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0後大學老師辭職「捏泥巴」,作品亮相羅浮宮非遺藝術展

2020-12-22 紅星新聞

成都龍泉驛區蔚藍花海景區裡,一棟貨櫃式的橙色房子,這是詹小英的工作室。11月15日,天空飄著濛濛細雨,一樓的展廳,擺著剛結束第24屆法國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展出的陶瓷作品《虔》

↑《虔》在法國參展,左一為詹小英

從2004年接觸陶藝,到2014年辭去高校教師職務,詹小英專心陶藝作品創作,在龍泉驛區開起個人工作室。今年10月24日至28日,詹小英的《虔》作為西部唯一陶瓷類參展作品,亮相於法國羅浮宮第24屆法國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

中國文化作品亮相法國國際非遺展

15日下午4點,冬日的陰雨過早地讓天空暗沉下來。站在門口的詹小英捧著一盆剛剛插好的花,向日葵、綠色雛菊和月季,有著溫暖的顏色。

10月24日至28日,作為西部唯一陶瓷作品代表,《虔》亮相於法國羅浮宮,受邀在第24屆法國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上展出。詹小英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個作品是中國最傳統的器型,釉色也是最傳統的青花釉裡紅,最能代表中國陶瓷藝術的風格,但又跟傳統陶藝作品有著不一樣的創意。

↑陶瓷作品《虔》

在羅浮宮負一樓的展廳,4個陶瓷展廳,展示著英國、韓國、法國和中國的多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有12個中國的陶瓷藝術家作品,詹小英的《虔》是中國西部唯一的代表。

「很多人來(參觀),因為我們在語言溝通上沒有太多障礙,所以展出的時候能夠跟觀眾比較好地交流。」詹小英說,法國是藝術之都,因此前來參觀的法國人很多,交流中發現,這些駐足於《虔》前的法國人,都是因為作品有著濃鬱的中國文化特色,又突破傳統而被吸引。

高校老師辭職「捏泥巴」

每一個作品 在開窯前都是未知的

1980年,詹小英出生在自貢,小學二年級,從「課餘興趣班」開始學國畫,「因為自己確實也比較喜歡,所以就一直畫了下來。」國畫、水彩畫、油畫都在畫,高考時也報考的藝術類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專業用電腦比較多,傷眼睛,也不喜歡長時間坐在電腦面前,後來就放棄了。」

詹小英所說的放棄,其實真正的含義,是換了一種畫畫的方式。2004年大學畢業後,詹小英第一次接觸到了陶瓷,是在一個陶吧裡「捏泥巴」,陶土捏成型,塗釉,燒制,最終成為茶杯、花瓶或者擺件,這一喜歡,就堅持了10多年。

↑詹小英在工作室做陶藝

同時,畢業後的詹小英也進入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當老師,給學生們上藝術基礎課程,「在學校裡,每年的課程都是一樣的,這一屆講什麼,下一屆還講什麼。」詹小英說,一方面是教學設定的課程就是如此,另一方面,自己也不敢突破,生怕講不好。長久下去,詹小英內心有了猶豫和懷疑,自己是不是還能再做點其他的事情?

陶瓷,成為詹小英課餘的「主業」,四處找師傅,從拉胚學起,如何定型、立胚,坐在拉胚機前,有時候一坐就是一整天。詹小英說,拉胚是個技術活,在中國,專業的拉胚師傅和木工、裁縫一樣,是一個專門的工種,而在陶瓷行業,這樣明確的分工還細化到了噴釉、燒制,都有專門的師傅。因此,在學習了幾年後,詹小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陶瓷設計的方向。

每一個陶瓷,無論前期的拉胚、上釉、繪畫有多完美,在沒有燒制到最後一刻,是否成功,都是未知的。「讓人很無奈,但也是陶瓷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燒制的窯打開之前,你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剛開始的時候看老師傅燒窯,覺得沒什麼難度嘛,但是燒出來的陶瓷就是感覺不一樣。」詹小英慢慢地摸索,多少分量的釉裡紅不會在高溫下融化流動,又能畫出圖案的神韻。

2014年,詹小英放棄了大學副教授的職稱、學校環境藝術系常務副主任和博物館館長的職務,放棄了令人羨慕的穩定工資待遇,後來,在龍泉驛區蔚藍花海景區,開起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

長達10年的少數民族土陶現狀田野調查

「我現在的作品一般都有著很明顯的少數民族的元素。」詹小英介紹說,自己偏愛動物、花卉和人物方面的創作,這與自己此前的經歷相關,在學校期間,長達10年的川西少數民族土陶現狀田野調查,給了詹小英很大的影響和觸動。

因為接觸到陶瓷,詹小英對陶瓷的一切都感興趣,於是選擇了川西土陶作為自己科研課題的方向,「(課題)要跟別人的不一樣,關於土陶並沒有更多人關注。」詹小英說,為了做好調查,她多次獨自去往川西,尋找仍在堅持做土陶的老手藝人。「還有多少人在做,做的數量怎麼樣,銷售得怎麼樣?有沒有學徒?」

每到一個地方,因為語言不通,詹小英總是先找到當地的村長、村支書做翻譯,去和老藝人們交流,「年齡大的七八十歲,年輕的也是五六十歲了,真正的年輕人做土陶的很少很少。」詹小英說,讓自己最難忘的,是小金縣一個近80歲的老藝人,要走很長很長的山路去對面山腰上取燒制土陶的礦石,背回來後敲碎磨成細粉,才能用作制陶的原材料。即便再難,再遠,程序多繁複,老人也默默地堅持著。也正是這種雲淡風輕的滿足感,讓她覺得,物質以外,還有自己應該去尋找的東西。

在詹小英的陶瓷工作室,有3條狗、2隻貓,都是她撿回來的。在蔚藍花海,詹小英過著讓人們豔羨的「不上班」的生活,閒了看風景曬太陽,逗貓遛狗。但詹小英說,那都是光鮮的外表,其實,做陶藝產品,仍然需要費心費力地創作和研究,還要考慮如何迎合市場和大眾審美,畢竟,藝術家仍然是需要物質生存條件的。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實習生 楊星馳 攝影記者 劉海韻

編輯 唐歡

相關焦點

  • 鶴壁80後用泥巴捏「亮劍」
    陳列展上展示著朱付軍各式各樣精彩的泥塑作品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谷武民李萌萌文圖    本報訊近日,在網絡上爆紅的鶴壁濬縣80後小夥兒朱付軍將手中的泥巴玩兒出新高度,他的泥巴人物在定格動畫中「活」了起來,能說會動,還翻拍出《亮劍》等影視劇,另類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也讓他看到了家鄉1000多名老手藝人的困窘,他開啟了網絡直播帶貨新路徑,已經幫助當地100多位老手藝人銷售產品10萬多件,銷售額達120萬元
  • 繪畫藝術家瑪麗莎亮相法國巴黎、時代~羅浮宮藝術展!
    繪畫藝術家瑪麗莎,原名馬笑炯女士,畢業於瑞士貝爾尼大學獲國際市場學碩士學位EMBA, 英國倫敦城市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DMS, 全美酒店及旅館業酒店管理協會職業經理人AHLA,英國倫敦酒店管理學院學士學位。自幼隨父及浙江地區畫家學畫,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並被中外機構及個人收藏。
  • 捏麵人、唱清音、學剪紙,成都娃娃校園裡頭學非遺
    如今,他把這些家當帶進了校園,只見面泥在他靈巧的手上變成各種形狀,在他的執導下,小學生也能捏出栩栩如生的面娃娃。12月10日,封面新聞從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經過近2個月的籌辦,成都市20所學校分別承辦的「2020成都市非遺傳承基地學校『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競技交流活動」已接近尾聲。
  • 《捏泥巴》教學設計
    板書課題:捏泥巴二、講授新課(一)考考你你還記得,我們學過用橡皮泥捏太陽的方法嗎?下面我要來考考你,敢不敢迎接挑戰呢?(出示圖片)捏泥巴的方法:揉 捏 壓 搓。(二)說一說、做一做A、現在我們每個同學手裡都有一塊泥巴,老師給你一個任務,你能根據圖片出示的形狀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讓你手中的泥巴變個形狀嗎?學生動手嘗試。(三)拼一拼現在請同學們嘗試將剛剛的形狀拼一拼,你發現能拼出什麼?講一講器皿的概念。(四)評一評、幫一幫請你評價一下這個杯子,你認為他怎麼樣?你能幫幫它嗎?
  • 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泥巴「捏捏樂」,感受非遺魅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許洪勝 通訊員 周桂霞 崔海霞 東營報導10月26日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組織幼兒開展了以「弘揚傳統文化—塑陶藝瑰寶」為主題泥塑教育活動,通過收集圖片、開展話題討論、體驗嘗試製作陶藝等方式,讓幼兒在泥巴「捏捏樂」中感受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 「玩泥巴」的北大研究生:立志做面人郎非遺傳承人|百家故事
    連線郎佳子彧——一名非遺傳承人、北大研究生在讀的25歲男孩時,黃渤說,你的身世是個謎,年輕、在北大讀書、還長得這麼帥氣,怎麼捏起面人來了?事實上,這些傳統的老手藝正重新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僅在快手,就有2萬餘名手工藝人入駐,其中不乏90後甚至00後。手作寄予著我們在快節奏時代裡短暫休憩的渴望,也滿足了機械複製時代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
  • ...在香港主板上市 || 國家級非遺常州牙刻首次走出國門 亮相羅浮宮
    本次發售所得款項將用於擴充產能及提升生產效率,項目建成後,年產能預計增加32萬噸非彩塗鍍鋅產品。中國網絡文學20年江蘇20部代表作評選常州喬雅作品入選近日,由江蘇省網絡作家協會組織評選的「中國網絡文學二十年江蘇20部優秀作家代表作品」揭曉,其中,武進區人民法院退休女法官喬雅
  • 藍田捏泥巴捏出的玉石「化妝師」作品栩栩如生
    代策在認真地雕刻 本報記者李宗華攝  這是代策比較滿意的作品,他給起了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暖在人間》。總喜歡用泥巴捏家鄉的花鳥魚蟲,山山水水。」代策告訴記者,那時候沒有材料,也沒有工具,自己的「手藝」沒有用武之地,他就拿著鋼鋸條雕刻自家牆上的磚瓦。  中學畢業後,他鬧著要學雕塑,父母湊了一筆學費,把他送往西安某藝術雕塑學校學習,師從中國雕塑大師徐豔。學校系統的學習,為他以後的玉雕藝術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捏泥巴的萬寧姑娘
    文\ 海南日報記者 蘇慶明  「我不算藝術家,我只是喜歡捏泥巴,捏出點小名堂而已。」面對外界的疑問,在廣東佛山市陶藝界做出了「小名堂」的萬寧姑娘任夢香總是如此回答。
  • 捏泥巴
    在那裡,我經歷了許多有趣開心的事,比如:捏泥巴。 捏泥巴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做泥巴」,一部分是「捏泥巴」。 第一步是先要和好泥巴,這是捏泥巴的關鍵。我先在院子裡找了一塊空地,然後用鐵鍬從菜地剷出一些幹土,堆成小堆;接著在土堆中間挖一個小坑,把舀子裡的水慢慢倒進小坑,等水慢慢滲入土中;最後把周圍的土推進坑裡,用小鏟子來回攪動,讓土和水融合在一起,再翻一翻,就和成了泥巴。 看著那一大堆泥巴,我高興極了。我可以捏很多東西嘍,太棒啦! 第二步,我開始捏泥巴了。
  • ...壓、粘……陶藝非遺課程進課堂,江夏實小2000餘小學生「玩泥巴...
    長江網10月15日訊揉、搓、捏、貼、刻、壓、粘……老師和學生一起感受千年陶藝傳統文化。15日,在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的陶藝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陶藝作品。據悉,江夏區實驗小學是該區4所陶藝基地學校之一,本學期該校開設了非遺文化特色校本課程——陶藝課,覆蓋三至六年級的2000餘名學生。  陶藝始於土,成於火,是土與火的歷練,伴隨著人類生生息息數千年。給陶藝打造一方舞臺,不僅是對陶瓷技藝的傳承,也是對人文精神的延續。
  • 她靠玩泥巴,玩成藝術家,捏出來的作品比3D插畫還美
    我們看到一個個精彩的藝術作品,會感嘆藝術家的創作技巧,那些精彩的作品,還會讓我們心生敬畏,假如轉化一下觀念,那些精彩的畫作,都是由一根根線條,一塊塊顏色組成,這些線條和顏色我們都可以畫成。泥塑藝術家伊爾瑪·格魯恩霍爾茲我們每個人都會玩泥巴,在小的時候也都捏過泥巴,同樣是捏泥巴,我們就只能捏出來簡單的泥球,有的人卻可以通過捏泥巴捏成藝術家。來自西班牙的藝術家伊爾瑪·格魯恩霍爾茲,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玩泥巴高手。她的泥巴作品看不到任何捏制的痕跡,反而像是一幅幅插畫作品。
  • 辭職後專研麵塑 偷師學藝修正果女白領成「非遺」傳人
    東方網11月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她,畢業於上海大學機械系,曾是一名製作航天飛彈特殊部件的女工程師,後又跳槽到全球五百強的外企,卻愛上了用五顏六色的麵團捏麵人。她辭去工作在淘寶網上開起了捏麵人的小店,出版了麵塑專著,舉辦了個人麵塑展覽,還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江灣面花」的傳承人。
  • 農民用捏數百個泥巴作品重現農村生活場景令人讚嘆
    近日,在洛陽一展會上,一位河南農民用淤泥捏的各種泥巴造型,引人駐足觀看。一件件泥塑作品有著濃厚的鄉土風情,人物活靈活現,富有神韻。通過這些栩栩如生的泥人,讓人穿越到那個值得懷念的年代,感受淳樸民情民風和可愛的父老鄉親。
  • 康巴什有個捏泥巴女孩!
    玩泥巴,對於80後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童年記憶,一團小小的泥巴給了童年無盡的歡樂。波普藝術,一種主流的前衛藝術,新時期藝術家將商業藝術和近現代藝術聯合在一起的一種表達形式。在康巴什,有這樣一個女孩,把「最接地氣」的玩泥巴與最前衛的波普藝術完美碰撞結合,變成了一件件充滿創意的泥塑,獨一無二又極具時尚藝術氣息。這個女孩名叫高墨舟,80後的她,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波普少年」。初見高墨舟,溫文爾雅,一副眼鏡下面閃爍著靈動的目光。
  • 「非遺」珍寶展、老字號VR體驗,本月北京藝術展看這裡!
    「非遺」珍寶展、老字號VR體驗,本月北京藝術展看這裡!亮點:1.國內服裝原創品牌「容子木服裝」現場展示了藍染非遺工藝。2.擁有中國罕見民族樂器體驗館和非遺小傳承人培養基地的「女子水晶樂坊」,也在現場展示了民族非遺樂器箜篌及水晶樂器藝術。3.除非遺展品外,園區還將向公眾免費開放藝術珍寶展。
  • 揉、搓、捏、貼、刻、壓、粘……陶藝非遺課程進課堂,江夏實小2000...
    &nbsp&nbsp&nbsp&nbsp長江網10月15日訊揉、搓、捏、貼、刻、壓、粘……老師和學生一起感受千年陶藝傳統文化。15日,在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的陶藝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陶藝作品。
  • 桃花江剪紙藝術展在縣委老乾局舉辦 200餘幅作品亮相
    紅網桃江分站9月3日訊(通訊員 劉瓊)9月1日上午,剪薈瀟湘--桃花江剪紙藝術展開幕式在縣委老乾局舉行。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省剪紙研究會會長田茂軍,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吳幗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國清等出席開幕式。本次藝術展薈萃200餘幅剪紙作品,將於9月2日-6日在縣老乾局一樓展廳進行展出。
  • 成都東湖公園正在辦一場網紅手作藝術展,你不去看看?
    作為域上和美藝術館新裝亮相後的首個重磅大型展覽,首屆「就醬頑物-醬神手作藝術展」(J Makers EXPO,簡稱「醬神」藝術展)在成都東湖公園正式開幕,以獨特的手作態度颳起一場「醬神造物者風暴」。藝術節和相關展覽上線後得到了成都藝術迷的熱烈響應,不少作品刷屏朋友圈。據悉,整個藝術節都免費向公眾開放。
  • 「銅道·鍾仁」國際藝術展啟幕 非遺大師跨界推新作《五牛中國尊》
    非遺傳承——『銅道·鍾仁』國際藝術展」為中外嘉賓奉上一場視覺盛宴。楊清偉攝&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李妮)2021年即將迎來辛丑牛年,中國銅雕與景泰藍領域兩位非遺傳承人朱炳仁和鍾連盛首次跨界創作的《五牛中國尊》在京城亮相。同時,其銅雕與景泰藍藝術精品展啟幕,為中外嘉賓奉上一場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