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脈與證的關係,可沒那麼簡單!

2021-02-07 醫道流芳


導讀:證與脈是什麼關係?以脈測證,以證測脈怎麼解釋?脈證又該如何取捨?看看文章吧!



先生認為,以脈測證和以證測脈,是中醫臨床常用的兩種辨證求因方法,靈活地運用切脈審證手段,達到正確辨證施治的目的。


同時,這兩種方法不是孤立應用,而應互相對照,脈證合參。


應當如何認識和運用這兩種方法呢?



以脈測證,就是以脈求證。


先持其脈,然後按順序了解其證,使脈證符合,病機明確。


例如,患者脈弦,其症見面赤、舌紅、頭暈、目眩、眼赤,病機符合肝陽上亢;


若症見緊鎖雙眉、手按其腹、脘腹疼痛、舌暗淡、苔白,病機為寒凝肝經;


若其症見兩脅脹痛、腹脹、胸悶、食納欠佳、精神不振、舌暗紅,病機為肝鬱氣滯。


以上三種證型表現各異,為何都屬肝系疾病呢?


其中,主要依據就是以肝主弦脈而確定,這就是以脈測證。


仔細分析先生以脈測證特點,不僅可推測症狀,還能檢驗證候,最終達到推理分析病因病機的目的,其中寓有脈證相參之意。



吾輩隨先生臨床,發現部分B型肝炎、糖尿病、膽石症的患者,雖然經檢查確診,但沒有明顯症狀,或者沒有與其病相關的自覺症狀,這又如何辨證治呢?


先生認為,應以脈測證,脈病結合,辨證論治。


例如B型肝炎病人,若其脈弦、苔膩,屬肝鬱氣滯,病毒內蘊,應用疏肝解毒法;


若脈弦細數,伴口乾、便結、舌淡者,屬陰虛肝鬱,宜用養陰疏肝法;


若脈弦細,伴便溏、神疲、舌淡者,屬肝鬱脾虛,宜用疏肝理解法。


又如糖尿病患者,經過多種治療,三消症狀已消失,但診其脈仍沉細,屬氣陰兩虛,宜用益氣養陰法;若脈沉弱,伴面浮、肢腫者,屬腎陽虛損,則用溫陽補腎法。


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並可得到理化檢查證實。


以證測脈,就是以徵象來測定脈象。


因為脈象表現不易標準化、規範化,加上脈象類別繁多,使人很難領會,僅單脈(主脈)就有27種,還有相兼脈、特殊脈、無脈等等,確是使人「心中了了,指下難明」。


胖人的浮脈與瘦人的浮脈並不一致,女性的弦脈在男性不一定是弦脈,體力勞動者的沉細脈與腦力勞動者的沉細脈完全不一樣,體弱者的浮脈與體壯者的浮脈並不能強求一致。


因此,給臨床定證定脈造成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只好以證來測脈。


例如,一個風熱感冒發熱患者和另一個肝陽上亢患者,脈象都表現快而有力,前者可定為浮數,後者則應定為弦數。


又如,一個久病體弱者和一個中暑昏厥患者,脈象都是細弱無力,前者應定為脈沉細,而後者則應為脈沉伏。


這就叫以證測脈,或稱以證定脈,實際上也是脈證合參。



先生認為,舍脈從證與舍證從脈也是中醫臨床辨證論治時一種優選方法,靈活地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對疾病的診率。


在臨證時,脈證相符,辨證施治準確性就大。


但是,臨床上並不完全如此,往往脈與證大不相合,醫者必須全面考慮,辨析真偽,排除主觀臆斷,尊重客觀事實,當機立斷,採取舍脈從證或舍證從脈,抓住有利的一面,才能掌握疾病的癥結所在。


舍脈從證,就是認證不認脈。


因為證與脈不相合,而症狀表現較突出,這時只好憑證論治。


例如,外感病,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舌苔白,而脈不見浮象反現沉細無力,多因邪氣盛而正氣虛,正氣不能鼓動血脈流行,這時要舍脈從證。


這個證就是虛人感冒,必須採取扶正祛邪、益氣解表方法。


又如老人痢疾,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瀉下赤白凍、苔黃膩,脈應沉數而反浮大,脈證不符,正是邪盛於裡,虛陽外脫之象,這時就要舍脈從證,急清其裡,後扶其正。


舍證從脈,就是認脈不認證。


因為脈證不合,而脈象表現又突出,這時就應憑脈。


例如,脈沉遲無根患者,反表現面色潮紅、口咽乾燥,虛煩不得眠,是虛陽外越之象,此時應舍證從脈,治以育陰寧絡,潛其浮陽。


臨床上,先生認為,臨床辨證施治,要細心觀察病人,脈證是否一致,脈證一致,則治療順手;如脈證不符,就要抓住真實的一面,靈活地舍脈從證,或舍證從脈,認真掌握,脈因證治,才能正確應用理法方藥。


先生還認為,舍脈從證,往往多於舍證從脈,臨床上診脈辨證,不能全照書本上生搬硬套,要緊密結合臨床實際,否則搞不清方向。


因為證象容易反映,脈象不易體會,此時需要臨床醫家多下功夫,認真思考。


註:本文選摘自《跟名師學臨床系列叢書——章真如》,章真如著,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2010年6月。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家長們注意啦,小學低年級可沒你們想的那麼簡單
    琳琳讀小學一年級,疫情的原因一直在家上網課,孩子上課總是不老實,一會兒摸摸橡皮,一會兒拿著筆戳來戳去,老師剛教了幾個字,就急著找出本子寫作業,至於後面講了什麼完全沒注意聽鄰居阿姨串門正好看到這一幕,好心提醒琳琳媽媽,這樣上課可不行,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琳琳媽媽不以為然地笑笑:「這些學習內容我們都教過,對琳琳來說很簡單,而且老師每次給的題目琳琳全都能做對。」鄰居阿姨嘆了口氣勸著:「可別大意啊,小學低年級沒你想的那麼簡單,聽過三年級現象嗎?我們家孩子當年就是,可把我折騰慘了。
  • 【特異性方證之真武湯】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卻比想像的好用!
    真武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 學位英語多少分可以拿到學位證?想要申請學位證可不是那麼簡單
    成人本科畢業時考生如果想要學位證的話是需要自己申請的,而且大家都知道,想要申請成人學士學位的話是必須要通過學位英語考試的。那麼這個學位英語要達到多少分才能夠拿到學位證呢?通過了學位英語考試是不是就代表可以拿到學位證了?關於這些問題,下面就好好了解一下吧。
  •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與陽明合病的詳細講解
    在此磚引玉,引發對大家《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的思考,歡迎大家在文後多多討論,共同有所收穫。劉渡舟講傷寒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這一條論述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見下利的證治。兩經或兩經以上病證同時發生,無先後次第之分者,謂之合病。
  • 在小柴胡湯證中,有幾個特殊的證需要特別注意
    在小柴胡湯證中,有幾個特殊的證需要特別注意著/張文選、王建紅(1)「嗜臥」:《傷寒論》第37條載:「脈浮細而嗜臥」,第231條也有「嗜臥」。結合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之論來看,「嗜臥」是小柴胡湯證最關鍵的證,也是特徵性症。
  • 虛證、實證與表證、裡證、寒證、熱證的關係
    1、表虛證 表虛證多指風邪襲表所表現的證候。也可因素體陽虛、氣虛,復感外邪所致。[臨床表現] 發熱,惡風,頭項強痛,汗出,脈浮無力[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風邪襲表,營衛不和,腠理疏鬆,或素體虛虧為主要病機。②以發熱、惡風、汗出、脈浮無力為辨證依據。
  • 《金匱要略》衝脈病證治規律 | 中醫經典徵文大賽作品展播(67)
    心者,君主之官,居陽中之陽,衝脈之氣由下而上擾心,即冒犯之意。《黃帝內經》中曾多次提到衝脈病證,但多詳於理而略於方,對其治療更是提及甚少,直到漢代張仲景才在《金匱要略》中豐富了衝脈病證的治療方法。本文從奔豚、腹滿寒疝、支飲、妊娠惡阻等病系統歸納總結了衝脈病證的病因病機及治療方法,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 大師秦伯末高度評價與耐寒《付氏三書》,肯堂《證治準繩》並垂不朽!的「平脈辨證第一書」
    本書也被國醫大師秦伯末先生高度評價 並語言:與耐寒《付氏三書》,肯堂《證治準繩》並垂不朽!本書也被譽為「平脈辨證第一書」;得此寶貝,不敢一人獨享,現分享給大家!王雨三《治病法軌》摘要:近代太倉名醫王雨三臨證精於八綱辨證及脈診,積數十年臨證心血著成《治病法軌》三卷。
  • 《紅樓夢》作者的醫學修養,秦可卿之脈證最詳,實為絕妙醫案
    本  期  導  讀    《紅樓夢》作者的文章詩才,都是很高超的,紅學家們已有不少的定論,就其對祖國醫學的修養這方面而言,也極有成就,絕不是一般涉獵方書者可比擬,本文試著從下列三點加以闡述。右寸是肺氣大匯集的地方,脈細無力,那麼肺就會虛;而清氣又趕不上頭部,頭眼的清陽不足,那眩暈必會隨之而來。右關脈細而無神,診斷為脾土虛弱。吃得少又容易倦怠的人,因為右關主脾氣,脾虛不能健康地運作,中氣不能充發到全身,那麼食少身倦,更是必然的事。能對脈理病情,作出這樣絲絲入扣的分析,不是專業和經驗都很富足的人,很難達到這個地步。2.
  • 仲景脈法的實戰運用…………
    總之,陰陽用之於脈法,可分脈象之陰陽、證候之陰陽、取脈部位之陰陽、取法浮沉之陰陽,從而辨別病在表、在裡、在氣、在營、在上、在下等不同情況,故陰陽為脈法之總綱。(2)      脈與四時相應。四時氣候之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有著一定的影響,脈象也有相應的變化關係,這種天人相應的觀點,是中醫整體觀的內容之一。《內經》對此論述甚為詳盡,在《傷寒雜病論》中,因時辨脈的思想也是有論述。
  • 純乾貨 民間脈法:獨創14脈!(脈位、脈力、脈率)
    如浮而兼遲,多為表寒,沒遲為裡寒。考古人所謂之胸中大氣,多指胸中心肺機能而言,心陽不足,是脈遲的主因。遲而兼澀,屬血寒;遲而兼弦,多為胃痛;遲而細小,常見於氣血虛弱;遲而兼實,多為內有信滯。所以遲脈的出現,不外虛實寒之影響,或氣血之壅滯。如陽明燥結即常出現遲脈,但其脈必遲而有力,其證必表現為熱證。如腦膜炎,由於腦壓增高,雖然發熱,有時也可出現遲脈。
  • 消渴.趺陽脈
    那麼張仲景呢,他這邊寫說,『趺陽脈浮而數』,那特別講趺陽脈,就是在講人的胃脈了啊,那古時候腳背上的趺陽脈,今天就把手上的關脈就對了。他說你的手腕的這個右關啊,是浮起來而且跳的很快的,剛剛那個虛勞,是浮起來而跳的比較慢的,對不對。那這裡是浮起來而跳得偏快的。
  • 小柴胡湯證中,這幾個證需特殊注意
    在小柴胡湯證中,有幾個特殊的證需要特別注意著/張文選、王建紅(1)「嗜臥」:《傷寒論》第37條載:「脈浮細而嗜臥」,第231結合第230條:「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分析,小柴胡湯雖無大黃,而可和降胃氣,治療樞機不利,升降失司,胃氣不降的大便硬或不大便證。《傷寒論》第229條證有:「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說明小柴胡湯證有發熱、下利(痢)。發潮熱、下利,而見「胸脅滿不去」者,即為小柴胡湯證。《皇漢醫學》載:小柴胡湯可治療腸炎,「尤以小兒之疫痢,消化不良等證,最有奇效。」
  • 遲、數脈臨床主病探析
    遲而有力,有壅實不通利之意,痛可想見。」遲而無力,多因陽氣虛弱,無力推動血液運行,為虛寒證,如《脈訣匯辨》曰:「其所主病,與沉脈大約相同,但沉脈之病為陰逆而陽鬱,遲脈之病為陰盛而陽虧。」遲脈亦可見於熱證,如《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曰:「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指出了陽明腑實的實熱病證也可見遲脈者。
  • 昆明俄語培訓機構,學俄語不易有心理準備可真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昆明俄語培訓機構,學俄語不易有心理準備可真沒你想的那麼簡單怎樣才能學習好俄語,比較好的方法還是去俄語培訓機構學習,在學習俄語前,佩文教育介紹說首先要摒棄其他外語給你造成的一些思維定勢,而且覺得學英語很簡單的同學在學俄語前
  • 《輔行訣》對脈法的理解及十八個用脈
    這種實病有傷寒和中風,病主外淫邪盛,摸到了浮而有力的脈。外感風寒或暑熱都有可能出現這種脈象,正邪在表激戰所以叫實。   第二是軟脈,軟著柔也,好像按在棉絮上了。力不勝指,輕輕一摸就下去了,諸虛病主之。只要摸到軟脈,就說明病人比較弱,氣血和臟腑都虛弱。加浮曰散,就是咱們上次講的久病逢之卻可驚,浮脈沒有根兒就成散脈了。
  • 十一、洪脈(陽)
    [注釋]1.來盛去衰:指洪脈雖來勢極大,但去勢漸衰。2.來大去長:洪脈不但來勢極大,而且去勢的衰減也是緩緩而逝的。3.脈來洪盛去還衰:洪脈來時如洪水滔滔,來勢極盛,去勢漸衰。5.若在春秋冬月分,昇陽散火莫狐疑:洪脈應於夏氣,若在其他季節觸及洪脈,可能是陽氣閉鬱於內的火熱證,故應即刻採用辛涼清解,昇陽散火之法。對此句原文,另有一說:昇陽散火所治之洪脈,乃飲食勞倦傷脾,脾氣下陷,陽氣不得升發,陰火內熾而上乘,其脈乃洪。此即東垣所說之「內傷發熱」,其脈洪大而頭痛。治以辛甘健脾。脾之清陽升發,上乘之賊火才能斂降。
  •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風引湯證風引湯  大黃 乾薑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    右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方證】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除熱方。巢氏云:腳氣宜風引湯。除熱癱癇。
  • 如何打通人的任督二脈?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比如人的任督二脈在什麼位置;什麼時間是人的經脈最旺盛的運行時間;人的那條經脈上,有多少個重要的穴位;哪條經脈對應人的哪個內臟等等。他都能說得一清二楚。有一天,我與一位師姐說起,在打坐中,如何打通人的周天,小杜立即說:「周天要打通很簡單,就是舌抵上顎。因為人的任督二脈在這裡是斷開的,用舌頭幫任督二脈「搭橋」,橋搭上去了,周天不就通了嗎?」
  • 再談炙甘草湯證
    那我們咳嗽篇的時候,在教炙甘草湯那時也說,你要用體質來說的話,那當然是陰虛的體質適合用炙甘草湯啦。如果不是陰虛的體質,這個心跳不規律,你也不一定炙甘草湯能有什麼搞頭。那我們在虛勞篇的時候講到說,炙甘草湯在臨床上面我們一般覺得是,心跳不規律是可以用的,但是不是每一種。因為,心臟病有其他的症狀對不對,如果在別的湯證的主症框,那還是用到別的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