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戲曲的特徵關於戲曲藝術形成的時間問題,如按時間的順序,歸納起來有如下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戲曲藝術形成於先秦,比如有人說屈原的《九歌》已是我國最古老的歌舞劇本了。持這種看法的同志自然不是多數。第二種意見認為戲曲藝術形成於盛唐,比如有人說《踏搖娘》已是唐代全能之戲劇了。持這種意見的或相似看法的頗有一些同志。第三種意見認為戲曲藝術形成於宋元,宋元南戲。元雜劇的出現是它的標誌。應該承認這是一種較為通行的見解。主張中國戲曲形成於宋元的顯然是多數派。當然學術問題是不能以人數的多寡斷定是非的。
為什麼會產生上述的分歧,而長時期又沒有得到統的認識。筆者認為主要是由於沒有把成熟的戲曲與非成熟的戲曲加以區分,沒有科學地歸納出成熟戲曲的基本特徵。任何一類的歷史科學的分期,都有一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標準。比如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猿到人的質變,是由於勞動意識的產生,是它把人與猿區別開了。戲曲歷史的發展也有一個相類似的情況,即在戲曲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成熟的戲曲與非成熟的戲曲亦應有本質的差別。這個問題近現代的一些戲曲史家似乎已經注意到了。首先企圖為成熟的戲曲的特徵下一個科學定義的是王國維。
他認為成熟的真戲劇應是:「於科白中敘事,而曲文全為代言」,「必合言語、動作、歌唱以演一故事。」他說唐代的歌舞戲雖然也用歌舞去敷演故事,但是它們是著重於舞的,「寧謂之戲,莫若謂之舞也」。一句話,與其說它們是戲劇,莫若說是舞劇。雖然他推斷宋代已有可能存在成熟的真戲劇,但是由於他當時還沒有看到像《永樂大典戲文三種》這樣確鑿的證據,他把元雜劇視為真戲劇的開端,可見他持論是十分審慎的。但是王國維為真戲劇所確定的特徵是否科學,卻很可懷疑。持戲曲形成於先秦或盛唐看法的同志,他們沒有區分成熟的戲曲與非成熟的戲曲的差別。
主張形成於先秦的同志認為「載歌載舞、扮演人物、數演故事」即具備了戲劇藝術的基本特徵。主張形成於盛唐的同志認為:「代言、問答、演故事」已構成戲劇藝術的基本條件。他們為戲劇確定的特徵,不論是否沿用了王國維的看法,但是他們為戲劇藝術所確定的特徵並沒有原則上的差別,不外乎是:以代言體扮演人物,載歌載舞,敷演故事。可見王國維為「真戲劇」所下定義,並不能把成熟的戲曲與非成熟的戲曲加以區分。即以相同或十分近似的原則去衡量同一事物,卻得出三種不同的結論,證明這個原則地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從戲曲藝術發展的歷史進程上看,我們絲毫不低估漢唐以來諸如《東海黃公》、《蘭陵王》。《缽頭》、《踏謠娘》等歌舞戲出現的意義,但是它們與後來成熟的宋元南戲、元雜劇相比較,還是戲曲藝術的初級形態。宋元南戲和元雜劇不僅具有「必合語言、動作、歌唱、以演一故事「這個漢唐以來歌舞戲共有的特徵,它還具有成熟的戲曲藝術所獨有的特徵。自如地表現生活的能力。從現存的宋元南戲和元雜劇的劇目和劇本看,它們都已具備了這種能力。它們既可以表現歷代興廢的歷史故事,也可以表現繁雜的現實生活。
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幾乎是它們沒有不能表現的。總之,宋元南戲和元雜劇表現封建社會生活,已經達到相當完美的地步。宋元南戲和元雜劇已為後來的戲曲藝術奠定了穩定的表現形式,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一是它的文學因素。戲曲文學的體制,宋元南戲和元雜劇相比較,兩者迥然不同。後來的明清傳奇和地方戲相比較,更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宋元南戲和元雜劇為戲曲文學所確定的分場形式和時空間不固定等表現原則,卻為明清傳奇和地方戲所繼承。
宋元南戲和元雜劇都屬於曲牌體,它構成了中國戲曲音樂源遠流長的一大支脈, 至今仍保存著它的生命力。從清中葉以來發展起來的與曲牌體頡頏媲美的地方戲曲的板腔體戲曲音樂,它的表現體制與曲牌體相比較差別很大,但是古老的曲牌體戲曲音樂,在塑造人物、烘託劇情等方面為後來的板腔體音樂提供了借鑑。特別是武場的打擊樂,可以說它們是- -脈相承的。三是它的表演因素。宋元南戲和元雜劇的以生、旦、淨、醜為基本的行當的表演體制,為後來的傳奇、地方戲的表演藝術確定了基本的表現原則和手段,構成成熟的戲曲最為穩定的因素。
劇本是戲劇舞臺藝術創作的基石,它既是戲劇這一綜合藝術的文學部分,又是這一綜合藝術在文字上的體現。大量的以生、旦、淨、醜為表演體制的宋元南戲和元雜劇劇本的出現,無疑是成熟戲曲形成的重要標幟。以上三個方面成熟戲曲的特徵,無論是春秋時代的「優孟衣冠」,漢代的角坻戲《東海黃公》,還有唐代的那些有故事表演的歌舞節目,諸如《蘭陵王》《踏搖娘》等。它們都沒有形成自如地表現生活的能力和穩定的表現形式。這些節目雖然已經具備了戲曲藝術的不少特徵,但是它們同成熟的戲曲一宋元南戲、元雜劇相比較,還存在著猿與人的那種本質的差別,充其量只能說它們是戲曲藝術的雛形。
因而我認為,中國戲曲的形成期,當以宋元南戲和元雜劇為它的起點。人們往往把中國戲曲的形成期同古希臘和印度戲劇相比較,結果不是缺少事實依據地把戲曲藝術形成期提前,便是多少感到有些氣餒。實際上這種比較是不科學的。因為中國戲曲形成發展的道路與古希臘或印度的戲劇大不相同,古希臘和印度的戲劇同成熟的中國戲曲藝術的完善程度也是無法相比的。中國戲劇文化發生的年代並不遲於古希臘或印度,只是它的成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孕育過程。但是它一經形成便是一一個健全的機體,在中國這個幅員廣大的地域裡遍地開花結果,綿延不斷,並以它獨有的絢麗色彩,屹立於世界戲劇藝術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