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挪威電視節目的主管在想盡辦法把節目做得越無聊越好,奇怪的是這類節目還屢破收視率紀錄
本刊記者/張君榮
(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柴火很慢地在壁爐裡燒著,火苗只是輕微地晃動,在8個小時裡甚至連解說、背景音樂都沒有,只有放大了的木材燃燒時產生的「嗶嗶啵啵」聲,柴火因乾濕不均勻,燃燒有時突然響得像鞭炮,甚至如陣陣響雷。所有過程,固定的長鏡頭沒有任何切換。
今年2月,NRK(挪威廣播公司)二臺在黃金時段連續12小時直播一堆柴火從點燃到熄滅的全過程,前4小時,直播中還有專家講解和配樂,後8小時全無—除了一堆火在燒。
只是每隔十來分鐘,攝像師英格麗·海特來沃爾就會把胳膊伸進鏡頭,在特定的位置添一支特定大小的木柴;有時,她在樹枝上面插著一支香腸或是棉花糖。
這個「無聊」的燒柴火的直播,伴隨著「嗶啵」聲,從夜裡8點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時柴火熄滅時停止。它卻吸引了約100萬挪威觀眾觀看,在總人口500萬的挪威,節目收視率高達20%。
這個被稱為「慢電視」的節目,已和挪威的經典童話、越野滑雪一樣,成了挪威文化景觀的一部分。
「燒柴火」的真人秀
「很榮幸,我成為那天晚上點燃柴火的人。」半年後,挪威作家拉爾斯·梅汀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道,仿佛2013年2月16日0時,這個北歐男子在一戶農舍的壁爐裡點燃的,不是一堆木柴,而是奧林匹克聖火。
節目製片人盧納·穆克勒布斯特介紹,這個名為《挪威柴火之夜》的電視欄目,是受到梅汀所著的暢銷書《實木》的啟發。這本講述挪威人與木材「特殊關係」的書,副標題清晰地反映了書中的內容:「砍伐、烘乾、堆砌—如何讓柴火燒」。
梅汀說,沒想到《實木》出版後,一下子就激發了挪威人對木柴、火爐以及堆砌木柴的興趣,「媒體的相關報導一下子變得很多,許多報紙還設置了堆柴火比賽,每個挪威人都在討論柴火!」
《實木》在挪威的首次印刷只有4000冊,但這本非虛構圖書很快就排在了挪威最暢銷榜首位,並穩坐54周;光是在挪威就賣出15萬多本,在瑞典賣出5.5萬本以上;還被翻譯為英語、瑞典語、芬蘭語、丹麥語、德語、愛沙尼亞語。梅汀說,或許還會被翻譯成日語。
梅汀認為,這主要是得益於挪威人對木材得天獨厚的熱愛。在挪威,大多數家庭都有壁爐,梅汀自己也和大多數挪威人一樣,自己砍樹、劈柴、儲藏柴火。由於靠近北極,挪威大半年時間都需要保暖。而樹木,則是取暖的最佳資源。
「《實木》這本書,確證了挪威人對木材的巨大興趣。這是我們製作這個節目的原因之一。」《挪威柴火之夜》項目主管麗茲·梅·斯貝西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斯貝西很快被節目製片人盧納·穆克勒布斯特臨時徵召,經過商議,他們決定做一場12小時的現場直播。
作為NRK(挪威廣播公司)的一名節目主任,斯貝西平時在NRK負責另一檔名為《閒逛挪威》的節目,斯貝西介紹說,那是一檔「用故事記錄一些挪威人的奇特做事方式」的節目,它的收視率平均在3%左右,而挪威的大多數電視節目,都不會超過10%。
NRK是挪威最大的電視頻道,「就像英國的BBC一樣」。它擁有三個頻道,和99%的挪威人口訂數,也製作普通電視節目。而挪威另一家主要的商業頻道TV2,則被稱作大眾娛樂頻道,用戶覆蓋率為92%。此外,挪威還有十來家地方性商業頻道,覆蓋率小得多。
他們找到了《實木》,邀請梅汀作為節目策劃之一,並參與前4個小時資訊娛樂版塊的嘉賓。
經過兩個月的準備,節目在2013年2月15日(周五)晚8點黃金時間播出。前4個小時,主持人開場後,梅汀等嘉賓開始一邊解釋,一邊演示如何砍柴、劈柴、堆砌柴火。這個過程中,音樂家拉著木製的提琴伴奏。整個過程,包括攝像、伐木助理等技術人員,大約20人。
從零點開始,只剩下兩名攝像師,梅汀點燃壁爐裡的木頭後,鏡頭便鎖定了壁爐,一直到早上8點。
「大多數觀眾會發現,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看了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節目製片人盧納·穆克勒布斯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不少挪威人到早上8點鐘才發現,自己已經看了一宿柴火燒。
梅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除網絡留言未做統計外,節目中共收到60條簡訊。有一半認為,木柴的樹皮部分要朝上放,火燒得才旺;另一半則認為朝下才對。「樹皮把挪威給分裂了。」梅汀開玩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