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2021-01-08 澎湃新聞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綏化女性!

最新對青少年大腦發育的研究,發現多數青少年都會經歷四個重要的智力、社交、情感能力的發展階段,11-12 歲;13-14歲;15-16歲;17-18歲。

下面我們將介紹研究的最新發現。作者Sue Shellenbarger 是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王瀟翻譯。

Sue根據這些研究的結果,為家長們總結了青春期的孩子們每個年齡階段的大腦發育情況,需要我們父母的養育方式如何調整和配合。

十幾歲的孩子常常讓父母們很困惑。敏感的孩子變得浮躁或是喜怒無常。曾經很冷靜的孩子會和搭乘危險駕駛的車或是參與其他愚蠢的冒險。

大量新的研究為這些困惑提供了一些解釋。大腦成像增加了另一種可以幫助測試青少年控制自己行為和情緒的假設和印證的數據。近幾十年的研究開始追蹤青春期一定時期的發展,而不是在一個時間點對一組青少年進行比較。

新的縱向研究改變了科學家對家長在幫助孩子度過這不穩定的十年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曾經認為青春期是父母退場的時刻,現在越來越被認為是持續關注和情感連接的機會。

最新對青少年大腦發育的研究,發現多數青少年都會經歷四個重要的智力、社交、情感能力的發展階段。

-01-

11 —12 歲:青春期初期

當青春期走上人生舞臺的時候,許多青少年在很多基本技能方面可能會退化!這個階段的少年的邏輯和決策能力通常尚待完善,家長可以訓練他們變得更有條理以及思考其他觀點。

研究表明,空間認知能力和特定推理能力在這一階段會降低。而負責前瞻性記憶,即記得你將來應該做什麼的記憶,仍然在成長。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老師要求青少年在上學前上交一張紙條這種事會讓他們毫無頭緒,孩子們經常會丟三落四。

訓練青少年建立組織能力會有幫助。家長可以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記憶提示,例如把健身包放在門口,或者在手機上設置提醒。他們可以分享實用的工具,比如任務管理的app。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有效的決策、權衡利弊和思考其他觀點的能力。根據2014年發表在《行為決策學報》的一項基於76名參與者的研究表明,在10-11歲時知道如何做決定的孩子表現出較少的焦慮和憂愁,到12-13歲時和朋友之間的爭吵和麻煩也更少。

家長也許可以通過溫暖和支持來影響孩子在這一階段的腦部發育。2014年一項針對188名兒童的研究比較了在意見分歧中保持溫暖、親切和鼓勵的母親和變得生氣好鬥的母親對孩子的影響。

根據這項由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做出的研究,在16歲的青少年中,那些母親在他們12歲時親切有愛的,他們的腦部發育傾向於更低的焦慮和憂鬱水平,以及更高的自律能力。

-02-

13—14 歲:情緒異常激動期

青少年在13-14歲時易受同伴影響,社交壓力在這時達到高峰。家長可以幫助他們解讀同齡人的社交暗示,示範健康的應對方式,例如運動或默想。

家長應該做好準備面對一段情緒異常激動的過程。

年輕的少年們對同伴的意見更加敏感,並且反應劇烈。當他們還沒有成熟到掌握能夠理解他們同伴真實意思的社交技能時,這一切變得令人困擾甚至痛苦。

在這種時候,青少年面對壓力的反應變得亂七八糟,導致他們常常摔門或是哭泣。

社交壓力的影響在這時達到高峰,在由壓力引發精神障礙的成年人中,50%在15歲之前得到過類似的診斷。另外的研究表明11到15歲的青少年在遭受類似被群體排斥這種社交壓力時,會變得難過和焦慮,而成年人並不會這樣。

根據2016年《發展科學評論》的研究報告,大腦最易受壓力傷害的部分尚在成熟過程中,因此青少年在這一階段使用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會在腦迴路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影響一生的模式。

方法:心理學教建議教導並示範他們自我舒緩的技巧,比如默想、運動或聽音樂。

培養青少年的交友技巧,包括如何解讀他們同伴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鼓勵他們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來結交朋友,而不是看誰更受歡迎,並且遠離那些不友善的朋友。教導他們如何在爭吵之後學會道歉、做出改變和妥協來修復友情。

來自家庭的支持是壓力的緩衝器。

根據2016年《家庭心理學》雜誌上一項對362名以色列少年的研究,能夠從家庭獲得陪伴、解決問題、情感支持的青少年在面對巨大壓力的時候比較少陷入抑鬱。

-03-

15-16歲:追求冒險期

尋求刺激對15-16歲少年來說前所未有的吸引人,他們大腦的獎勵受體正在迅速發育。這個階段的青少年追求刺激的欲望比以後任何一個人生階段都更強烈。

2015年一項由荷蘭萊頓大學對超過200名8到27歲的參與者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這個年紀對危險活動的興趣最為高漲。大腦的獎勵受體迅速發展,放大了青少年對多巴胺的反應。這是一種與愉悅和滿足感相關的神經遞質。

正常的對危機的恐懼感在青春期被暫時抑制,科學家相信這一轉變是基於生物進化需要離開家園尋找新的定居地點的本能。研究發現,即使被警告實際危害會超過他們的預期,少年們也不會改變他們對危險情況的評估。

在這一階段結交和保持好友的能力非常有用。

根據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心理學助理教授伊娃·特拉澤博士(Dr. Eva Telzer)2015年對46位青少年進行的研究結果,擁有可信賴可依靠的好朋友的青少年更少參與冒險行為,例如商店盜竊、乘坐危險駕駛的車或無保護的性行為。經常與好友爭吵的青少年更容易參與這樣的冒險。

家長仍然可以有所作為:鼓勵健康的友誼,展現溫情和支持。有所改變成為溫暖、支持的父母不會太晚。

根據2015年《神經認知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對23名青少年的研究,在一項實驗室冒險測試中,從15歲開始與父母變得親密的青少年大腦中控制冒險行為的部分激活較少,在18個月後也更少採取行動。

特拉澤博士(Dr. Telzer)也參與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根據該研究,與父母的親密關係包括通過討論問題得到父母的尊重和幫助,沒有爭吵或大喊大叫。

-04-

17—18歲:青春期後期

年齡較大的青少年能夠在情緒和冒險衝動上控制自己,他們解決問題和戰略規劃的能力正在進步。他們可能在辨別微妙的人事情況上需要幫助。

在年齡較大的青少年中,負責判斷和決策的前額葉皮層部分已經發育得足夠成熟,可以制止失控的情緒和冒險的衝動。在這一階段,青少年大腦改變和發展的功能收效顯著。一些青少年智商有所提高。

根據2013年賓州州立大學帕克校區及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對11,000對雙胞胎的研究發現,天生聰明的少年更容易表現出智商的提高,因此原本就聰明的孩子會變得更聰明。

根據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研究人員2015年的研究結果,執行功能,例如解決問題和規劃策略的技能,在這以後至少到20歲仍會繼續發育成熟。

據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教授莎拉 - 傑恩·布拉克莫爾(Sarah-Jayne Blakemore)的研究,社交技能和相應的大腦區域仍處在發育過程中。

在這個階段,青少年更能注意到別人的感受並表現出同情心。儘管如此,他們仍然缺乏能力去解讀人們在複雜社會情境中的動機和態度,比如說,理解為什麼一個朋友會在聚會聊天時突然轉移話題。

在青春期成長最艱難的幾年中,青少年們需要輔導、支持、良好的榜樣,以及最重要的,得到理解。

希望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把最好的自己,投資入孩子們在我們屋頂下的最後一個期間,讓他們能夠心理健康的,充滿信心的成長。

來源:明教育

原標題:《【家教】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
    每次出去做家長培訓,家長就會問我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啦?問題怎麼這麼多,他們反饋的孩子青春期的問題大概下面幾種:不聽話,對著幹,言行過激,逆反、更容易生氣,厭學、逃學、網癮、自我封閉、違抗課堂紀律、學習障礙…家長對青春期的孩子的焦慮是最最明顯多於其他階段的
  •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的特徵有:封閉,逆反,誇張,隱私出現,情感衝動,注重外表。從10歲就開始跨入青春期,一直到18歲,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稍有不慎,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這些特徵,是不是就知道當自己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該怎麼辦了。很巧,我自己家裡有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之間的故事。
  • 這些有益的書籍報刊資料,幫助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穩住成績
    帶班初中學生,避免不了面對青少年的青春期問題,除了學習輔助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每每在開家長會時,提起孩子的青春期階段,一些家長就總誤認為是愛情教育,防範早戀就解決青春期問題了。這實在是一種狹隘的認識,其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是指中學生具有的所有心理現象、心理特徵和心理狀態,包括對心理衛生的保健、心理品質的培養、人際關係指導等等,範疇很廣泛,最終是要幫助學生順利地度過青春期。眾所周知,學習是初中學生最重要的事情,為了應對中考,很多人都把關注點放在了功課和成績上,而忽視了孩子本身發育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 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
    導讀: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怎樣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這個「多事之秋」?父母們準備好了嗎?
    這「多事之秋」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歷程。抱怨解決不了問題,訓斥和打罵更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們需要父母的關心、教育、引導和幫助。應該尊重孩子的交往需要,鼓勵孩子到集體中、到社會生活中接受鍛鍊,學會交際,學會相互尊重,學會相互了解,學會取長補短,在同伴交往中豐富知識,增長才幹,加深友誼,健康活潑地成長。2、教給孩子生活常識和法律知識幫助孩子學習和掌握青春期的必要知識。
  • 這6類家長,很難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度過青春期的4個辦法!
    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可是,人們好像有健忘症,升級為父母后,仍然不會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常常抱怨他們「不聽話」,導致很多家庭的孩子出現了叛逆的問題,嚴重的還會造成悲劇。父母想要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想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請不要做這6類家長:一、不擅溝通的父母電影《葉問4》中一個場景:葉問的兒子葉正,因母親早逝,缺失了母親的關心
  • 孩子上了高中不適應?家長用心做好這4個方面,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孩子升入高中後,學習壓力增大,青春期煩惱增多,內在成長引起的種種衝突,外在關係協調的種種困難等,讓很多孩子陷入成長的困境。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其生活、精神上的幫助和引領非常重要。就像我們走進一段充滿艱難的路,有人給我們真誠的陪伴和鼓勵,我們多數會成功跨越; 如果單憑自己努力掙扎,失敗的機率要大得多。
  • 青春期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5個建議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
    02這種狀況,不僅家長痛苦,其實青春期孩子也很痛苦,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又無法獨立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他們既對父母的意見不信服,又不知該如何應對心中的迷茫和痛苦。此時必須有家長和老師引導他,幫助他安全度過青春期。
  • 如何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作為父母你知道嗎?
    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我們父母不了解他們的獨特心理,不了解他們的成長困惑,那麼我們很容易陷入「孩子衝動叛逆,父母氣急敗壞」的教育困境,甚至讓孩子無法安全度過這個特殊時期,永遠的失去孩子。網絡圖片01那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該如何給予孩子幫助安全度過青春期?
  •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父母把這五點做好就可以了
    青春期通常從小學後期或中學早期開始,直到大學階段才逐漸結束,長達10~12年。青春期能讓一個孩子從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成長為一個成年人。這個蛻變開始於在9~13歲,孩子會嘗試打破兒時與父母間的依戀關係,這也意味著他們與父母緊密聯繫的「線」開始放鬆。
  • 如何幫孩子順利度過逆反期?
    直面青春期「問題小孩」當孩子覺得你不再是那個無所不能的人的時候,當你覺得面對孩子很有壓力的時候,意味著孩子的青春期已經到了。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很多家庭就開始進入一個相互之間不了解、不交流、溝通困難的階段,親子衝突、家庭矛盾進入高發期。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
    本報訊(記者 陳璐)如何看待孩子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該如何應對;父母需要具備哪些心理常識?……昨日,中華街道關工委、文安社區關工委邀請中國父母成長研究院院長、家庭教育認識論創始人範津以「青春期的危機幹預」為主題,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 學會認知心理特徵,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
    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他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如何幫孩子度過青春期,提高學習成績?
    孩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通過反覆地嘗試、碰撞、慢慢地走向成熟。所以,家長必須正確認識和了解新時代背景下青春期孩子的異常表現和行為、心理特點及矛盾狀態,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最後才有可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怎樣做?
    那麼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些如何指導?應該與孩子怎樣溝通?下面將帶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家長溝通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著生理髮育,他們生理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他們感到新奇,也使他們產生矛盾和困惑。他們的主要表現為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與怯懦,孤獨與合群,高傲與自卑,多變與固執等。
  • 孩子早戀,家長很頭疼?掌握「五步法」,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
    如果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不僅要管,更重要的是知道怎麼管?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五種方式來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青春期的悸動。 第一、理性看待孩子與異性同學交往,不要隨意給孩子扣上早戀的帽子,切不可一味的指責,以免激怒孩子,使其逆反真的「早戀」。 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就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 青春期對父母來說是災難嗎?只有通過怎麼做我們才能順利度過青春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走向長大的必經階段,在這一時期,孩子們是叛逆和浮躁的,許多聽話又聰明的孩子在青春期後會對父母採取一些行動。因此青少年兒童管教這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為許多家長非常渴望了解的問題。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當他們了解到東西,可能會會覺得父母的言行是錯誤的,所以他們會與父母進行一場審判性的對抗。其實孩子的青春期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家長用對方法,還是可以陪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 「叛逆期」不叛逆 加減乘除法幫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走過叛逆期
    特別是在8月中旬播出一期以「叛逆期」不叛逆為主題的課程,講述了針對青春期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及解決策略,讓我們和孩子受益匪淺。父母僅僅一味指責,不給孩子積極的引導,也不關注他,容易使孩子誤入不良群體,交上壞朋友等。其實以上都是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明顯表現。特別是社會上由於叛逆發生的親子悲劇,經常掛上新聞,令人惋惜。
  • 對青春期的兒子愛恨交織?5本書還你親慈子孝,歲月靜好
    當孩子總想張揚自我,挑戰父母;而父母如果沒有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還沉溺於孩子小時候的全方位管教方式,那"戰爭"必然成為家庭常態。青春期是孩子塑造自己角色,培養良好品質的重要成長階段。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躁動的青春期,共同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以下5本書可以為你提供答案。
  • 傳播科學家教理念——心理名師工作室家教專場走進泉港
    青春期通常也稱為叛逆期,是孩子發展身心、成長自我的關鍵時期。為了普及科學的家教理念,提高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了解,理解和應對孩子成長中的一系列問題,應主辦方泉港區計生協會邀請, 11月19日晚,福建省柯永紅心理名師工作室的幾位名師走進峰尾中心小學,為六年級的家長們帶來了四場不同主題的家教講座。柯永紅老師開展題為「陪伴孩子,叩響青春之門」的主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