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有一座純木料建成的大樓由深諳「河合繼手」的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完成
整棟樓沒有用到任何聯接硬體和膠水全憑精巧的連鎖結構扣在一起,任何親眼見過這座大樓的人無不被建築的精妙結構所折服,世人在感嘆日本精妙的設計時卻不知所謂的「河合繼手」
這便是中國的榫卯早在幾千年前已是古代工匠的必備技能,卯是一種充滿中國慧的傳統木匠工藝,凸出來的部分稱為「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做「,榫卯相契合,從而使木頭與木頭完美銜接,頭與木頭完美銜接
它的出現最早可追溯於7000年前的原始先民比漢字的歷史還要早,古代那些技藝高超的工匠們憑藉古老的智慧不外加任何輔助連接方式,完全只靠榫卯連接起眾多木構件蓋起了一座座宏偉壯觀的建築
幾千年間工匠們不斷改進榫卯衍生出千萬種花樣,一個方向的榫卯組合嵌接的部分在毫無幹擾的情況下,也許15年便會自動鬆脫
這是木材所含的水分受到作用力影響的結果就如潮汐漲退的道理一樣,然而當榫卯結構是由不同的方向嵌接時,張緊與鬆脫的作用力便會互相抵消,無數的榫卯組合在一起時就會出現極其複雜微妙的平衡
榫與卯之間兩塊木頭,一凹一凸,一陰一陽互補共生,恰如太極的陰陽兩極這也折射出古人「天人合一虛實相生」的古老智慧,外觀四稱含而不露透著儒家的平和中庸,內蘊陰陽相生相剋以制為衡閃耀著道家思想的光輝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蘊含力學數學美學和哲學智慧的結構卻早已被人們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業生產階段中的釘子和膠水,因為成本壓縮後所獲得的利益更為誘人,有人說中國人已經將傳統的建築精髓丟棄不光是榫卯工藝
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建築天人合一的美學和順天應時的精神,如今現代化都市的摩天大樓鋼筋混凝土澆築出無數個格子間卻顯得毫無生氣,難道除了單調的商品房我們再也蓋不出其他富有人文氣息的建築了嗎?
也有人說這是現代化的必然結果,近代的落後讓我們知恥而後勇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諸多問題凸顯
但在未來我們終將重拾老祖宗的傳承手藝,發揚中華民族的匠人精神對此你會怎麼看呢?歡迎訂在下方留言點讚,轉發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