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巖:讀過的書,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2020-12-22 新周刊

可能許多人並不知道,閱讀是柳巖最大的愛好之一。

柳巖說,自己的三觀除了受父母和老師的影響,更多的是從書裡感悟的。對她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論語》,它塑造了她的為人。

口述/柳巖

採訪/鄺新華

我讀的第一本書應該是兒童故事繪本,但我已經記不得了。第一本讓我記憶深刻的書,是《紅樓夢》連環畫,當時我還在上學前班,在書攤上被這個吸引,媽媽就買給我了。然後,我就這麼掉進了大觀園的坑。

我媽媽以前是小學語文老師,因為太過敬業,積勞成疾,後來轉到單位圖書館,做工會的工作。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小時候經常去媽媽的辦公室,去圖書館看書。可能小學一年級還是學前班的時刻,我跟我的髮小,在這個小圖書館裡翻到了一本圖冊,裡面有非常美麗的風景圖片,還有很多文字描寫。當時我跟我的髮小識字不多,我們只知道書名叫「九什麼溝」。

後來翻閱了字典,才知道那個字念「寨」,九寨溝,於是我和小夥伴約定,這麼美的地方,好像仙境的地方,長大後一定要去這裡。這是我小時候跟發小的一個約定,有趣的是,我到現在也沒去過九寨溝,但仍然記得那本圖冊裡九寨溝風景如畫的樣子。

九寨溝是許多中國人心中的「人間仙境」。

臺灣詩人林清玄說過,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我的三觀除了受父母和老師的影響,更多的是從書裡感悟的。現在想想看,小時候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應該是《論語》吧。倒不是說我最愛這本書,而是其中很多為人處事的態度,讓我裨益終身。比起很多小時候印象深刻的小說,《論語》在塑造我的為人上,有很大作用。

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會悟出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思想維度。我沒有辦法細說哪本書影響了我的三觀,我只能說很多書裡或虛構或真實的描寫,都會深深地震撼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讀的不斷累積,我的價值取向也慢慢發生一些變化,以前我的三觀比較鋒利帶刺,而現在的三觀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以及尊重。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其中有一個回答非常妙:「當我還是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飄》是柳巖最喜愛的小說。/ 1939年版本《亂世佳人》劇照

我喜歡在飛機上看書,或者在睡前閱讀。睡前讀書已經成了我從小到大的習慣。在飛機上閱讀是因為成為藝人之後要到處飛,飛機經常晚點,在機場等待飛機起飛的時候,就成了我閱讀的時間。有書看了,心情也平復了許多,人倒變得開心了不少。

有很多人說沒有時間讀書,那我這麼忙為什麼還能讀書呢?時間並不是你讀不讀書的理由,你自己愛不愛閱讀才是關鍵。

在我看來,紙質書和電子書並沒有對立,它們可以並行存在。像我們演員經常會收到劇本,如果是電影劇本,我會第一時間在手機上閱讀,畢竟比較短嘛;如果要拍電視劇,劇本相對更厚,那我就會請劇組發來紙質版,在手機裡看電視劇劇本確實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雖然電子書已經做得相當好,但我還是習慣紙質書帶給我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我是個感性的人,看小說的時候很容易無法釋懷。小時候看《格林童話》都為白雪公主難過。小說我有很多很喜歡的,但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看的還是《飄》。我很理解為什麼當年好萊塢的女明星都渴望扮演斯佳麗,這個自私、任性卻自強自我的女人實在太可愛了,她的故事一直讓我很欣賞。

如果讓我演小說裡的一個角色,我會選《西遊記》裡的女兒國國王,因為那時公認她最美。我們看《西遊記》電視劇時,會很投入地唱:「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那時候,只要有人唱這句,其他人就會應喝:「美!」

喜歡《西遊記》的柳巖,今年為大家帶來了《大鬧天竺》。

如果讓我去一座孤島,而且只能帶三本書,我會帶《西遊記》連環畫,《沒頭腦和不高興》連環畫,還有《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這樣的漫畫吧……如果我真的被流放孤島,那個時候心裡比較鬱悶,不開心,可能只想看一些輕鬆的、生動的、有趣的、能讓我開心起來的書。

小人書、連環畫、漫畫是我童年記憶裡最美好的存在,書攤、書店裡的小人書、連環畫讓我在兒時不知不覺度過了許多美好的下午,那裡有我所有最美好的童年回憶。

最近重溫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還讀完了法國作家馬克·裡維的《偷影子的人》。套用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碎琉璃脆。珍惜當下的美好和幸福吧。

相關焦點

  • 「你看過的書最後都長成你的骨頭和肉。」丨《讀書讀書》
    又或者並沒有人在意它到底是什麼,又或者說每個人對它的看法都不同,故而無法達成共識,但又確實人們說的可能和它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就我個人而言,思考問題時我常有這樣一個習慣,即喜歡追問這個東西的定義。因為在我看來,只有你給出的定義是準確的,我才好知道你是怎麼理解它的,繼而才能作出比較,進行交流和探討。
  • 讀過的書都會忘,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聽聽網友怎麼說
    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勸我們要多讀書,我就很納悶,因為讀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寧願喜歡和小朋友愉快的玩耍,而且讀過的書都會忘記,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去辛辛苦苦的讀書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知道我看了網友關於這個問題的精彩回答網友:呂秀才起初我讀書是為了功名,後來讀著讀著心裡就沒底了,那麼多書,衝動,衝動到後來吧,突然就反應過來了,怎麼說呢,就拿交朋友來說用的是心,他不是用學問,咱們讀書不是為了去炫耀,而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 蚌埠二中學長給學弟學妹們支支招(英語):吃下去的東西,終於長成了肉和骨頭
    我背單詞最快的方法,按照音節記。第二,閱讀。詞彙量!詞彙量!還是詞彙量!有一點格外注意,做閱讀一定要跟著作者的思路和想法走,除了common sense(常識),其他全都拋棄。第三,作文。積累一些常用的高級詞彙和高級句型。這些可以從作文範文(答案)和課文上獲得。背幾篇範文,真的很有幫助。
  • 柳巖和貝爺荒野求生,用「襪子」喝水,吃貝爺準備的「午餐肉」
    而柳巖則是娛樂圈中名正言順的大美女,並且柳巖也是多才多藝的明星,涉足過歌曲主持演員等等行列,很多的場合都能看見她的身影。按道理來說,貝爺和柳巖似乎八竿子都打不著,但其實柳巖也曾經參加過貝爺的荒野求生真人秀節目,並且在節目中展露出很多令人驚奇的一面。
  • 知乎高贊:讀的書大部分都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有一個回答非常精闢: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被我忘掉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 《骨頭之書的》有趣之處:刨去皮囊,細談骨頭
    回來燉了肉可以吃,骨頭用於觀察教學。但是孩子還是會問蛇的骨頭是什麼樣子的等聽著有趣,又無法回答的問題,畢竟我不是科研工作者,可是這些蛇之類的動物老母親可不敢買回來刨去皮囊,拿出骨頭來給孩子品品。直到後浪推出《骨頭之書》,這本書不僅可以觸摸到骨頭,通過有趣又不失科普的問答,真正做到了刨去皮囊,細談骨頭,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引導孩子進入了骨頭科普的大門。
  • 《骨頭之書》:骨頭能夠被摸到?帶孩子開啟興趣盎然的骨頭之旅
    女兒跑到書架上,拿出那本大大的《骨頭之書》,開心地說「可以呀,不僅能摸到大象的骨頭,還能摸到長頸鹿、大藍鯨好多動物的骨頭呢!」這本《骨頭之書》靠著自己可觸摸的骨架、輕鬆有趣的對話還有鮮豔的畫面,輕易就得到了小姑娘的青睞。
  • 《骨頭之書》:骨頭能夠被摸到?帶孩子開啟興趣盎然的骨頭之旅
    女兒拿著螃蟹的大鉗子在那揮舞的時候,我就問她:「螃蟹的外殼硬不硬啊?」女兒說道「當然硬啦,這可是他用來保護自己的骨頭呢!」這個切入點真是完美啊,孩子自己說到了知識點。老母親趕緊問:「你能摸到螃蟹的骨頭,那你能摸到大象的骨頭嗎?」女兒跑到書架上,拿出那本大大的《骨頭之書》,開心地說「可以呀,不僅能摸到大象的骨頭,還能摸到長頸鹿、大藍鯨好多動物的骨頭呢!」
  • 讀過什麼書我已經忘記,但是閱讀的快樂還記憶猶新
    可是自從邁入小學的門檻後,我就喜歡上了閱讀。在剛學會了拼音後,我就會拿著字典一邊查一邊識字讀書。每學期最開心的就是拿到新課本,然後提前閱讀一遍又一遍。我家的親戚在外地上班,每次休假都會帶許多書本回來,像《上下五千年》《史記》,還有《十月》《清明》等文學雜誌,他總是把這當作禮物送給我們這些小孩子,但是能堅持看下去的,似乎只有我一個人。
  • 《骨頭之書》| 讓人浮想聯翩的骨頭科普
    《骨頭之書》,初聽就被它具有驚悚美的書名給吸引住了,不相信?那你想想看,骨頭能讓你聯想到什麼?絕對是兩個驚悚叉叉啊,連帶著骷顱頭,看了不得讓人毛骨悚然嗎?但加上「之書」兩個字,莫名多了些文化氣息以及淘氣之感:什麼?骨頭還能成書?
  • 你想摸摸鯨魚骨頭嗎?這裡有一本骨頭之書
    你有沒有注意過骨頭?你知道自己全身最小的骨頭在哪裡嗎?你知道哪種動物有最大的骨頭,最小的骨頭,最重的骨頭,最輕的骨頭嗎?不知道你們知道多少,但我儘管好奇,卻是一概不知的。雖然作為成年人,但真的發現現在很多童書又有趣又有知識含量。
  • 2018年我讀過的書
    從頭翻到尾的書基本沒有,看了七八成的書有三分之一;挑著看幾章的書大概也有三分之一;剩下的有的只看了開頭,有的只看了結尾,有的也不記得自己看到了哪兒。但是每本書倒是都有很多的來歷和故事可以講。今年轉到金融行業工作,雖說自己是金融學背景,但沒有過實踐經驗,加上之前少有關心,使我有很多功課要補。
  • 《骨頭之書》我不但好看還好玩,快來摸摸我
    看完目錄是不是特別想知道誰的骨頭大誰的骨頭小呢?又是誰的骨頭輕誰的骨頭重呢?帶著目錄裡的問題,咱們趕緊看看都是哪些動物的骨頭最特別吧。沒錯,就是你!當你閱讀完這本《骨頭之書》後,你就是骨頭知識小達人啦!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書中都介紹了哪些神奇的動物吧?小朋友,你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啟探索之旅了哦!
  • 恐怖的骨頭其實很可愛,和孩子一起探索骨頭的奧秘
    說來有點可笑,平時我天不怕地不怕,對於骨頭卻有點害怕。回想起來,可能是我之前看偵探片和戰爭片有點多了,看到骨骼,特別是骷髏,總有一種血腥的感覺,下意識就有點排斥。當我拿到這本《骨頭之書》,一口氣和孩子讀完,一下子改變了我對骨頭的舊觀念。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看書和不看書,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麼意義?」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 40歲柳巖穿搭逆齡,穿牛仔褲搭配T恤,寬鬆版依然擋不住小肉腿
    柳巖在娛樂圈一直被稱為「宅女女神」,因為柳巖不僅有一張漂亮的臉,還有一個非常性感的身體,雖然不是特別瘦的身材,但柳巖的體型充滿線條感,符合大眾審美,不過柳巖好像比以前胖了很多,但不排除因為衣著原因顯得略胖的原因。
  • 《骨頭之書》:動物骨頭之中隱藏著世界紀錄,在遊戲和快樂中學習
    結果拿回來,我根本沒玩上,就被小傢伙搶走了。小傢伙帶上手套和眼鏡,還有小口罩,像模像樣地拿著小錘子,一點點敲開泥土,挖出骨頭,直到尋找到了全部的骨頭,拼出了一隻霸王龍的模型。我在一旁觀看,也和小傢伙一起享受著整個過程。
  • 柳巖,性感是我的代名詞,但我不僅僅只有性感
    柳巖,性感是我的代名詞,但我絕不只有性感柳巖(Ada),1980年11月8日出生於湖南省衡陽市,中國內地女演員、歌手、主持人。柳巖的母親被確診為癌症,那時家裡條件不好,為了籌錢給母親治病,柳巖參選了光線傳媒主持人選拔賽,目的就是為了贏得那10000元的獎金,可想而知,柳巖當時的生活壓力有多麼的大。2000年,柳巖成功擔任為廣東有線廣播電視臺《財經新聞》主持人,2001年,輾轉為廣州電視臺旅遊節目《漫步羊城》主持人。
  • 《骨頭之書》:骨頭的科普,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說起骨頭,腦海裡浮現的是骷髏,有點可怕的樣子,至於給孩子做「骨頭」的科普?作為一個老母親,能想到的是在飯桌上的魚骨頭、雞骨頭、鴨骨頭,又或者是在博物館時難得一見的恐龍等其他動物的化石骨架了,總是,能想到的科普場景極其有限,也難以挑起孩子的興致。所以,收到朋友送的這本《骨頭之書》時,我真的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