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飛夢雨花 飛夢雨花
編者按
「一村一品」,是指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使一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發展水平較高、特色優勢明顯的農業主導產品或特色品牌,從而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雨花區唯一農業鄉鎮的跳馬,小康成色如何?雨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將紮根一線,積極踐行「四力」,通過「解剖麻雀」方式,展現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道路之側,新柚低垂;山丘之上,山茶含苞;田野之中,苗木漸紅。深秋時節,沿著洞株公路來到喜雨村,沒有半點秋日蕭條,呈現在眼前的只有生機茂盛的遍野苗木。
「村裡原有一座喜雨亭,每逢天氣天幹氣燥時,本地村民就在此集會祈福,祈禱天降甘露、福澤大地。」喜雨村黨支部書記黃建虎介紹,該村位於跳馬鎮中北部,坐擁十裡桂花林,一條10公裡的環村公路蜿蜒穿越花海。13.4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32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4250餘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目前,24戶貧困戶中有23戶貧困戶養蜂,在養蜂技術員的技術指導下,有些貧困戶家的蜂箱由最開始的2箱已經發展成了7-8箱蜂了,產蜂量、年收入大大的提高了。
「我們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就已經開始種植苗木了。」黃建虎介紹道。作為喜雨村的支柱產業,該村種植花卉苗木的起步早、發展快,家家戶戶都有產業。2014年景觀樹市場行情最好的時候,幾乎每家種植戶都能有十來萬收入。田野裡蓬勃生長的花木,鋪就了喜雨村村民脫貧致富的階梯。
今年63歲的張大明是關子前組村民,2002年時候還是村裡的低保戶。患有基礎病的他勞動能力本就有限,加上兒女年幼,家中生活很拮据。在村支兩委的幫助下,張大明以70元每畝每年的價格,承包了後山上的四畝田地種植茶花。
枝剪咔嚓作響,枝葉墜地,一株造型圓潤的茶花苗漸漸成型。「剛開始種茶花的前兩年,效益也不好,當時家裡有想過放棄。」張大明的兒子張澤陽一邊修剪著茶花苗,一邊介紹說:「可是看到村裡人種植苗木的趨勢越來越紅火,我爸媽覺得種茶花還是有前景的,所以他們就堅持了下來。」張家人的辛勤勞作最終收穫了回報。2012年,一位廣東老闆在看過他們精心照料的茶花後,將張家所有的茶花都買了下來。
當購買茶花的三十萬元現金擺在張大明眼前的時候,這位老農民都愣住了,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多現金的他,連忙將姑爺請過來幫忙清點錢款。如今,他們承包的茶花田已達十畝,一株成年茶花能賣上千元。十年的光陰,張大明家憑藉種植茶花,實現了從低保戶到小康之家的飛躍。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在村民收入不斷提升的同時,喜雨村村支兩委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真抓實幹建設美麗鄉村,推廣和建設「美麗庭院」。
沿著石子路一路前行,入目所見,有池塘流水、綠葉花紅、新柚掛枝、清新多肉……走進喜雨村六合莊美麗屋場的一處小院,退休教師周福香連忙招呼花花落座。原來,這處被隔壁鄰裡廣為稱讚的「美麗庭院」,是她與丈夫花六年時間精心打造而成的。2014年退休後,周老師便開始改造自家庭院,一共栽種了50餘種花卉。在她的辛勤勞動和村支兩委大力支持下,她的庭院成為了喜雨村美麗庭院示範庭院。「現在住在城裡未必有住在鄉裡舒服。」周老師笑著說。
一個又一個「美麗庭院」的誕生,是喜雨村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和精神文明水平大幅度提升的一個縮影。喜雨村美麗屋場建設以「人居環境美、自然生態美、人文風尚美」為標準,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不搞千篇一律,不大興土木,不奢華攀比,充分尊重自然環境,利用樹木、池塘等自然景觀優勢,積極發動農民參與。未來,喜雨村計劃進一步完善村容村貌建設,提升村容村貌,建設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明年,我們計劃在桂花開放的時候辦一場萬畝花海環村自行車大賽。」站在喜雨村的環村公路上,黃建虎充滿豪情壯志地說。
環村公路兩側,是旺盛生長的苗木以及村民新修的樓房。在這條苗木編織而成的康莊大道上,喜雨村的未來也必定一往無前、一帆風順。
記者手記:
上世紀70年代,正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期,敏銳嗅到市場氣息的喜雨村村民,就已經開始做起了苗木產業,喜雨村也是跳馬鎮最早發展產業的村之一。出生在苗木世家的黃建虎,在父輩的影響下,整天奔走在家和苗圃之間,對苗木扦插等技術熟能生巧,如今可謂是上得會堂、下得田埂。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黃建虎認為,要大力培養新型農民,通過產業聚才、培養提能、優化環境,建強鄉土人才隊伍,厚植鄉土人才「金種子」,激發創造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來源 |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李雪菲 圖 | 周哲文
原標題:《「一村一品」奔小康丨喜雨村:雨潤花木田 喜進村民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