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往往有驚人的發現,有別於我們熟悉的漢文化,那裡出土的墓葬,遺址等都有鮮明的印歐文明的印跡。比如小河墓地,與太陽墓地。墓中出土的乾屍都是典型的白種人,以出土的器物風格來看,有早期的古希臘、中東地區兩河流域、以及稍晚一些的斯基泰文化風格。那些遺址最早在3800年以前,這些早期的印歐人還沿著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邊緣綠洲一直向東,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定居,在廣闊的西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邦國,和早在這裡生活的華夏人有著廣泛的交流。為了爭奪生存空間還和漢族有過激烈的對抗衝突,例如最早的犬戎滅西周,漢武帝北擊匈奴,和後來最為嚴重的五胡亂華等。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
眾所周知,人類文明起源於中東的兩河流域,那裡有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城邦,國家。隨之就向四周擴散開來,地勢平坦的亞歐草原是最佳的生存環境,雅利安人的先祖斯基泰人很早就生活在這裡,遊牧民族是世界探索的先驅,他們順著天山、阿爾泰山的谷地來到新疆的塔裡木盆地裡,在一個個綠洲上繁衍出來很早的文明。
吐火羅人就長期定居於塔裡木盆地,以農耕和漁獵為主。吐火羅人也是與雅利安人共同起源,都是古印歐人,但與北歐日耳曼人的親緣更大,體現在其語言以及頭骨的形狀等特徵。他們起初可能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翻過高加索山進入今庫德斯坦一帶的古提人(Guti),公元前2150年古提統治了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各城邦,毀滅了阿卡德王國,前2113年又被烏爾驅逐。後來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攜帶了蘇美爾文明技術的古提人開始東遷,佔領了水草豐美的塔裡木盆地後在此定居。吐火羅人主要擅長農業與工藝技術,而驍勇善戰的雅利安人則以軍事和政治最為擅長。由於雅利安人往東不斷擴張,不可避免地入侵到了當地的吐火羅人,由此其族人又開始陸續地四散遷徒,尋找新的家園。一部分往西回遷的族人與一些遊牧民混合後形成了後來的月氏、烏孫、大夏等族。留下來的族人與進入的雅利安人混居,其後裔建立了龜茲、樓蘭、若羌及焉耆等國,今天當地定居的維吾爾人應該是其一部分族人的後裔,其原本的吐火羅語到公元8世紀左右就消亡了。
東遷者主要是以經過沿途多為綠洲的河西走廊先抵達朔方與關中。這也就是為什麼秦國古墓出土的有好多印歐人的遺骨,以及兵馬俑裡有白種人的形象。其中一部分族人在鄂爾多斯一帶與屬於蒙古利亞人種的東胡先民人組成了部落聯盟,也就應該是匈奴的起源。
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的最大區別就是安土重遷,土地給了豐厚的產出,不必再過四處流蕩的生活。這樣的好處就是容易形成高度發展的文化,並很快地傳播開來。反觀遊牧民族就要差多了,好多都沒有自己的文字,比如匈奴、斯基泰人、歐洲的匈人等。這就使研究他們的起源、發展變得相當困難,但是可以認定的是後來五胡中的羯族、氐族還有一部分匈奴人肯定是最早在塔裡木盆地生活的古印歐人,後來因為氣候變化,以及城邦之間的相互徵伐,他們就一直向東遷移,最終在西域、塞上一帶和漢族雜居起來,不時地兵戎相見,說到底還是兩個不同文明之間的戰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