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都穿什麼衣服?中國古代文化小知識——衣

2020-12-22 文化小特噠噠噠

衣,一般人認為就是衣服,上衣所穿的尤其是與裳一起說的時候;但還有廣義上來講就是所有能遮蔽身體的織品。所以大家不要搞混哦。

我們從頭開始。古代統治階級的頭主要有冠、冕、弁(bian四聲)三種。

兵馬俑

冠主要是貴族男子戴的,樣式與後世的帽子不同,古代人留長髮,用發笄(髻)綰住頭髮後再用「冠」。並不像是後世的帽子那樣將頭髮全部蓋住。冠的兩邊有兩根小絲帶,可以在下巴德位置打結。古代的冠不止一種,用料和顏色也都不一樣。

古代玉發冠

冠又是冕和弁的總名。「冕」是黑色的最尊貴的禮冠。天子和諸侯等在祭祀等重大場合都戴冕。「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稱。冕和一般的冠不同:上方是長方形的板叫延,前沿掛著一串串的玉,叫旒(liu二聲)。天子和諸侯的旒數不同,後來只有皇帝才可以戴冕。「弁」也是一種比較尊貴的冠,分爵弁和皮弁。爵弁據說就是沒有旒的冕。皮弁是白鹿皮做的,類似瓜皮帽,各個縫合的地方綴有小玉石,看先上去和星星一樣。

九縫皮弁

至於庶人,不但沒有財力購置冠冕,而且還沒有權利戴。庶人只能戴巾,一般是勞動時擦汗的布。直到漢代,頭巾仍用於庶人和隱士。

古代衣裳一起說的時候,衣只指上衣,下衣叫做裳。但是裳並不是褲子,而是裙子(古代人男女都穿裙)。上下衣連在一起的叫做深衣。

絲縷玉衣

古代人衣襟向右掩(右衽,左衽不是中原的習俗,死者才左衽),在腰間束帶。帶分兩種,絲織的大帶和皮做的革帶。大帶是束衣的,革帶是懸佩玉飾的。古代人非常重視玉,玉器不但用於祭祀、社交等方面,還用於服飾。佩玉是貴族非常看重的衣飾。

裘(皮衣)和袍是用與禦寒的衣服。古代人穿裘,毛是向外的。會見賓客時,需要在外面加一件罩衣,叫做裼(xi一聲)衣,否則被認為不敬。庶人穿犬羊的裘,也不加裼衣。袍是長襖,一般來說,穿不起裘的人才穿袍。後來到了漢朝才成為朝服,絳紗袍和皂紗袍等。

古時代,男女服裝的差別不是很大,應該說名稱不是很大。襦裙並不單指婦女的服裝,也指男性。唐宋以後,女性穿裙子,男性穿袍。

木屐

古代的鞋大體分為屨(ju四聲)、履(lv三聲)和屐(ji一聲)等。屨有麻屨、葛屨等,葛屨是夏天穿的,冬天穿皮屨。一般的屨用麻繩編成的。履本是動詞,戰國以後漸漸成為名詞。屐是木頭鞋,底下是厚板,前後有齒。上山去前齒,下山去後齒。至於靴,是少數民族傳入的。

我們最好奇的大概就是皇帝的龍袍。當然,皇帝不會就只有一件衣服,龍袍也不止一兩種。從一件龍袍上可以大概判斷出穿著的具體季節和場合。

乾隆龍袍

清代只有皇帝和皇后穿的是龍袍,太子也只能穿蟒袍。清代的龍和蟒非常接近,通常區別在於龍為五爪(爪子上五根指頭,而不是五根爪子),蟒為四爪。但是,皇子、親王等穿的雖然是蟒袍,繡的卻是五爪蟒。在形狀上幾乎無法區分,主要以顏色作為區分,皇帝和皇后穿的為明黃色,太子為杏黃色,皇子為金黃色,親王等只能用藍色或石青色。

相關焦點

  • 夏季穿衣指南:古代人夏季穿什麼衣服?原來西漢「紗衣」就已流行
    女性在擺脫沉重的臃腫之後,終於有機會穿上單薄的夏裝,盡情展示無法抑制的曲線美。由於夏季到來之後氣溫會逐漸上升,所以人們開始穿淺色薄衣,目的就是為了讓身體更涼爽。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些疑問,那就是身著寬袍大袖的古人,在夏季來臨之後,依然會穿厚重的衣服嗎?他們又是如何度過炎炎夏日的呢?事實上從近年來的考古成果來看,古代人的智慧遠比大家想像中更高。
  • 古代人平時都吃什麼?中國古代文化小知識——食
    豆類製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麻就是大麻子,古代也作為食物。不過不是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主要用莖稈的纖維作為主要衣料來源。稻不多說,就是大米。上述只是大概的主食,下面說下其它的食物:古代人以牛羊豬為三牲。
  • 古代人都很保守?看他們夏天穿啥衣服,你就知道有多開放了
    在許多人觀念裡,古代人都是比較封建保守的,他們穿衣服的時候肯定也都是裡三層外三層裹得嚴嚴實實的,跟個粽子似的,不留一絲縫隙。但事實上,不同朝代的風氣不同,比如在唐朝時期,古人們的穿衣風格就比較大膽,給人一種豪放不羈的感覺。
  •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有什麼講究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有什麼講究?衣服是人類生活中的必需品,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理念不斷更新,衣服已經由最初的「蔽體、保暖」兩大功能,逐漸演化為一種具有格調的裝飾物。現代人穿衣服講究樣式、材質以及設計和裝飾幾大因素。
  • 貴族與平民的區別,洗衣服也有對比,古代人清洗衣服有什麼不同?
    導語:在現代,洗衣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擁有洗衣機和各種的洗衣液的情況下,人無須自己動手,就可以很隨便地解決一大堆骯髒的衣服。然而時間如果回到古代,在沒有高科技的幫助下的古代人,洗衣服對於他們而言簡直就是一種艱苦的勞作,尤其對弈下層人士來說更是如此。
  • 古代人到底穿不穿開襠褲?真的是長見識了!
    問題:古代人到底穿不穿開襠褲?古人是穿開襠褲的,並且是男女都穿。根據目前的考證情況來看,最早應該是戰國時期,那段歷史中是沒有褲子的,只有裙子,可是穿裙子是非常不方便的,為了保暖才逐漸的出現出褲子。我們現在有個詞叫「衣裳」,在古代,衣其實特指的是上衣,而裳呢,其實指的是下擺。根據許慎《說文解字》的記載,「裳」在古代通「常」。「常」這個字很像站著的一個人,然後底下用巾裹住,這個巾其實就是裙子,或者叫遮羞布。在漢代之前,中國人是不穿褲子的,直到漢朝人們才穿上了「開襠褲」。《漢書·上官皇后傳》記載:「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什麼是「窮褲」呢?
  • 中國現代人與古代人的生活對比之一——衣著服飾
    過去古代公孫王侯穿的是綾羅綢緞,平民老百姓穿的是棉麻布衣,所以古人老百姓也被稱之為「布衣」,現代人穿煩了化纖布料,也想著追求返璞歸真的布衣。民國時期,男子服飾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西裝,列寧服漸變,而女服飾出現了旗袍,學生裝等;而中國現代服裝的款式就大不相同了,男子的衣服和褲子肯定是分開,大街上沒見過哪個男的穿裙子了,男人主要穿T恤襯衫牛仔褲,外套是休閒裝西服,再配上皮鞋或者運動休閒鞋,女人的服飾就更豐富多彩了,女人不但有皮鞋、運動休閒鞋還有高跟鞋,背心、裙子、吊帶裝盡顯妖嬈
  • 古代頭衣: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不同款式的冠有何寓意?
    不過,從古代漢語的角度來看,帽子這個稱呼在古代可沒有出現過。當時有個比較直觀的名詞,叫做"頭衣",也就是古人置於頭部的衣服。當然,頭衣還有首服與元服的稱呼。按照東漢經學大家鄭玄的解釋,上古時期的"首"與"元",也都有頭部的意思。
  • 《古代人的日常》:古代七夕不是情人節,而是「閨蜜節」
    01七夕起源關於七夕最早的記載來自於東晉葛洪所著《西京雜記》,書中記錄了漢朝過七夕的盛況:「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句話的意思是:漢朝的宮女們經常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在宮裡進行縫衣服大賽,看看誰縫的針線又快又好,誰就是冠軍。
  • 古代人的衣服袖子裡能藏銀子嗎?丨腦洞問答
    我們會從所有留言的提問中發掘出一些腦洞清奇的問題,盡編輯部平生所學回答一下, 用知識hold住腦洞 。你可以在後臺回復問題,記得打上 #腦洞# 標籤。〆Joel℡:#腦洞#看古裝劇裡邊的人們衣服袖子特別大,可以裝銀子、書、扇子等各種東西,這是真的嗎?穿寬袖子必然沾菜湯的值班編輯/馬馬馬這個問題可以拆成兩個:古代人們的衣服袖子特別大嗎?
  • 古代服飾都咋穿?
    但在古代,則不僅僅是愛好問題,還是禮節問題。服飾,也是一種文化。一、 頭衣(冠、冕、巾幘)冠,用以捆住頭髮,同時也起裝飾的作用。巾幗:古代婦女戴的頭巾,故代指婦女。黃冠:黃色的束髮之冠。因是道士的冠飾,故代指道士。黃衣:道士穿的黃色衣服,故代指道士。黃裳:太子的代稱。布衣:麻布之類的衣服。因布衣是平民的衣著,故代指平民。
  • 在中國古代,男人到底穿不穿內褲?可真是難為男人們了
    古代人是不穿內褲的。現代意義上內褲,從上個世界40年代才從美國開始流行,逐漸影響了中國男人。有人評價男人內褲的發明,意義不亞於女性的胸衣。那麼在此之前,中國的男人們下半身穿的什麼呢?古代男人下面只穿裙子商周時代的男人沒有內褲,也不穿褲子,只穿裙子,即裳。現在的衣裳只指的是上衣。所謂的裳,就是裙,在古代衣裳分別指的是上身的衣服和下身的裙子。
  • 【運動小知識】為什麼運動要穿緊身衣
    【運動小知識】為什麼運動要穿緊身衣 隨著健身熱潮的流行,我們需要更加專業的裝備來「武裝」自己。
  • 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
    應該不少古代人是說古言的吧,光是那些文言文都令人頭疼。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語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實語調,語音等變化是不大的,只是有些名詞稱謂變化大。比如:小二,我們現在叫服務員,客官,我們現在叫先生,這些問題都不大。大家現在看《水滸傳》、看《西遊記》,基本不存在閱讀困難。各地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語調的不同。
  • 保命「法寶」:古人對「紙衣」的依賴遠超我們的想像
    造紙術在我國的許多的古代文獻記載中都曾有過對「紙衣」的相關描述,「紙衣」顧名思義就是用紙做的衣服,乍聽之下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件事很不可思議,古代人用紙做衣服難道就不怕走動的時候衣服會直接破裂嗎?但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樣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真實的在我國古代近千年的歷史中持續上演著。如果我們單純的認為古代人所穿的紙衣是用現代寫字畫畫的紙張做成的,那就大錯特錯了。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二):古代服飾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一)頭衣冕,從月古代的裙和裳不同如《爾雅》說:「繞襟謂之裙。」意思是說所以要從衣襟斜下通過右腋,往下繞至腰臀間,以至前膝。後代的裙與古代的裳則接近。如《林黛玉進賈府》:「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裝飾。」古代體衣在質地、顏色上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如司馬光《訓檢示康》批評「近歲風俗尤為侈靡」時說「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 只穿和服不穿內衣?古代的日本女人,如何趕上穿內衣的時髦?
    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就拿我們的五十六個民族來說,文化風俗上的不同也會讓我們耳目一新,所以就更別提國外的一些讓我們覺得新穎的文化了。眾所周知,日本的文化保留得非常好,但是,在看到它好的一點的同時,同樣也有著很多奇葩的文化民俗。日本的某些文化,放在世界範圍來說,都是奇特無比的。
  • 話談中國古代人的誕生禮
    人們在後天的教育中會認識到很多的知識,但是人對於自己最開始的認識非常的少,往往被忽視掉了。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上到天子,下到黎民,影響非常廣大。我們今天來談談,中國古代禮儀中的,人的誕生禮。求子受傳統的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連體衣和分體衣,哪個更適合寶寶冬天穿?挑對衣服寶寶才能少生病
    王媽媽說:"我都是給我家孩子穿連體衣的,因為我覺得連體衣比較保暖,一件連體衣可以從頭到尾把孩子包裹起來,再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受寒了"每次都要捯飭半天,而且臭臭還很容易弄到孩子的衣服上。我現在給孩子穿分體衣了,換尿布方便了不少……"張媽媽說:"我家孩子穿的連體衣是開襠的,換尿布希麼的自然不在話下了,可方便了。"各位寶媽各持己見。
  • 古代美女下身穿什麼 古人的內衣內褲是什麼樣的
    古代的美女穿什麼衣服,尤其是穿什麼內衣內褲十分令人好奇,不少人問,古代美女下身穿什麼呢?這些問題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好奇心?   古代美女下身穿什麼    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們穿內褲嗎?古人說的衣裳,上半身為「衣」,下半身為「裳」。「裳」有點像裙子,說白了就是塊遮羞布。   直到春秋時代,才有了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