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梳子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考古出土的早期玉髮飾,多見玉笄類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件典型的商代玉器。1.商代銅柄玉斧 商代青銅與玉器合鑄複合器,除銅內玉援戈、銅柄玉刃矛外,還有銅柄玉斧,華盛頓弗瑞爾美術館、賽克勒美術館各藏有一件。弗瑞爾銅柄玉斧,通長41.9釐米,由玉斧身、銅把手兩部分構成,柄長於斧身。玉斧身青玉質地,沁澤呈桔紅色,光潔細膩。斧身略呈扁平方形,兩側平直,一側微損,刃部微弧。斧身與把手鑲接部位略薄,方便嵌入銅柄槽內。銅把手呈狀,下端為一個獸面飾,上端為一個圓形把手,均以不同形狀的綠松石粘貼,圓形把手部分飾蟬紋和獸面紋,粘貼綠松石保存基本完整。賽克勒銅柄玉斧,器形略小,工藝也簡單,也由銅柄與玉斧身兩部分組成,斧大柄小。玉斧身略呈長方形,器身較為厚實,刃部兩邊磨出,鋒刃明顯。青玉質地,表面受沁壓較重,並帶開裂傷痕。青銅斧把呈長條形,浸蝕較重,頂端部分粘貼回字形綠松石,工藝較為簡單。
類似銅柄玉斧鮮見於考古出土品,很難做出類比。從這兩件玉斧形態與工藝觀察,不具備商代玉斧的顯著特徵,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無論是銅柄的形態,還是銅柄上的綠松石飾,工藝還處於初創階段。鑑於此,有學者以為美國博物館收藏兩件銅柄玉斧,為商代早期遺物,處於銅、玉石合鑄器工藝的試驗階段,所以各方面示出較為簡陋的特徵,但為商代後期成熟的青銅、玉石合鑄工藝和鑲嵌工藝,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2.商代銅卣與玉串飾 西方對中國青銅時代玉器特別青睞,不僅僅是因為青銅時代的玉器工藝精細,造型獨特,裝飾華麗,還因青銅時代玉器與青銅器的關係十分密切,共生共存,同圖同紋。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珍藏的商代青銅卣和玉串飾就顯得格外珍貴。青銅卣色澤豔麗,呈橢圓體,上覆帽形腹部微鼓,主題裝飾紋樣為猙獰的獸面紋精巧華麗。此青銅卣與湖南省寧鄉地區出土的商代青銅卣相近,當為商代晚期銅器。
難能可貴的是,銅卣出土時內藏有15件玉管飾,表面看似乎是一組玉串飾,但仔細觀察一下,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玉串飾,而是後來配備的。因為15件玉管飾,從形態和工藝上可分為兩大類四種式,一類呈喇叭形,一頭大另一頭小,又分外面飾紋不飾紋兩種形式;另一類為長管形,也可分為表面飾紋和不飾紋兩種形式。15件玉飾雖同為青玉質,但色澤紋理還是有一定的細微差別的,表明這些玉串飾也不是用一塊玉料同時完成的。
商代管狀玉串飾,主要出於南方地區,目前出土最多的見於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商代大墓,墓內出土的玉串飾也是多種多樣,有用同種玉料加工管形串飾的,更多的是用不同形狀的玉料穿成一組玉串飾,說明用不同玉料、不同形狀的小玉件串起成組玉飾,可能是商代的一個用玉習慣。有學者認為銅器內陳放玉器可能帶有祭祀的含義,目前由於資料缺乏還不易斷定。但玉器出土於青銅器內,本身意義就不平凡,更進一步說明了青銅器與玉器在某些功能上的密切關係。
3.商代獸面紋玉梳與現代梳發、束髮用具十分接近的玉梳子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玉梳,是商代玉梳的代表作。玉梳材質為青白玉質地,通體均勻沁澤呈淺白色,間有深褐色斑痕。玉梳形狀略呈長方形,上下兩端略大,中間略小呈束腰狀。梳背部分以剔地陽紋技法,從上至下分別琢磨鳳冠紋,兩組花紋間以兩條突弦紋間隔。上面的鳳冠紋僅琢出兩個鳳冠狀,給人以遐想。下面的獸面紋雙眼,是商代典型「臣」字眼,雙眼下面附有雲狀紋,威嚴中見柔情。齒部分作15個尖齒,以間隔方式分左右兩組。價齒呈放射狀布局,中間部位的齒略長,兩側梳齒略短。整器設計巧處,琢磨精細,可作梳發、束髮之用。
考古出土的早期玉髮飾,多見玉笄類,新石器時代晚期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曾出土過牙梳、玉背牙梳。真正的玉梳,目前見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婦好墓出土兩件玉梳,一件為透塍對鸚鵡梳背玉梳(編號512),高10.4釐米,下面出15個尖齒,梳齒同樣呈放射狀布局,中間長兩側路短。婦好墓另一件玉梳(編號557),離1.1釐米,扁平長條形,分梳背、梳齒兩部分,梳背部分陰刻獸面紋,下琢8個扁條形梳齒。大都會博物館藏獸面紋玉梳與婦好墓出土的兩件玉梳,無論是玉質、形狀,還是琢磨工藝、裝飾風格,非常相近,當為商代晚期珍品。鑑於日前商代玉梳出土較少,玉梳有可能是級別較高的女貴族方可使用的禮儀性實用玉。
4.商代箍形玉器商代晚期流行一種筒形器,被稱為箍形玉器,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有一件較為典型的商代箍形玉器,器呈圓筒狀,內壁光滑,外周壁飾六圈瓦溝紋,以中間一條突弦紋將其分為上下兩組,兩埠沿部分的突弦紋與腰部中間的突弦紋相同。紋樣琢磨精細,通體拋光。
類似的箍形玉器,主要見於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透址墓葬,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兩箍形玉器,一件高5.2釐米(編號1248),一件高7.1釐米(編號1247),河南省安陽市花園莊54號墓出土的一件箍形玉器,高3.4釐米,直徑5.06釐米,形狀、大小與亞滑館藏箍形玉器基本一致。殷墟遺址墓葬出土的商代箍形玉器,雖然出土於不同的墓但也有共同的特徵,選用精美玉質琢磨,質地上乘,光潔明亮。器呈圓筒狀,略呈束腰狀,中間微細兩端略寬,內壁光滑無紋,外周壁通體裝飾紋樣,紋樣式樣多樣,瓦溝紋、突弦紋、獸面紋、絞繩紋均有,以綑紮狀紋樣居多。關於箍形玉器的用途,有學者認為是玉鐲,或稱玉臂飾、玉釧。也有學者認為是束髮器,或作其他用途。總之,關於箍形玉器的用途,目前只是推測,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還能用「箍形玉器」暫稱之。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別忘了訂閱我們,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