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典」】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保護

2020-09-05 勃利檢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適應數字時代發展態勢

為個人信息保護確立方向

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2020/8/31(2214)黑龍江省檢察院聯合多家單位出臺《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細則》

【檢察日報評論】所有改革都要靠實幹來實現

【重磅】如何把維護網絡安全、國家安全落到實處?最高檢提出要求!

【漫畫】有人過問幹預案子?上報!上報!上報!

【每日一「典」】「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

勃利縣人民檢察院

微信號:bljcy123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典」 | 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保護
    「每日一『典』」欄目,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三十四條。適應數字時代發展態勢為個人信息保護確立方向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 每日一「典」: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保護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三十四條。適應數字時代發展態勢為個人信息保護確立方向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 【一起學法】《民法典》: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保護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三十四條。適應數字時代發展態勢為個人信息保護確立方向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 【學典 用典 宣傳典】點『典』積累 | 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保護
    渭南中院網絡新聞中心新媒體團隊開設「學典 用典 宣傳典」欄目,讓我們一起學習,通過點『典』積累,積少成多,掀起學習宣傳貫徹民法典的熱潮,確保民法典得到有效執行。定期我們將推送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 電子郵箱地址、行蹤信息擬被納入法定個人信息範圍
    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 梁曉輝 張素)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22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審。鑑於個人的電子郵箱地址、行蹤信息同樣具有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功能,草案三審稿將其納入個人信息範圍,規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地址、行蹤信息等。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個人電子郵箱地址、行蹤信息受保護 不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2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亦君)《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今天上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三審。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在作草案修改情況時表示,草案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規定。草案二次審議稿規定了個人信息的範圍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
  • 【民法典】每日一「典」:開啟個人隱私保護的新時代
    「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開啟個人隱私保護的新時代適應數字時代發展態勢為個人信息保護確立方向【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私人生活安寧 納入隱私權」】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 電子郵箱地址明確為個人信息
    □法制日報記者朱寧寧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今天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這是該草案第三次提請審議。相比草案一審稿和二審稿,草案三審稿新增多個內容,包括:明確人格權範圍;重新定義隱私權,突出「不願意為他人知曉」這一特點;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將個人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也納入保護範圍。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升級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禁止窺視...
    草案三審稿中,在「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章節進行了部分改動,進一步升級了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比如: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搜查、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將自然人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的範圍等。
  • 《民法典》如何保護個人信息、肖像權?長沙拉師這樣說……
    在現實生活中,《民法典》將為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該注意些什麼?有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民法典》原文】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 《民法典》解讀十一:保護個人信息
    在信息化時代,大家在購物、出行、住宿之時都可能用到個人信息,拍照、曬照也是家常便飯,個人信息的保護越來越受關注。《民法典》加強了人格權的立法,使其獨立和成文,並通過專門章節規定了肖像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民法典》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獲取並保障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處理或者傳遞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交易、提供或者洩露他人個人信息。
  • 《民法典》教你如何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
    近年來,隱私和個人信息洩露的問題頻出,個人信息的合法權益難以獲得保護。為此,《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規定了涉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的相關內容,明確了自然人在隱私和個人信息上應該享有的權益。
  • 個人信息保護:嚴格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
    作者:王春暉 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  針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現行法律規定基礎上,我國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在「人格權編」中進一步強化對隱私權的保護。
  • 民法典如何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律師信箱)
    關於您提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被侵害的問題,以下是相關解答。近年來,隱私和個人信息洩露的問題頻出,個人的權益難以獲得保護。為此,《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規定了涉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的相關內容,明確了自然人在隱私和個人信息上應該享有的權益。
  • 民法典之個人信息保護篇
    中國青年網宜昌8月26日電(通訊員 汪俊傑)人格權獨立成篇,是我國《民法典》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也是我國在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對人格權保護的現實要求和系統立法。其中,隱私權成為人格權保護的新增類型,《民法典》明確保護隱私權。
  • 民法典來了|程嘯:《民法典》與個人信息權益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 大數據時代下個人信息保護的民法基礎
    隨著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的興起和發展,人臉識別技術、視頻會議、遠程醫療、電子病歷等新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和各種商業活動,極大地提升了我國信息現代化水平和便利程度。但與此同時,個人信息洩露事例頻發。因此,全面有力地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一、個人信息與隱私權的基本定義(一)個人信息的「可識別性」個人信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與《網絡安全法》以及《個人信息安全規範》[2]中的定義一致,其強調個人信息的「可識別性」,這無疑是個人信息最本質、核心的特徵。
  • 民法典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網絡數據利用、電子合同效力、平臺責任認定等網際網路新型問題進行了積極回應。基於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結合民法典的規定,我們應當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策略、目標和限度進行準確理解和把握。民法典是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階段性立法回應。鑑於個人信息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民法典人格權編採用專章的方式對個人信息與隱私權一併予以保護,並對個人信息的類型、收集、更改或刪除做了初步規定。
  • 「普法」民法典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為回應社會需要,《民法典·人格權編》第六章專門規定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那麼,《民法典·人格權編》將如何保護個人信息?1、什麼是個人信息?《民法典》第1034條第2款規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