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見習記者 秦澤輝 受訪者供圖
隨著城市的發展,高樓越來越多,即便是幼兒園,也充滿了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味,這阻礙了孩子們觀賞、親近自然。這群大學生設計的幼兒園,卻實現了自然和童真的結合。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從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獲悉,該院聯合一家地產公司、一家建築設計公司共同主辦的「真題競賽—建築新人培養計劃」幼兒園建築設計方案評選活動進入了收尾階段,兩個團隊的設計作品晉級,將通過大眾投票選出冠軍。據了解,這兩件作品將會被製作成比例為1200的模型,接受業主大眾投票,最後勝出的設計作品將於明年6月在大學城破土動工。屆時,團隊設計者的名字,也會被刻在幼兒園的建築上。
山丘造型取代樓梯
作品名:丘樂園
團隊成員:陳艾文、姜黎明、歐陽玉卓、譚琛
在設計圖上,重慶晚報記者看到,丘樂園三層樓,與傳統的封閉式建築相比,丘樂園整體呈半封閉半開放結構。丘樂園的一側,是規劃有開敞音體室、遊戲室、教室、休息室等功能的三層建築,而另一側是兒童活動場所,通過戶外空間和屋頂,把3層樓連接起來。
中庭花園
●丘樂園的一層供小班使用,而二、三層供中班和大班使用。在一層的中間,是中庭小花園,小花園的一側是開敞音體室、遊戲室、教室、休息室,而花園另一側,是一處有屋頂的活動場所,雨天時候,兒童可以在此進行娛樂活動。
山丘造型
●二、三層之間的設計,是丘樂園最大的亮點。
「通過戶外空間和屋頂的設計,兒童可以從1樓直接上到3樓。」陳艾文介紹,在二三層之間,他們通過屋面抬升、曲斜面過渡等方式,在原本應該是樓梯的地方,創造出了類似山丘的造型,兒童可以通過小山丘從二層走到三層。這種設計既擴大了活動空間,又可以減少兒童在樓梯行走時摔倒的風險。
遊戲場地
●「另外,為了滿足兒童在幼兒園中快樂遊戲、健康成長的需求,我們根據兒童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認知能力的差異,以及培養側重點的不同,劃分並設置了小中大班的遊戲場地主題。」陳艾文稱,在遊戲的設置上,小班以感官體驗的小遊戲為主,中班以合作運動遊戲為主,而大班則以走迷宮、跳房子等啟益智遊戲為主。
導師點評
當今幼兒園教育的趨勢是親近自然、寓教於樂,家長、兒童內心深處也渴望回歸自然,因此設計的一個原則,就是讓兒童在幼兒園中獲得更多與自然接觸的機會。在面積有限的現實情況下,這個作品利用屋頂和戶外空間的連續擴大了兒童的活動空間。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老師 田琦
兒童可在屋頂種菜
作品名:疊翠聽竹、遊園驚夢
團隊成員:遊航、李益、於思、沈衝
在設計圖上,記者看到,該作品共設計有4層樓,整棟建築採用白色作為主色調,在建築旁的綠樹的承託下,顯得潔淨素雅。在建築內部,則採用大量屏風式摺疊門、「月亮門」、曲徑式通道,給人感覺分外清幽。「自然、趣味與自由,這是我們從園林建築中提取的符合小朋友行為活動特徵的三個特點,這也成為了我們設計的出發點。我們試圖在幼兒園這樣一個特殊的空間中,再造一個『立體園林』。」
一層:功能多樣
●在每層樓的功能設計上,遊航介紹,一層的功能為辦公室、輔助用房、廚房與寢室,而在一層入口處,設計了一個被白色細木棍環繞的庭院,院中大樹在弧形樓梯的環繞中徐徐上升,亭亭如蓋,為小朋友提供了親近自然的機會。同時,一樓還設計了一個封閉式的灰色空間,保證陰雨天氣的使用。此外,還結合跑道,設計了圓形的沙池和戲水池,豐富了一層地面空間的功能。
二層:園林元素
●二層為活動室和音體教室。「整個二層空間通透連續。」遊航說,這得益於為活動室特殊設計的可摺疊木門,與音體教室活動室牆面打開的「月亮門」等園林元素的配合使用,希望藉此,鼓勵小朋友積極探索教室外的世界,增加兒童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也塑造出了園林小中有大,步移景異的空間氛圍。
三層:活動區域
●三層為活動室,屋頂有花園和室外表演臺。屋頂花園豐富了建築內外的景觀層次。
四層:可以種菜
●四層則為寢室與屋頂種植區域,這一層的設計,利用了屋頂良好的採光條件,幼兒園可以在屋頂建立蔬菜水果種植體驗區,增加小朋友對自然的了解,培養他們動手能力。
導師點評
當今幼兒園,在空間尺度、空間特徵上,並沒有很好地針對幼兒的行為特徵和生活需求,比如,小朋友喜歡親近自然,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發現的天性,喜愛奔跑、嬉戲,愛在自由的氛圍中玩耍。這個作品更偏向中國園林式設計,希望在一個現代建築的框架之中,去重塑一個親近自然、充滿趣味和未知、鼓勵合作交流,並且能夠在幼兒園的日常使用中對小朋友進行文化薰陶和引導的『立體園林』。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老師 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