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第二中學一位初二學生自己購買的「人教版」英語教材。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石佳/攝
2019年5月,一則全科換卷的通知,打亂了巴彥淖爾初中師生的陣腳。在距離中考還有兩個月時,當地突然通知當年中考全部使用包頭市的中考試卷。多年來,包頭初中英語教學採用「人教版」教材,巴彥淖爾則是「仁愛版」教材。教材的差別,很快體現為成績的差距:巴彥淖爾市2019年中考英語平均分為54.06分,比包頭市低了近13分,及格率僅為26.96%,在各科中處於低位。
突然換卷,令當地師生叫苦不迭,他們並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教材也經歷了一番「拉鋸戰」。2019年2月14日,巴彥淖爾市教育局發布初中英語教材選用公告,並在4月1日公示了選用結果——「人教版」教材。對此,「仁愛版」教材的編寫機構仁愛所,向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舉報稱教材選用程序不合規,在得到教育廳確認後,英語教材又改回「仁愛版」。此後不久,巴彥淖爾市教育局發布了中考全科換卷的通知。
這樣的時間節點,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仁愛所所長趙勇因此質疑:「可以換教材,但不能用換中考考題的方式倒逼換教材。」當地教育局固然否認此說法,但英語教材還是完成了更替,當地計劃從2020年秋季學期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啟用「人教版」教材,未來兩年將陸續更換初二、初三的教材。眼下,雙方的官司仍在繼續。
對巴彥淖爾市初中師生來說,麻煩剛剛開始。按照《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的規定,教材一經選用應當保持相對穩定,原則上從起始年級開始更換使用新版本教材。因此,巴彥淖爾市的初一新生已經啟用「人教版」教材,但教育局給初二、初三年級學生採購的仍是「仁愛版」教材。教材保持穩定無疑是為了「平穩過渡」,但在巴彥淖爾市中考已經改換試卷的背景下,為了應對未來的中考,當地師生不得不自備「人教版」英語教材,加班加點突擊學習。「考的不發,發的不考」,這樣的教材配置有什麼用?
幾乎就在仁愛所與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對薄公堂的同時,山西應實文體用品有限公司舉報稱,衡陽市20萬冊中小學教材被替換的過程中,或存在行政幹預和利益瓜葛,被替換的初中英語教材,正是其所代理的「仁愛版」。今年4月底,重慶市下屬渝北區、江北區、忠縣等9個縣區,也突然更換「仁愛版」七年級英文教材,面對仁愛所的強烈質疑,重慶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的解釋是「不存在違規行為」。
教材市場份額龐大,早從2001年開始,我國就開始推行教材多樣化建設,著力打破「大一統」的教材壟斷格局,致力於激發競爭活力、提升教材質量。「仁愛版」教材的異軍突起,正是得益於此。隨著「仁愛版」教材的大面積節節敗退,教材市場的競爭活力以及相關問題不免令人憂心。
部分地方檢察機關查處案件情況顯示,教材出版發行已成為商業賄賂多發領域。以此為背景,公開透明、民主科學的教材選用機制不可或缺。《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如需更換教材版本,應由教材選用單位委託專業機構徵求使用地區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意見,形成評估報告,並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既然更換教材是以「順應老師和學生的意願」為依據,首先就應該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不應該只是發布一紙公告了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