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育離不開孩子對家長和教師的尊敬,更離不開家長、教師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配合。三方齊心合力,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那麼,這種尊重和溝通該如何達成?一起來看今天小編帶來的文章↓↓↓
孩子的成長好比一面多稜鏡,可以折射出家庭的養育、學校的教育以及全社會的方方面面。當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時,孩子自然會展現閃耀璀璨的光芒。
教育不能缺失「尊重」,那麼,老師、家長、學生之間要如何把握分寸?如何溝通配合呢?知名教育專家劉長銘建議: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從容,多一分等待。
對老師、家長說:教育需要尊重孩子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不能缺失對孩子的尊重。沒有尊重,便談不上教育,至少不是科學的好教育。
但在現實生活中,家長不夠尊重孩子,老師不夠尊重學生的現象卻屢見不鮮。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少跟師長缺乏對孩子們的尊重有關。對孩子貶低、諷刺、挖苦、否定……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兒童和青少年又怎能健康成長,怎能有個性、有趣味地全面發展?
尊重,意味著平等。師長只有樹立了跟孩子平等的思想,才能學會尊重孩子。這要求家長遇事能多跟子商量,要講民主,尤其避免常見的越殂代皰或粗暴幹涉。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跟學生平等交流,多傾聽、尊重學生的意見,保障孩子自由發言權,允許奇談怪論,要避免居高臨下、權威式、命令式教育教學行為。
孩子在人格、權利上本有的尊嚴必須得到保護和尊重,如果大人不能平等對待兒童、不尊重他們的權利與人格,將會損傷孩子的身心健康。
尊重,意味著獨立。師長應該懂得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在家庭和學校中他們都有獨立自主的權利,即使孩子還弱小稚嫩,但他具有和成年人一樣的獨立人格。
孩子是父母的,但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學生是老師的,但學生不是惟命是從的機器。只有確立了孩子的獨立地位,父母才會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建議而不命令,指導而不包辦。
只有尊重學生的獨立性,教師才會呵護並發展學生獨立的個性,這樣的學生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創造性人才所應有的素養。
尊重,意味著包容。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之路不會一帆風順,自會有缺點或犯錯誤,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指責,更不能辱罵,應該以慈悲、寬大的心胸去包容,跟孩子一道分析犯錯的原因和改進的辦法,鼓勵和相信孩子一定能改正。
可現實中,我們常見到一些家長、老師面對孩子的錯誤,總是反覆地無情嘲諷、過於嚴厲地批評,甚至出現體罰現象。這樣做不僅孩子錯誤改不了,還貶損了兒童的人格,傷害了孩子的自尊。那些極其逆反、對立情緒嚴重以及「破罐子破摔」的孩子,與長期我們教育的不寬容、不尊重大有關係。
家長是孩子的父母,還應是孩子的朋友;教師是學生的良師,也該是學生的益友。獨立、平等、包容才會贏得朋友。尊重,會讓師長的愛趨於更高境界;尊重,會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會讓教育更人文更美好。
對家長、孩子說:教育需要尊重老師
老師與家長,作為孩子成長路上影響最大的兩個群體,本有著相同的責任與使命——讓孩子成才。可是,近來在新聞推送中屢屢看到,僅僅因為孩子在學校受到委屈,便有家長到學校鬧事,更有甚者與老師大打出手,傷身奪命。
我們不能否認教師群體中,有極個別的老師,確實存在體罰學生的現象,這類老師也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不過,我們切莫將所有敵對與仇視的眼神對準所有老師。尤其是家長,應該與老師團結協作起來,讓家校和諧,讓學生真正受益!
我們都應該擺正一個事實:再優秀的老師,也無法讓所有家長滿意。
作為父母,你是否有過因為孩子在學校磕碰而火冒三丈的經歷呢?謝謝,你沒有馬上拿起手機就讓老師給個說法。
我欣賞父母處變不驚的態度!你了解,自己照顧一個孩子已是含辛茹苦,學校老師手下四五十個孩子確實不易!
拋開老師這一頭銜,她們有的剛從爸媽的懷抱中走出來。有著教育孩子的熱枕,也有稚氣未脫的經驗不足。校園磕碰,人之常情,那是孩子在成長,謝謝你這麼諒解老師們.
專業,從未停止努力。
經常聽到:「老師嘛!孩子王而已!」這是社會的極少數人對老師的誤解啊!
新的時代,給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夠專業,才夠資格!不管你對老師有著怎樣的誤解,都請你相信,通往專業的路上,廣大教師從沒忘記過努力!
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你有你的性格特點,他有他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還是人生觀價值觀都存在根本的差異。
正是這些不一致,加大了老師工作的難度。老師們其實真的在尋找各種各樣的方法,努力的讓家長們滿意。真的非常抱歉,作為老師,不能讓所有家長都滿意。但請你相信:從前,現在,將來,他們都在盡心盡力.
家校和諧,關鍵在於溝通與理解
或許有一天,她們沒有第一時間回覆你的疑問,請不要埋怨,可能是她們正在上課或是忙碌,沒有將手機隨身攜帶;
或許有一天你的孩子在園裡磕傷碰傷,請不要動怒,孩子在學校受傷,最傷的是其實是老師。
或許有時她們的措辭不當讓你心生焦慮,請相信,那一定是在情急之下,她們有口無心。
知道嗎,她們和你一樣不希望孩子受傷;家校矛盾不可避免,但並不是不可調節,請家長們相信溝通的力量。
萬事莫衝動,靜下心來尋找有效的溝通之道,這是家校和諧的關鍵!家校和諧了,孩子們才會更幸福!
家庭教育: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沒有夢想的能力,不懂得保護自己,無法與別人共享,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麼樣?
那麼,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是父母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一起來看看給父母的八個關鍵教育指導——
01.如何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接受現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培養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揮其固有的能力;
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02.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
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03.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於正視失敗;
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
對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用自信取代自卑;
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對孩子進行誇獎,但不要過度。
04.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冷靜應對傷害;
依靠父母的孩子,總免不了挨摔;
孩子缺乏處世能力,隨時都會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險;
過分地保護,就等於「傷害」;
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05.讓孩子擁有夢想
有夢想才有創造;
不要訓斥孩子的「夢話」;
孩子有夢想時,催促他向夢想邁進一步;
拒絕孩子問的「為什麼」,就等於剪斷了他思維的翅膀;
善待孩子的興趣;
善於創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個聰慧的頭腦。
06.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
懂得社交禮儀的孩子,能夠擁有好人緣;
孩子善於談吐,最能引起別人的興趣和注意;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合作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懂得傾聽的孩子更具有人格魅力。
07.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
孩子越早接觸和學會使用零花錢,長大後就越容易賺到錢;
正確處理孩子的壓歲錢;
養成儲蓄的習慣,讓孩子終生受益;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糾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08.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鼓勵孩子主動與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長期處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產生自卑感;
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
讓孩子每天發現一個自己的優點;
懂得「舍」才會有所「得」。
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轉變,我們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生受益。
(來 源 | 徐潔本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