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亂世,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最出名的當屬春秋戰國、漢末三國、五代十國等等。
但有一個長達百餘年的時代,它的混亂程度堪稱史上之最,但它的知名度卻完全比不上三國、隋末這些亂世有名。
它就是自西晉末年開始,直至鮮卑族建立的北魏一統北方才大致宣告結束的五胡亂華。
事實上,五胡亂華正真意義上結束的標誌其實是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而到此時,整個北方地區已經足足亂了三百年了。
西晉時期,爆發了八王之亂,皇族司馬氏的各個諸侯王相互爭權奪利,舉兵相向,導致中原王朝國力衰弱,盤踞在塞外的各遊牧民族紛紛內遷。
一開始,他們還十分乖巧,並不會隨意惹是生非,等到中原王朝內部打得實力大損之後,他們終於亮出了獠牙。
當時內遷的遊牧民族有很多,但其中勢力最大、人口最多、實力最強的當屬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
在西晉衰弱之後,他們紛紛起兵造反,先後建立起數十個大小政權,而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著有《十六國春秋》一書,該書將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個政權獨立記錄,故又有將此一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東晉十六國」者,實則政權的數目遠逾十六個,建立者也不限於胡人。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和匈奴人揭開序幕的。
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前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他們進入中原之後,大肆屠殺平民,挖掘墳墓,甚至更甚者居然將漢人百姓當做口糧。
西晉時期,人口最多時多達3500萬,而到東晉建立之後,即使收容了數量眾多的南遷百姓,南方人口也一直沒有增長什麼,一直處在千萬人左右。
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裡(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
這種毀滅性戰爭的結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裡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統治階級之間的爭權奪利,加上對人民的殘酷剝削,使得「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貧民起義層出不窮。
這是一段黑暗的歷史,也是中原王朝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甚至比宋亡之後還要黑暗。
而教科書甚至都對它只是一筆帶過,不願提及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