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本書讀了30遍還百看不厭?「重複閱讀」不是浪費時間

2020-08-29 九媽講故事

「媽媽,我要聽《夜晚》!」

「好!」

這本書叫《夜晚》,是一本翻翻立體書,書上的洞洞和摺疊頁非常有意思,孩子的手指可以翻開誰的內容,而且翻開之後,書本立體的效果會讓孩子感到立體的視覺,有趣好玩,有真實感,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這段對話我整整持續了一個月,是的,你沒看錯,30天,我跟九兒一直在讀同一本書,開始的時候我很納悶九兒為什麼要一直讀這本書,中間我也曾自私的想換一本書來讀,但是讀完其他故事書後,她固執的一定要讀這本才睡覺,於是這本書成為了往後30天內的必讀科目,成為了睡覺流程中的重要一環。

第1天,我們先大概的把書讀了一遍,她對立體翻翻書很感興趣,因為書跟九兒產生了互動。(有趣讓九兒產生了閱讀的興趣。

第2天,我們開始跟書玩起來,每一頁九兒貌似都能進入書的角色裡,把自己變身成各種身份,在夜晚裡談論自己的故事。(角色扮演讓九兒進入書的故事情景設定,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第3天,我們開始單純的找動物,看誰在一頁上指出的動物更多,我們開始競賽;(培養孩子觀察能力)

第4天,我們開始找顏色,主要找紅色和綠色,因為之前她總是紅色和綠色傻傻分不清,很怕她色盲我每次對於顏色總是習慣斤斤計較,還好,長大了,紅色和綠色分清了,但是找顏色的遊戲卻遺留到了現在。(單純的自我焦慮在作怪)

第5天,九兒開始探索,為什麼書能翻開;(復讀激發孩子的探索欲與好奇心)

第6天,她開始問問題,各種的問題,比如為什麼貓頭鷹晚上不睡覺?螢火蟲為什麼尾巴會亮?問的我只想找度娘;(復讀激發孩子的探索欲)

第7天,她竟然說要給我讀書,我很詫異,欣然的當起了「小孩」,聽九兒講故事,她的表現卻很驚喜,故事書竟然真的有模有樣的講完了;(孩子開始自己閱讀)

第8天,她要求爸爸給她講書,爸爸讀書的風格跟我完全不一樣,但她依舊聽的津津有味;(傾聽不同的閱讀聲音)

第9天,我要求換一本,但她卻說晚上就要讀《夜晚》,我們這次走馬觀花速讀了一遍;(有些敷衍的讀,事後非常後悔)

第10天,我照例拿起了《夜晚》想給她讀,但是她卻對我說「我今天想自己看這本書,你看你自己的書」,我又一次被震驚了;(孩子開始自己閱讀,探索不一樣的閱讀世界)

第11天,我給她買了其他的翻翻書,心想可以吸引她的注意,的確成功吸引了一會,但是她還是點名《夜晚》;

第12天,讀著讀著,她竟然說,「媽媽,我喜歡這本書,我們一起來再做一本吧!」我一邊說著好,一邊告訴她我們要學習書的製作手法;(復讀激發孩子的動手能力)

第13天,我們一邊讀書,一邊開始製作這本書;

第14天,依舊製作;

第15天,她對著書發火了,說「好難啊,我不做了」,然後我繼續做書,順便告訴她,想做的事情如果做不好沒關係,但我們可以再堅持一會,堅持一會,你會看到驚喜。她情緒慢慢平復下來;

第16天,剛回家,就對我說,媽媽,我們繼續做吧,這次我可以多堅持一會;(學會堅持)

.......


時間真的就這麼持續了30天,我都不知道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從孩子感興趣的那一刻起,到一遍遍的閱讀,再到孩子自己閱讀,並自己複述故事的全部內容,延伸到自己想要做出一本書,看到孩子的成長,我覺得這30天沒有白讀。在這之前,一本書我從來不讀第二遍,總感覺讀第二遍書純屬浪費時間,但我現在卻對復讀有了新的認識。

復讀,不是毫無意義的重複,而是一次自我發現之旅。

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讀書,是一次自我的時間旅程。赫拉克利曾說過: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因為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不同。所以,讀書也不可能有所謂的再次閱讀。因為閱讀的人已經變了。對於一本書來說,讀者永遠是陌生的自己。而這個陌生的自己通過這本書看到了過去的自己,也看到了變化後的現在的自己。因此,再讀是具有超凡意義的旅行。


很多名人都喜歡反覆閱讀經典。毛澤東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覆讀的遍數就更多了。一遍遍的研讀,讓他對書中的內容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而理論結合實踐,開創了新中國的富強之路。

每一次讀書,你都是新的自己,都能從書中收穫不一樣的感悟。

到底讀的書越多越好還是一本書反覆讀更好?

作為家長,我們往往會陷入這樣的焦慮,只要聽到別人家的孩子讀了「100本書"這樣的話,就很容易拿自己孩子去比較,於是就會陷入多買書的誤區,以期通過讓孩子「多」讀書,讓孩子成功晉升「別人家的孩子」,卻忘了讀書從來不是求量,而是要看漢子從讀書中收穫了怎樣的力量!如果讀書只是泛泛而讀,卻不思考書中的意義,讀書只會成為看熱鬧,打發時間的娛樂項目。我們希望孩子讀書,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從書中汲取到成長的力量。比如從習慣繪本中收穫好的習慣,從安全保護手冊中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從科學趣味叢書中學習探索與發現,而所有這些,讀一遍是無法感受書中內在的含義,需要我們反覆閱讀,在實踐中反覆練習,才能發揮閱讀真正的教育意義。

如何復讀,才能讓讀書更有意義?


①這樣復讀,培養孩子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

陪孩子讀書,是不是只要照本宣科的讀?把內容講清楚就是陪讀了呢?不,讀書絕不是走走過場,讀讀文字就好了,以《夜晚》為例,當陪孩子讀書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提問:

你看到了什麼?(閱讀理解與語言表達能力)

翻開書,不要直接給孩子講內容,可以事先問一問:你看到了什麼?第一次,孩子可能會回答:蝴蝶,樹,燈,對於不知道的事物(比如蝙蝠),她會產生好奇,她會憑自己的想像力與認知回答,回答的可能不對(可能會回答蝴蝶),這也沒關係,繼續帶著孩子往下看,如果看到蝴蝶,你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對比,鍛鍊孩子的判斷力。

他們在幹什麼?(想像力)

當孩子說出是什麼的時候,再問問他們在幹什麼,孩子會從自己的角度說出自己的答案,可能與圖中所表達的意思有偏差,但沒關係,不要糾正孩子,讓孩子繼續說出來,這在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有什麼依據嗎?(閱讀理解能力)

最後問下孩子的依據,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對錯與否,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重複這三個問題,你會發現,孩子的每一次回答都是不同的,在她的每一次回答中,你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變化。


②這樣復讀,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與安全感。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總是纏著我們給她讀同一本書,有時候讀10遍,20遍,30遍孩子都不厭煩?

因為孩子在享受讀書過程中的愛與安全感。每一次親子共讀都是親密關係不斷加碼的過程。試想一下,當寶寶被父母抱在懷裡聽故事,看圖畫書時,當爸爸媽媽用充滿親切感情的聲音,一遍又一遍的閱讀時,這種親子互動的美好時刻,不正是父母和孩子間絕美的生命狀態嗎?這樣的形式是讓孩子感受美與愛最好的方式。

作家拉裡·麥克穆特瑞(Larry McMurtry)說,「以前讀書,是為了冒險;現在讀書,是為了安心。無論何時,書都在那裡,都可以回顧,多麼美好!」正如我們反覆做一件事,是為了尋求內心安定一般。

孩童們眼中的世界時時常新,處處新奇。但同時,新世界中充滿著不確定性,而反覆閱讀的書籍,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固定腳本,安全的世界。他們在反覆閱讀中,尋找父母給予的安全感。


當親子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做:

1.別敷衍孩子的每次閱讀。不要因為是復讀,就敷衍了事,你的每一次敷衍對孩子來說都是對愛的忽視。別以為孩子小,就感受不出來。孩子對愛的敏感度與生俱來,他們能感受到你的忽視,能感受到你語言裡的情緒。

2.別帶著功利心去閱讀。讀書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孩子的學習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每次讀書都要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要求,讀完書一定要寫讀書筆記什麼的,這樣無形中是在扼殺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反而讓孩子覺得父母的陪伴是有目的的。陪孩子讀書,無需功利,只要讓孩子明白閱讀是快樂的,這才是重要的。

③這樣復讀,培養孩子感知細節之美的能力。

圖書的每一處的細節,文字、圖畫的色彩、背景、線條、圖案的變化,所有跟書相關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為觸動孩子內心的一根弦,我們不確定哪個事物,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讓孩子感受書中的細節,總有一處可以直達心底。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培養孩子發現細節的能力:

1.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去閱讀引導孩子閱讀。蘇東坡也非常喜歡從不同角度去讀書的方法,他的這種讀書方法稱為「各個擊破」法。蘇東坡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在跟九兒30天的閱讀中,我從顏色、動物、角色扮演、競賽等多角度多方式引導孩子去閱讀,孩子不同的表現就是成長最好的證明。

2.在讀書的過程中,記得常說「為什麼」。「為什麼」會引導孩子去探求事物的本質,去尋根問底。比如:她說螢火蟲,你可以這樣問:螢火蟲為什麼會夜晚出來呢?為什麼會發光呢?螢火蟲有睡覺嗎?當你這樣問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會開啟思考模式,同時會不自覺的把注意力轉移到讀書上面,更容易觀察書中的細節。


如果孩子要求重複讀一本書,請不要拒絕,帶著好奇心與新鮮感重新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孩子成長的驚喜。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我們不光要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更要培養孩子從閱讀中成長的力量,讓閱讀的力量陪孩子走的更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重複閱讀一本書?
    但是,經常有爸爸媽媽吐槽:孩子總喜歡重複讓大人講同一本書,同一個故事。一遍又一遍,感覺沒完沒了!孩子聽的美滋滋,爸爸媽媽卻同一故事講了N遍,OMG !到底,孩子為什麼喜歡重複閱讀?孩子喜歡一本書每天睡前都要求讀好幾遍,已經快把書給翻爛了。我問過一諾的感受,她說她最喜歡裡面的表達方式,都是混亂的表達,很新奇。重複,是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判斷做出決定。
  • 一本書翻來覆去讀了無數遍,孩子還是百聽不厭
    一口氣讀同一本書5次?它實際上可以幫助到孩子。以下分享一些方法,讓你在重複100遍的時候儘量保持理智。幸運的是,《不安的魚》是一本令人喜愛的書,謝利·波斯大概給女兒讀了上百遍。通常,如果孩子喜歡一本書,我們會感到很興奮。這意味著我們正在做正確的事,向他介紹故事、文字和圖案。儘管如此,在重複第83次之後,我們可能不會感到那麼熱情。孩子為什麼想要一次又一次地體驗某些東西?吸引力是什麼?重複我們喜歡的事情是人類的天性。
  • 一本書讀了幾十遍?親子閱讀的「三大困境」,你「全中」了嗎!
    我抓緊時間喝水潤潤嗓子,開始了今天的第三遍閱讀。可是讀完之後,孩子再次央求起來:「最後一遍,好不好?」《咕嚕牛》這本書前前後後已經給孩子念了上百遍了,可是孩子似乎還是沒聽夠,依舊是讓我一遍又一遍的念。相信每個給孩子讀書的家長,都遇到過這種「讀書破萬遍」困境。
  • 閱讀攻略 | 孩子總是重複閱讀同一本書?家長需要幹預嗎?
    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娃喜歡重複讀一本書,不怎麼讀其他的。為什麼娃總是重複閱讀同一本書?重複是因為娃閱讀有限,同時也是娃的一種學習方式。同一本書,通過反覆的閱讀,從陌生到熟悉,孩子會有一種掌控的心理,以獲得安全感,建立自信心。
  •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重複閱讀一本書?
    但是,經常有爸爸媽媽吐槽:孩子總喜歡重複讓大人講同一本書,同一個故事。一遍又一遍,感覺沒完沒了!孩子聽的美滋滋,爸爸媽媽卻同一故事講了N遍,OMG !到底,孩子為什麼喜歡重複閱讀?01書中有孩子日常生活的影子孩子喜歡一本書,往往能與這本書能產生共鳴。
  • 有一本書,它讓我百看不厭,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
    有一本書,它讓我百看不厭,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勤奮好學的故事》。這本書裡面記載著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比如:達爾文、柳公權、高爾基、海頓……在這裡,我就講一下裡面其中的一個:相信大家都知道海倫·凱勒吧?
  • 為什麼孩子愛聽睡前故事,同一本書讀1000遍也不厭倦,怎麼辦
    如果只是讀繪本上的文字,一個晚上讀個10幾遍,其實也不是難事,但問題在於寶寶的要求還很高。比如,他要求寶爸逐字逐句的讀,有時寶爸發音不準的時候,寶寶會要求寶爸馬上糾正。而作為寶爸而言,他是希望寶寶聽完故事趕快睡覺,所以讀到第三遍後就有些不耐煩了。但寶寶卻不是這麼想的,他想要的是聽一遍再聽一遍……,且每一遍的讀法和音調都要和讀第一遍時一模一樣。這個難度是很高的,成年一定不會去計較第一遍和第10遍的區別,但孩子卻記得每一個字音的同與不同。
  • 為什麼孩子愛聽睡前繪本故事,同一本書讀1000遍也不厭倦,怎麼辦
    如果只是讀繪本上的文字,一個晚上讀個10幾遍,其實也不是難事,但問題在於寶寶的要求還很高。比如,他要求寶爸逐字逐句地讀,有時寶爸發音不準的時候,寶寶會要求寶爸馬上糾正。而作為寶爸而言,他是希望寶寶聽完故事趕快睡覺,所以讀到第三遍後就有些不耐煩了。
  • 育兒百問百答NO.2丨孩子總喜歡重複閱讀一本書,怎麼辦?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重複」對於學齡前孩子的意義。蒙特梭利說:「如果反覆進行練習,就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在心理學中,這種重複行為又稱為」常同行為「。當孩子在重複進行某一動作的時候,並不是無意義的地進行的,而是積極地探索。
  • 同一本繪本到底應該讀幾遍?超實用兒童英語閱讀指南在這裡
    不知道爸爸媽媽有沒有這樣的問題,花大價錢買了英文繪本,孩子只讀一遍就壓箱底了。這些繪本到底應該怎麼讀?讀幾遍才好呢?今天,小E就給你們帶來了繪本閱讀小技巧,趕緊學起來吧! 原則:同一本書至少讀三遍!如果家長想要幫學齡前和小學低年齡段孩子提高英語自主閱讀能力,親子共讀是必不可少的階段。
  • 小學生一學期閱讀200本書,語文老師:讀這麼多書不如精讀一本
    作為語文老師,常遇到在輔導閱讀練習上很困惑的家長,想讓孩子保持閱讀的習慣,也願意在閱讀這件事上投資的家長,常常給孩子安排各種閱讀的方法:打卡閱讀、經典閱讀、閱讀理解、跟著名師一起讀……這些閱讀的方法都沒有錯,但是我們家長過於追求閱讀這件事帶來的語文學習效應,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一學期閱讀200本書,成為家長對孩子閱讀能力的一個考核。
  • 孩子老是讀同一本書怎麼辦?爸媽得學會區分主動重讀和被動重讀
    有人覺得孩子反覆閱讀同一本書是個問題,有人又希望孩子能多花時間在同一本書上。那麼,重複閱讀這件事,到底該怎麼看呢?我的觀點是:如果是孩子自己想反覆讀同一本書,就是好事,父母應該尊重這種重複,他想看多少遍,大人都不要幹涉;如果是你要求孩子反覆讀同一本書,就是壞事,這樣的事,堅決不要做。
  • 陪孩子讀好書 || 《如何閱讀一本書》教會孩子如何與智者對話!
    」第一種的無知是連字母都沒學過,當然無法閱讀。第二種的無知卻是讀錯了許多書。結果,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市面上的書籍千千萬,值得一讀的卻是太少了。而事實上,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具備甄選好書的能力,大都全憑個人喜好去閱讀一本書。
  • 我花了一周時間,把這本書讀了6遍,感覺打通了一款神作遊戲
    可是偏偏有這麼一本書,讓我花了一周時間,讀了6 遍,感覺和神作遊戲一樣好玩。這本書叫《S.》,又名《忒修斯之船》。你會發現,你以往的閱讀經驗,對於這本書來說,有一點不太適用。要怎麼讀呢?怎麼對待那些筆記呢?
  • 極速讀書法——30分鐘讀完一本書,並有效記住大部分內容的方法
    因為寫作的關係,需要大量輸入,最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前幾天讀了《打造超人大腦》一書,裡面的「極速讀書法」對我很有幫助,於是記錄在此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同樣渴望提高讀書效率的人有所幫助。根據這張表格,馬上複述你在這本書裡得到的心得。記住,複述時最好要唸出聲來。儘量在45分鐘內做第一次的聲音總結分享。並且在讀完書的一天內,再重複分享1~2遍,這樣有助於強化記憶。
  • 孩子5歲前能讀1000本書?關鍵就看你能不能掌握這些方法了
    而對於愛讀書的孩子,每天讀三本書的話,一年就不止一千本了。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並不能做到每天都讀。那麼換一個思路:我們視自己情況而定,將目標定成一個禮拜7本,或者一個月30本。難度是不是會下降一些了。幼兒的書籍大多數都很簡單,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和時間選擇。
  • 掌握閱讀技巧,先給圖書分好類,小學生輕鬆做到一年讀100本書
    我們大部分家長,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以讀書的數量為判定標準的。我們家孩子一個月看5本,我們家孩子一周就能讀完5本課外閱讀物,平均一天讀完一本。閱讀的數量和語文成績也直接掛鈎,書讀得多,語文成績就高是我們家長的普遍教育理念。而書讀得多,語文成績不好,那就是孩子沒讀對書,讀的是閒書。到底小學語文該怎麼學?我們又該如何指導孩子來科學閱讀呢?
  • 30分鐘讀完一本書?訓練快速讀書的能力,必備《王者速讀法》
    我們之所以能夠對一本書採用速讀法,是有其特殊需求的,一是效率,另外是需求,對閱讀有時間或獲得方面的要求。所以,王者速讀法的核心,建立在兩個原則上:第一,帕列託法則:「用20%的時間獲得80%的理解」的設定。
  • 孩子總喜歡重複看一本書?四招教你不做「複讀機」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樣一種折磨:孩子總喜歡重複讓大人講同一本書反覆讀一本書,會不會難開拓眼界?一個問題反覆問,是不是理解力不強?為此,我特地採訪了蛋姐和她的3個好友,揭開孩子「重複閱讀」的秘密,讓大家不再做「複讀機」!
  • 繪本到底應該讀幾遍?YiYi英語超實用繪本閱讀指南來啦
    不過,也有家長苦惱:對於繪本孩子應該精讀還是泛讀?應該讀幾遍?同一本繪本孩子總是讓我陪他重複讀十幾遍,簡直沒完沒了了!很多家長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認為孩子早起閱讀要讀得越多越好。因此,有的家長會每天晚上給孩子讀10多本書,而且每天會讀不同的書。其實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他並不喜歡一個晚上讀很多的書,而是喜歡一本書讀很多遍,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