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詩意和浪漫的,又是煩惱和憂愁的。作為父母,我們會發現孩子突然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對我們敞開心扉,開始把我們拒斥於自我世界的大門之外,就像我們青年時期一樣。我們曾經責怪過父母不理解我們,現在我們又必須面對孩子的責怪,如此循環持續。
《與青春期和解》這本書,是理解青少年思想行文的心理學指南。教育家致力於給父母無數中肯的建議,而斯坦伯格卻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把父母帶進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世界。
01「麻煩的青少年」意味著「麻煩的親子關係」。
成長之路都不是平坦的,荊棘、泥濘、山道彎彎、風雨交加。青春期出現極端情緒是正常的,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當我們關注孩子叛逆的時候,不妨多關注一下親子關係是否和諧。當父母懷疑和監視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變得嚴厲時,當父母經常將「你能不能不別這樣」掛在嘴邊時,孩子對此最常見的反應就是叛逆。
而那些順利渡過孩子青春期的父母,卻以另一種方式與孩子相處。他們與孩子的關係是朋友,又更像合伙人,他們在許多領域具有專業知識,也期待某一天孩子能獨當一面。只有在親密的親子關係中,青少年才能學會保持健康的獨立精神。
02不是出現了「有問題」的青少年,而是父母和青少年遇到了「問題」。
青春期有無限的可能,充滿變化與矛盾;而中年期似乎已經看到了盡頭,面臨來自工作、婚姻、子女教育和社會壓力等方面的「危機」。青春期遇見中年期,這是一種並存的諷刺,這種獨特結合導致親子關係呈現出特有的面貌。
青春期的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發展並試圖通過試探性的獨立行為證明自己可以像成人一樣,觸摸並融入這個社會。它們開始質疑父母的規則和智慧,而挑戰舊秩序是智力發展的標誌,他們今後學習和生活的積極動力與創新思想很多都是在青春期種下的種子。父母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引導者和支持者。如果父母的教育認知尚未跟進,或欲加管束,很容易就導致不同程度的親子關係的對立和矛盾,從而延長了青春期叛逆的存續時間。
03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愛與合理的要求。
青少年更需要父母,更需要父母的愛。他們既渴望擺脫父母那的控制並獲得自由,在心理上又害怕父母完全放手、不管他們。
好的父母愛並參與孩子的生活和成長,並且嚴格執行明確的行為準則。他們允許孩子說出不同的意見,又不會讓孩子完全任性妄為。尊重、相信孩子,花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與其懷疑最壞的情況,不如期待最好。
04說出你的感受,想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
如果孩子的房間很亂,衣物扔的滿地都是,你會和孩子怎麼說那?你是會說「你的房間一團糟」,還是會說「你把衣服丟在地板上」?
在溝通方式上,分為「我向信息」和「你向信息」。我向信息是指不帶評判性地陳述我們對某一特定行為或情況的看法;你向信息是對他人的動機、態度或性格的評價。
對青少年說出你的感受,比批評和職責他們更有效。父母應該試著明確行為與行為結果的區別,並且要簡明扼要的表述、
英國詩人侖曼斯在《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中「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早早地將他推出門……儘管我很心疼。我會多擁抱,少攙扶。我不再追求對父母權力的愛,我會效法愛的力量。如果……,已經沒有如果,我不再後悔過往行動,從當下開始!」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或者即將進入青春期,那來看看這本書吧。有時候,我們總是自己摸索,卻容易走錯了,而有了很多專業的建議能夠讓我們和孩子少走很多的彎路。這本書不僅能夠緩解親子關係,更能幫助父母更好地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