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束光,專為你照亮
——記錄「苔花班」班級教育故事
班名:苔花班
班徽:
班級願景:自信勇敢、積極向上
2019年冬,我們邂逅了新教育。那一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令我怦然心動!這不就是我們為人師者心底最深處的聲音嗎?我迫不及待地帶領孩子們走進了新教育的大門……
我班的任課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執教初期,孩子們比較老實,易於管理;幾周以後,孩子們比較懶散,不愛動腦筋,回答問題也不積極,學習很被動。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了問題背後的原因在於孩子們缺乏勇氣,缺乏自信。於是,我帶領大家觀看了《經典詠流傳》中梁俊老師帶領孩子們表演的片段。看著班裡的孩子們眼底湧現出滿滿的感動,我趁熱打鐵:「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即使再渺小的生命,也有權利綻放自己的美麗;即使身處逆境,也要努力堅持做最好的自己……」我話音未落,一個孩子忽然搶先說:「老師,不如我們就叫『苔花班』吧!」這一提議,立刻得到了孩子們的支持,我們的班名就這樣誕生了,隨之班詩、班歌也有了,而「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孩子們嘴裡自覺呼喊的班級口號。
接下來的時間,在我的鼓勵下,「小苔花」踴躍參與班級文化建設,「大苔花」也獻計獻策,王露璇媽媽設計的班徽被大家一致通過:中間的花朵是書本形狀,寄寓著對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的希望;下面的兩隻手,代表著老師與家長兩股力量,共同守護、託起祖國的花朵。
怎樣讓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通過群策群力,我們確定了「我們的約定」「我們的夢想」「我們的佳作」等板塊,展示孩子們的個性風採與優秀作品。
教室後面的黑板報,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題。九月,我們張貼了好書推薦卡;十月,張貼了優秀書法作品;十一月,張貼了「小苔花」們根據課文《牛郎織女》繪成的連環畫。室外的牆壁上,我們上一期張貼了優秀習作《我的心愛之物》,稚嫩的文筆配上精美的圖片,圖文並茂,最後裝訂成冊。這一期大家搜集了為祖國努力奮鬥的名人資料,做成手抄報,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國夢想。
班級圖書角由兩名小管理員負責記錄,孩子們隨時可以借閱,久而久之,圖書角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地方。圖書角裡除了我們的推薦閱讀書目,還有小苔花們的佳作。寒暑假期間,學校布置了「小小出版商」活動,大家拍照、編輯、列印、裝訂……每一個文字,每一幅圖片,都記錄著「小苔花」們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書寫著我們成長的足跡和記憶。
一間小小的教室,承載大大的夢想。締造完美教室是我們追尋的夢想,是我和孩子們「心嚮往之」的詩和遠方。就這樣,我這個算不上完美的班主任,帶領著54個有夢想的孩子,出發了。
本學期初,我給「小苔花」送了開學禮物:每人一塊書本形狀的橡皮。我讓大家猜一猜我的用意,大家爭先恐後地說:「書本形狀,是讓我們學好各科知識。」「是希望我們多讀書。」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說,我進一步啟發:「為什麼是橡皮呢?」大家沉默了片刻,思考起來。終於,王智涵說:「因為橡皮是用來擦掉錯別字的,老師是希望我們有了錯誤就要改正。」孩子們恍然大悟。那一刻,我知道他們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我們設立了班級日曆,每個同學標註出自己的生日,在「小苔花」生日到來的那一天,大家一起為小壽星送上生日祝福。雖然沒有盛大的宴會,也沒有誘人的蛋糕,但是孩子們熱情高漲,小壽星更是激動萬分。我送給孩子的禮物,或是愛心賀卡,或是奮飛的紙鶴,或是小小的帆船,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祝福語,孩子們卻期待不已。在《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中,孩子們心與心的距離貼得更近了。
晨誦,已成為我們日常的生活方式。第四單元檢測練習同學們普遍出錯,備受打擊,我也反思了一夜。第二天我帶領大家誦讀了《我只是個小小的聲音》,鼓勵大家樹立夢想,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打倒,要勇敢、自由地歡唱;我們讀《未選擇的路》,孩子們懂得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要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準目標,堅定地走下去;《把你自己的手當作枕頭》提醒大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支無法翻譯的、屬於自己的歌,要時常靜下心來,傾聽自己的內心的聲音,獲得成長。
暑假裡我們開始了「三個一」活動:每天一則名人名言,每晚一個成語故事,每周一次書法比賽。開學後每天寫一篇班級日記,同學們輪流記錄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我們還舉行讀書交流會,分享從書中學到的科學小遊戲,結合課本編排了《將相和》課本劇,《少年中國說》集體朗誦,《牛郎織女》連環畫,感受了經典名著和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積極參加各級徵文活動,崔玉琪的習作多次在報刊刊登,多名同學的文章在學校微信公眾號發表。
我們還研發了班本課程。《經典詠流傳》帶領「小苔花」們傳唱古詩詞,激發了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提高了審美情趣。數獨課程開發了思維,鍛鍊了邏輯推理能力。
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享受著閱讀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主動參與的意識。一顆顆心靈就像花的種子,慢慢地萌芽,破土而出,悄悄地長葉、開花……
教室,註定是一個生長中的部落和社會,註定是一個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與規則的地方。為了增強同學們的規則意識和自律意識,我們民主選舉了班幹部,兩人一組作為值日班長,輪流管理日常的紀律、衛生工作。劃分了四人學習小組,分工負責本組的各科學習。我們還實行了「班幣」制度,根據每天的表現酌情加分,每五分可以獲得一分班幣,迄今為止已有多名同學獲得了二十分的班幣。班幣積累多了,可以換取「免做作業」「免做值日」「免罰卡」。李晨陽同學已經制定了要用班幣換一次免考的計劃。同學們下課打鬧的現象基本消除了,學習的積極性高了,慢慢地由被動模式轉變為主動模式了。
新教育榜樣教師任敬華寫道:「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發展人;教育不是死守課堂,而是走進生活;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溫暖人性;教育不是記住別人的思考,而是產生自己的生命體驗。」教育是什麼?是多年以後,把學過的東西忘記了,剩下的才是教育。擦亮每個日子,關注每個生命,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努力地打開每一扇窗,讓新鮮的光芒透進來,溫暖每一個生命。總有一束光,專為你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