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流下的五胡亂華,國破家亡易子而食,這才是真亂世

2020-12-16 憶史錄

魏晉表面上的風流讓現今不少人們痴迷,甚至想要回到那男子以柔為美,戰場上女子英姿颯爽,還有被天地認可的神仙愛情時代。殊不知真實的魏晉時期因「五胡亂華」人皆相食、白骨遍地、千裡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華夏文明險些傾覆。

背景:

公元266年,馬炎奪權篡位推翻魏帝統治建立新朝,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西晉建立後司馬炎野心不滿於此,公元280年西陵之戰剿滅孫吳,結束了中原分裂局面,天下大統。

如此看來司馬家的皇帝也是有野心有氣魄有膽識之人,全新的王朝西晉本可大有作為,若是得遇明君,賢臣,或許也會重現強秦盛漢之景。奈何權力使人沉淪,司馬家人得了這無上榮耀尊貴後心氣高傲,目中無人,開始放飛自我,驕奢淫逸,爭權奪利。

東漢時期,光武帝體諒邊境遊牧部落,也為促進兩族友好文化交流,於是允許邊牧民族內遷。加上東漢末年三分天下,各路權力都忙著爭奪江山,自然也沒在意文化落後的遊牧民族,他們在內地安身養息,繁育後嗣,於是遊牧人口不斷壯大,到西晉已經佔了當地人口一半。這也為五胡亂華埋下伏筆。

起因:

司馬炎本身是有才有能之人,他在位期間威望甚高,集中政權,穩定朝綱,減輕賦稅徭役,此時的西晉略有開拓太平盛世之像。怎奈武帝識人不清,在選繼位者是出現嚴重失誤,他駕崩後新登基的皇帝十分愚蠢,他的皇后賈南風更是幹政弄權,任用外親。

一外姓之人如此奪權,司馬宗室自然不依,於是兩派系明爭暗鬥繼而引發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可據史料記載分為兩個階段,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為第一階段;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為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完全是賈南風一手策劃的,不得不說,此女心機之狠毒手段之殘忍,著實讓人「望而生畏」,從發動叛亂到結束,歷時三個月,兩位大臣被殺,兩位藩王喪命,株連人命上千。此後朝政大權被賈皇后掌握,朝中也儘是賈氏族人。

第二階段規模更大,參與的宗室藩王更多,血雨腥風,刀光劍影,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只為了貴族對權力的貪婪渴望。建國初期便出現如此紛亂,中原國力衰弱不堪,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此天賜良機,陸續建立政權集結軍隊,妄圖佔領中原。

過程

五胡主要為: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大邊塞部落。在中原政權大亂之際,公元304年,氐族首領李雄先佔領成都,自封成都王,同年匈奴也在離石起兵,史稱漢趙。西晉內部混亂,根本沒有能力也抽不出身來對付這些狂妄之徒。

永嘉五年,漢趙新王率領大軍進攻西晉首都洛陽,這都打到自家門口了,簡直沒有把西晉王朝放在眼中,如此膽大妄為的挑釁本是武將出身的西晉不僅沒有奮力反擊打壓其囂張狂妄,甚至失敗投降了。若是司馬炎、司馬昭得知定氣的棺材板都蓋不住的。

更為羞辱的是胡人大軍進洛陽後,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市井庶民皆不放過,就如同在給他們的胡人子民騰地方一般,大開殺戒屠城三萬,還將晉國皇帝擄走,簡直奇恥大辱。

結果

這一鬧劇讓西晉漢人蒙羞,史稱「永嘉之亂。」永嘉之亂也直接宣告西晉結束,晉王朝政權南遷,改都建康,建立東晉,然也並無作為,之後的中原陷入胡人分裂的混戰,長達130年。不敢相信這些年的天下是何等瘡痍滿目,《晉陽秋》記載,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在其餘晉史書中也有這大量的屠殺記錄,有的甚至從數州開始。

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妻離子散,國不像國,家難成家,人們食不果腹,甚至出現易子二食的場面,這樣的亂世比春秋戰國更加血腥殘忍,不止殺人更是誅心,華夏文明面臨覆滅。危險。

自304年氐族起兵一直到439年北魏拓跋燾率軍攻破北涼統一華北後,五胡亂華的局面被終結,南北朝拉開了序幕。公元581年,北周皇帝讓位權臣楊堅,即為隋文帝,文帝繼位後統一北方,勵精圖治,終於在公元589年,滅掉南陳,南朝統治結束,華夏重回統一。

影響

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歷經百年戰亂的華夏終於引來了短暫的和平。五胡之亂中原損失慘重,百姓貴族將士皆是身心重創,文明經濟大受破壞,五胡亂華,五代十國每每從史書中翻閱出這段離世,總是不忍詳讀,那裡有太多陰暗恐怖,只讀文字便內心震撼久久不能忘懷,難以想像當時人們的真是心境經歷。

相關焦點

  • 五胡亂華大背景下的的五胡,哪個族群漢化程度最高?
    筆者非常喜歡這一時期的歷史,下面推出一個新的系列,追憶兩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異常精彩的一段歷史時期。它是民族大融合以及多民族血脈相浸的關鍵節點。五胡亂華雖然給當時的漢族造成了滅頂之災,但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進程,形成了今天的以漢族為主的中華民族的最初整體概念。
  • 歷史課本刪除更改『五胡亂華』,那麼『五胡亂華』到底是什麼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事實上五胡指的是西晉末期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 五胡亂華,一個連教科書都刻意弱化其存在感,一筆帶過的時代
    說起亂世,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最出名的當屬春秋戰國、漢末三國、五代十國等等。但有一個長達百餘年的時代,它的混亂程度堪稱史上之最,但它的知名度卻完全比不上三國、隋末這些亂世有名。它就是自西晉末年開始,直至鮮卑族建立的北魏一統北方才大致宣告結束的五胡亂華。事實上,五胡亂華正真意義上結束的標誌其實是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而到此時,整個北方地區已經足足亂了三百年了。
  • 為什麼教科書中沒有五胡亂華的細節?原因讓人不忍直視!
    我國古代的歷史王朝有一個大規律那就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上既出現了像漢唐那樣,天下統一的王朝,還出現了五代十國,春秋戰國,五胡亂華的紛亂,其實,在亂世之中也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為何教科書中都沒有五胡亂華的細節?
  • 歷史上的五胡亂華有什麼影響?是誰結束了它?
    一、五胡亂華是那五胡?「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起源於東胡族,分布在中國北方,歷史上受匈奴奴役。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羯:源於小月支,曾附屬匈奴。魏晉時散居上黨郡與漢人雜處,從事農業,受漢族地主奴役,被稱為信奉「胡天」。
  • 我國教科書,為何極少講「五胡亂華」?都做了什麼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段悲慘歷史,但是在史書中少有記載,那麼歷史教材為何很少講五胡亂華?五胡亂華又有多可怕?漢族究竟到了何種境地呢?首先,五胡亂華中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其實亂華的並非僅僅這五個民族,還有周邊很多小的民族,只是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這五個民族。這五個少數民族主要來自北方,因此,當他們作惡的時候,首先遭殃的便是北方的漢人,而當時的晉朝皇帝早就帶著文武百官南遷。
  • 禍亂中華百年,最後卻悄無聲息消失,五胡亂華史具體是什麼樣子的
    導語:禍亂中華百年,最後卻悄無聲息消失,五胡亂華史具體是什麼樣子的東漢末年分三國,戰爭四起,群雄並立,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吳三方分庭抗禮,就在大家討論曹、劉、孫哪一方將會成為執掌天下的時候,司馬家族悄然壯大,成功奪取了曹家的勝利果實
  • 中國古代最兇殘集團,「五胡亂華」滅大國屠北方顛覆江南
    華夏文明的歷史上曾有過一段最黑暗的時代,這個時代被稱為「五胡十六國」,又被稱為「五胡亂華。」 在我們的印象中,五胡時代北方飽受戰火,百姓被屠戮殆盡,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主要是發生在五胡亂華的前期,中後期的幾個胡人政權還是比較重視漢化和民生經濟發展的。
  • 五胡亂華有多亂,教科書為何一筆帶過?遍地兩腳羊,紛紛向南逃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時期,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這一段歷史也由於太過混亂和黑暗導致教科書都不願過多提及,誠然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是民族相融合的時期,可是這融合背後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中原餓殍遍野,南方百姓則遭受世族壓迫,那麼五胡亂華是怎麼引起的呢?中原又經歷了多大的浩劫?五胡亂華為何會爆發?
  • 「五胡亂華」究竟有多恥辱,數萬女人被蹂躪,被叫做「兩腳羊」
    唯有兩個朝代的時候,漢人受了到極大地羞辱,這便是宋朝和西晉。歷史上,華夏民族受到最為恥辱的兩個事件大概便是「靖康之恥」和「五胡亂華」了。但是後者很多人都不知道,而靖康恥卻被大家所熟知,並且一直被稱作華夏族的最大恥辱。但其實,「五胡亂華」是最嚴重的,它所造成的後果和帶來的危害遠比「靖康之恥」要大得多。只不過歷史上宋朝比西晉繁華富有很多,所以才會被人們所吐槽。
  • 作為五胡亂華的著名人物,冉閔沒有上教科書是什麼情況
    那麼這麼一位在五胡亂華時期的著名人物,為什麼沒有被收錄到教科書上呢。首先,教科書上得歷史教育大部分都是從近代講述的較多,對於上百年或者上千年的記載都是以大事為主,而且還要對世界歷史做出概括,那麼相比起來,冉閔的故事沒有被記錄到教科書上也實屬正常。
  • 看了建安時期的這四個文學團體,才知道什麼是傳說中的魏晉風流
    ,他著名作家魯迅把魏晉風流歸結為:「酒,姿容,神韻。」能被冠上魏晉風流這個標籤的魏晉名士大都是神韻清雅、姿容甚佳,同時喜歡借酒言志。 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李澤厚則補充:「除了酒、姿容和神韻這三樣,還必須加上上等的身份和華麗好看的文彩詞章。」
  • 古代五胡亂華,遼、金、元、清入侵,為何人們唯獨特別反感清朝?
    古代羅馬被蠻族侵略,和古代中國的五胡和遼、金、元、清的入侵也是是這個道理。但凡入侵,必是戰爭,就會塗炭生靈,流血漂櫓,中國以漢文化為主,因此許多人不喜歡歷史上的異族入侵,但是在五胡亂華、遼、金、元、清的入侵中,清朝最讓人反感,不是因為其造的殺孽最大,也不是因為其讓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更重要的是差點讓民族滅種、在文化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歷史課本刪除更改五胡亂華事件,應不應該這樣做?
    五胡亂華,是中國西晉時期北邊眾多遊牧民族西晉末年少數民族內遷趁西晉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陸續建立非漢族國家而造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但也使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無論是民族融合還是民族分裂,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看待歷史我們不能用今天的價值觀去看待,要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眼光看待問題。
  • 「漢魏風骨」、「魏晉風骨」、「魏晉風流」到底是不是一個內容?
    這裡面涉及到幾個容易讓人混亂的詞彙:「漢魏風骨」、「魏晉風骨」、「建安風骨」、「魏晉風流」。人們容易把這幾者混為一談,實際上在詩風傳承演變上確實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各有側重點。陳子昂《修竹篇序》中提出「漢魏風骨」的概念: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 中國史上最動亂的一個朝代,「五胡亂華」堪稱黑暗世紀,連歷史教材...
    要說中國最動亂時期,當屬 「五胡亂華」,這是在西晉朝時期發生的事情,許多的歷史教材都很少講到。其實,「五胡」得以形成,並非朝夕之間。當年,匈奴已被秦趕出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區。後來迅速發展。直到漢武帝時期,匈奴才被打得四分五裂,退居漠北。有人將「五胡」進入中原,「怪罪」於曹操。
  • 文人嚮往的「魏晉風骨」,到底是「無能」還是「風流」?
    有人「口不論世事,唯詠雅玄虛而以」,有人「常飲酒廢職」「清談誤國」,這都還算其中的「良心人物」。那麼,這惹來後世無數羨慕的「魏晉風骨」,也真的有這麼不堪?不妨,看看學者張程在其新作《亂世三部曲》裡,對「魏晉風骨」的真實解讀,無論正面負面,我們相信,這是這幾年少有的,對於這個歷史話題最為客觀的描述,很值得分享下。
  • 魏晉南北朝著名的兩大家族:豢養大量軍隊,皇帝也得給面子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三國之後的西晉,僅僅維持了短時間的統一,就因為八王之亂而分裂,加上 「五胡亂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使中國的北方戰亂頻發、屍橫遍野。這其中最著名的兩大家族就是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琅琊王氏可以說是東晉的締造者。東晉的第一位皇帝司馬睿,是被當時琅琊王氏的王導扶上的王位。在大典上,司馬睿親自拉著王導坐在御床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可見王氏的滔天權勢。就連史書都說,「王與馬,共天下」。
  • 歷史蝴蝶效應:一個人紅口白牙的一番話,竟帶來了長達百年的亂世
    可以說,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數個亂世,其中,尤以東漢末年的亂世形勢最為複雜。在這個紛亂的時代,湧現了許多英雄豪傑與亂世梟雄,他們軍閥割據,彼此混戰。 那麼,掀起這段亂世的始作俑者,究竟是何許人也呢? 漢末宦官釀禍,朝中的大將軍何進為誅滅閹黨召集董卓進京,然而,董卓的人馬尚未進京,何進已在宮變中身首異處。
  • 史上最簡明魏晉南北朝史
    今天,我們接著講魏晉南北朝。這是中國歷史上十分極其非常複雜的一個階段。估計當初學歷史時很多同學都一團漿糊。歷史大拿或學霸除外。當然,題目中出現了「史上最簡明」字樣,說明這篇文章絕不是深度講述,更多只是一個背景知識的鋪墊,或者幫你回憶起那段混亂的歷史。想多說幾句的是:坐觀君並非歷史大拿,只是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