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都不讀一本書,怎麼可以讓孩子去愛讀書!

2020-12-23 好爸爸的進化路

每個人都知道讀書好,而前人告知我們讀書的好處說了一摞一摞,又一摞。

有「生而知之,讀書有用論!」

又或「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又或「一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

又或「同時,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往往就是他的閱讀史。「

又或「莎士比亞所說: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

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

你問我讀書的理由:

以古為鑑,可以正衣冠,知興替,知得失!

足已!

其實讀書的理由,可謂「罄竹難書」啊!

但是,你找得到書中的黃金屋、顏如玉了嗎?

你讀書時快樂嗎?你享受與文字在一起的時光嗎?

更為重要的是:你——會讀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

一直以來,

我們都是用搭建自我「空中樓閣」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你都不曾做到,

更何況他/她還是個孩子!

懂書——讀書——學書——用書,學致以用,

是我們對孩子的美好期許!

是的,

生活中我們也是「不擇手段」的這麼做的!

出生前,胎教、早教、音樂……

我們以準爸媽式「填鴨」的熱情,

生生的將起跑線一再向前調整!向前調!

入學前,讀繪本、看漫畫、聽故事……

我們以好家長式「資深」來育兒,鋪墊給孩子那麼多的綜合才情!

入學後,考試書、教材書、特長書……

我們用燥父母式「看管」輔導,來達到我們的恨鐵不成鋼!

工作後,以為已過終點線,便不再有人倒逼,

這時你若明智,實卻發現,他們早已迷失自己,讀書「已死」!

在孩子的屁股後面催著讀書的人:

有摯愛的家長,

有敬業的老師,

還有嚴厲的社會,

而卻唯獨,

沒有孩子他們自己。

這一刻,乍看心寒,

這一切不過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熱情」,

但這「熱情」,

卻剝奪了孩子的自由選擇權!

讀書是基於興趣之上、享受快樂為本、獲得啟迪為目的!

而時代的進步,科技的更迭,

將生生將讀書的樂趣弄丟了!

海量的信息、碎片的時間,

擠掉了那該有的詩情畫意。

無獨有偶,

往往現實的殘酷,

教育改革,

考試的卷面閱讀從7000字上升到9000字,

將來逼近1萬字。

孩子不僅失了「少年亂翻書」的隨性,

更平添了一副「囫圇吞棗」的枷鎖。

而愛子心切的人們,

你自己都不曾每月讀一本書,寫一篇文!

而在孩子面前,談什麼讀書、戰什麼語文,

豈不是一個笑話!

豈不知易行難難更難!

相關焦點

  • 不愛讀書?怎麼讀?掌握這項能力,你可以一小時看一本書!
    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泛濫,但是我們該讀什麼樣的書?該怎麼讀?許多人更加迷茫了。《高效能閱讀》一書,是作者原尻淳一閱讀百餘冊閱讀方法書籍,並結合自己閱讀體驗的實證製作,89個高效能閱讀技巧,面面俱到,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家從整體上提升閱讀質量。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書?怎麼跟孩子讀一本書?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止是說學習。窮養與富養糾紛不斷,但目前的趨勢顯然是,有錢沒錢都要富養,別人孩子8000買了玩具,我們要買1000。別人家5000一個月的幼兒園,我們也要雙語。不知道是補償自己未得到,還是慶幸這一代的小孩,得到了足夠的關注。反倒我們,開始慶幸,我們那個年代,哪有什麼管學習的概念,都是自己學習。哪有什麼玩具,泥巴紙片與皮筋口袋, 貫穿了整個童年。
  • 讀書筆記|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的區別
    很多人努力上了大學,之後開始放縱自己,整天沉迷於打遊戲,睡懶覺,吃喝玩樂……畢業之後卻發現大學生多如牛毛,當初說好的「上了大學就不用努力」這句話怎麼不靈了?樊登的《讀懂一本書》中也說明自己當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學畢業後把所有的書都扔進垃圾桶,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讀書了。然而在工作中不斷出現問題卻又讓他重新拾起書籍,並最終成功通過知識變現站穩腳跟。
  • 4個步驟教你如何去讀一本書?解決讀書沒耐心
    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我們平時買書的時候,可能各種原因,一是去書店,或者在網上看到別人的文章裡介紹那本書,例如得到、樊登讀書、喜馬拉雅等等經常會給我們介紹一些書。那我們就把它買來放那裡,買來之後不一定馬上讀,可能過一段時間我們有用的時候再讀。
  • 不讀書的人,是沒有潛力的|家長孩子共讀一本書
    美國學生的讀書習慣我的朋友可拉,AP成績幾乎都是滿分,SAT和ACT的成績也近乎滿分,當我問到她到底是怎麼學習的時候,她簡單地回答:「就是讀書啊。」在美國,想要取得好成績,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所以美國的學校在學生很小的時候就要求學生讀經典作品,而且是大量地讀。那麼,我們會不會想: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讀得懂像是《奧德賽》《罪與罰》這樣的作品嗎?
  • 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一個人能夠親身體驗的生活是有限的,去到的地方也是有限的。但閱讀卻可以打破階級、種族、地域、時間的界限,讓孩子可以與不同的文化產生連接,以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體驗他人的生活,擁抱多元,培養同理心。但還有一個值得追求,卻經常被很多家長忽略的答案,是拓展思想的深度。通過閱讀,讓孩子形成自己的觀點和判斷。
  • 詹宏志:讀任何一本書都是為了改變自己
    我也不知道她是怎麼發現的。而我母親只有一本書,用月曆紙包起來,是一本日文的中藥書。一直到大學我才問我父親:「你也是個讀書人,鄰居有問題都來找你,你讀些甚麼書?」他說當年的日文書在二二八之後的國民政府看來是很危險的,所以全都丟掉了。梁:不安全到那種地步嗎?
  • 孩子不愛讀書,如何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
    人們常常說讀書是成長與進步的階梯,實際這句話還是把讀書功利化了,任何帶著功利性的讀書,我認為都是沒有價值的,也談不上讓孩子去熱愛閱讀拿起一本書讓孩子看之前,想清楚我為什麼要讓孩子看書?是為了應付考試,是為了寫好作文?還是僅僅為了豐富孩子的生活,亦或僅僅是為了拓展孩子的視野?因為愛,所以愛。這是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第一要素,這個需要家長好好去領悟,如何做到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去讀書。其次,讀什麼樣的書?
  • 孩子一本書讀了30遍還百看不厭?「重複閱讀」不是浪費時間
    ,再到孩子自己閱讀,並自己複述故事的全部內容,延伸到自己想要做出一本書,看到孩子的成長,我覺得這30天沒有白讀。作為家長,我們往往會陷入這樣的焦慮,只要聽到別人家的孩子讀了「100本書"這樣的話,就很容易拿自己孩子去比較,於是就會陷入多買書的誤區,以期通過讓孩子「多」讀書,讓孩子成功晉升「別人家的孩子」,卻忘了讀書從來不是求量,而是要看漢子從讀書中收穫了怎樣的力量!如果讀書只是泛泛而讀,卻不思考書中的意義,讀書只會成為看熱鬧,打發時間的娛樂項目。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讀書,作為最有效也最廉價的的獲取新知的方法之一,很多大佬都推崇。巴菲特的孩子笑稱巴菲特是一本行走的書,蓋茨也是出名的愛讀書,每年幾乎都會推薦長長的書單。書的內容都記不清楚,更別提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了。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你不是一個人——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為讀書沒效果而焦慮,那種感覺,就像自己是一個在原地旋轉的陀螺。直到今年,我覺得終於把讀書的方法理清了,於是有了這篇文章。用文章中的方法,你的閱讀能力將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 孩子不愛讀書很可能是方法不對
    ,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孩子不愛讀書,從今天開始用這40種方法嘗試一下吧。每一天給孩子一本書的時間答應孩子每天睡前念一念書來督促自己,這樣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綜合能力。11. 便利貼有大用處給孩子準備便利貼,幫助孩子學會粘貼便籤或者建立閱讀索引卡。在書本裡、在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或者在任何一個孩子喜歡的筆記本上,都可以。
  • 讀好一本書的竅門
    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讀好一本書的竅門」。老師問問同學們:「你們會讀書嗎?」咱們很多同學應該都聽過高爾基的那句名言吧,「我撲到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一樣。」老師相信很多學生愛讀書,也很勤奮。但是很多學生有這樣的苦惱:書讀了很多,卻沒見什麼效果。
  • 為什麼你家孩子不愛讀書?原因在這裡
    你學會了什麼道理?每讀一本書就要被問及感想和收穫,是一件很負擔的事情。有的孩子一時半會答不上來,爸爸媽媽就著急生氣,慢慢地,孩子也就失去閱讀的興趣。曾經有位媽媽抱怨孩子愛看閒書,他覺得這些書對孩子一點幫助都沒有,一看到孩子讀就著急,而她給孩子挑選的國內外名著,孩子卻不愛讀。其實,在孩子的早期閱讀中,如果孩子沉浸於某本書,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不要用偏見喝止他。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套在我自己的閱讀體驗上來說,就是讀書沒有無緣無故的慢,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快。讀書慢,為何?前面提到我在幾年時間讀過的書少得可憐,這並不是我不想讀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拿起一本書,從封面開始往後就一字一句的讀,一本四、五百頁的書可能需要花上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讀完。
  • 1個月讀10本書和讀1本書,哪個更好?方法不對,怎麼讀都沒用
    經常在網上能看到有人曬自己一個月讀了多少本書,我就會很疑惑,看書比的是數量嗎?這麼多書,他又吸收了多少呢?也有人曬一個月很認真的看了一本書,這樣,難道又說明他吸收的很好嗎?其實,只要方法對了,讀多少書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學到了知識。方法不對,怎麼讀都沒用。
  • 孩子不喜歡自己讀書怎麼辦
    3.其他愛讀書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呢?他們的父母怎麼做的呢?姐姐家孩子上三年級過年時自己完全獨立閱讀大塊頭名著了,姐姐跟我說他們一開始就是交換讀故事,孩子也慢慢培養起自己讀書的習慣。2、孩子說讀書太累太無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是如何和孩子交流的呢?3、和孩子讀的書是誰選的?如果都是媽媽選的,那麼這些繪本是你想要的或者說是孩子需要讀的?還是孩子選的她想要讀的?4、日記中說到「偶爾孩子也會給我讀一兩次」,那麼孩子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動機的時候會讀?是因為她喜歡的故事,她會主動讀嗎?
  • 買了書又讀不完?比讀完一本書更有用的,是拆掉它
    說到「讀書」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從上學就開始讀書,工作後職場能力提升需要讀書學習,生孩兒養娃遇到難題還需要讀書。喜歡聽書愛學習的你,手機裡是否也還有囤著其他的課程,家裡也有很多藏書呢?可是工作忙、家務忙、帶孩子忙,忙的連自己休息放鬆的時間都沒有,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讀書呢?那些未讀書和課,變成了未完成的任務,看到會不時自責一下。
  • 孩子不愛讀經典名著怎麼辦?
    王子很快就把《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三本書看完了。輪到讀《紅樓夢》的時候,我感覺到有點不太對勁。每天他讀書的時間明顯減少了,而且需要我一再地催著他去讀書。作為一個熱愛讀書的孩子,這太不正常了。平時他讀起書來都是需要我催著他放下,休息一下眼睛的。「到底是怎麼回事?」
  • 一讀書就瞌睡,讀書不是逐字閱讀,一小時讀一本書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節:人生要想早日成功,儘早建立讀書系統,為你的夢想插上飛翔的翅膀第二節:讀再多的書也沒有收穫,被別人諷刺自己是書呆子,出路在哪裡?一、為何我們一讀書會瞌睡呢?我們要早睡2小時來換取早起兩小時,利用早晨讀書才是最高效的讀書。二、我們該如何一小時讀一本書,實現高效閱讀呢?1、確定我們讀這本書的目的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 你讀的千百本書,不如別人讀的一本書丨讀書,質比量更重要
    一年讀五十多本書,在閱讀量上,的確超過了公司大部分人,但是,所謂閱讀,若僅僅是停留於表面文字,一頁一頁機械翻頁,所用到的器官只有手和眼睛,沒有大腦的參與,這樣的閱讀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到底該如何讀書,到底應不應該為了追求讀書的量而忽略了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