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而心理健康這種溫暖的情感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中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它可以維護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預防式教育。
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這裡的放手,就是要在心理健康課上,尊重並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創造,體驗活動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而中職生作為一支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活潑、有個性、有看法、有追求,且專業性強,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諸如不良的學習習慣,自信心不足,學習動力不足,不夠自律,對自己要求低,情緒容易激惹等。針對這個現狀,通過放手,是可以追求心理健康課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通過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也是可以營造一個寬鬆嚴謹的課堂氛圍;通過對心理健康課堂的觀察與診斷,不僅可以促進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發展,改善課堂教學質量,還能促進對心理健康課堂的科學研究。
一、 小心翼翼怕出錯,不敢放手
我校心理健康課開設於2004年3月。起初在沒有教材,也沒有什麼經驗的情況下,時常把心理健康課上成了思想政治課,課堂上知識點全面開花,生怕少講一點,漏講一節,每節課都是以老師講為主,學生體驗少之又少,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呆板,課堂充滿了規矩意識和紀律要求,上課的方式也單一,缺少可借鑑的專業知識和授課方法,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教學內容的隨意性較大,缺少統籌安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的少,把上課當做了工作任務去完成,而沒有當成事業和科研去探索。表面看上去井井有條的課堂,實則不乏沉悶、教條和嚴肅,沒有體現出心理健康課堂應有的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這種不敢放手的課堂狀況大約持續了五年。
二、事無巨細必躬親,不能放手
伴隨著我校創建國家示範校的契機和步伐,為了能改善這種狀況,心理健康課任課教師在不斷地學習、積累,不斷地充實自己。學校要求規範教學內容,使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心理健康》教科書,有了教科書的支撐,心理健康課隨之進入了按部就班式的、照本宣科式的、「新聞聯播」式的教學模式。為了追求完美的課堂,不能容忍學生出現絲毫的差錯,累了老師,苦了學生。按照課本要求,雖然也進行了一些活動和體驗,可是目睹了學生的幾次失敗,體驗了亂鬨鬨的課堂後,於是便又回到了原點——滿堂灌的課堂。老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安安靜靜地聆聽,課堂成了演繹完美答案的舞臺,學生成了一種裝飾,一種陪襯,一種點綴了,在老師「循循善誘」和「特別保護」下,「不能放手」讓心理健康課堂失去了「健康」,學生失去了自我和獨立,失去了質疑和批判的能力,失去了應有的輕鬆、張揚和快樂。
三、 多元發展求探索,及時放手
2010年後,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相關部門和學校對心理健康課十分地重視和支持,加大了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和培養,我校心理健康教師增加到了三位,並且都考取了國家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不斷地進行校內外交流,參加省、市和國家級各種學習培訓,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眼界,增長了見識,提升了業務能力,對「如何上好一節心理健康課」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認識,構建了心理健康課的風格和模式。期間,及時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少了一言堂,多了學生活動;少了老師的說教,多了學生的體驗;把抽象的道理,轉換成一連串的有趣的學生活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沉悶和嚴肅的課堂氣氛,師生關係越來越融洽,生生關係越來越親密。在此基礎上,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特點和學校特色,對教科書的內容進行了整合,採用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辯論討論、心理遊戲、和信息技術等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將教育信息化融入到心理健康課堂,提高了學生參與心理健康課堂的積極性,課堂驟然變得妙趣橫生了。放手讓學生用一隻舊輪胎,體驗團隊合作;放手讓學生合作粘做紙環,體驗合作之美;放手讓學生撕思人生,體驗時間都去哪兒了;放手讓學生辯論友情和愛情,體驗承擔責任之重;放手讓學生用七根手指頭抬起一位同學,體驗自信的力量;放手讓學生與同伴蒙眼共行,體驗信任之旅;放手讓學生書寫人生繪本,體驗成長的快樂;放手讓學生用一個柿子模擬「人工流產術」,體驗「真實」的性教育…… 放手,讓心理健康課內化於學生之心。
放手,是一種尊重,做到在心理健康課上放手,更是健康與開放的心態,是團結與合作的胸襟,是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責任。通過在心理健康課上的放手,也深深體會到,只有放手,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才有教育情感的內化與拓展,學生內在的潛能才能被激發出來。
放手,心理健康課才會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