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寒假時間的到來,許多孩子也像是鳥兒在籠子中被放飛一樣,一到放假就歡呼雀躍,完全喪失了時間觀念。孩子熬夜,不分晝夜的打遊戲,看電視,卻將這些行為視為是放假放鬆自己的活動。而也有一些父母也將孩子的這些行為劃分為合理正常,而沒有過多的打理孩子。但是,也有一些父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愁白了頭,相信有很多的孩子一到放假時間觀念等於零,為所欲為的放縱自己。
確實,放假是讓孩子休息的時間,但這絕對不等同於孩子就可以整天打遊戲,沒有時間觀念。假期是孩子休息,同時也是自我提升的一個重要時間段。一放假時間觀念為零,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來說都是不利的,父母需要學會及時的制止孩子,但是也有許多的父母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孩子樹立好時間觀念。各位父母別著急,學會用四象限法則,就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樹立好時間觀念。
寒假一到,孩子時間觀念等於零
孩子一到寒假就喪失了時間觀念,這種現象是大多數孩子都會出現的,也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是很正常的。普遍的孩子都存在著這樣的一種觀念:放假了就可以盡情的玩,假期就是用來玩的而不是要摻雜著一點學習成分的。放假了,脫離學校,脫離老師,脫離作業,再也不需要被作業煩惱。
不僅僅是孩子,生活中也有許多的父母有這樣的觀念,一到假期就放任孩子,任由孩子為所欲為的玩,殊不知,這樣的觀念會讓孩子漸漸地在假期中失去時間觀念,一頭心思埋入到遊戲和玩耍中。這將會使孩子的假期變得沒有意義,白白的浪費時間。
一到假期孩子的時間觀念歸零,對孩子的時間管理以及自身的成長都是極其不利。一個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往往會比那些時間觀念差的還是在對待同一件事情上有不同的想法,具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往往做事更有效率,質量也更高。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方面,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的時間觀念歸零,許多的孩子會利用假期的時間熬夜打遊戲,晚睡晚起的行為也十分普遍。這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孩子迷戀電子遊戲,不分晝夜的盯著電腦屏幕,這對孩子的視力產生嚴重的消息影響。並且,總是熬夜會降低孩子身體的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會導致孩子更加容易生病。但是卻有許多的父母會將孩子的這一行為當作是孩子放假娛樂,而沒有過多的管理孩子,這其實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假期也要讓孩子有時間觀念,才能夠幫助孩子更加懂得時間管理,讓孩子做事更有效率,父母不應再放縱孩子,學會用四象限法則幫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促進孩子的成長。
四象限法則,幫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什麼是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簡單來說也是"十"字法則,用一個"十"字分成四個想像限,分別為重要緊急的,重要不緊急的,不重要緊急的,不重要不緊急的。我們要做的事情根據輕重分為四個維度,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分清事情的重要程度,從而使我們做事更有效率。
根據這個矩陣,我們可以把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分成A、B、C、D四類事,具體分為以下:
A重要緊急的事,你所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而且時間很緊迫。比如期末複習時各學科的複習資料,明天上班時要上交的報告等。
B重要不緊急的事,指的是你所要做的事情對你來說很重要,但是時間不緊迫。比如你報名一門英語課,想要通過學習外語來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際關係。
C不重要緊急的事,指的是你所要做的事情對你來說不是很重要,但在時間上又非常緊迫。比如突然遇到一些緊急的情況,突然接到電話,有訪客到來等。
D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指的是你所要做的事情對你來說不是很重要而且在時間上也不是很緊迫。比如平日裡毫無目的的刷朋友圈,微博,抖音等。
以上的四類事情都有它相對應的處理方法,對於孩子一到暑假就沒有時間觀念,父母應該教導孩子怎樣去安排自己的每一天,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以及對待事情的處理方法,這才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而四象限法則是一個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一個重要方法,下面跟著尼莫媽媽一起來如何利用這一法則來提高孩子的時間觀念。
巧用四象限法則,這些要點你要知
1、教孩子先做出任務清單
首先,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列出每一天的任務清單,把自己的安排寫在紙上。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清晰地認識到每一天自己的任務是什麼,而不是一睜開眼就坐在電腦旁打遊戲。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任務清單,而且這份清單要儘可能地詳細說明每一天的任務。比如每天起床時間以及入睡時間,每一天要完成的作業量,閱讀量,每天要做的勞動等。當然,父母也不能完全的壓榨孩子的假期時間,也要給孩子一些娛樂的時間和空間。要知道,勞逸結合也是提高孩子做事效率的一種重要辦法,過度的壓榨孩子娛樂的時間,會讓孩子更加抗拒,還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的。
2、教孩子學會分清任務輕重
再次,父母要教導孩子學會根據任務清單所列出的事情來分清任務的輕重。這時父母可以給孩子畫一個"十"字框架,分別標註A(重要緊急)B(重要不緊急)C(不重要緊急)D(不重要不緊急),然後讓孩子將自己的任務分別寫在這一個框架上。
比如寫作業是屬於重要緊急的事情,就將它放在A上,意味著這些事情是需要趕緊做的,即便是你不想做,也會有外力推著你做,所以我們應當首先做好這類事。而閱讀是屬於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就將它放在B上,意味著做這些事情需要有充足的時間,所以對於這些事情我們要堅持做,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對待C類事情,我們要學會教孩子說不。我們最容易受到C類事情的幹擾,當我們將過多的精力放在這類事情上,就會無心去處理更重要的B類事情。處理緊急的事情會讓人有成就感,但是長期這樣做的結果是讓我們看似忙忙碌碌,但實際上卻沒很大的成效。對待D類事情時,父母讓孩子儘量花少一點時間在D類事情時,絕大多數這類事情適用於放鬆自己,實際上卻沒有什麼意義。他最應該放在最後來完成,比如孩子打遊戲,玩手機都是屬於D類事情,父母應該讓孩子再完成其他的事情後,再來做這件事,這樣才能夠保證事情得到一個好的成效。
做事前先分清事情的輕重,要知道真正效能高的人做事是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而不是緊迫程度來決定做事的先後順序的。
3、給孩子樹立重要事情先做的觀念
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時間卻是有限的,學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樹立好時間觀念是提高做事的效率的前提,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分清事情的輕重,樹立重要事情先做,的觀念。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教孩子懂得去辨別哪一件事是更為重要,是應該放在首位先完成的。而哪些事情可以先放在一邊,等到有空閒的時間再完成。將事情有條理的分配好,合理的分配好自己有限的時間,做事情自然就變得更有效率。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