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
Critical Thinking在國外大學在選拔本科生至博士生過程中一直以來是至關重要的。
但你可以用同的方式來進行,你可以積極思考,也可以被動思考。你可以感性思考,也可以用理性判斷思考。
你也可以從戰上和分析上思考,從數學上和科學上思考。
Critical Thinking是一種清晰、合理、反思性的思維,集中於決定相信麼或做什麼。
這意味著要問一些探索性的問題,比如「我們怎麼知道?」或者「所有情況都是這樣嗎,還是只在這種情況下?」。
它包括懷疑和挑戰假設,而是簡單地記憶事實或盲目地接受你聽到或讀到的。
抬槓?
這聽上去有些像我們俗話中的「抬槓」,但是是有實質區別的。
對於抬槓,我個人認為與Critical Thinking最大的區別是思考深度與溝通的目的這兩點。
我經常在講課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應,有一部分學生總會這樣上課,針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地,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
我既推崇讚揚這種表現,也會批評這種方式。
首先讚揚是因為他們在進一部分的批判性思維,他們的思考方式是懷疑與挑戰性的,而批評則是因為他們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未通過合清晰的反思性思考,只是想到哪,單純地拋出一個隨性的問題。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Critical Thinking是需要我們同學們去課下花時間的,也是需要結合相關知識點與學習經驗去反覆思考的。
因而,在今後,這項可謂貫穿整個大學高等教育時光的技能,就顯的格外突出。
以我個人經歷來看,我在大學裡,尤其是大三大四,是一個Office Hour狂,毫誇張地說,幾門課的教授一周兩次兩小時的Office Hour,幾乎一半都被我一人獨佔。
其中相當一部分時間,我都是在進行Critical Thinking後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與教授交流。
能夠很明顯體會到的是些隨性的或者說「抬槓式」的問題,能夠輕鬆被教授們迅速擊破。
而些經歷深層次Critical Thinking後提出的問題,則會動輒讓教授們翻出電腦中的數據與課題,甚至會讓教授說出「I』ll answer you later」(我遲些解答)這類話。
當然也有另一類學生,尤其是在上物與經濟課時,可能學有餘且思維開闊,總會與牛頓、凱恩斯這些過不去,提出生活常識反駁。
我將這類思考溝通稱之為「抬槓」,因為他們的目的只是單純的思維發散,而是深層次地探索解決式的溝通。
Critical Thinking與大學錄取
當然,談到大學錄取標準,想必絕大部分同學第一反應都是成績、推薦信、PS等等這些硬指標的內容,可否認的是,這些的確非常重要。
但是根源上來說,大學是在通過這些化指標進橫向(與同級學生)與縱向(與往屆學生的表現)的對比篩選錄取。
換句話說,我們上述的Critical Thinking是需要「寄生」在成績上體現的。
這讓我聯想起之前與一位很迷茫卻又浮躁的學生閒聊時談過的話題。
假設你是臥龍諸葛亮,中隱居十載,飽覽群書,博古通今,但是在當代恐怕難有這麼一位劉皇叔三顧茅廬去相中你,給予與你知識相匹配的機會,那恐怕你的滿腹經綸要爛在肚子。
因而我們考試也好,申請也罷,其實都是在向今後心儀大學的招生官們展示自己的能與潛。
而在大學錄取的過程中,招生官其實也是扮演劉皇叔的這樣的角。
一個好的招生官(伯樂)相中你這匹千裡馬,是因為他通過你的成績看出你的知識基礎與發展潛,通過你的推薦信看出你的學習慣與態度,通過你的PS看出你的學習計劃與熱情。
因而,可能能否遇到你的伯樂需要看運氣,但是我們在申請準備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對症下藥,先思考需要展示什麼,再集中精,做到最好。
TSA
在這裡也建議大家去看下牛劍組織的TSA考試,可能你不需要去考,但是裡面的一些題目與一些相關教材,都是具有很強的Critical Thinking特徵的。
如果有清楚具體細節的,也歡迎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