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區「三名」工程之「名校長」
(六)
教育是夢想之舟,承載著孩子們的美好憧憬和無限希望。我們的校長和老師為了孩子實現夢想,勤灑汗水,乘風破浪。讓我們走進他們的故事,聆聽心語,感受別樣情懷。
琅琊區「名校長」:邢軍
工作單位
滁州市第五中學
辦學思想
輕負高質,全面發展
榮譽稱號
滁州市優秀共產黨員
安徽省文明校園
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活動特色單位
教 育 故 事
抗疫助學,一個也不能少
新年伊始,疫情籠罩,滁州五中校長邢軍一直心弦緊繃。
「所有孩子都有網課學習條件嗎?」婦女節當天上午,春陽暖暖,邢校長一行人帶著慰問品深入學校貧困生家庭,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當邢校長一行來到九年級學生小馬的家中時,了解到該生在家不能上網課,她當即聯繫公司給小馬家優惠安裝了200M寬帶,解決了小馬的困難。點滴關愛,潤人心田。
「孩子們網課學得怎樣?」「走,家訪去!」邢校長帶領班主任、任課教師開始特殊的家訪。這是自疫情以來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每走進一家,都能感受到家長的熱情與感激。邢校長和老師的家訪,給家長們帶去了方法與建議、信心和力量。
「 疫情中,『網上晨會』是家校溝通的牢固堡壘!」線上學習學生浮躁不安,家長焦慮不堪。為了緩解壓力,邢校長要求將晨會、家長會搬上雲端,並參與了每一期的視頻錄製。疫情期間共錄製6期線上晨會,2期家長會視頻。抗疫時期湧現的大批人和事,是愛國主義教育最鮮活的教材,邢校長和教師們一起抓住契機,用典型的事例滋養了孩子們的家國情懷。
疫情最嚴峻時期,邢校長總是緊緊圍繞線上教學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疫情後,她結合實際調研有效拓展教育空間,這樣的典型事例還有很多,但最好的故事一定是下一個。(「三名」工程工作領導小組)
琅琊區「三名」工程之「名教師」
(六)
教育是夢想之舟,承載著孩子們的美好憧憬和無限希望。我們的校長和老師為了孩子實現夢想,勤灑汗水,乘風破浪。讓我們走進他們的故事,聆聽心語,感受別樣情懷。
琅琊區「名教師」:彭竹
工作單位
滁州市銀山路小學
任教科目
語文
教學理念
立腳點上求平等,尊重天性促發展
榮譽稱號
滁州市骨幹教師
滁州市師德師風先進個人
教育故事
以學定教 拾階而上
記得執教《水》時,圍繞「風乾」的想像練筆一處,多次試教,發現學生都寫不好。磨課團隊的老師大都建議:既然寫不好,不如索性刪掉練筆。
一遍遍地通讀教材,還是覺得這一練筆集理解、想像、表達訓練於一體,既加強了學生對缺水之苦的感受,又遷移了文章不用「苦」字卻生動描述苦的寫法。讀寫互動,言意並舉。這樣的練筆點不是每課都有的,本課中值得一練。可是又如何突破學生寫不好的瓶頸,達到練筆預設的教學效果呢?
通過翻閱學生練筆內容,親自下水試寫,發現了學生寫不好的原因在於沒有「風乾」的生活經歷。問題的根源找到了,接著就是想對策。學生雖然沒有「風乾」的感受經歷,但都有夏天熱得滿頭大汗、口乾舌燥的感覺。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把自身缺水感受調動起來。再順勢追問:自己缺水的程度達到「將要被風乾的感覺」了嗎?「風乾」會是怎樣的感覺呢?先聯繫,再比較,學生深切感受到「風乾」之苦遠遠大於生活中的那種缺水經歷。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想像「風乾」之苦,學生就有了具體的方向和更深的體會,練筆水到渠成。
由此可見,我們設立目標,安排一些教學環節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要建立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之上,契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指向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尋找「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當跳也摘不到時,要為學生搭建臺階,架設橋梁,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升。(「三名」工程工作領導小組)
2020.9.4公益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