦一陣狠拍,時不時一陣大風就把傘吹翻過去。當走進博物館,我們也仿佛鑽進了時間的洞穴,一切靜謐又神聖。
  • 大英博物館策展人: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與那些不容錯過的一切
    參觀大英博物館,希臘展廳中雅典帕特農神廟的雕塑,往往會給人留下震撼的。雖然這些雕塑是否需要歸還雅典充滿了爭議,但這些雕塑卻讓人走進2500年的古代雅典,從節日戲劇、到酒會派對的文化溶於藝術之中。那麼在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如何舉行的?何處是眾神的領地,何處可以與哲學家對話?何處能享用當地美食?
  •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大英帝國的光榮還是恥辱,看看藏品就知道了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裡區,收藏了大約八百萬件文物,是目前存在的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館。(不清楚800萬件是什麼概念,我告訴你,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連地上的可以當文物的磚頭算上,也才180萬件文物。)它記錄了全球幾乎全部人類文化從開始到現在的歷史文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博物館。
  • 世界博物館日,推薦給你2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
    當時,許多考古學家認為它們並非文物,但是大英博物館的館員卻認為,它們代表歐洲史上一個尚未被發現的記憶,以在當時看來價格高昂的5000英鎊買了下來。研究證明,這對酒壺的確是目前已知最重要也最古老的兩件凱爾特文物。
  • 大英博物館二度閉館後重啟,10件名品揭示文物之美
    受新冠疫情影響,英國大英博物館在經歷二度閉館後,於12月3日起再次對外開放。然而原計劃的展事活動以及到館參觀人群都難以避免受到影響。因而館方也是積極推出大英在線、聽遊大英博物館等線上項目。本文細選了大英博物館10件最著名的館藏,從羅塞塔石碑、帕特農神廟雕像、索菲羅酒器到伊夫頭像、阿茲特克雙頭蛇、海達圖騰柱等,涵蓋古老文明與當代藝術,令全球喜愛藝術的觀眾突破時空限制,感受文物、藝術之美。羅塞塔石碑
  • 大英博物館8月27日重新開館:開放底層經典展廳,特展延期
    此次重新開館後,博物館大部分的底層展廳都將開放,圍繞底層展廳的一條新的單向參觀路線將讓觀眾可以接觸到博物館最具標誌性的展品,包括埃及、希臘、羅馬、亞述等展廳的近9000多件文物。自9月21日後,博物館將開始重新開放2、3上層展廳。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菲舍爾(Hartwig Fischer)表示,看到觀眾回歸真是太好了。
  • 土耳其10個最佳旅遊景點,除了伊斯坦堡,你還知道幾個?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博德魯姆的大陵墓, 陵墓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觀之一。而博德魯姆水下考古博物館,更在1995年的 「歐洲年度博物館獎」比賽中榮獲特別推薦獎,也是一個有趣的景點。城門正面之外有一個「Nymphaeum」,是土耳其最大的歷史噴泉。可以容納20,000位觀眾的潘菲利亞西戴劇院。西戴還有很多神廟、水渠、墓地和公共澡堂等,其中著名的西方大墓地、阿西娜神廟、阿波羅神廟和人類神廟等。而曾經的羅馬公共大澡堂,現在變成了一間博物館,收藏著這個地區出土的考古文物。
  • 英國倫敦博物館遊玩攻略,大英帝國的文化之旅
    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是整個英國最有名的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這裡也是很多遊人在倫敦花時間最多的地方。大英博物館算是倫敦藏品最多的博物館,大名鼎鼎的羅塞塔石碑、埃及木乃伊、來自帕特農神廟的雕塑在這裡均能找到,在這裡參觀,時間總是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若是要認認真真看下來,五六天時間都不夠。除了人潮比較洶湧的的中國館、埃及館、帕特農神廟館、國王圖書室等外,「中國陶瓷」館、「版畫」館、「希臘羅馬建築」等等一些冷門展覽館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中國陶瓷館,相當震撼。
  • 大英博物館展出美人魚化石,打撈地點就在日本
    但如果你不是倫敦人,又不能在每天午餐時後都去參觀一下,那你就要好好計劃了,確保自己能看到大英博物館裡著名埃及木乃伊和美人魚化石(等不及的朋友可以直接翻到最後)和5件最重要的文物,雖然大部分都是英國從世界各地搶來的。
  • 直擊大英博物館體驗店 40件1:1複製品講述三大古文明
    這座獨立的玄武巖紀念碑所描繪的女神在公元前十三世紀的西臺萬神殿中佔有突出的位置,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神祇之一,她手持鏡子和石榴,是魔法和生育力的象徵。女神像旁邊的銘牌上標註了時期、出土地點、現存地和大英博物館館藏編號等等信息。此外還有這件複製品的材質與售價。對的,這裡所有的複製品如果喜歡是可以立刻買回家。
  • 大英博物館,「霸佔」多少「中國國寶」?
    現在,正遭受這種「霸道法則」的驅使,尤其跟舉世最大的搶奪受益者——大英博物館,侵略戰爭之後,英國人根本就感覺不到欠下了受害國——中國,多少虐債。英國人由衷地揣著一句話:搶來的寶貝,也是我的。絕不奉還。2006年,聯合國曾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通過戰亂,或者侵略,中國先後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全球總共有47家博物館,大大方方地作了博物收藏者。
  • 符號二:文字,他是穿越時空的語言符號|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
    這一講,請跟我去大英博物館走一遭,那裡有一件藏品,羅塞塔石碑。透過這塊石碑,你可以了解文字符號的巨大魔力。羅塞塔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同一時期秦始皇正在努力統一中國的文字,這兩件事都和文字有關,距離今天有2200多年。
  • 大英博物館裡有塊帶字的石板,上面寫一句話,讓它成為難得的寶貝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英國倫敦的新牛津大街北面,有一個以貝德福公爵和伯爵的族名,來命名的羅素廣場,在廣場的正中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與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齊名,合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它成立於1753年,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