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NAVER網站提供所有領域研究論文的引用信息

2020-12-15 人民網國際

人民網首爾12月19日電 (張悅 黃海燕)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的最大網站NAVER於18日宣布,「NAVER專門信息」的「學術材料服務」中開始提供一項「引用信息服務」,使用者可以通過該服務掌握所有學術領域間的相關關係。

NAVER構建了收錄韓國國內60萬篇論文中的1千300萬個參考文獻的學術信息資料庫,從18日起,提供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工學、醫藥學、農林水產海洋等所有學術領域的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服務是指將論文的參考文獻製成資料庫,向人們提供論文及學術雜誌上主要使用哪些論文及學術雜誌的一項服務。例如,使用者可以通過該項服務確認歷史學領域最常參考的學術領域,或者最頻繁引用歷史學領域學術信息的學術領域是什麼領域。

在「學術材料」這一大類中檢索論文,便可以知道該論文的作者、文件形式、參考文獻件數及引用材料件數等相關信息。另外,原文下載連結、抄錄、目錄、參考文獻及引用改論文的相關信息也可以被確認。

目前,NAVER與國際學術出版社「(Wiley)」共同提供200萬個海外書籍及原文連結服務。

NAVER還計劃構建韓國國內博士論文的參考文獻資料庫,根據學校、研究機構及專業的不同來提供信息。並將對海外研究論文的參考文獻也進行資料庫化,來分析韓國國內的論文在國外被活用的狀況。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封面圖像對學術論文引用率的放大效應
    此項研究為媒介傳播促進科技創新擴散提供了有力的實證依據。     圖1:封面圖像放大論文引用率示意圖   2014年初,Nature上的一篇報導分析了 Twitter上熱議的學術論文,發現並未造成隨後引用率的提升,從而論定學術成果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就好像蚊蟲嗡嗡一樣沒有意義。
  • 學者探究論文未被引用的原因
    內容摘要:本報綜合外媒報導 近日,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刊發消息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以「科學網」文獻索引資料庫為基礎科學信息研究所所長喬納森·亞當斯(Jonathan Adams)表示,俄羅斯學者的論文未被引用率較高的主要原因在於
  • 韓媒:全世界被引用次數最多論文 中國是韓國4倍
    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12日報導,韓國開發研究院11日公布的《國家研究開發體系革新方案研究》報告顯示,據統計,2002年到2013年之間被引用次數最多的中國論文所佔比重為5.1%,韓國僅為1.2%,是韓國的4倍以上。  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是指,世界各國的研究者引用頻率最多的前1%的論文。
  • 疑與YG相互勾結:韓國最大門戶網站naver被曝持續刪視頻
    韓國最大門戶網站naver被曝持續刪除SBS的鄭俊英相關新聞視頻。13日,韓國網絡社區"The Koo","Equi Korea",Diselle Mania等相繼登載了題為「一直被naverTV刪除的SBS新聞」等文章。
  • 中國科大等揭示封面圖像對學術論文引用率的放大效應
    此結論及其研究方案引起科技傳播領域的一片爭議。針對這一問題,王國燕課題組展開了媒介傳播與論文引用率關係的深入研究。CNS期刊封面引用放大率之間的顯著差異,很可能來自於論文封面圖像的傳播渠道:每當在線閱讀Nature和Science系列期刊論文時,所有全文閱讀連結都指向期刊展示著封面圖像的官方網站,而Cell論文全文在Elsevier
  • 日媒:中國在71個領域論文被引用次數全球最多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在2015年-2017年全球高品質科學論文的國別比例中,中國在理工類的71個領域裡,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佔據的領域數量超越其他國家。由此可見,世界最尖端的科學研究領域呈現中美兩強的明顯趨勢。
  • 我的研究對後人毫無用途:21%的學術論文自發布後從未被引用
    最近,《Nature》學術期刊做了一個研究,分析了那些0引用的學術論文。今天,文摘菌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那些被打入「冷宮」的科學文獻:發布在哪裡的文章更難被引用?哪些領域的論文更容易被打入冷宮?哪些國家的論文更不被知曉?
  • 從論文引用數看我國科技創新力
    作為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的產出標誌之一,我國科技論文的發表數量20餘年來也一直快速上升。2006年我國在國際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已達17.2萬多篇,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 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判斷一篇論文的內在價值及其創新力,該論文發表後被他人引用的次數是重要指標。
  • 論文被撤十多年,引用卻增至2500次:撤稿研究為何陰魂不散?
    一項研究分析了 238 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結果表明,儘管很多文章被撤回是由於道德不當、數據造假和虛假報告,但絕大多數(198 篇,83%)對它們的引用都是正面的,只有 12 篇(5%)為負面性的引用。「論文撤稿後仍在被引用的問題在學術界一直存在,從未得到有效地解決。」科學網博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時朋朋曾寫道。
  • 為什麼我的SCI論文沒人引用?
    這種榮譽對於在科研領域的人員來說非常重要,當然一定數額的獎勵也是讓獲得者興奮。此前也有博文討論和分析過全球高被引學者的科研業績特徵,個別研究人員會同時成為幾個學科領域的全球高被引學者。但共同特徵是在該學科要發表一定數量的SCI論文,這些論文集中於某一學科且有比較高的引用絕對值和平均值。
  • 科技論文引用比例:美國在80個領域中排第一,那中國和日本呢?
    按照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調查統計,在針對全球151個重要研究領域中,各國科學論文被引用的次數指標中,美國再次傲視群雄——在80個領域排名第一。這就說,目前在全球各國中,美國仍然是科技實力最強的國家。第二名可能會稍微出乎部分網友的意料,是咱們中國,在其中的71個領域中,被引用的科技論文次數最多。這意味著,中美兩國遠超其他各國,包括著名的日本、德國——其居第一的領域連1個也沒有。按照日本方面的統計,在1995年、1996年到1997年這3年間,有83個領域的科學論文引用中,日本進入到前5名。
  • 零引用的論文又是如何煉成的
    SUGIMOTO/WEB OF SCIENCE2006年發表的所有生物醫學論文中,只有4%是至今從未被引用的;在化學中,這個比例是8%,而物理則接近11%(除去研究者自引的計數之後,這個比例提高了,在某些學科中甚至又回到了五成);工程技術類則是24%,比自然科學高很多。Larivière說這有可能是因為工程類學科的本質就是要解決特定問題,而不是為後來人提供研究基礎。
  • 博士論文 | 13個一定得收藏的留學論文網站,建議碼住
    當打開Alert功能後,只要將文獻的相關關鍵詞輸入,之後但凡有更新的文章標題,摘要內容中有相近或者同領域的信息,Google Scholar會完成自動發送郵件的工作。這項功能幫忙減少了四處搜尋文獻的工作量。AJG(Academic Journal Guide,學術期刊指南)是商業和管理學者發表研究期刊的範圍和質量的指南。
  • 了解最常見的論文引用格式與參考書目格式
    當你在論文中直接引用、轉述或總結他人觀點的基本要素時,文本內的引用應該緊隨其後。文本內引用是論文或報告文稿文本中的一個簡短的標記。引用還能提供所引用的文獻必要的信息,以便讀者在參考目錄或作品引用頁面上找到該文獻的具體細節。
  • 寫論文時為什麼要引用論文?
    為什麼要引用1、證明自己的研究不是空穴來風!通過對前人的研究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來證明確實這個領域裡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自己的研究是有意義的。2、證明自己的研究是獨一無二的!在承認前人的研究業績的基礎上,澄清自己的研究與前人研究的區別,講明自己研究的原創性。3、說明自己的研究在整個領域內的位置,與其他研究之間的關係。4、為讀者提供自主研究的線索。
  • SCI論文指南丨如何正確引用文獻?
    另外,文獻還給編輯提供了審稿人信息,並顯示了作者對本專業領域的熟悉程度。3、大多數作者會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獻。從所有文獻中立刻篩選出相關文獻比較困難。評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獻,而研究論文則不同,它應當只列出最相關的文獻,並且為使讀者容易閱讀,應儘量將文獻數量控制在合適的或期刊要求的規模。
  • 習慣arXiv的今天,我們的論文應該引用預印本嗎?
    在物理和生命科學領域中,研究發表進展和「可引用」程度的對比(AOP=提前在線出版)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引而不看是非常糟糕的學術習慣——這是引用者的謊言;閱讀其他研究者的論文而又不進行充分的評估也是非常不好的習慣。評估論文基本上是同行評議的一種形式,因此引用是一個「我們對論文進行了嚴格審查,並認為其有價值」的標誌,至少應該是這樣。
  • 又在引用谷歌學術第一頁的論文?讓我們來談談文獻引用這件小事
    近日,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 Jevin West 對於學術論文引用的研究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在學術研究會議 MetaScience 2019 上,他表示:今天的學術論文在文獻引用方面呈現越來越集中的趨勢——一個熱門領域,被反覆引用的總是那幾篇相同的論文。
  • 跨越物理、信息、計算——量子信息技術領域 5 萬篇論文全景分析
    截止2019 年 6月研究者共查詢到 50822 篇與量子信息技術相關的論文(不包含程序等其他內容),在篩查掉撤回、零引用、零被引論文後,共有 42,530 篇文章。研究者還特地獲取了從 1999-2018 年間的 808 篇高被引文章,平均每篇被引 234.59 次。
  • 標準論文引用格式
    如果你試圖在特定日記中發布論文,則需要遵循該論文引用格式。一些期刊,例如科學,使用數字系統給出文本參考。這個系統不會在這裡介紹,Huth et al (1994)中可以找到出版物引文格式的完整列表。在整篇論文(主要是介紹和討論)中,無論何時提及到外部信息來源,都必須引用提供信息的來源。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括號給出作者的姓氏和出版年份,例如(Clarke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