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北朝十六國時期的人物,冉閔的武力值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承認,只不過最後還是敗亡之慕容鮮卑手中。而他的一紙「殺胡令」曾搞得北方多少腥風血雨,為漢人保存了不少血脈。那麼這麼一位在五胡亂華時期的著名人物,為什麼沒有被收錄到教科書上呢。
首先,教科書上得歷史教育大部分都是從近代講述的較多,對於上百年或者上千年的記載都是以大事為主,而且還要對世界歷史做出概括,那麼相比起來,冉閔的故事沒有被記錄到教科書上也實屬正常。其次,很多網友都知道,冉閔在五胡亂華時期最重要的是頒布了「殺胡令」,正是這一紙策令保護了多少北方漢人的血脈不至於斷絕。但是這些只是對北方人民來說,但是在當時因為西晉破滅,朝廷遷到南方,而作為基礎的百姓,自然也要跟著遷移一部分。
其實在冉閔與胡人徵戰時需要用到大量的百姓充實他的軍隊,而在他治下的河北地區因為他遭受了更為嚴重的損失,整個河北十室九空。而且在五胡亂華時期,冉閔僅僅是武力值較高,與他同屬一個時代的著名人物也有不少,單論軍事水平,王猛,恆溫等人絕對在他之上,而這些都是在歷史書上簡單提到過。
冉閔所做的一切事情在現在看來,都是從一個出發點去做的,那就是生存,在那個混亂時代,只有生存才是最主要的事情,為了生存,他需要不斷地壯大力量,來消滅自己的敵人。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將領或者民族英雄,比如衛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貴,嶽飛等人,這些人都是在得到大眾認可下反抗外族入侵來保護百姓不受到傷害,而冉閔顯然不太符合這一點。
身為將領,能徵善戰是非常重要的一面,作為帝王體恤部下熱愛子民是本分。而冉閔似乎不知道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帝王。在冉魏政權建立期間,冉閔對外的戰爭越來越頻繁,因為本來自己的底子非常薄弱,而國內也因為常年內亂經濟已經收到很大影響。在這種局面下可以看出來,他治下的子民過得非常痛苦,再加上連年的徵戰,早已苦不堪言。但是冉閔好像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仍然與北方胡人政權大戰不休,以至於後來被慕容鮮卑所殺。
中國古代王朝更迭數不勝數,而冉閔建立的冉魏只不過是只有短短十幾年的政權,甚至遠遠沒有落魄的東晉更有歷史意義。而且冉閔手上沾染的血腥太多,其中不僅僅包含胡人,漢人的血跡也有不少。這樣的角色如果都能被歷史教科書記載的話,多少帝王都要鳴不平了。
不知道各位朋友對於冉閔有什麼看法麼,可以說出你們的觀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