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幾乎是唯一的大混亂、大顛覆的時代。英雄小丑,奸雄淫婦,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筆者非常喜歡這一時期的歷史,下面推出一個新的系列,追憶兩晉南北朝。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異常精彩的一段歷史時期。它是民族大融合以及多民族血脈相浸的關鍵節點。五胡亂華雖然給當時的漢族造成了滅頂之災,但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進程,形成了今天的以漢族為主的中華民族的最初整體概念。
眾所周知,五胡是匈奴、鮮卑、氐、羯、羌。其實當時的外族遠遠不止這五個,五胡的說法其實是後代歷史學家對當時歷史的總結。
在當時這些民族的劃分很粗放,邊際很模糊。即便是某個民族建立了政權,該政權也都是多民族的,其中漢族往往佔多數。而且某些少數民族如匈奴,本身因為區域不同而分為多個分支。比如劉淵是屠各匈奴,與鐵弗部匈奴是不同的,雖然都姓劉,但互相不認為是同族。還有鮮卑族,筆者前文說過,慕容鮮卑、段部鮮卑、宇文鮮卑、拓跋鮮卑,禿髮鮮卑等等。他們之間互不認同,時而聯合,時而互相徵伐,甚至一個國家可以覆滅另一個國家。如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就滅掉了慕容鮮卑的後燕。
說這麼多,總結出來有三點。
1.所謂「五胡」其實是後世總結出來的一個概念,並非僅僅五個胡族。
2.五胡的劃分很籠統,劃分為同一個種族的兩個不同部落,比如慕容鮮卑和宇文鮮卑,人家互相不認同是同一個民族。是後世強行分在了一個民族裡。
3.當時的五胡自己未必認同自己是胡人的身份,比如接下來說到的氐族。
前文說到,有一個民族未必認同自己是胡人,這個民族就是氐族。
《漢書 地理志》裡說道:「氐,夷種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道在今九寨溝、平武、松潘(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故氐族最先活動範圍在川西北地區,起源於四川松潘高原。後逐步向附近的青海省,甘肅隴南,和四川川東北地區擴張。
氐族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那個時候將周邊的民族劃分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氐族是在西戎這個範圍之內,當然這也是很粗放的劃分方式。
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巴、蜀,後被秦國徵服,歸於秦國。在西漢曾經是夜郎國的勢力範圍,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割據的勢力。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開發西南,氐族人生活的地方早都劃入中華的版圖之內。一直到魏晉之前,氐族人有兩次大遷徙。
1.第一次是漢武帝時期,置武都郡。一部分氐人移至河西祿福,一部分遷至關中漢水、隴山之間。
2.第二次是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氐族人介於曹操、劉備兩集團之間,亦乘機而起。至魏晉,氐人除原在武都、陰平二郡外,又在關中、隴右一些郡縣形成與漢人及其它各族交錯雜處的聚居區。十六國時,漢趙、前趙、後趙、前秦等多次將氐人遷往關東河北等地,氐族分布地區日益擴大,氐族強盛時,人口將近百萬。
與羌族是從遷徙農牧業轉為定居農耕的方式不同,氐族從一開始就同漢民族一樣,是農耕文明的民族。
氐族人是高度漢化的少數民族。氐族人漢化高就是因為它也是農耕文明,區別於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到了西晉時期,由於多次的遷徙、融合,氐族人放到漢族人堆裡,基本上是分辨不開的。這是大大有別於匈奴、羯人和鮮卑的。氐族領袖一般都與當地漢族士族結合,由漢人大儒擔任老師,所以文化水平相當高。氐族人從姓名上來看就與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不同。比較有名的氐族大族有李氏、楊氏、呂氏、蒲氏等,都是漢族人的姓氏。歷史上有名的前秦天王苻堅的苻姓,其實是來自於蒲姓的改姓。
氐族人在東漢末年就加入了群雄逐鹿的舞臺,到了西晉末年,更是在轟轟烈烈的時代背景下,迅速走到了歷史的前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驚豔的一筆。
巴氐族(氐族發源地)首領李特打響五胡亂華中建立王朝的第一槍。其子李雄於公元304年在成都稱帝,建立當時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成漢,比南匈奴後人劉淵建立漢趙國還要早4年。掀起五胡角逐中原的浪潮之後,略陽(甘肅秦安)氐族人崛起,建立五胡十六國中空前強大的國家前秦。氐族人在西晉初年至五胡十六國時期一共建立了四個國家。如下所示。
1.成漢。李特之子李雄所建,國祚45年。基本相當於三國時期蜀國的勢力範圍。
2.前秦。苻洪子苻健所建立,享國44年。到了苻堅這一代,前秦的國力達到頂峰。成為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後世評價是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君王開創治世的國家,這個評價不低了。
3.後涼。呂光所建,國祚17年。覆蓋當今甘肅、寧夏、新疆大部分地區。
4.仇池國。割據最早的氐族國家,西晉元康六年,楊茂搜建立前仇池國,後被前秦苻堅所滅。後仇池國由楊定所建,最終被東晉的劉裕所滅。仇池疆域多介於今隴南、陝西南、川北之間。雖然地盤不大,但前後仇池國加起來立國132年,頗有點當年夜郎國的味道,小則小矣,貴在持久。
氐族人有很多的著名的領袖人物,但氐族人之光,就是前秦天王苻堅。
本篇不過多贅述苻堅的個人事跡,留待以後來完成,本篇只簡略敘述。苻堅在位28年,本身高度漢化,又極度推崇漢文化。他心懷「混一六合,以濟蒼生」之志,在位期間廣施仁政,任用漢族官員,打壓豪強,減刑免租 ,撫恤鰥寡,從諫如流,畢生以消除各族矛盾為己任,各族百姓對苻堅十分地愛戴。經過勵精圖治,國力軍力強盛,前秦消滅北方諸國,降服化外蠻夷,又譴呂光徵服西域,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皇帝,這對於少數民族首領來說是相當不易的。不能因為淝水之戰的失利就對苻堅大加貶低,淝水之戰恰恰是苻堅渴望一統宇內、消滅亂世的證明。
苻堅是少有的仁慈的少數民族政權領袖,這在當時動不動就拿起屠刀的亂世中,是十分少見的。在多年的南北徵戰中,苻堅未有一次屠城行為。苻堅死後,被三個國家共同追封諡號,這在兔死狗烹的亂世,也是十分難得的。苻堅待人以誠,為人寬厚,頗有梁武帝蕭衍之風,但融合南北、一統天下的壯志卻遠超過蕭衍。
回到本文最開始所說的,氐族是漢化最高的五胡民族。到了苻堅這一代,苻堅一直致力於多民族融合,渴望國家重新統一、建功立業。其他胡族首領大多都是能搶女人就搶女人,能搶糧食就搶糧食,你漢族人給我胡族當奴隸,供我驅使享受。氐族人苻堅比他們高級太多。苻堅臨死時罵姚萇:「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無汝羌名。璽已送晉,不可得也!」從此段話可以看出,苻堅早都以正統天子自居,羌族首領姚萇在他眼中看來,才是」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