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孩子不像小時候那樣總喜歡粘著自己了。
孩子長大了,感覺跟自己有距離了,不怎麼願意跟自己太親近,父母的心裡未免會有一些失落感。
我想,沒有哪個父母不想孩子跟自己親近的吧,什麼話都跟自己說,有事就有商有量的。
可現實就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就懶得開口了,一天說話的總量,都數得過來。
那麼,父母如何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保持親密?如何讓孩子願意跟你親近呢?
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勞倫斯·斯坦伯格在《和青春期和解》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長大了,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就不需要父母陪伴了。
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後,願意跟同學們一起玩,不願意跟父母一起玩。
事實上,有研究表明,大多數青少年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
比如說,在一起參加一場特別的活動,分享彼此的愛好,一起完成一項任務等等。
有的父母說,我們也邀請孩子一起出去參加活動啊,但是他們就是不願意去。
如果,孩子拒絕了你的邀請,有可能是你安排的時間不對,或者孩子沒有興趣,又或者提前沒有跟孩子商量,就替孩子決定了。
但不管怎麼樣,父母需要花一些時間來了解和陪伴他們。
如果,你想對孩子有更多的了解,想知道他正在成為一個怎麼樣的青少年,你就需要和他單獨相處,進行一對一的談話。
因為,如果旁邊有其它人在場的話,你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打斷,孩子也容易被忽視。
只有你和孩子單獨相處時,才會全心全意地關注到孩子。
其實,幾乎所有的青少年都喜歡聊天,當他發現你對他看待事物的想法和觀點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很可能會對你敞開心扉。
所以,多和孩子單獨談談他的興趣、愛好和成長的煩惱吧!
這樣,你才有機會走進他的心裡。
勞倫斯在書中寫到:「幫助你的孩子長大成人的方法之一,就是讓他進入你的世界。」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向孩子傾訴,比如,事業、婚姻、各種社會關係。
你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長大成人沒有那麼難。
同時,也要讓孩子看到,你是一個積極、樂觀、有理想、有感情的人,也是一個會遇到挫折和失望的人。
讓孩子了解到,人生有喜也有悲,有驚喜也有失望。
唯有保持一顆樂觀積極的心態,人生路上的障礙才能一一掃除,走向美好的未來。
為什麼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很難管教?
事實上,不是孩子難管教,而是父母就沒有相信過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相信他自己能把事情辦成。
不相信孩子的判斷,什麼樣的朋友能交,什麼樣的朋友不能交,他心裡很清楚。
因為,不相信,父母就會橫加幹涉。
最後,導致親子關係惡化。
與其這樣對孩子各種擔心、懷疑、管控,自己還煩惱不已,不如相信孩子,祝福孩子,期待最好的。
親子關係的惡劣,青春期的叛逆,很多時候都是由父母不尊重孩子導致的。
我發現,有些父母很奇怪,對待朋友、同事,上司、長輩都是彬彬有禮,尊重有加。
可對待自己的孩子就喜歡大呼小叫、惡意貶低。
就因為他是你的孩子,就得什麼都聽你的嗎?
孩子同樣應該受到尊重,尤其是青少年,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已經不是那個,被罵了,被打了,受了委屈,還會膩歪在你身邊的那個「小不點」了。
青少年會反抗父母,會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會把自己關起來,拒絕跟父母溝通,拒絕跟外界接觸。
試想一下,誰願意跟一個不尊重自己的人在一起呢?
我們成人,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有些事情,在我們眼裡,就是個小事,不值一提。
我們成人知道自己不是最棒的,但是我們知道哪些事適合自己做,哪些問題可以去找誰幫忙處理。
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掌握了處理事情的能力。
但是,孩子不一樣,他可能會因為同學的一句玩笑話,鬱悶好幾天,
他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外貌而感到苦惱,覺得自己遇到了麻煩,以後都不會有人喜歡自己了。
他也有可能會因為,不知道如何與同學好好相處,而悶悶不樂。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理解他遇上的麻煩給他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不管發生什麼,父母永遠是他背後最大的支持者。
作者勞倫斯在書中寫到:
在恰當的場合,幽默可以緩和緊張的氣氛,更容易讓孩子敞開心扉。
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解決他遇到的麻煩。
但是,切記用幽默的方式來取笑孩子,即使是善意的。
因為,沒有哪個人會喜歡在心煩意亂、心情不好的時候被嘲笑的。
當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有些爸爸會刻意疏遠女兒,有些媽媽也會刻意疏遠兒子。
覺得孩子長大了,女兒應該由媽媽教導,兒子要開始由爸爸接管。
其實,不用刻意疏遠,只要某些方面稍加注意就好了。
不能因為是兒子,媽媽就不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也不能因為是女兒,爸爸就不參與陪伴孩子。
性別不應該決定你與孩子的關係。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叛逆、不理人、拒絕溝通,是因為他進入了青春期,發脾氣,也很正常。
這個階段的孩子都這樣。
青春期過了,孩子就好了,就會恢復正常了。
是這樣嗎?
《與青春期和解》這本書的作者,告訴你不是。他說,青春期不等於麻煩期。
不要覺得,孩子給你惹麻煩,給你氣受,就是「青春期惹的禍」。
最終的根源,其實還在父母那裡。
《與青春期和解》的作者,用專業的分析和指導,讓父母做到理解青少年的思想行為,從而使自己不失控、不較勁、不生氣,從正面來引導青春期孩子。
這本書就相當於給父母或者老師提供的指導手冊,讓父母或者老師通過本書能夠更好的了解青少年以及他們自己。
所以,強烈推薦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