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3年包工頭的小老弟,對我說:準備提桶跑了,完全看不到前景。我說:桶我給你買,先把工人的工資給結了,否則你哪都去不了。一起合作過的包工頭小李給我抱怨,現在用工荒,好不容易找來的工人又特別難管理,不爽就換下家,反正到處都缺人。
導致慢工出的都是些粗活,質量經常不達標。另一方面甲方質監站挑毛病的越來越多,包工頭既要供著上面的大爺,也要哄著下面的工人,是真的混不下去了。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什麼叫提桶跑路,是因為我們去工地的時候,經常把所有生活物品都放桶裡,包括牙刷、杯子、衣架,毛巾等。而提桶跑路,就是準備換行離開了,真是透露著心酸無奈,又好笑。還有就是現在國家極度重視農名工工資,不結清他真的那都去不了,前天一個貴州哥們拖欠3萬元就被拘留了。說回小李的抱怨,雖然都是事實,但是更殘忍的事實是,每一行都不太容易,小李不積極解決當前的問題,想著逃避,即使換行也會有新的問題。
1、先說工人不好管的問題:工人其實還好,他們想法還是挺單純的,出來就是為了掙錢,不要畫大餅。例如現在預付一點,年底給你發大紅包,其實都不太靠譜,除非是跟你很久,信得過的老員工。就像小李說的,現在工人流動性挺大的,絕大部分不熟悉的,就希望做一天的工,賺一天的錢,記得按時把錢給到位就行。如果你能做到準時發放工資,工資具有確定性,現在話語權就在你手上了,你當然能對工人提出具體要求,雖然工人換工地很簡單,可是換一個能準時發工資的太難了。
2、再說上面的檢查的問題:這裡要明確的一個觀點就是,包工頭本質上是一名小老闆。我始終有一個觀點就是,老闆什麼都要懂,但是什麼都不要做。好比你是一個便利店老闆,營業員就應該聘請,你要考慮的是如何搞定更便宜供貨渠道,做出更好的營銷活動,吸引顧客進店,甚至去搞定更多的資金支持你開更多的分店。同樣的,對於包工頭不應該整天就泡在工地,天天盯著這些雞毛蒜皮,處理矛盾糾紛,找一個信得過的工長,放權交給他。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近處的就是做好公關應酬,保證工地能穩定推動下去。
稍遠一點的,該找找項目,考慮下個項目怎麼推進了,絕不是眼前的一些小事,當然你必須都得懂,不然還是會被忽悠的團團轉。都說建築行業難做,其實是所有行業經歷的一個階段,由早期的野蠻成長,到現在進入精細化經營。
如今雖然不是誰進來就能掙錢,但是能留下來的,都是能有真材實料的,優勝劣汰才能維持行業的良好發展。
多年建築行業從業經驗,關注我,聽我慢慢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