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怕」,2-7歲孩子的「害怕清單」,第一種幾乎每個孩子都有

2021-01-09 騰訊網

孩子由於「原始心理系統還沒有被理性思維徵服和取代,所以總會出現令人費解的恐懼。

這種害怕會伴隨著他們長大,而不同年齡段孩子懼怕的事物也是不同的哦。

——鹿媽

文 |魚博士

來源 | 知吖親子(ID:zhiyaparenting)

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有個讓賈靜雯的女兒咘咘害怕的東西——掃地機器人。

每當掃地機器人靠近,咘咘忙不迭地跑回沙發上,叫著要媽媽抱抱。

賈靜雯為鍛鍊女兒的膽量,會把她愛吃的糖果放到掃地機器人上面,故意引誘咘咘去觸摸,藉以消除恐懼,但要邁出這一步,對咘咘來說,真的好難。

她試圖嘗試,卻又害怕,只能一邊向前走,一邊喊著:抱抱。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有很多害怕的東西,有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有些是想像中的東西......

01

那些讓孩子恐懼的東西

記得我小時候,躺在床上睡前的那一段時間,經常會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主要是因為害怕。

害怕有人從窗戶衝進來,害怕有人破門而入,害怕有鬼,害怕黑暗,一定要面向門或窗戶睡,才覺得心安。聽到周圍有動靜,立馬浮想聯翩。

長大後,才知道,小時候像我這樣害怕的人有很多。

根據年齡的不同,孩子害怕的東西也會不一樣,一般來說,這些東西常會使孩子感到害怕。

生活中,害怕的東西:

1. 怕黑。

黑暗的環境,容易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內心容易產生恐懼;黑暗,還容易讓孩子聯想害怕的東西,如果還有一些動靜,會加深害怕心理。

2. 怕如廁。

廁所裡有水,孩子會害怕流水的聲音,會擔心自己掉到廁所裡,還會害怕廁所裡,突然有小動物跑出來。

3. 怕狗、蟲子等小動物。

有些小動物的模樣,會讓孩子感到害怕,有些怕狗,有些怕蟲子,還有些怕蟑螂。

4. 怕噪音。

突如其來的噪音,很容易讓孩子感到害怕,比如:放鞭炮,放煙花,垃圾車等噪音。

5. 怕動畫片裡「恐怖」的東西。

孩子愛看的動畫片,有時會出現一些讓人害怕的角色,比如:大灰狼、灰太狼等。

心理上的害怕:

1. 父母怕的東西。

父母害怕的東西,常會影響到孩子。

比如:媽媽害怕狗,每當看到狗的時候,會說,離它遠點/狗很嚇人的。

孩子會從父母口中得到暗示,每當遇到狗,也會不自覺地害怕。

2. 被「嚇」過的東西。

如果孩子之前被某種東西嚇到過,再次看到這樣東西,他會害怕。

3. 怕分離。

處於分離焦慮期的孩子,每當與父母分離,總會哭的撕心裂肺。這時的他們,很害怕分離。

4. 怕父母吵架。

如果父母在家裡爭吵,孩子會被吵鬧聲嚇到。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當父母吵架時,要不孩子在一角鎖成一團,要不害怕地大聲阻止爭吵。

讓孩子感到害怕的東西有很多,有時候看起來很平常的東西,會嚇到他,一旦對某種東西有所恐懼,安全感會減少,如果不及時解除,內心的惶恐和焦慮感會越來越多。

02

孩子恐懼,源於什麼?

恐懼,常常源於未知。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

剛出生的嬰兒,需要一件件地嘗試認識、熟悉世界上的事物,每一種都是新鮮的,有些超過他們思維所能接受能力範圍之外的,很容易把他們嚇到;有些他們會自己腦補,把未知的想像成嚇人的。

孩子之所以在成長中產生恐懼,主要基於這2種原因:

1.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在《媽媽是超人》中,當咘咘表現出對掃地機器人害怕的表情時,賈靜雯說,一直以來,咘咘都害怕這個掃地機器人,可能是因為它會動來動去,隨之創造出來一些恐懼的東西。

孩子的想像力很豐富,他們可以把頭腦中各種東西隨意的聯繫起來,還可以把動畫片中的場景和生活聯繫起來,所以,他們經常會表現出對各種事情的擔心。

就像有些小朋友,擔心黑暗中會有怪獸,狼會把自己吃掉,自己會掉進廁所裡......

2. 未發育成熟的辨別力。

說起孩子愛模仿,同事說起他兒子曾經發生的一件事,和朋友一家在餐廳吃飯,電視裡播放動畫片,動畫片裡有個大人朝小孩的頭上猛的「咣」敲了一下,同事兒子看到了後,趁其他人沒注意,也「咣」的打了旁邊一個小寶寶的頭一下,小寶寶疼的直哭。

幼兒時期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不能分辨真實和虛幻的世界,他們常會把真實和虛擬混為一談。

孩子尤其喜歡把動畫片中的某些情節和人物,與現實聯繫起來,信以為真。

這是孩子能力發展需要經歷的一個「特殊階段」,只有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不斷發展,他才能逐漸從虛幻的世界中脫離出來,認清現實。

03

消除孩子的恐懼,從這幾點做起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行為兒科醫生威廉 科爾曼說,要讓孩子說出他的恐懼或他害怕的東西,並客觀地處理他的恐懼感。如果你忽視寶寶的恐懼感,那他的恐懼就無法消除了。

帶有恐懼的生活,會阻斷孩子感受真實的世界,減弱想像力。想要消除孩子的恐懼,可以從這幾點出發:

1. 了解孩子恐懼的源頭。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不是以否定的態度,堵住孩子害怕的情緒,而是溫柔地詢問,孩子,你怕什麼?

是否怕正在經歷的黑暗,是否怕爸爸媽媽走掉,是否怕想像中的怪獸;如果是這樣,陪伴孩子度過黑暗,告知孩子爸媽會一直在,解釋想像並不是真實的。

如果感知到孩子有恐懼,但他沒說出來,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找到孩子恐懼的源頭。

了解孩子真正在害怕什麼,才能幫助他疏解恐懼。

2. 用繪本,幫孩子認識、疏解恐懼情緒。

繪本《走開,綠色大怪物》,是一本很好的疏解孩子情緒的書籍。

孩子害怕黑暗,並不只是單純的害怕,而是好奇,試圖接近,又因想像,引起內心的恐懼。如同大人喜歡聽鬼故事,很想聽又害怕的心理。

這本書利用孩子欲罷不能的心理,採取鏤空的方式,既能引起孩子的好奇,但又在一頁頁的翻書過程中,把怪獸趕走了,贏得勝利。

前半部分,打開每一頁,綠色大怪物的外表都會有一個變化:黃色大眼睛,藍綠色長鼻子,白色減尖牙,紅色嘴巴;之後,綠色大怪物開始肢解,亂蓬蓬的頭髮走開了,耳朵走開了,鼻子走開了,最後,「永遠、永遠不準回來,直到我說可以」。

3. 利用「舊物件」,給予安全感。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從小到大,陪在身邊的「舊物件」。有的是一塊枕巾,一件真絲背心;有的是枕頭;有的是玩偶......

這些物件能給孩子持續的安全感,從中獲得極大的情感撫慰。

如果孩子害怕了,可以利用這些物品,疏解孩子的情緒,讓他們有勇氣去做那些看起來可怕的事。

孩子恐懼,多源於內心缺乏安全感和對世界的未知。

多帶孩子看周圍的世界,解釋它們運轉的規則,隨著孩子認知的發展,他逐漸能夠分辨真假現實,內心也就多一份安定;並給孩子豐盈的愛,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孩子,才會有抵禦恐懼的力量。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請把孩子抱在懷裡,然後再娓娓道來,解釋給他聽......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怕」,孩子不同年齡段最怕什麼?這份「恐懼清單」請收好
    編 輯:柔山經常收到一些家長的留言:孩子經常哭鬧而且還是沒有緣由的哭鬧,總會說「媽媽我怕」,孩子到底害怕什麼?也許那些在成年人嚴重微不足道的事情,到了孩子那裡,就變成刺激他們敏感神經的源頭。孩子最「害怕」什麼?
  • 「媽媽我好怕」,每個被迫勇敢的孩子,都有一個"失職"的母親
    你是不是經常聽見孩子會說「媽媽,我好害怕」。怕打雷、怕閃電、屋子裡黑了怕、動靜大了也怕,甚至大公雞、大鵝、黑猩猩等動物也怕。我小時候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怕點」,怕黑黑的房間裡有鬼,怕房子裡有小偷進來,怕壞人趁我睡覺的時候把我抓走。到底有啥好怕的?
  •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文|福林媽咪你是不是總覺得你家孩子很膽小?總是會害怕一些東西?怕關燈不敢自己睡、怕生人、怕玩具熊、怕狗狗、怕……他們害怕很多東西,有時候讓大人們覺得很奇怪,讓他跟阿姨打個招呼都能嚇哭,搞得場面極其尷尬。
  • 寶寶:媽媽,我害怕,家長都是如何回應的?第一種回答傷娃最深
    -12歲的孩子中,有43%害怕的事物超過7種以上。>昊昊今年5歲了,雖然是個男孩子,但在很多事情上卻都顯得有些膽小,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他總是要吵著和爸爸媽媽一起睡。每個孩子都是要自己睡的。>1)「你都長大了,要勇敢」第一種回答,也是父母們最常見的回答,但父母們卻不知道這種「逼」孩子勇敢,其實這在害娃,勇敢的確是孩子需要的一種特質,但勇敢不是「逼」出來的。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比起「不要怕」更好的做法是……
    當孩子說「媽媽,我害怕」的時候,你是如何會回答的呢?是不是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不要怕,沒事的!""這有什麼好怕的!""男子漢大丈夫,這也怕?""膽小鬼,長大了怎麼辦啊?"有一天,當軒軒被一隻蟑螂嚇哭後,表嫂忍不住說:「蟑螂有什麼好怕的?像你這麼膽小,長大了可怎麼辦?」沒想到這句話讓小軒軒一下子就情緒崩潰了。他委屈地哭喊道:「你每次都說不要怕,你以為你這樣說了我就不害怕了嗎?我就是害怕啊!我怕那些蟲蟲鑽到我耳朵裡,鼻子裡,嘴巴裡可怎麼辦啊?你們大人跑得快,蟲蟲也不敢欺負你們,你們當然不害怕。
  • 當孩子說:「我不想一個人睡,我怕」,媽媽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表妹最近正在訓練5歲的外甥女「分房睡」,想方設法讓其在房間裡獨自睡覺。此舉的初衷在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雙方的睡眠更有保障,可是被迫的「分房睡」反而讓母女二人幾乎每晚都不得安寧。每到入睡前外甥女就會纏著表妹說自己害怕,不敢一個人睡;每次孩子夜裡哭醒,表妹需反覆起床過去安撫哄睡,導致兩人白天的狀態都非常差。
  • 「媽媽,我好害怕!」如何幫0-7歲孩子克服恐懼?
    對策有哪些?孩子們恐懼的對象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父母可以幫助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恰當應對恐懼情緒:0-2歲讓他們恐懼的對象有哪些?>讓這個年齡的孩子害怕的事情有哪些?比如,當一個快速移動、又不知道是什麼的動物靠近時,孩子們會想像:「它是不是會衝過來把我撲倒,然後舔我的眼睛?」「還是會用巨大的牙齒吃掉我的整個手?」在想像力的作用下,他們覺得溫順的貓貓狗狗都要比之前變得可怕。
  • 「我怕!」孩子害怕時的第一反應暴露了他的心理秘密,別不當回事
    孩子眼神裡透著恐懼孩子害怕時會有哪幾種表現玩了一會兒,思涵奶奶做完飯出來和我們說著話,她媽媽一頭鑽進了臥室,直到我們走都沒再看到她。說實話,我被思涵的動作驚到了。她害怕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撲到媽媽懷裡,而是自己無助的蹲下身子往桌子底下鑽。
  • 「媽媽,我怕鬼」,當孩子說我怕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經常說:「媽媽,我怕,有鬼。」這個時候,第一時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值得信任」,比對孩子:「說不怕,沒有鬼。」重要得多。3~6歲的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會有想像中的「朋友」。否定式回應會讓孩子越黏人孩子說怕「鬼」的時候,通常我們的第一反應是說:「不怕,哪有什麼鬼。」這種否定式的回應,是在否定孩子真實的感受,阻止孩子獲取安全感的權利。長期否定式的回應,會讓孩子越來越難哄,越來越纏人。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就會更加恐懼,更怕「鬼」。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膽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可能怕蟲子、怕打雷,或者是怕黑。當孩子對我們說「媽媽我害怕」時,家長的做法如果欠妥,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峰峰今年已經是一個8歲的男孩了,可是還沒能順利與爸爸媽媽分房睡,這源於他5歲的一次經歷。5歲時,爸爸媽媽也像其他父母一樣,開始和他分房睡。白天峰峰感覺自己待在一個房間非常新奇,可到了晚上睡覺他就有些害怕了。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文丨功夫媽咪最近在看一部很有意思的美劇《小謝爾頓》,主人公小謝爾頓是一個天才兒童,剛剛9歲的他就已經準備升高一了,而且自己還在家裡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然而,這位天才卻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曾有研究發現,「正常兒童中,90%以上的幼兒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有七種以上的害怕。」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恐懼的東西也有所不同。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膽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可能怕蟲子、怕打雷,或者是怕黑。當孩子對我們說&34;時,家長的做法如果欠妥,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 孩子說「我害怕去醫院"最怕聽到媽媽回答"怕什麼怕"
    帶元寶去醫院,看急診的小病號排著長長的隊伍,排在我們前面的是一個5、6歲的小男孩,在排隊的全程都抓著媽媽的手,看起來很緊張。隊伍在慢慢地縮短,眼看就輪到這對母子了,孩子卻拖著哭腔開始央求媽媽,"媽媽,我不想看醫生了!咱們回家吧!「孩子媽媽低聲安撫孩子說,"不行,你咳嗽的太嚴重了,讓醫生阿姨給你開點藥,你就不用天天咳嗽了!""我不想看了!我害怕!咱回家吧!"孩子的聲音裡都發著抖。
  • 孩子怕鬼?原來怕的是這些!用這3步,讓孩子不再害怕
    朋友的心情可以理解,明知孩子心裡害怕,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幫助他,這種矛盾的心裡很讓人難受。並且,怕鬼的孩子也很可憐!其實,在很多孩子的成長中,都會有「怕鬼」的時候。記得我小時候,就曾因為怕鬼而痛苦過。即使有媽媽陪睡,睡前仍然會望著窗外想入非非,是否會有鬼趁我睡著的時候,破窗而入;或者當我翻身向裡的時候,它會不會就站在我身後……夜深人靜時,但凡屋裡有一點聲響,都緊張到不行。並且,半夜我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一定要媽媽陪著才行。
  • 抓住「孩子害怕」的教育時機,孩子受益一生
    我問他害怕什麼,他說他特別害怕馬桶抽水的聲音,就好像是猛獸的叫聲。安琪媽媽說:我的女兒馬上就要進小學了,但睡覺有個習慣,就是一定要開著燈睡覺,或者索性賴著就跟我們睡一起。我問她:「你害怕什麼?」她說:「天黑了,就會有很多恐怖的東西出來。」在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會經歷「我害怕」這個階段。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
    導讀: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怕這,怕那,想想是不是被你嚇大的?7歲前,這三招還來得及
    一個小生命,從誕生那天起,父母的心裡,就永遠種下了恐懼,害怕孩子長不大,害怕孩子出意外,害怕孩子被人拐,那是要多操心,有多操心。我有一個朋友,有一次帶著孩子,去爬山,上到最高處,為了讓孩子體驗一下,那種臨淵直下的感覺,抱著孩子,小心翼翼走到懸崖邊,儘管有護欄,但是,那一刻,他突然緊張地抖了起來。
  • 「媽媽,有妖怪!」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結果她女兒就說道:「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別的小朋友都睡了,我害怕妖怪出來把我吃掉……」她就跟女兒解釋根本沒有妖怪,都是自己嚇自己,但是她女兒才不信。第二天她再去接女兒的時候,老師說她女兒午休的時候嚷嚷著有妖怪,別的小朋友都沒法睡了。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家長不同的回答,造就不同的孩子
    當一個小孩充滿焦慮和擔憂地站到你面前,說:「媽媽,我怕」,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接納,傾聽,並且真誠地告訴孩子:我在。,都出自過分保護的家庭,或者有一個特別神經兮兮的家長。:「媽媽,我怕」,父母僅僅是「接納」、「傾聽」和「不焦慮」是不夠的。
  • 「媽媽,我害怕蜘蛛」,高情商的媽媽是這樣引導的,孩子受益終生
    媽媽關切的問,靈靈弱弱的回答:「媽媽,我害怕蜘蛛!」靈兒回答:「因為蝙蝠有什麼可怕,他只會飛來飛去,不會傷害我呀,但是小蜘蛛是會咬人。」媽媽繼續發問:「寶貝,小蜘蛛也不會咬人的,你已經5歲了,有蜘蛛咬過你嗎?」媽媽想要用事實,來確保孩子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