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著名的兩大家族:豢養大量軍隊,皇帝也得給面子

2020-12-20 晉說歷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三國之後的西晉,僅僅維持了短時間的統一,就因為八王之亂而分裂,加上 「五胡亂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使中國的北方戰亂頻發、屍橫遍野。

然而,無論政權如何更迭,皇帝姓甚名誰,有一股勢力總能屹立在廟堂之上,成為那個特殊時代的「常青樹」——門閥士族勢力

門閥士族通常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利用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壟斷知識獲取的渠道,同時佔據大量土地和財富。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前,做官通常需要通過推薦,門閥士族通過聯姻的手段,互相推薦同盟家族的子弟,實現了對官位的壟斷。

為了鞏固已經掌握的官僚體系和土地,這些大門閥還豢養了大量軍隊。尤其是東晉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遠遠超過了皇族勢力,皇帝的詔令甚至傳不出宮門。這其中最著名的兩大家族就是琅琊王氏陳郡謝氏

琅琊王氏可以說是東晉的締造者。東晉的第一位皇帝司馬睿,是被當時琅琊王氏的王導扶上的王位。在大典上,司馬睿親自拉著王導坐在御床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可見王氏的滔天權勢。就連史書都說,「王與馬,共天下」。

琅琊王氏憑藉著在朝中的勢力,長期把持著東晉實權,前後共有三十五人擔任過宰相,出了三十多位皇后和眾多名人,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就屬於琅琊王氏。三國時期袁紹引以為豪的「四世三公」,在王家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而陳郡謝氏的代表人物是謝安謝玄

謝安在挫敗桓溫篡位的陰謀後,逐漸掌握了東晉的權柄,他施政寬仁,恩威並濟,得到了大臣們的擁戴。對待桓溫的繼任者桓衝,謝安以大局為重,很好平衡了兩家關係,使東晉上下一心,共同面對北方前秦的壓力。

謝玄是謝安的侄子,在謝安的授意下組建了赫赫有名的「北府軍」。這支軍隊在謝玄的帶領下屢立戰功,更是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僅僅以八萬之眾,打敗了前秦皇帝苻堅親自率領的百萬大軍,讓陳郡謝氏的聲望和權力達到了頂點。

謝家雖然在謝安和謝玄辭官離世後迅速沒落,但聲望卻僅次於琅琊王氏。後世詩句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把王謝兩家當做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的代表。

後來侯景之亂,士族門閥幾乎被滅門,但是氣數未盡,一直到了安史之亂,門閥貴族勢力這一政壇「常青樹」才在殺戮和寒門十子的取代下,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魏晉南北朝,究竟有多麼的混亂,從個人到家族,是如此荒唐
    論文學,諾大的魏晉南北朝比不得偏安一隅的兩宋,所謂的風華絕代,不過是一時的令人唏噓而已。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沒有一個人是正常的,甚至說沒有一個國家是正常的,百姓、君主都是一樣的。說到劉裕,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位寒族皇帝,他的政治地位可想而知。劉裕個人出身寒族,雖然之後貴為皇帝,但是卻非常節儉,不論是什麼時候都秉承著簡樸的生活。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子孫後代卻是一群不成器的廢物。
  • 乳名為什麼會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
    但是被秦漢士人認為的不雅"小名"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放異彩,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乳名在魏晉南北朝如此流行呢?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乳名在文獻上的出現次數一時大增,南朝170年的歷史,先後有24位帝王,其中有20個留下了乳名,這種歷史現象是絕無僅有的。故吸引了一些史學家,文學家的注意力,於是大批的相關著作出世,例如《小名錄》,《小字錄》。隋唐時,乳名雖較為興盛,但是其盛行度不如前朝。
  • 中國歷史故事: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
    進人魏晉南北朝後,志怪小說在各種條件的作用下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僅作家多、作品多,而且形式上更趨於成熟,不僅有了一定規模的故事情節,而且也有了某種程度的人物形象描寫,同時現實性和時代感也大大增強了。繁榮的原因,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當然是在兩漢志怪的深厚基礎上發達起來的,但它的繁榮和進步又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
  • 《顏氏家訓》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
    至魏晉南北朝,家庭教育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而《顏氏家訓》的出現則是一個標誌性的成果。《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成熟的家庭教育文獻,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說:「古今家訓,以此為祖。」明代袁衷《庭幃雜錄》說:「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可見其在歷史上影響之深遠。
  • 以牛車為尊:魏晉南北朝時期,牛車為何成為了「豪車」?
    然而,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時期卻是例外,那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和顯貴們紛紛以乘坐牛車為榮,一時間蔚然成風。那麼,寒酸卑微的牛車,在當時是如何成為了高大上的「豪車」的呢?漢代,牛車被稱為「兩」,牛車已成為一種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但是,與馬車相比,牛車的地位要低下得多。《史記·平淮書》說:「天下既定,民王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蓋藏。」
  • 中國的魏晉南北朝就是例子
    胡粉的優點是細膩潤白,易於保存,和米粉相比是高端貨,因此胡粉剛出現的時候只有皇帝身邊的紅人才用得起,後來才因為品質好而逐漸取代了米粉。薰香:精緻的男生當然要走路飄香。魏晉的薰香是進口貨,主要來自於「安息諸國」,這種進口貨有經久不散的奇香,是當時士人居家旅行的必備良品。
  • 學習通《魏晉南北朝史》章節測試答案
    魏晉南北朝1.1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基本特點魏晉南北朝(一)1【單選題】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之後,第一次的大規模分割的時期是(C)。√5【單選題】東晉的第三代皇帝,晉明帝之子,廟號顯宗的皇帝是:(C)A、司馬睿B、司馬師C、司馬衍D、司馬昭6【單選題】魏晉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與世俗所謂玄學、玄虛實有不同。
  • 我和魏晉南北朝史
    現在世林兄又準備把上次未及收入的文章重新編入,作為再版,又來邀我。我深為世林兄的決心和熱心所感動,這次一定應命,雖然我的學術成就是沒有太多可說的。我最初接觸魏晉南北朝史,是在燕京大學聽鄧之誠先生講斷代史的時候。鄧先生學問淵博,口才也好,講課每每引人入勝,而魏晉南北朝史講得尤其令人神往。聽說他年輕時,關於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寫過專書,名為《南北朝風俗志》。
  •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取名喜歡用之字,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魏晉南北朝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特別的時代,戰亂頻發、政權更迭、玄學興起、佛道流行、名士輩出。在這個時期,人們取名也是極有特色的。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給七個兒子取名,依次為玄之、凝之、渙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兩個孫子的名字是楨之、靜之,兩個曾孫的名字是翼之、悅之。
  • 魏晉南北朝只是一個歷史時期?那是你不知道它的跨度時間
    我們都知道魏晉南北朝是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分裂時期,這一時期文化繁榮璀璨,眾多上層社會名流空談是這個時期最顯著的特徵。朝堂幾乎均為這些世家大族把持,同時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一方面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一方面是為了抑制門閥勢力,又大封宗室,造成了八王之亂,直接使得晉朝退保南方,成為偏安政權。而功伐晉朝北方大片土地的就是匈奴族劉淵,建國後趙。
  • 坐牛車為何是魏晉南北朝的時髦表現?連皇帝賞賜都是四乘牛車
    魏晉南北朝時王侯士大夫多乘牛車,農業生產用牛車,行軍打仗用牛車。
  • 魏晉南北朝服飾賞析
    同時,這種思想與新興的佛教互相融合,形成了魏晉玄學體系。這種新的學術思想樹立起了新的社會意識和新的價值觀,同時也影響著魏晉的美學思潮和服飾觀念。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強烈、矛盾、熱情、濃於生命色彩的一個時代,是中國美學思潮大轉折的關鍵」。它獨特的「魏晉風度」,打破長期以來儒家的禮制服飾觀,所以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藝術自覺的時代,一個美學自覺的時代,一個服飾自覺的時代。
  • 史上最簡明魏晉南北朝史
    今天,我們接著講魏晉南北朝。這是中國歷史上十分極其非常複雜的一個階段。估計當初學歷史時很多同學都一團漿糊。歷史大拿或學霸除外。當然,題目中出現了「史上最簡明」字樣,說明這篇文章絕不是深度講述,更多只是一個背景知識的鋪墊,或者幫你回憶起那段混亂的歷史。想多說幾句的是:坐觀君並非歷史大拿,只是愛好者。
  • 魏晉南北朝:嵇紹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莊園經濟有什麼特點
    兩漢尤其是東漢時期,莊園經濟已經出現,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土地兼併更加大肆的擴張,導致了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豪強手中,使得這些大地主手中掌握有數量龐大土地,而土地被奪走後破產不得不遠離祖輩揮灑汗水地方而逃亡的農民們卻是無立錐之地。為了得以繼續生存,他們只得投靠依附於大地主。
  • 魏晉南北朝文學小常識
    左思:鍾嶸稱讚「左思風力」 代表作:《詠史》詩八首 貢獻:借詠史以詠懷 辭賦《三都賦》——「洛陽紙貴」 王羲之 《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 名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
  • 三國魏晉南北朝這個大分裂時代,一直在解決兩個重要問題
    皇帝和朝廷想用也得用,不想用也得用。這個趨勢,在東漢以來,已經不可阻擋。那春秋戰國時代的遊士呢?最初的遊士是沒落的貴族。軍隊都被司馬王們拿去搞內鬥了。所以,衣冠南渡、南北朝立,也就在所難免。在南北朝之前,南方是東晉、北方是五胡十六國。那東晉在幹什麼?這傢伙能不能力挽狂瀾、收復山河?
  • 福原啟郎談京都學派與魏晉南北朝史研究
    於京都大學文學部學習期間,師從島田虔次、川勝義雄、谷川道雄等,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近日,他所著的《晉武帝司馬炎》中譯本出版,《上海書評》就本書以及京都學派的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採訪了福原先生。老師從容淡定,而我則緊張得坐立不安。此情此景,令人懷念。關於谷川道雄老師的回憶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被老師所斥責。在正史中,往往將皇帝的怒火分為「怒」「大怒」「震怒」若干等級。如果借用一下,受到老師「怒」「大怒」級別的斥責有很多次。相對而言,「震怒」級別的斥責雖然不多,也發生過兩次。當然,這都是由於我的過錯。
  • 甘懷真:《魏晉南北朝官僚制研究》簡體中譯本推薦序
    從對中央和地方制度的考證式研究,到動態把握國家統治的內部運作,再到利用石刻史料考察北魏宗室,作者自1970年代以來在這三大領域常年深耕,以綿密嚴謹的論述系統描摹出北魏國家統治的豐富歷史像。舉凡尚書省、將軍號、光祿大夫、贈官、太子監國、本籍任用、集議決策、河陰之變、宗室葬地等重大課題,收入本書的研究或發其端,或拓其境,在學術史上已有定評。
  • 魏晉南北朝士人放浪形骸,五禮為何還能在此時變得「正規」?
    陳寅恪先生曾說「隋唐的禮儀制度,來自於魏晉南北朝」。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既然是禮儀之邦,自然要有明文規定的禮儀形式。(一)、雖在幹戈地,常修禮樂風「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古代的禮儀制度,包含但不限於今人所說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