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恐懼》:直面自我,贏取一場負面情緒的終極之戰

2020-08-29 秋水照人寒


《走出恐懼》封面

弗洛伊德曾提出一種心理防禦機制——退行。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者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來降低自己的焦慮。

就如生活中很多人在遇到不開心或者不滿意的事情時,會突然變得不講道理,處理方式也特別孩子氣。《走出恐懼》講述的就是人們生活中面對負面情緒時出現的「退行行為」。

書中,作者將各種負面情緒稱為「情緒化小孩」,她將教我們如何找到情緒化小孩的根源,如何擺脫負面情緒的影響,從而更好的把控自己的人生。

本文將從情緒化小孩有何種表現,它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情緒化小孩對生活的影響這三部分來具體闡述


01 當「情緒化」和「小孩」相遇:一場負面情緒的終極之戰

「情緒化小孩」包括了兩個概念:情緒化和小孩。

說起小孩,大家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任性、淘氣、衝動、沒有自控力等貶義詞。由於小孩的身心還未發育完全,他們遇事會不懂處理。比如在幼兒園不好好吃飯,吃得慢或者會挑食;逛街的時候,看見喜歡的玩具就會要求爸爸媽媽立刻買下來,否則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而情緒化則指超出合理限度的敏感,經常會有明顯的情緒波動,喜怒無常。

這兩個特點合在一起,情緒化小孩對生活的影響有多大,不明而喻。

那麼情緒化小孩有哪些具體特點呢?


發脾氣的小孩


1. 自動化:一刻都不能等的慣性

情緒化小孩的自動化是指當某個觸發事件發生時,人的情緒會像有慣性一樣即刻做出反應。他往往不會先思考後行動,因為他一秒鐘都等不了。

這樣的人一般都會做事衝動,並且控制欲很強。

例如晚餐後,妻子叫丈夫洗碗,丈夫坐在電視機前正津津有味地看著一集電視劇,他頭也不抬地說看完這集就去洗。這種情況下,一個正常的妻子會說:「那你別忘了哦。」然後就去做自己的事情。可是受到情緒化小孩影響的人卻會因此發怒:「你怎麼每次都是這樣!平日家裡什麼事都是我一個人做,現在叫你洗個碗卻磨磨蹭蹭!」

這就是情緒化小孩的自動化表現。妻子沒有考慮丈夫的感受,一旦丈夫的回答激發了她的憤怒,她就會馬上發作,言行舉止都不經大腦思考。

2. 反應過度:個人對重視的渴求

反應過度是指一個人對某件事的反應超出了合理的範圍,比如過度期待等。而這種反應過度大都源自一個人對別人重視的需求。

美國哲學家約翰 · 杜威也曾說過「人性中最深層的動力是對重視的渴求」。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成就是這樣一個特別需要別人重視的人。蘇母的極度寵愛和遷就讓他加固了「我很重要」的意識。後來蘇母去世後,不再有人那麼寵他。所以他把對重視的渴求轉移到其他人身上,包括了蘇明玉。但明 玉一向瞧不起這個好吃懶做的哥哥,這讓蘇明成感到自己不被重視,所以每次與明玉碰面,他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正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所以當別人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時,我們就會出現反應過度的情緒問題。

3. 習慣性:放棄逃離的結果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了一種心理現象:習得性無助。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多次失敗和挫折後,面對同樣的問題產生時表現出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

這個心理現象是在一項動物實驗中被發現的。實驗人員把狗關在安裝了蜂音裝置的籠子裡。當蜂音響起時,狗就會遭到電擊,這讓它痛苦無比。幾次試驗後,實驗人員在啟動蜂音前,把籠子打開了。可是狗並沒有逃出籠子,而是躺在地上無助呻吟,等待電擊。

受情緒化小孩影響的人也經常表現出這種習得性無助。當多次面對同一種焦慮或者挫折時,他們多次無法成功從中逃離出來,便會形成習慣。每當同樣的或者類似的事情發生時,他們就會習慣性陷入那種情緒裡。

電影《忌日快樂》中的女主就體現出了這樣一種習得性無助。該電影講述了女主生日的那天被殺害了,等她醒來後,又回到了她生日那天,被謀殺的事實又再次重現。女主一開始很無助,因為不管她怎麼努力,她都無法查清楚到底是誰殺了她。不過幸好電影最後,女主通過努力,逃離了習得性無助,找到了殺害她的兇手,她的忌日循環也終於停止下來。

受到情緒化小孩控制的人也同樣會有習得性無助,所以他們往往任負面情緒發展,放棄逃離。


電影《忌日快樂》封面

02 追根溯源情緒化小孩產生的原因

1. 沒有得到滿足的原始需求

心理學家阿瑪斯曾提出過「坑洞理論」。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兒時的一些原始需求沒有被滿足,內心就會形成像黑洞一樣的坑洞,無時無刻都需要用東西去填滿。

這些坑洞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兩個方面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我們會把過去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投射到別人身上。比如一個留守兒童,從小特別缺乏愛和陪伴。等他長大談戀愛時,會特別需要對方給他足夠的陪伴,如果對方某次因為工作忙等原因沒有在他最需要的時候陪伴他,他的情緒就會崩潰。

另一方面,它會讓我們缺乏安全感,難以信任別人,比如當一個嬰兒因不舒服而哭泣時,父母不去及時擁抱安慰,這個嬰兒就會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是不會被滿足的,下一次不舒服時可能就不會再哭鬧。他長大後就會沒有安全感,也特別不易去信任他人。

一般來說,原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人,情緒會相對不穩定,也特別容易被外界影響,從而被情緒化小孩控制。

2. 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

近些年,「原生家庭」這個詞開始火熱起來。很多人開始認識到原來自己的行為和思維都是受原生家庭影響的。

而原生家庭對對一個人情緒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① 感染同化

作者在書中提出:感染同化是指孩子承接父母負面感受和思考模式的一種現象。

換句話說,就是父母的負面的言行舉止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孩子無意識地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

人們常說結婚時,選對一個家庭比選對一個人還要重要。就是指每個孩子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他們往往會無意識地在婚後延續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

如果一個男人的父母在爭吵時,時常摔東西,那麼他很可能在跟他妻子吵架時也會習慣性地摔家裡的杯子、碟子等。因為他的父母教會他發洩憤怒的方法是摔東西而不是靜心溝通。

所以如果父母不是一個善於控制和處理情緒的人,那麼孩子也很難學會控制和處理自己的負能量,輕而易舉就被情緒化小孩控制住。

② 過度補償

「過度補償」這個概念由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心理諮詢大百科全書》將其定義為,一個人在身體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缺欠引起過度的補償行為。

之前大火的電視劇《安家》中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就有「過度補償」的心理。她家從小貧困,她總是吃不飽。所以等到她長大後,她一頓早餐要吃四個包子和兩杯豆漿,這完全超出了一個人正常的食量。徐姑姑曾經問她最怕什麼,她回答:最怕餓。如果不讓她吃飽,她可能就會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因為「吃不吃得飽」,是她最在意的事情。


電視劇《安家》房似錦吃包子


3. 個人成長的特殊經歷

紐約大學精神科學重點的約瑟夫 · 勒杜克斯曾指出:人類大腦中的杏仁核不僅能處理記憶,即使是那些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的記憶也會被記錄下來。

因此一些看起來微小的事件也會給人帶來創傷和恐懼。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小時候數學成績不好,於是她將數學題死記硬背下來,在一次考試中得到了高分。可是數學老師卻認為她肯定是作弊了。於是用毛筆給三毛的眼睛畫上了黑黑的圓圈,然後帶著她去操場走了一圈,很多師生圍觀並指指點點。從此三毛對學校和老師有了深深的恐懼。她選擇了退學,並且宅在家裡很多年都不願出門見人。

可見,這些特殊的經歷會一直留在情緒化小孩的記憶裡,給他帶去負面情緒,並影響著他性格的發展。


童年時期的三毛


03 擺脫情緒化小孩控制的四部曲

1. 第一步:理性的辨識

想要知道如何應對情緒化小孩的第一步,就是把他辨識出來。上面我們已經介紹了情緒化小孩的三個特徵:自動化、反應過度和習慣性,你可以根據這三個特徵去判斷自己是不是受著情緒化小孩的控制。如果是,那就可以開始餘下的步驟。

2. 第二步:冷靜的深潛

所謂「深潛」就是指一種深入探討。應對情緒化小孩的第二步就是深入探討到底是什麼創傷導致某種負面情緒的出現。

有人可能會懷疑這要如何才能探討得出來呢?

科學家達馬西奧曾創造出「軀體標記假設」理論,意思是當面對一種情景時,我們的身體會自動記錄下當時所產生的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在下一次遇見相同的情景時,能做出趨利避害的選擇。

所以,當我們出現某種負面情緒時,我們可以利用「軀體標記假設」理論去回憶過去什麼事情讓你有過同樣的感受,第一次出現這種感受是什麼情況下。這種有意識的追根溯源可以讓我們找到情緒化小孩的問題根源,從而為擺脫他的控制打下基礎。

3. 第三步:打心底的接納

當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總是很焦慮,並且急於驅趕這種情緒。但事實是,你越是驅趕,這種感覺越是強烈。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別去想那頭粉色的大象」。可是幾乎沒有人的腦海可以不出現一頭粉色大象的模樣。這個實驗說明,想要不停去驅趕一個想法,其實卻在不斷加深這個想法在你腦子裡的存在。

真正可以擺脫負面情緒的做法,是認可它的存在,並且主動接納它。

哲學上有一句眾所周知的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對於負面情緒來說也是如此。負面情緒的出現是正常的,合理的,意味著你的生活出現了問題,它對應對困難和挫折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正確認識負面情緒,看到它背後的真正原因,然後找到方法解決它。

4. 第四步:勇敢的拒絕

當你把情緒化小孩辨識了出來,並且找到了其出現的根源,然後也從心底裡接納了它後,你需要做的最後一步就是勇敢拒絕。所謂「勇敢拒絕」其實就是提高掌控情緒的能力。

美國心理科學協會主席 莉莎 · 費德曼 · 巴瑞特在他的著作《情緒》中提出了一個很有用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情緒粒度」。

「情緒粒度」指的就是我們在不同情況下,區分並識別出自己感受的能力。

情緒粒度高的人能夠更輕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同樣是高興,在情緒粒度高的人看來,可以分為開心、愉悅、興奮、得意、滿足等等;而同樣是痛苦,他可以分為鬱悶、悲傷、難忍、自責等等。

耶魯大學情緒智能中心曾通過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能夠掌握更多情緒詞彙的人,就能夠更有效地改善自己對於情緒的管理能力。

所以,當你提升了情緒粒度後,你會更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這樣你就更容易跳出所在的圈子,作為一個局外人去看待一切,最終成功地拒絕情緒化小孩的「熱情邀請」,從而擺脫它的控制。


內心平和的小和尚


04. 結語

生活中很多煩惱都是源自恐懼:一個人貧窮卻不去努力,是因為害怕自己嘗試了也沒有結果;一個人單身卻不去向心愛的人告白,是因為害怕被拒絕而顏面盡失……

這些恐懼感會帶來很多負面情緒,但不要緊。

《走出恐懼》這本書已經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分辨情緒化小孩的存在以及它出現的原因,並且教會我們如何去擺脫它的控制。

冷靜看清每種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主動接納它的存在,再加上勇敢的拒絕,我們一定能克服它,從而讓生活更舒心,讓自我更幸福。

相關焦點

  • 如何走出負面情緒?首先,不要「鎮壓」它
    在日常的生活中,許多人都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每當出現負面情緒,產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怎樣可以擺脫這種低落又難受的感覺呢?怎樣才可以消除掉負面情緒呢?為了儘可能的消除和壓制這些消極情緒,人們採取了很多辦法,比如假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出去胡吃海塞使勁大笑;還經常藉助一些心理學手段:不停的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去忙別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等等。
  • 自我管理:處理負面情緒,這樣做才是成熟的人
    直面負面情緒,會比躲在心理安全區更有效。——座座 座座今天來聊聊【負面情緒】 我們人是感性的,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情緒,分為積極端和消極端等,並且具有持續性,通常會保持一段時間。
  • 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如何調整?這四步學會了,你離好心情就不遠了
    ,簡單的說就是走出負面情緒的經典四步,分別是:面對、接受、飄然、等待,而這也正是我要講的幫你輕鬆走出負面情緒的那四步。01.面對常言道:直面恐懼,才能走出恐懼。我們要想擺脫自己的負面情緒,首先就應該鼓起勇氣,去面對它。承認自己有這些負面情緒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你並不需要一個人憋在心裡,刻意去掩蓋,那樣只會讓你更加難熬。
  • 負面情緒之正
    負面情緒有痛苦,憤怒,壓抑恐懼,無聊等。多少心理學家們都說負面情緒的不是,人類經過了漫長的進化過程,積累起來的負面情緒,必有其正面的作用,如果沒有負面情緒,小的就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大的所會影響社會的進步。負面情緒的釋放,一種信息是讓人們調整方向,起到生物進化的負反饋作用。實際上沒有什么正負之分,如果這個信息沒有得到反饋,這會信號加強,日積月累才會積攢成病。
  • 心理學:了解我們的情緒,談談幾種具體的負面情緒
    生氣、憤怒、暴躁等情緒統稱為負面情緒,喜悅、高興、溫和的情緒統稱為正面情緒。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會給人帶來痛苦悲傷。但是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一樣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學認為他們該被接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些情緒。
  • 善於疏導,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的陰影
    於是,一場「家庭大戰分分鐘爆發…大家之所以不願意面對和接受負面情緒,尤其是不願意看到孩子有負面情緒,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認為負面情緒是壞情緒。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俗話說,人有七情六慾。可以說,自出生起,各種情緒就伴隨人們左右,其中自然包括所謂的「負面情緒」。有人將情緒比喻為「送信的客人」,所送的每一封信都來自人們的內心。
  • 自我糾正扭曲思維之三:放大負面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你檢視自身的錯誤、恐懼或不完美之處時,你會擴大它們的重要性,你經常會發現:&34;放大缺點,把一件很正常02 慢性情緒自殺不管是放大負面、縮小正面事件,還是放大正面、縮小負面事件,都會給你造成傷害。第一個傷害,會讓你發現不了事物的真相。這樣,你就生活在一個不真實的世界裡,你會因此判斷失真、決策失據、行為失當、結果失效。你感知到的,明明是一個放大、縮小過的變形事件,而你自己卻言之鑿鑿、信以為真,固執行事。
  • 把負面情緒當朋友!用15分鐘提升情緒免疫力
    經常有網上的來訪者問我:我常常受他人的壞情緒的影響,本來自己心情還不錯,結果家人和朋友有大量的壞情緒,不知不覺就被影響和傳染了,自己也出現很多壞情緒,怎麼辦呢?因為經常接到這樣的提問,來訪者希望我能教他們一個快速消除負面情緒的方法。我總結了從事心理諮詢13年的經驗,結合我在情緒管理輔導方面行之有效的技術,寫了如下文章,希望能幫助到讀者。
  • 怎樣擺脫負面情緒
    在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的會感受各種有毒情緒,憤怒,恐懼,嫉妒,焦慮,羞愧等等,這些情緒左右你的生活,使你感到挫敗,我們希望生活幸福,必須要擺脫這些不良情緒,下面是一些緩解壓力,擺脫焦慮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首先遠離負面型人物,遠離消極的人,多多親近積極陽光的人,他們會傳遞寧靜,激情和快樂
  • 直面愛滋病人,需要打開心結戰勝恐懼
    只有這座高牆內的警察和戒毒人員明白:在戒毒所,每一個愛滋病戒毒人員承受著三重折磨——有毒癮發作時如同螞蟻噬咬全身的痛楚,有患上愛滋病後、看到身體每況愈下、與死神對話的恐懼,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常年缺乏關愛和理解而產生的一些厭世輕生的心理問題。根治這些疾病的辦法只有一個,那便是以愛戰「艾」。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在這裡家長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陷入負面情緒的話,會有哪些較為明顯的危害,通過這些清晰的認知深刻認識負面情緒的危害。
  • 比負面情緒更有害的,是逃避負面情緒
    你逃避得越多,情緒感受越單薄,你的應對技能就越弱,你能體驗到的生活經歷也就越少。 第二,試圖避免負面情緒通常是徒勞的。一旦你告訴自己某種情緒是無法忍受的或者是危險的,就可能會陷入一種時刻繃緊的狀態中,想要在這種情緒開始冒頭的第一時間將之消滅,進而發展到對任何可能引發這種情緒的線索都保持高度警惕。然而,事實是,對即將到來的負面體驗的恐懼,其本身就是一種負面體驗。
  • 斷舍離的意義:直面你所恐懼的,才能專注你想要的
    選擇和捨棄之所以如此之難,是因為大多數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想不清楚的原因則在於我們被擔心和害怕的事情佔去了太多精力,這其實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所以,想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先得學會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物品的斷舍離如此,自我發展亦是如此。
  • 情緒心理學:學習情緒的產生原因,應對負面情緒
    現代心理學家一般認為,情緒由生理喚醒,行為和意識組成。比如恐懼的情緒,生理喚醒就是心跳的加快和血壓升高等自主生理活動;行為就是愣住或者逃跑等身體行動;意識就是知道自己害怕的思維和認知。心跳的變化導致了恐懼的情緒對這個理論我是深有感觸的。
  • 排解負面情緒的小方法
    這個效應揭示了負面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如果我們不能自我調節,學會消化負面情緒,就很容易陷入這種情況當中。在知乎也有這樣一個話題「有沒有一瞬間情緒崩潰過?」,關注者就有1058人,瀏覽次數達20多萬。,沉溺於自己的感受無法自拔,也看不到問題所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向朋友求助,與之傾訴。
  • 失落不可怕,可怕的是走不出,學會調整情緒,這四步輕鬆幫你實現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各種負面情緒,這是無法改變的一點,哪怕是亦或者再有錢的人、再優秀的人,也難逃此劫。負面情緒是一種病,它與自己當前的處境密切相關,焦慮、恐懼、抑鬱等等一系列症狀,它們是阻止我們獲得幸福的最大剋星,想要追尋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就必須渡過此關。
  • 《自我的重建》:找到走出情緒困境的鑰匙
    可以說,壓力與情緒的管理,幾乎是每一個現代人都必修的課題。《自我的重建》是一本經典的壓力與情緒管理著作,作者是西班牙正念宗師安德烈斯02:走出情緒困境:重建壓力與情緒系統面對壓力時,四種情緒主要表現分別為恐懼、焦慮、憤怒和開心,注意的是,對待這四種情緒,我們要秉持客觀的態度:每種都有它的用途,有有益的一面,也存在讓我們產生畸形行為的危險,同時,不同的情緒也讓我們對生活的體驗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
  • 多少人「廢」在負面情緒上!戒掉這五種負面情緒,學會和自己和解
    長期處於負面情緒,容易「廢掉」一個人!多少人就是「廢」在了負面情緒上!尤其是以下這五種負面情緒,要努力戒掉,學會和自己和解。一、憤怒情緒。在初次接觸時,情緒狂躁的人,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很有活力的錯覺,可一旦接觸久了,就會發現這種情緒的巨大危害。情緒狂躁的人,言談一般都是沒有深度的,行事一般都是缺乏條理地,做事則一般都是不夠認真的。狂躁是急躁的升級,急躁本身就是一種危害巨大的負面情緒,狂躁更甚。最可怕的是,情緒狂躁的人往往還容易自我陶醉,自我感覺良好,從而產生與實力不匹配的野心,其實本質上還是自負自大。
  • 如何直面焦慮和恐懼?給你3點實用建議,幫你走出困境
    一、正視焦慮和恐懼,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有甜就有苦,平淡的生活正是因為有苦的感受,才能更襯託甜的味道。焦慮和恐懼也是一樣,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們存在的意義。例如蘇東波在被貶黃州情緒極度抑鬱的情況下,寫下著名詩篇《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巴金在連連戰爭中寫下歌頌真善美的《我的心》;歌德在痛苦時創作了《少年維特之煩惱》······
  • 如何有效的調節負面情緒?
    當代社會的壓力競爭大,生活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難題和不愉快的事情,不良的情緒對我們的生活,家庭,心理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我們面對著不良的情緒,要學會及時的調整心態,減少負面情緒,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中,我們要積極地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緩解負面情緒的方法有哪些?掌嗨app社群裡的情感導師分享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