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老街 匠心依舊(下)

2020-12-20 浙報融媒體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打亂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節奏。佛堂老街的所有店鋪也不得不關門歇業。如今疫情平穩向好後,佛堂老街傳統的手工作坊怎麼樣了?生意還與從前一樣興旺嗎?……

近些天,帶著諸多疑問,記者走訪了佛堂老街,探訪那些一度按下暫停鍵的市井生活。

「叮噹、叮噹、叮噹……」一走進老街,遠遠就聽到清脆悅耳的鐵器、銅器捶打聲。

記者欣喜地看到,打銅罐的、打鐵的、做錫壺的手工藝人,正在埋頭製作各類生活器具;做梨膏糖的、製作糕點的……這類傳統手工作坊,也已開張營業。隨著遊客日漸增多,佛堂老街上的傳統手工藝,已慢慢恢復往日的生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佛堂老街作為義烏傳統非遺項目的匯聚地,在一批老匠人的堅守與創新中,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留住了人們的記憶與鄉愁。

他製作的銅勺恰如其分地掌握好重心,始終不會翻倒。

細細打磨,讓銅器更光亮,給產品有一個好的外觀賣相。

張祖明40 多年的生命時光,就在悠遠的捶打聲中悄然度過。

張祖明在認真琢磨銅壺加工工藝,讓自己製作出來的產品成為工藝品。

做銅壺的部分工具。

打銅器匠人:一鏨一刻 傳承技藝

4月23日,記者走進佛堂老街張祖明的銅器店裡,只見他正揮起錘子用力地敲打著一塊銅板,準備製作一隻銅爐。

他告訴記者,現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老街上的遊客基本恢復到日常狀態,老街上各家店鋪的生意也日漸好起來了。訂製銅器的生意,也比預期的要好得多了。他早上8點開門,經常要幹到晚上10點,才能關門打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擁有銅器製作手藝的張祖明,開起了一家銅器店,至今已有41個年頭,經他之手打造出來的銅爐、銅鍋、銅壺,多得已記不清數目了。

銅器產品製作,工藝並不簡單。將一塊銅皮製作成一隻銅壺,需要經過打樣、剪切、敲打、焊接、拋光等二十多道工序。通常要用到的錘子,就有大大小小十多種。

一塊銅片,一把錘子,叮叮噹噹地千錘百打,起錘要有力,下錘得細膩。反反覆覆敲打之後,銅片漸漸發生微妙的變化——變脆,這時得把銅片放在火爐子上重新加熱,然後,再繼續鍛打。這個過程,行話稱之為「退火」。如此循環往復,直到製作成功一把圓形銅壺,前後大約要花費二三天時間。

張祖明今年已快60歲了,但他仍然醉心於一鏨一刻之間,傳承著這份傳統手工藝活,對自己的人生選擇無怨無悔。

王桂芳在納鞋底。

王桂芳做的布鞋,結實又耐穿。

老媽媽納的千層底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王桂芳阿姨一直生活在佛堂老街,做鞋已有40年。她說:自己小時候,農閒時或者下雨天不上工的時候,媽媽總是拿出針線筐,在油燈下做鞋。穿著媽媽做的鞋,特別暖和、透氣。

她傳承了母親的手藝,手工製作的布鞋遠近聞名。不少外地來佛堂遊玩的遊客,都會給自己買雙布鞋。

附近的居民,鐘錶壞了,總找她修理。

樓竹青在專注地修理鐘錶。

鐘錶修理匠: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樓竹青從事修理鐘錶行業,已有37個年頭,店鋪搬到佛堂老街20多年。修表時,為了集中注意力,她必須緊閉一隻眼,另一隻眼上夾著一隻放大鏡。時間一長,鐘錶匠的眼睛就會變成一大一小的。她幽默地調侃:自己幹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行當。

如今,隨著電子表的流行,加上大多數人都已習慣了用手機看時間,相較於過去,需要修理鐘錶的人越來越少,單純修鐘錶維生已日漸艱難。不過,她對這個老行當還是難以割捨,這輩子都要堅持做下去。

(原標題《佛堂老街 匠心依舊 (下)》,原作者盛慶樂 蔣筱蘭。編輯童曉)

相關焦點

  • 愛情郵局:佛堂老街上的浪漫新地標
    愛情郵局:佛堂老街上的浪漫新地標 2017年08月11日 09:15:25來源:金華新聞網-浙中新報記者 楊霄   走進義烏佛堂老街,腳踩鵝卵石,感受古商業文化的厚重,慢慢步入浮橋頭邊的「愛情郵局」,在咖啡香中回味愛倩的甜蜜。
  • 【在行動·城市建設】黃宗林:匠心打造土城老街 傾情傳承城口記憶
    4月23日晚,縣委副書記、縣長黃宗林一行在土城老街開展「馬路辦公」。記者 楊夏麟 攝 黃宗林帶隊開展「馬路辦公」時強調 匠心打造土城老街 傾情傳承城口記憶   4月23日晚,縣委副書記、縣長黃宗林帶隊到土城老街綜合改造項目現場開展「馬路辦公」,實地察看項目改造情況,現場研究解決具體問題。
  • 義烏又一老街走紅,300多年歷史全長2000多米,隱於市中的繁華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舍已為人的高僧,於是便將此地更名為佛堂,歷經1500年沿用至今。滄海桑田,現如今雙林古寺因興建水庫而淹沒於湖底,而佛堂鎮受佛祖的恩惠潤澤,世代繁榮至今。明清時期,佛堂便是義烏、東陽、武義、永康主要通商口岸,水運發達,引來大批商賈,繁榮景象,盛極一時。千年文脈,百年興盛,讓佛堂成為了義烏傳統文化與古建築最多的地方。
  • 八婺老街大集合!周末選一條走走,回歸淳樸慢生活!
    老街不長,走完一圈也許只要幾分鐘,厭倦了鋼筋水泥就去走一走老街吧,找一找小時候的家鄉!市本級八詠老街八詠路,這八詠之名,據說與唐宋多位詩人在此吟誦詩歌有關,至於具體有誰也弄不零清了。然而李清照當年帶著失去丈夫、家鄉被金國鐵蹄蹂躪之下的苦悶憂傷,站在樓臺之上,望著江面上來來往往,點點滴滴的船隻,心中頓時得到了一絲慰藉,赫然下了那巾幗不讓鬚眉的「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的詩句,豐富金華的人文文化。金華八詠老街位於江北主城區,地處義烏江北岸、飄萍路以北、勝利街以東、將軍路以南,屬於古子城歷史街區保護範圍內。
  • 梅州老街手藝人:30年匠心堅持 只為兒時那口味道
    老街手藝人林莉丹:  30年匠心堅持 只為兒時那口味道  有人說,記憶中的美食才是最深的鄉愁。無論去到多遠,吃過多少珍饈,兒時記憶中的味道總是讓人流連忘返。醃面、三及第湯、客家湯圓……這些食物的味道,儼然成了梅州符號的一部分。
  • 家裡設佛堂,好處太多了,值得一看!
    詢問這些問題的親戚朋友大多是剛剛接觸到佛法,對佛法還沒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因此對設立佛堂的問題理解不深刻,我就會以自己對設立佛堂的意義的感悟來和他們一同分享。我們作為在家的佛弟子,由於學習和工作的原因,不能每天都到寺院親近三寶,這樣在家中設立一個小佛堂,每天以香花燈供養佛像,一樣算是親近三寶,廣種福田。
  • 直擊疫情下的嘉定州橋老街:等復工,等春來
    直擊疫情下的嘉定州橋老街:等復工,等春來 告別了60年來最暖的冬天, 嘉定逐漸走向春天。
  • 詩畫佛堂,明天會更好
    佛堂青溪景色美,鄉村田園遊人醉。十分美景半是綠,一川秀色伴溪水。一座屹立在村口小江郎山,「佛堂」兩個字鐫刻在珊瑚石上,秀逸中飄著書香。麗質閨藏久,純真出自然,美麗的鄉村也在悄悄的改變,一座座高樓鱗次櫛比,粉牆碧瓦群芳鬥豔,方佛走進了世外桃源,操場邊靚麗的庭院,迎接我的是一張慈祥的臉,歲月的滄桑在她凝視的目光中淡然,她安詳的表情,宛如母親在迎接遠方的遊子歸來,讓人感覺整個佛堂都是暖暖的。
  • 漫步西門頭老街,在懷舊中品味惠來印象
    ◆ 西門橋通往惠來縣人民醫院不足1千米的老街,是惠來美食的聚集地,是縣城百姓生活的縮影。西門頭,百姓生活的縮影在揭陽市惠來縣,惠城的老街縱橫交錯,有繁華,有落寞,但都有一段歷史,無可替代。以前最熱鬧的,當屬西門橋附近的街道。「西門」,即古時城牆的西門,這一片街區也被親切地稱為「西門頭」。
  • 義烏佛堂百特英語積極開展複課
    面對這一系列的疑問備受關注的「佛堂百特英語學校」秉承打造純正美式課堂的理念將給優秀的佛堂家長一個滿意的選擇目前學校正在開展開業特惠三重優惠送不停!百特佛堂校區據了解,佛堂百特學校是由北京百特教育集團鼎力打造的一所全新理念的英語培訓學校,可以提供3-16歲的國際化英語教育,學校全面推行全英沉浸式教學,原版美國教材,為孩子創造最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 依舊保存著趕集的這條湖北百年老街,你確定不來看看嗎?
    如今,為了不讓這些有歷史特色的地方消失,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慢慢的得到了保護,最近有一條湖北的百年老街又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許多外國攝影師來到中國攝影時總會驚嘆中國怎麼變化這麼大,從前那些充滿獨特生活氣息的趕集畫面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商場高樓林立。
  • 家裡佛堂可以供仙兒嗎?
    前天有位佛友向我反映了這麼個問題:說她婆婆前些年請了個黃仙兒在家供著,現在家裡有了佛堂,非得把仙兒供佛堂裡,為此跟婆婆鬧了矛盾,她還趁婆婆不在家,偷偷把仙給藏了起來。又怕婆婆回來發現了家庭矛盾升級,問我怎麼辦?
  • 義烏尚陽老街存古韻 大寒尖下有「遺珠」
    不久前它入選了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喚起了我們到尚陽老街走一走的欲望。一條600年尚陽老街,古風古貌依舊老街位於尚陽村中心,有600年歷史。蜿蜒800餘米長,縱橫交錯,寬窄不一,構成魚骨架形狀。隨意走進一條小巷,摸著青磚上的青苔,都能感受到老街的年輪。
  • 重慶主城賞馬鞭花、品美食、逛老街……這條免費一日遊攻略請收下
    賞花海、品美食、逛老街……這條免費一日遊攻略請收下文/雙姐旅遊今天讓我們走進重慶賞花地北碚自然世界公園——縉雲花海從市區自駕不到1個小時,便可以來到縉雲山下。在山腳穿過一條鄉村小徑,便能目睹一大片紫色花海隨風搖曳,如夢如幻。從高空俯瞰,漫山遍野的紫。一團團花蕊,快齊人般高,大片的蔓延開來。
  • 家裡設置佛堂,這幾點,千萬要注意!
    於是,若有因緣能在自己家裡設置一個佛堂,便可以更加方便自己禮佛。但是在家裡設置佛堂是有一定講究的,不是任意為之的,如果行為不如法,可能不但積攢不了功德,反而造業起惑了。那麼,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信眾在家裡設置佛堂不可不知的注意事項。首先,在家裡設佛堂應徵得家裡其他人的同意,不能讓家裡心生厭棄等負面情緒。
  • 修舊如舊的新政老街,重現中國古典建築之美
    修舊如舊的老街,讓人有置身古代的錯覺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條老街,收藏著所有美好和殘缺。
  • 白居易的一首禪詩,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
    下面介紹白居易的一首禪詩,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暮立唐代:白居易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在此形勢下,他已預感到未來宦途將充滿艱辛。在家鄉的這段歲月,雖說平安無事,然而心中卻感到憂鬱和孤獨,因而沉醉於苦讀之中。第一句點明時間和地點,「黃昏獨立佛堂前」。 生性聰慧的白居易,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9歲成為進士,並曾外任杭州和蘇州的刺史。
  • 佛教:在家裡擺放佛堂的禁忌是什麼,你了解嗎?
    由於佛法的普遍性,佛教已深為大眾所接受;學佛者,於家中設置一方佛堂,不但可以早晚禮拜作修持功課,同時能夠帶來家庭的安樂和諧氣氛,具有安定力和安全感的作用,是家庭中的共同精神維繫。
  • 佛教:家裡設佛堂,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
    但是有很多信眾因為受工作或者學業的限制,沒有太多時間到寺院裡定時上早晚課,這時候在家裡設置小佛堂就非常方便了,不用來回奔波。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家裡設置佛堂應注意的幾點禁忌,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
  • 繪畫愛好者「打卡」城口土城老街 畫下老街記憶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陳小東最近,土城老街成為市民「打卡」的好去處,有朋友用照片定格它的美,也有朋友用寫生的方式記錄它的變化。繪畫愛好者們用心體會老街的萬種風情,手中的畫筆自然而流暢地舞動,用水粉、顏料勾勒出不同視角的老街美景。土城老街是城口歷史文化匯聚之地。據《城口縣誌》記載,自清嘉慶六年(1801年)開始至今已有兩百餘年,經過歷代城口人的辛勤耕耘和建設,可以說,土城老街見證了城口的人文歷史變遷,承載著一代代城口人的繁榮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