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嶽鎮:庭院經濟促增收 帶動致富奔小康

2020-12-18 騰訊網

近年來,熊嶽鎮將庭院經濟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作為實現農民增收的一項舉措。隨著熊嶽鎮庭院經濟的發展,很多村民都利用閒置的庭院土地種起了苗木、葡萄,辦起了民宿,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麗幸福的鄉村,共同致富奔小康。

前不久,位於熊嶽鎮溫泉村的禹泉溫泉民宿開張了,老闆王永夫婦每天在自家的小院子裡招待客人、收拾衛生,忙的不亦樂乎。

熊嶽鎮溫泉村 村民 王永

我這都是老院子改造的,現在能營業的是十個房間,要是滿員的情況下一天能掙個300-500元。我們家的優越條件就是有地下溫泉水,靠著溫泉水去吸引四面八方的客戶。

整潔的房間、寬敞的溫泉泡池、嶄新的牆面,王永用半年時間將自家原本的老院子翻新、裝修成了嶄新的溫泉民宿,王永的身份也從農民變成了「小老闆」。

熊嶽鎮溫泉村 村民 王永

以前在家種葡萄,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幾萬元,維持生活可以。村上帶動,做這個農家院,我看這個事兒可行,有點兒發展前景。有政府支持,有信心把這事兒做好。

熊嶽鎮溫泉資源歷史悠久,其水溫高、礦物質豐富,一直以來備受全國各地遊客青睞。如何利用好這一自然資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溫泉村想到了依託溫泉資源發展庭院經濟,鼓勵村民利用好自家庭院建民宿、做旅遊。

熊嶽鎮溫泉村 第一書記 郝明芳

我們去興城、雙臺子考察,回來以後我們就引導幫助村民來做這個事兒,我們幫著大伙兒爭取一些政策,庭院設計、整體構造我們都進行了整體指導。原來我們村是3戶在做庭院經濟,現在已經有7戶在經營這個項目了。雖然疫情能有一些影響,但是整體效益還是不錯的。

近年來,熊嶽鎮始終將脫貧攻堅奔小康作為重中之重,除了通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採取科學規劃、循環利用、持續發展等措施,增加農民收入,熊嶽鎮還不斷探索庭院經濟發展模式,結合各村的產業特點、資源優勢,面向市場,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扶持農民發展庭院經濟,讓群眾致富有門路。

又到了紅提葡萄豐收的季節,這兩天,郭屯村的牛蘭一家十分忙碌,裝箱、過秤、裝車,一串串飽滿剔透的葡萄承載著牛蘭一家的小康夢。

熊嶽鎮郭屯村 村民 牛蘭

我家一共三個大棚,一共能產20000多斤葡萄,能賣個10多萬,跟去年價格差不多,都不錯。

牛蘭告訴記者,做農業也講究與時俱進,在村兒裡的引導下,自家的庭院葡萄也經歷了「轉型升級」。

熊嶽鎮郭屯村 村民 牛蘭

以前是陸地葡萄,沒有保障,大棚葡萄能有點兒保障,不受天氣影響。我們也要跟著時代發展,村裡也支持號召大伙兒不斷改善品種,讓咱們建大棚,提供各種有利條件,幫著協調鄰裡關係,這對我們都很有幫助。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除了溫泉民宿、大棚葡萄,熊嶽鎮還有很多村民在房前屋後培育、銷售苗木,通過大戶帶小戶的方式,不斷優化苗木質量,擴大銷售渠道,增加收入。

熊嶽鎮唐屯村 村民 唐立

原來家裡十畝地,一年銷售10多萬,不是特別好銷售。這兩年咱村上有一些大戶開始通過網絡銷售,我這回也跟著他們在網上賣,跟著他們學,他們再帶一帶我,這個銷路就打開了。賣的好我也敢幹了,今年又增加了20畝地,現在一畝地比原來賣的還多,我想明年幹好了再增加20畝地。

曾經不起眼的小小庭院,通過熊嶽人民的勤勞雙手,一舉成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成功實現了「逆襲」,「庭院經濟」也實打實的成了當地村民奔小康的「加速器」。

▌本條微信由鮁天下編輯製作

來源:鮁視新聞

製作:史策

營口有禮

相關焦點

  • 鮁魚圈區熊嶽鎮:充分利用溫泉資源,打造庭院經濟
    熊嶽鎮溫泉資源歷史悠久,其水溫高、礦物質豐富,一直以來備受全國各地遊客青睞。如何利用好這一自然資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溫泉村想到了依託溫泉資源發展庭院經濟,鼓勵村民利用好自家庭院建民宿、做旅遊。前不久,位於熊嶽鎮溫泉村的禹泉溫泉民宿開張了,老闆王永夫婦每天在自家的小院子裡招待客人、收拾衛生,忙的不亦樂乎。熊嶽鎮溫泉村 村民 王永: 我這都是老院子改造的,現在能營業的是十個房間,要是滿員的情況下一天能掙個300-500元。
  • 走特色養殖之路 增收致富奔小康
    伊寧市南岸新區二橋社區養殖戶侯峰,在創業中堅持走特色養殖之路,從事蛋雞養殖已達10年時間,如今他又不斷創新思路,引進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蛋雞新品種養殖,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在小康路上闊步前進。  如今,侯峰的養殖場已經實現了自動化養殖,1萬隻雞,只需要兩名工作人員來管理就行了。
  • 定安發展三角梅庭院經濟助脫貧戶增收
    就在7月14日,定城鎮政府聯合大湖橋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在深田村三角梅產業扶貧基地開展了三角梅產業扶貧及庭院經濟的田頭培訓。深田村駐村幹部劉先覺告訴記者,此次培訓一是希望通過專家的講解,提高脫貧戶對定城鎮三角梅扶貧項目的知曉率和滿意度,二是帶動、觸動脫貧戶,利用自家門前屋後的空地發展庭院經濟。
  • 我在廣東奔小康│「蒸籠姑娘」帶領村民致富奔康
    《我在廣東奔小康》 讓我們一起聆聽奮鬥者的心聲! 在這位「蒸籠姑娘」的帶領下,當地村民通過加入她成立的合作社,重新拾起竹編非遺技藝,靠著這項傳統技藝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 萬畝仙桃結碩果 果農致富奔小康
    仙桃產業成為該鎮脫貧攻堅和致富奔康的主導產業。走進蓬溪任隆鎮八角村,果園裡,果農摘桃、裝桃、運桃,一派豐收景象;桃園外,商客稱重、分類、裝載,忙得不亦樂乎。走進仙桃產業園,一個個新鮮誘人的仙桃掛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桃子特有的果香。桃樹下,種植戶黃金和妻子忙著採摘裝框,今年天氣晴好,他家桃子的產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優質桃子比例增多,市場上供不應求。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在對口幫扶中,成都市新津區投入868萬元幫扶資金,引入「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理念,引進以旅遊分享為核心的品牌資源,通過集體經濟股份化改革,引導村民和村集體將土地及果樹、房屋等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代村民持股,按股份給村民和村集體分紅;並以建設運營一批共享農莊為引爆點,帶動村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
  • 【勞模風採】王躍龍:帶著農民兄弟致富奔小康
    他敢為人先,是農民致富的領路人;他暖心幫扶,是貧困群眾的貼心人;他銳意進取,是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他摸索出了一條延長產業鏈增收之路。
  • 夫妻開餐館 攜手奔小康
    夫妻開餐館 攜手奔小康新華網新疆頻道夫妻開餐館 攜手奔小康  勞動創造歷史,奮鬥譜寫輝煌。近年來,尼勒克縣喀拉蘇鄉經濟、文化、村容村貌等各方面快速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批默默無聞、敢闖敢幹的勞動精英,他們在各行業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展現了「勤勞致富」。尼勒克縣喀拉蘇鄉克什喀拉蘇村的迪娜·奴卡爾別克就是這些令人尊敬的勞動者之一,築起了克什喀拉蘇村的最美風景。
  • 椴木嶺子村房前屋後綠意濃 庭院經濟富農家
    椴木嶺子村房前屋後綠意濃 庭院經濟富農家 村民在自己家房前屋後就能把錢賺,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近日,記者在鐵嶺縣平頂堡鎮椴木嶺子村看到,不少村民在自家院子裡種植水果,靠發展庭院經濟,實現了增收致富。
  • 廟壩鎮:感懷黨恩 和諧奮進奔小康
    廟壩鎮:感懷黨恩 和諧奮進奔小康 2020-05-19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臨澤倪家營鎮:小額信貸 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通訊員 漆宏強  今年以來,臨澤縣倪家營鎮切實加大金融扶貧力度,以小額貼息扶貧貸款作為切入點,加強對接,完善制度,強化落實,多策並舉,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於家莊村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於家莊村的致富經 2020-09-14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東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昂首闊步奔小康
    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打好,貧困人口能否如期脫貧,直接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十三五」以來,東至縣始終把脫貧攻堅當作「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盡到「天大的責」,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力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 蒲城:黃芩花飄香致富奔小康
    蒲城:黃芩花飄香 致富奔小康 7月,在渭北旱腰帶蒲城縣堯山南麓北麓,成片的黃芩花開正盛,花香四溢。「一串串藍色花朵,好看極了。開始還以為是薰衣草,停車仔細觀看才發現是黃芩。」對老百姓來說,黃芩和金銀花一樣,都是增收的好產業。」蒲城縣農技推廣中心經濟作物站站長成文軍介紹道。據了解,蒲城縣種植中藥材集中在堯山南麓與北麓的橋陵鎮、罕井鎮、堯山鎮三個鎮,主要以中藥材黃芩為主,有少量射乾等,共5萬餘畝,每年可以為當地群眾帶來上億元收入。
  • 朱改蘭:脫貧入黨 勤勞致富奔小康
    冒著酷暑,頂著嚴寒,不分黑夜和白天,但天道酬勤,靠著政府的借貸資金、產業培訓,2017年她實現了脫貧,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她的孩子靠著政府的教育補助順利完成了學業,現在在廣東一家企業就業,月薪1萬元左右。
  • 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鎮:斷窮根 厚家底 奔小康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年。淮陰區劉老莊鎮在圓滿完成2019年省、市、區既定的各項脫貧目標基礎上,注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推進農民集中居住,落實創業富民政策,加大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力度,鞏固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脫貧成果。
  • 脫貧攻堅:風勁揚帆奔小康
    脫貧攻堅:風勁揚帆奔小康時值寒冬,奔走於長治的崇山峻岭,隨處可見一幅幅生機勃勃的宜居畫卷: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棟棟農家新居錯落有致、一個個扶貧項目落地生根、一座座致富廠房拔地而起、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房子有了,保障有了,產業有了,收入增加了,脫貧了,幸福指數更高了,廣大貧困戶紛紛摘下貧困帽,踏上了致富路。全面脫貧,承諾如山。
  • 長治、呂梁技能培訓送到家,就業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技能培訓送到家就業致富奔小康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本,連續三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將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動、培訓百萬勞動者作為給老百姓辦的民生實事之一,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由此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慶仙女山區依靠山水做起脫貧致富的大文章,在「山」字經裡實現了加快奔小康。仙女山鎮之變,從窮鄉僻壤到度假勝地,該地不僅成為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