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孕期腿抽筋是很多準媽媽們遇到的問題,孕期腿抽筋是孕期出現的一種孕期不是症候群中的一種病態現象,通常發生在夜間,不論是小腿還是大腿都會突然發生肌肉痙攣、疼痛。孕期腿抽筋現象很多媽媽們認為是缺鈣引起的,其實不盡然,有可能是別的狀況引起的腿部不適。
1、最大的可能性是缺鈣
胎兒骨骼成長所需的鈣都是依靠母體,因此,孕媽媽需要每天攝入1200-1500毫克的鈣。如果鈣攝入不足,就會導致鈣血低下。而鈣是調節肌肉收縮、細胞分裂和腺體分泌的重要因子,低鈣將增加神經肌肉的興奮度,引起肌肉收縮,從而出現抽筋的情況。而由於夜間血鈣水平更低,因此抽筋多發生在夜間。
應對方法:
孕媽媽平時可以多吃含鈣的食物,比如牛奶、芝麻、蝦皮、排骨等,海帶富含碘、鈣,也能幫助胎兒成長,而且能夠防治肌肉抽搐。在補鈣的同時還應補充維生素D,多曬太陽,幫助鈣吸收。有些孕媽媽鈣補充得很充足了,但吸引不好,導致容易抽筋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這點大家平時要注意。另外,也可以選擇鈣劑作為輔助補充。
2、過度勞累
過度勞累也會導致腿部抽筋。隨著孕期的不斷增加,肚子越來越大了,準媽媽的腿部負擔也不斷加重,腿部肌肉經常處於疲勞狀態。如果懷孕期間走得太多或是站得太久,腿部肌肉負擔也會相應增加,這會導致局部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從而引起腿抽筋。
在臨睡前,可以用40度左右的熱水來泡腳10分鐘,也可以洗熱水澡。然後要適當的做伸展運動,比如斜倚在牆上,雙臂伸直,稍微前傾,雙手掌抵著強。另外,胎教、扳扳腿也是不錯的方法。還有按摩,直接按摩或用香薰按摩都可以,效果很明顯哦。
3、睡姿不對
睡眠姿勢不好,長時間仰臥,讓被子壓在腳面,或者是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這會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絕對放鬆的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另外,睡眠時間過長也會導致血液循環減慢,誘發肌肉痙攣。因此,如果經常被腿抽筋問題困擾,可以在睡姿上找找原因哦。
孕媽媽平時睡覺的時候,建議採用左側臥位,這樣能改善腿部血液循環。白天的時候也可以做一些體育鍛鍊來增加血循環,減少抽筋。同時要避免走路太多或站得太久,尤其是還在上班的媽媽,可以在作為上把雙腳抬高,而且隔一個小時要站起來幾分鐘。
4、寒冷因素
夜裡溫度比較低,睡眠時蓋的被子過薄或者是把腿腳露在了被子外面,這樣一來小腿就容易受涼,寒冷的刺激會讓腿部肌肉出現痙攣抽筋。其實這點大家應該都有感覺,尤其是夏天在空調房的時候,空調開得很低,又不好好蓋被子,腿很容易發涼。
睡覺得時候,應該保持下肢溫暖,尤其是在入睡前,不要讓小腿受到風寒。晚上睡覺前可以用熱水泡個腳,不僅能緩解疲勞,還能預防抽筋、幫助睡眠哦。
孕媽如果出現了腿抽筋的狀況,首先要把腿到腳跟的部位繃直,然後慢慢把腳趾往回勾,日常多多按摩腿部,預防腿抽筋。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莫糖zz)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