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奔小康丨喜雨村:雨潤花木田 喜進村民家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一村一品」奔小康丨喜雨村:雨潤花木田 喜進村民家

2020-11-13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飛夢雨花 飛夢雨花

編者按

「一村一品」,是指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使一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發展水平較高、特色優勢明顯的農業主導產品或特色品牌,從而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雨花區唯一農業鄉鎮的跳馬,小康成色如何?雨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將紮根一線,積極踐行「四力」,通過「解剖麻雀」方式,展現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道路之側,新柚低垂;山丘之上,山茶含苞;田野之中,苗木漸紅。深秋時節,沿著洞株公路來到喜雨村,沒有半點秋日蕭條,呈現在眼前的只有生機茂盛的遍野苗木。

「村裡原有一座喜雨亭,每逢天氣天幹氣燥時,本地村民就在此集會祈福,祈禱天降甘露、福澤大地。」喜雨村黨支部書記黃建虎介紹,該村位於跳馬鎮中北部,坐擁十裡桂花林,一條10公裡的環村公路蜿蜒穿越花海。13.4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32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4250餘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目前,24戶貧困戶中有23戶貧困戶養蜂,在養蜂技術員的技術指導下,有些貧困戶家的蜂箱由最開始的2箱已經發展成了7-8箱蜂了,產蜂量、年收入大大的提高了。

「我們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就已經開始種植苗木了。」黃建虎介紹道。作為喜雨村的支柱產業,該村種植花卉苗木的起步早、發展快,家家戶戶都有產業。2014年景觀樹市場行情最好的時候,幾乎每家種植戶都能有十來萬收入。田野裡蓬勃生長的花木,鋪就了喜雨村村民脫貧致富的階梯。

今年63歲的張大明是關子前組村民,2002年時候還是村裡的低保戶。患有基礎病的他勞動能力本就有限,加上兒女年幼,家中生活很拮据。在村支兩委的幫助下,張大明以70元每畝每年的價格,承包了後山上的四畝田地種植茶花。

枝剪咔嚓作響,枝葉墜地,一株造型圓潤的茶花苗漸漸成型。「剛開始種茶花的前兩年,效益也不好,當時家裡有想過放棄。」張大明的兒子張澤陽一邊修剪著茶花苗,一邊介紹說:「可是看到村裡人種植苗木的趨勢越來越紅火,我爸媽覺得種茶花還是有前景的,所以他們就堅持了下來。」張家人的辛勤勞作最終收穫了回報。2012年,一位廣東老闆在看過他們精心照料的茶花後,將張家所有的茶花都買了下來。

當購買茶花的三十萬元現金擺在張大明眼前的時候,這位老農民都愣住了,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多現金的他,連忙將姑爺請過來幫忙清點錢款。如今,他們承包的茶花田已達十畝,一株成年茶花能賣上千元。十年的光陰,張大明家憑藉種植茶花,實現了從低保戶到小康之家的飛躍。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在村民收入不斷提升的同時,喜雨村村支兩委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真抓實幹建設美麗鄉村,推廣和建設「美麗庭院」。

沿著石子路一路前行,入目所見,有池塘流水、綠葉花紅、新柚掛枝、清新多肉……走進喜雨村六合莊美麗屋場的一處小院,退休教師周福香連忙招呼花花落座。原來,這處被隔壁鄰裡廣為稱讚的「美麗庭院」,是她與丈夫花六年時間精心打造而成的。2014年退休後,周老師便開始改造自家庭院,一共栽種了50餘種花卉。在她的辛勤勞動和村支兩委大力支持下,她的庭院成為了喜雨村美麗庭院示範庭院。「現在住在城裡未必有住在鄉裡舒服。」周老師笑著說。

一個又一個「美麗庭院」的誕生,是喜雨村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和精神文明水平大幅度提升的一個縮影。喜雨村美麗屋場建設以「人居環境美、自然生態美、人文風尚美」為標準,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不搞千篇一律,不大興土木,不奢華攀比,充分尊重自然環境,利用樹木、池塘等自然景觀優勢,積極發動農民參與。未來,喜雨村計劃進一步完善村容村貌建設,提升村容村貌,建設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明年,我們計劃在桂花開放的時候辦一場萬畝花海環村自行車大賽。」站在喜雨村的環村公路上,黃建虎充滿豪情壯志地說。

環村公路兩側,是旺盛生長的苗木以及村民新修的樓房。在這條苗木編織而成的康莊大道上,喜雨村的未來也必定一往無前、一帆風順。

記者手記:

上世紀70年代,正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期,敏銳嗅到市場氣息的喜雨村村民,就已經開始做起了苗木產業,喜雨村也是跳馬鎮最早發展產業的村之一。出生在苗木世家的黃建虎,在父輩的影響下,整天奔走在家和苗圃之間,對苗木扦插等技術熟能生巧,如今可謂是上得會堂、下得田埂。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黃建虎認為,要大力培養新型農民,通過產業聚才、培養提能、優化環境,建強鄉土人才隊伍,厚植鄉土人才「金種子」,激發創造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來源 |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李雪菲 圖 | 周哲文

原標題:《「一村一品」奔小康丨喜雨村:雨潤花木田 喜進村民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一村一品」奔小康 毛豆變身「金豆子」
    對於袁慶輝來說,小小的毛豆是他走向幸福小康之路的敲門磚。袁慶輝的家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松谿縣茶平鄉茶平村,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嘗試種植毛豆,沒想到,這一試,試出了一條門路。「沒種毛豆前,在工廠打工,一個月才2000多元工資,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袁慶輝說,如今,通過幾年的奮鬥,他住上了新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變「一村一品」為市場「上品」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變「一村一品」為市場「上品」 2020-06-17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株株油茶樹敲開「小康門」!來看廣東平遠這個村「一村一品」致富...
    對於今年58歲的楊奕良來說,家中500多株油茶樹是他走向幸福小康之路的「敲門磚」。 楊奕良家住梅州平遠縣長田鎮官仁村。今年11月,這裡剛剛獲評以油茶產業為主導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但楊奕良的「種茶史」已經有七八個年頭。「沒種油茶前,我在當地做泥水工,收入不穩定,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 海陵谷寮村:共建家鄉美 村民奔小康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這樣美好的願景,就在海陵島谷寮村中實現了。今天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和大家一起,走近谷寮村村民的幸福生活。谷寮村位於海陵島西南部,是歸屬海陵島南村的一條自然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鎮江丹陽:「茶旅融合」融出全國「一村一品...
    依託優良的生態環境,屯甸村大力發展茶產業,發揮「合作社」龍頭引領作用,用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貧困戶的「小手」,抱起團來興產業、謀增收,成為農村精準扶貧的「主力軍」,這幾年更是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省級生態文明村、鎮江市產業結構調整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2019年底,屯甸村全村已實現脫貧,「茶旅融合」也步入正軌。
  • 方喜蓮:做好領路人 一起奔小康
    施甸縣舊城鄉裡嘎村委會大坪場自然村代理組長方喜蓮,是家喻戶曉的脫貧攻堅領路人,她帶領群眾填補了一項項產業發展的空白,如:讓丈夫帶著40個勞動力外出打工學技術,讓村裡發展起了打工經濟;主動與縣菸草公司協調,發展烤菸種植100畝,村裡因此有了烤菸種植;借雲南農墾集團公司在當地發展甘蔗產業的機遇
  • 濰坊高密市姜莊鎮尤家集村:穩紮穩打邁向小康生活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1日訊近年來,高密市姜莊鎮尤家集村在奔小康的路上堅持真抓實幹,因地制宜,創新思維,打通道路,整治環境,逐步完善基礎設施,穩紮穩打邁向幸福生活,託起穩穩的幸福。9月19日,一進入高密市姜莊鎮尤家集村,十米寬的硬化路映入眼帘,寬敞又明亮,大路兩側還新修建了排水通道,來來往往的村民臉上都帶著藏不住的笑意。村幹部帶領著村民運來了一車車沙石,兩輛三輪車將沙石灑在胡同巷口,村民們揮著鐵鍬攤平鏟勻。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偏僻環境落後的村莊,如今有了這幅嶄新亮堂的面貌。
  • 熊嶽鎮:庭院經濟促增收 帶動致富奔小康
    隨著熊嶽鎮庭院經濟的發展,很多村民都利用閒置的庭院土地種起了苗木、葡萄,辦起了民宿,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麗幸福的鄉村,共同致富奔小康。 我們家的優越條件就是有地下溫泉水,靠著溫泉水去吸引四面八方的客戶。
  • 發展「一村一品」 特色種植與「農家樂」助村民增收(圖)
    說這話的是共青城甘露鎮雙橋村嶺背熊家自然村村民張淑萍,她對記者說,省環保廳幫建他們村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業以來,收入增加了許多,很多農戶都走上了致富路。  建設鄱陽湖生態文明示範村,發展生態經濟是前提,農民增收是關鍵。要因地制宜,重點增強當地農民的活血造血功能。
  •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有啥特點看這裡
    近日,農業農村部啟動第十批全國 「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認定工作。據悉,自2011年來,雲南累計已有88個村鎮入選全國 「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包括因鮮花入選的呈貢縣鬥南鎮鬥南村、以遮放貢米聞名的芒市遮放鎮等。什麼是「一村一品」?我省上榜的村鎮都有哪些特點呢?今天,小編就來帶你一探究竟。
  • 痴心榛子十五載帶動村民奔小康
    於是他以自己家院內土地作為試驗田,先後試種了葡萄、樹莓、板慄、高粱、李子、杏等一系列農產品,實驗中他多次被騙,一角錢一粒的高粱種子長出來的居然不是高粱,精心侍弄的樹莓苗竟然不結果,多次失敗並沒能打消他的積極性,反而在發展農民經濟的路上越挫越勇。
  • 長治、呂梁技能培訓送到家,就業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技能培訓送到家就業致富奔小康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本,連續三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將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動、培訓百萬勞動者作為給老百姓辦的民生實事之一,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由此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 祁陽:詩詞之鄉人文明 產業興旺奔小康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5日訊(通訊員 劉名鋒)12月13日,走進湖南省祁陽大忠橋鎮合興村雲輝農莊,只見一條條田間溝渠阡陌縱橫、一個個鋼架大棚鱗次櫛比、一畦畦菜地綠意盎然……遊客漫步莊園感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田園生活。
  • 保康縣馬良鎮:「能人治村」奔小康
    保康縣馬良鎮:「能人治村」奔小康發布時間:2019年12月08日 15:29 來源:中新網湖北   松樹堡村曾是一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村集體無錢辦事,村幹部無心幹事,群眾對此頗有怨言。  2018年年初,鎮黨委邀請該村在廣東開辦公司的個體老闆韓飛回村任職。上任後,韓飛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柿子產業,成立保康縣天之露種植專業合作社,搭載馬良鎮電商平臺,將千百年來無人問津的小柿子送上了全國大市場,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夯實了村集體經濟基礎。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中國文明網 51歲的伍錫品任支書6年,為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他跑項目、搶機遇,組織修建村屯道路,先後賣掉自己的卡車、挖掘機,自辦的加工廠也無暇顧及,墊付各項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村屯道路硬化建設。
  •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2020-11-2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甜蜜果」成就村民小康夢
    唱好山歌念海經,村民提前解溫飽……」這首象環民謠,是福建寧德市福安市賽岐鎮象環村葡萄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象環村現有人口620多戶共3200多人,葡萄種植面積2350畝,是福建閩東葡萄大面積種植的發源地。
  • 諸暨平安產險:暢行安全路 幸福奔小康
    為進一步強化農村地區交通安全宣傳工作,持續深化「暢行安全路,幸福奔小康」進村入戶宣傳活動,大力提升國省道及沿線農村地區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文明意識、法制意識,自覺抵制交通違法和交通陋習,全力防範農村公路交通事故,維護農村交通安全,諸暨平安產險與諸暨市團市委、諸暨市交警大隊共同主辦「美麗鄉村行」交通安全巡迴宣傳活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隴西:民富村美奔小康
    隴西縣聚力脫貧攻堅,樹立問題導向,靶向施策補短板,因地制宜育產業,使昔日深居大山的貧困戶,搬進了設施完善的新農村,開啟了民富村美奔小康的新徵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